1982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
积极准备迎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报讯 通讯员徐正一、史清立,记者贾昭全报道:全国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山西、四川、天津、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出了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县都先后召开了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和普查工作实施细则会议,传达中央指示精神,部署本地区的普查工作。为了加强领导,全国县以上单位都成立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当地党政领导同志担任。
继中央和省两级人口普查试点以后,目前,全国正在普遍开展地、县试点工作。各地以提高普查质量为中心,以培训普查骨干为重点,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广大群众对人口普查比较生疏的情况,各地注意做好宣传工作。辽宁省兴城县在试点中,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对人口普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县报和县广播站举办了人口普查知识讲座,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具体内容、主要特点和普查方法等。对一些年老有病和因其它原因不能到会的人员,普查员还上门补课,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普查员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口普查的准确性。因此,各地在选调普查员时要求严格,并对他们进行了认真的培训,许多地方还进行了考核。各地已培训近百万名普查员。许多领导深入试点单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吉林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同志,发现户籍管理中人户分离的现象给人口普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便立即向全省各级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抓紧解决好户口遗留问题。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宣传文化部门、公安机关、群众团体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人口普查部门,做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解放军也派出人员,帮助驻地进行人口普查。在普查试点中,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普查登记,如实申报情况。山东省肥城县在王瓜店公社王西大队和大封煤矿进行人口普查试点,不少群众象过节日一样穿着新衣,喜气洋洋地把街道、宿舍区打扫干净,热情欢迎普查员上门登记。下肢瘫痪的矿工郑学文,从广播中听到人口普查登记的消息后,摇着三轮车从医院来到登记站进行申报。王西大队社员赵衍木申报时,将两个孩子的出生年月搞颠倒了,他爱人知道后立即到站更正。肥城人民这种积极参加人口普查登记的精神,受到了在这里考察的联合国专家的高度赞扬。


第3版()
专栏:

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
本报评论员
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紧张地进行。现在,各地正在抓干部训练,抓地、县试点,抓宣传工作,抓户口整顿的扫尾工作,抓电子计算机的安装、调试和试点资料处理以及文件表格的印制,等等。许多地区在提高工作质量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领导重视,班子得力,准备周密,工作过细,是高质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的基本要求。领导重视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从目前情况看,领导重视不够,班子不够得力的问题还是有的,必须认真解决。但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关键是如何充实骨干力量,特别是要把干部训练和地、县试点工作做好。各地要进一步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的要求,切实掌握和解决这次人口普查各个环节中的主要问题,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人认为,“前两次人口普查都搞过了,这次人口普查项目虽然多一些,也用不着花大的力气。”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没有看到这次人口普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次人口普查的内容增加了,普查项目从上次的9个增加为19个,其中的职业、行业、妇女生育状况、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等等,都是情况比较复杂、调查比较困难的项目。因此,对干部的训练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要做得更加细致深入。这次人口普查要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大量资料,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现在,有少数试点单位对普查员训练不认真,对群众宣传不深入。有的同志想“以量胜质”,随意扩大普查员、编码员、数据录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认为只要人员多、突击一下就能完成任务。还有的同志想赶时间、走过场,随意改变事先安排的工作进度和操作程序。这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会降低工作质量。一定要避免这种大轰大嗡的做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
“经过省级普查试点,已经掌握了这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地、县试点和全面普查照样办一办就行了。”这是另一种模糊认识。诚然,省级试点取得了经验,但从客观要求看,还是很不够的。省级试点是在去年进行的,这以后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人口普查办法,有关单位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规定了各个工作环节的衔接办法和各个部门的具体分工,还制定了新的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分类标准,以及电子计算机汇总表格等等。认真地学习和实行这些细则、规定,是当前干部训练和地、县试点必须达到的新的要求。多数地方正在按这个新的要求认真去做,并且对试点各个环节的问题仔细进行研究总结,把试点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有个别地方对这些文件没有认真学习,也没有在试点中认真落实,那里的地、县试点只是去年省级试点的简单重复,甚至还不如去年的省级试点。这种现象应当赶快改变。
还有的人说:“现在生产这样忙,工作这样多,哪有时间进行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是的,在农忙季节,各级政府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运用“弹钢琴”的艺术,统筹安排,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做到生产、普查和其它工作都不耽误。而对人口普查来说,最重要的是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准备,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如果因为生产忙,工作多,对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潦草从事,势必影响质量,扩大误差,甚至要返工,这样反而会耽误时间,影响生产和其它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周密的安排,围绕提高人口普查资料的准确程度这个中心,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现在离7月1日正式调查登记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希望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指示的精神和要求,认真地检查一下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试点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中央指示,6月份为人口普查宣传月。希望各地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活动,迎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到来。


