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领先权”属于谁?
王涵
在考核科研成果时,发表论文的时间是很要紧的。这就是所谓成果的“领先权”。最近,从广州传来了一则让出成果“领先权”的佳话: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去年第二十三期登载了暨南大学数学系讲师周作领的一篇论文,题为《线段自映射的非游荡集等于周期点集的一个充要条件》。论文很透彻地解决了线段上拓扑动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国际水平。可是,当对周作领的成果进行评奖时,有关部门就这一成果的领先权提出了异议。原来,中国科技大学讲师熊金城也取得了同一的研究结果,并且比周作领早一个月在《中国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文,还被国外有关文章引用了。
那么,“领先权”属于谁?
在此时刻,熊金城站出来说话了。他向暨南大学数学系及有关部门写了信。信中说,他是1980年在周作领的介绍下才进入这个工作领域的。周作领的论文虽然发表得晚点,但是,得出结果的时间,按投寄论文的日期计算,却比他早三个月。因此,这一成果的领先权应该属于周作领。
美哉!熊金城的道德文章!难能可贵,熊金城的实事求是精神!做学问时着意争先,在荣誉面前却相与礼让。熊金城的一先一后,不仅堪为学生们的师表,也堪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师表!
周作领所取得的成果,诚然是值得祝贺的;但熊金城的行动,也理所当然地获得另一种“领先权”——即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领先权。哥白尼曾经说过:“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帮助,就愈是把时间花在那些创立这门学科的人身上。我愿意把我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结成一个整体。”熊金城用自己的行动,不仅实践了哥白尼的这段名言,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
其实,在通往科学之宫的道路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心灵的彩虹和探索的成就总是交相辉映的。大生物学家达尔文与华莱士就有过一段互相谦让的佳话。熊金城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正是继承了科学史上那些优秀科学家的一清如水的风格,摆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是值得我们大家,特别是值得从事精神劳动的知识分子们仿效的。
请问,那些为一篇论文署名的前后次序而明争暗斗的人,那些见利忘义和沽名钓誉的人,那些以“合作”为名、不惜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人,读了熊金城的动人事迹后,有何感觉?


第8版()
专栏:

汨罗行
——访屈子祠
戈宝权
当粽子上市的时候,端阳佳节就快来到了。
记得童年时,每到端阳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在门上挂起菖蒲海艾,在房屋的四处洒上雄黄酒。这天孩子们要放雄黄炮,还要在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一个“王”字。我们的家靠近河,因此要爬上玉带桥头观看赛龙船。无论是吃粽子(“角黍投江”),还是赛龙船(“龙舟竞渡”)的风俗,实际上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两千多年前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
我又记得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写成了有名的话剧《屈原》;当时文艺界还把农历五月五日定为“诗人节”,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抗战胜利后,我从三峡顺长江而下,曾经路过屈原的家乡湖北省的秭归。建国后我多次到过武昌东湖,每次都要登上纪念诗人的行吟阁。多年来,我也常想到汨罗一游,凭吊屈原投江的地方和为纪念他而建的屈子祠。感谢湖南省出版界的同志们,使我终于在今年4月实现了这个宿愿。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乘车离开长沙,先跨过浏阳河,后经过弼时(任弼时同志的家乡),在午前经新市到了汨罗县。下午我们又从县城出发,沿汨罗江而行,大约走了30多里路,在渡过汨罗江的渡口之后不久,就来到玉笥山麓的一条名叫玉水的小河,上面架着一座改建加固过的石桥。相传屈原常在桥下洗衣濯足,因此后人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称之为濯缨桥。
过了桥不远就是玉笥山,在这里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建的屈子祠(原名屈原庙)。在高耸的牌坊形的大门上方,写着“屈子祠”三个大字。两旁都有浮雕:左边是屈原江边行吟图,右边是屈原怀沙(一说怀石)投江图。进了大门,在前厅的巨大木屏风上,刻着司马迁写的《史记·屈原列传》,相传司马迁曾到过这一带凭吊屈原。在后厅里新塑了一座屈原像,旁边悬挂着由郭老集屈原《离骚》句而成的一副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字是由于立群在1978年春书赠屈子祠的。后厅的两侧是展览室,陈列了与屈原有关的各种史料图片和各种版本的屈原著作。回廊的墙壁上,也镶有不少各个朝代留下来的有关屈原的碑文。