第3版()
专栏: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
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第三次人口普查
本报讯 6月3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向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发出了《关于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通知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且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为此,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做到:
(一)要积极向干部、群众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指示,宣传国务院发布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宣传省、市、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下达的有关文件。务使广大群众真正领会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和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要了解人民群众对人口普查的疑问和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二)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报告会、座谈会、地头会、车间、班组会以及文艺宣传等。争取每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都能听到一次人口普查报告。对生病、生孩子、家务重、孩子多的群众要上门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要发动群众积极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如实申报情况。人口普查要做到高度的准确性。普查登记前,要动员群众做好必要的准备,根据普查项目的要求,把本户人口的有关情况核对清楚。登记时,一定要如实申报,做到不重、不漏、不错。
(四)对于积极参加人口普查,如实申报情况的好人好事,要利用墙报、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有意隐瞒、虚报、假报情况的要进行帮助教育。在整个人口普查过程中,都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树立正气。如有个别坏人进行造谣破坏的,要及时向领导反映,进行揭露斗争,以保证人口普查工作胜利完成。


第3版()
专栏:

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青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建功
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在人民中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反对资本主义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其他腐朽思想的影响。这一条,对青年更有特殊意义。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时期。我们的青年一代,也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肩负历史重任的时候。抓紧对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完成四化的宏图大业,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要强调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知道,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是人类最高尚、最理想的道德,是造就新人、改变社会风貌、推动社会进步的良药妙方。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所以必须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武装人。青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政治热情高,富有理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毕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鉴别能力、认识能力受到局限。抓紧对他们的教育,既是为了青年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祖国美好明天的需要。
当然,我们在具体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时,首先要有良好的动机和形式多样、易于见效的方法,防止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一套“左”的东西重新抬头。对青年中的思想问题,提倡和风细雨,反对操之过急,简单行事。否则,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


第3版()
专栏:

“道德评议处”好
湖北房县红塔公社联观大队民兵连在去年9月建立“道德评议处”,已经调解纠纷30多次,“断”得让人心服口服。
社员戢太意的母亲有精神病,犯病时生活不能自理。戢太意兄弟四人结婚后,母亲的生活“悬”了起来。
“道德评议处”登门断理,说得四个儿子、媳妇直点头。全家开会,决定轮流养娘,每家半个月。轮到哪家,哪家总是尽心尽意地照料,母子、兄弟、妯娌之间的关系都融洽了。社员高正全有次在自留地里下药,毒死邻居20多只鸡,几家闹得下不来台。“道德评议处”对高正全进行批评。高正全认识了错误,挨家登门道歉,折价赔鸡。那几户社员见他态度诚恳,也都按价赔菜款,并加强了对鸡的管理。  刘宏


第3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南京培训一批普查人口业务骨干 为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南京市利用进行市级人口普查试点的机会,为全市各公社、街道培训了上万名人口普查业务骨干。
天津市给中小学生上人口普查课 天津市宝坻县大口屯公社育红中学,在县教育局的协助下,编写了中小学人口普查教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宣讲,并组织学生广泛进行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天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推广了育红中学的经验,并将育红中学编写的宣传材料印发给各区、县中小学。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是谁养育了他(她)们?
穆扬
读过“去台人员家属生活”这组稿件,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这样一段历史:1949年,国民党当局仓皇逃离大陆时,把大约200万大陆籍的军政公教人员裹胁到台湾,把数倍于这个数字的他们的亲属,弃置于大陆。其中,老弱妇孺占了相当的比例。从旧社会的一般状况来看,这类人要想生存下去,是十分艰难的,有些人还可能遇到种种不测。因此,长时间以来,诸如“他(她)们是否还活着?”“他(她)们是怎样生活下来的?”“他们现在生活得怎样?”这类问题,便成为去台人员最为焦虑的问题。事实是最权威的发言人。《爸爸去台湾以后》、《她的独生子在台湾》等通讯,就是对他们这类问题的最好的回答。
人们从这些报道中不难看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及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人民,把被遗弃在大陆的“孤”“寡”老人抚养至今,把他们的孩子养育成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有用的人。他们生活得都不错。任何人看了这些报道,恐怕都不会无动于衷!
但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总是不顾历史事实,不看形势的发展,至今仍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及大陆人民为敌,顽固地拒绝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甚至拒绝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的“三通”建议。对于广大去台人员及其家属来说,这不是一件和1949年迫使他们骨肉分离同样不通人情、不得人心的决策吗!


第3版()
专栏:

她的独生子在台湾
——访去台人员家属盛八梅老大娘
本报通讯员 邹水凤 许伟
最近,我们到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普通居民区,看望了去台人员亲属盛八梅老太太。老大娘今年九十岁,精神矍铄,目光有神,但毕竟是上了把年纪的人,行动已经有些不便。她的住室窗明几净,一切家什安排得井井有序,迎门的墙上还挂着一幅中轴——“松鹤延年”图。经盛老大娘说明,才知道这些都是邻居们帮她料理的。特别是方冬兰一家,已经热心地关怀和帮助了她三十二个年头。
盛八梅原籍浙江衢州。1949年老伴病故,独子陈铁梅又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为生活所迫,她辗转来到江西上饶。生活的不幸,使她天天愁眉苦脸,泪流满面。当时,年方21岁的邻居方冬兰,知道了她的遭遇,深表同情,便对她说:“你就在这里住下吧,如果你不嫌弃,就把我一岁的女儿茶仙当成你的亲孙女。”方冬兰给盛老大娘拿来5升大米和两件现成的衣服。从此,盛大娘在这里住了下来。
当地解放以后,盛大娘的生活开始由人民政府供给。方冬兰照旧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年复一年,老大娘的手脚越来越不那么灵便了,方冬兰就逐步把挑水、买米、买柴、劈柴等重活包下来。逢年过节,她也总想着把家里做的好饭食端给老大娘吃。这样,盛大娘就把方冬兰的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亲孙孙,孩子们也都亲热地喊她“奶奶”。有一次,盛老大娘病了,方冬兰赶紧给她请医生看病,象亲闺女一样日夜守在床边,煎汤熬药,喂饭给老人吃。后来老人住进了医院,方冬兰又到医院里去帮助护理,直到老人病好后才一起回家。老人病后需要调理,方冬兰买来红参煎汤给老人喝。
三十二个年头过去了,方冬兰也到了盛老大娘初到上饶时的那个年纪。给老人挑水、买米、买柴和劈柴等这类重活,已由方冬兰的儿子郑永炎代替,买菜、洗衣、洗碗等活计被小女儿接去。出嫁了的大女儿茶仙,还时常回来看望奶奶。今年8月15日,是盛老大娘的九十大寿。按照当地的习惯,方冬兰一家提前在今年的阳春三月,就给盛老大娘祝贺了寿辰。“松鹤延年”图,就是寿辰那天孙子永炎送的。那天早上,方冬兰在老人屋里点上寿烛,在门前放了三大挂鞭炮。中午,方冬兰一家围着老人坐下,给老人剥红蛋、喝寿酒、吃寿面,祝福老人长寿。饭后,方冬兰又代表儿子、女儿和女婿,给老寿星送了六件新衣服。看到这番热闹景象,邻居们说:“盛老太太可真有福气!”老大娘自己也高兴得合不上嘴。直到现在,一提起这件事,老大娘还喜欢得流出眼泪!尽管如此,盛老大娘却仍然有着一件好大的心事,惦记着离别已久的儿子陈铁梅。她说:“请你们赶快给他捎个信,就说他的亲娘还在等他。我今年已经九十岁了,让我等多久呢?”


第3版()
专栏:去台人员家属生活

“爸爸去台湾以后……”
本报通讯员 谢长荣 杨瑞荣
在福建崇安县城营盘山居民住宅区,有一栋新建不久的四合院砖瓦房,这就是去台人员邱同德先生的女儿邱华榕姐弟5人的家。不久前我们访问了这个家庭。在大厅里刚刚坐下,邱华榕夫妇和弟弟们便赶忙倒茶送烟,端来一盘盘糖果。邱华榕告诉我们:她到福州参加全省去台人员亲属座谈会后,昨天刚刚到家。接着,她就谈起了自己家庭的一些情况,她说:“我爸爸邱同德,1949年去台湾,已三十三年了。那一年我才12岁。家里有祖母、母亲和我们姐弟5人,最小的弟弟只有3岁。祖母、母亲都是家庭妇女,没有分文收入,生活很清苦。不久,县人民政府知道了我家的这种情况,便决定给以困难补助,照顾我家的生活。当我15岁初中毕业后,人民政府又很快地安排我当了小学教师。从此家里有了固定收入,衣食有了保障。但不久,祖母和母亲先后病逝,全家的担子就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幸亏人民政府又及时地给了我们多方面的照顾和关怀,使4个弟弟都陆续上了学,享受国家发给的人民助学金,一直念到高中毕业。他们也陆续参加了工作,家庭经济日渐好转。”
“现在,我们夫妇在崇安第一中学任教,大弟邱夜、二弟东华夫妇是小学教师,三弟昌华、四弟匡华在建筑部门工作,4个弟弟都成了家。全家共有21口人,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全是党和政府关怀与照顾的结果。在旧社会,象我这无爹无娘的女孩子,不但难以活下去,更难设想能把4个弟弟抚养成人!”
谈到家庭生活的变化时,邱华榕说:“近年来,我们姐弟5人先后提高了工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前年冬,我们姐弟各人拿出部分积蓄,人民政府批给地基,建起了这座四合院砖瓦房。”说着,她高兴地领着我们逐户逐间地参观了这幢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新房,他们姐弟5家都有一套3居室的房子。房间内有的摆了电视机、收音机、缝纫机、沙发,房后5间厨房并排一起,灶头全用白瓷砖铺成;房前种有各种花果,整座庭院显得十分幽静。
邱华榕激动地说:“党和人民政府对去台人员亲属一视同仁的政策,使我们全家感受最深。解放后,我们耳闻目睹,父亲原来的许多同事和家属都得到国家和人民的照顾和信任。就拿我来说吧,我先后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和县妇联委员,经常同领导人一起讨论县里大事。所有这些,如果年迈的爸爸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看看,也一定会为之感动的。”(附图片)
去台人员亲属宋长恺一家。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四月上旬,福建省浦城县妇联组织去台人员亲属旅游观光团,到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游览观光。参加这次旅游的有九名台湾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女眷属。
△最近,台湾何应钦先生的胞妹、原国民党国大代表何应相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委员。同时,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委员的还有:台湾女作家康芸薇的妹妹、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康芸华;在台湾地方法院任职的俞绍寰的父亲、原华东煤田地质探勘局高级工程师俞道五等。
△在四月召开的浙江省奉化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去台人员亲属、农艺师魏荣庆当选为奉化县副县长。魏荣庆今年五十一岁,一九五九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曾任奉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姑父谢冠生博士曾任国民党司法行政部长,现在台湾任职;他的两个姐姐和姐夫也在台湾。


第3版()
专栏:

瑞金县多数去台人员家盖新房
本报讯 江西省瑞金县有1,800多户去台湾和其他地区人员的亲属,近几年,已经有70%多的家庭盖起了新房,平均每户有4间。
泽覃南门岗的去台人员亲属邓明俊家,5年中新建了8间楼房,并把原来的一间半破屋扩修成三间楼房,全家19口人已经有22间房屋,居住十分宽敞。瑞金中学教师刘绳东,是现在台湾军队总参谋部任职的刘万千的哥哥。他家十年前已经建了11间楼房,前两年,又建起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他的母亲九十岁了,常对人说:现在家门大了,就是香儿(即刘万千)全家回来,也能住得很舒适。 (《团结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