屈子祠的所在地玉笥山,原有玉笥八景,经过“浩劫”之后,现已部分恢复。紧靠祠的右侧,现在重建了独醒亭。相传屈原在汨罗流放期间,常在玉笥山下的渡船亭同渔父们谈话,倾诉他满腔的忧愤,而且长吟出“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后人就把这个渡船亭移到山上,改名为独醒亭。稍远一点的土丘上,前临汨罗江,下为玉川,也重修了骚坛,相传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即作于此处。
在独醒亭和骚坛之间前后上下不远的山坡上,还有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和桃花洞等景,前三景都同女媭有关。关于女媭古来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女媭是屈原之姊,有人说女媭是屈原的侍妾,郭老引伸其意为女伴或侍女。相传屈原在流放时,常随渔人驾扁舟捕鱼,出没于烟波之间,女媭每天薄暮就在土墩上盼望屈原平安归来。五月五日屈原外出未归,直到十五日下午方在江南沙洲上发现了他的遗体。从此每当黄昏,女媭就伫立在墩头,临风陨泪,望爷魂归。近旁的绣花墩,是女媭遥望屈原故墓,想象屈原的音容笑貌绣成屈原遗像的地方。稍后的山坡上有剪刀池,相传女媭绣成屈原遗像后,剪断最后一根丝线,悲愤至极,持剪奔往山后自刎而死。剪刀堕入池中,池水尽赤,从此池不蓄水。在玉笥山顶还有一个土洞,周围开满桃花,洞中冬暖夏凉,相传这是屈原避暑处。
在汨罗江畔,还有不少与屈原有关的地点。在汨罗江下游注入湘江处,有一个名叫罗渊的深潭(现名沉沙港),相传这是屈原怀沙投江的地方,因此又名屈潭。在屈子祠西七里路远的汨罗江对岸,有一个三尺墩,相传屈原投江十天后,洞庭龙君使湖水高涨,将其遗体浮至此墩,陈尸墩上。至于屈原的故墓,在汨罗车站北五里的地方,原有十二个土丘(现存十一),即所谓“十二疑冢”,丘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之墓”的石碑。相传屈原投江自沉后,头部被恶鱼咬去一半,女媭配上半个金头葬之。又传说楚国的反动贵族,借口鞭尸,欲夺金头,女媭就用罗裙兜土,筑成十二疑冢,她取土的地方,后名楚塘;至今在汨罗江一带,还广泛流传着烈女“罗裙负土”的故事。
现在汨罗地方,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五日和十五日,都要在汨罗江南阳里和楚塘之间称为江潭一带的江面上,举行龙舟竞赛来纪念屈原。至于关于屈原的故事和传说,也长久地流传在当地民间,成为人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最好的怀念!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赞成把推行普通话写进宪法
郑林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第二十条的最后一段:“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工作者看了都很高兴;一般人看了也很关心,想知道为什么要把推行普通话写进宪法。
国家要来推行普通话,基本目的在条文中已经写清楚,就是利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教会它的公民能用全国统一的语言来说话。中国这样大,汉语的方言这样复杂,全国人民如果不从小就学会说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每天的政治文化生活和社会交际,怎样进行呢?1959年我经上海到福建省大田县。在上海那样大城市,就遇到讲普通话在小商店里买不到东西,问路得不到答复的情况。到了大田县,住在桃源镇,小小的一片山乡,就有十几种互相听不懂的土语,在稍大的范围内开个会,办点事,就很不方便。初解放时,随着解放军,来了从北方南下的干部,请了外地的教师,用什么语言进行工作,展开文化宣传和教育呢?用闽北方言或闽南方言都不行,只有大家都来学说普通话。1958年,经过党的倡导,群众的努力,出现普及普通话很有成绩的吴山乡和推广普通话的模范女青年陈进四,《红旗》杂志曾经宣传介绍。1959年我在大田县见到她,从她了解到方言复杂地区群众学习普通话在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上的迫切需要。我送她一本用汉语拼音编的《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她高兴得什么似的,认为利用拼音字母,把常用的普通话词儿写出来,会使方言区的民众学得更快、更准。大田县推广普通话是紧紧结合着中心任务和扫除文盲、办民校进行的。实践证明,普及普通话,利用汉语拼音教学普通话和注音识字读书,的确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方言纷歧的山乡僻野。
宪法上写明由国家来推行普通话,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巩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言语不通会造成人们思想、感情的隔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各地人民,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自愿学汉语的人们,在他的母语、方言之外,从小就学会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那就不仅使他获得参加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基本能力,也让他学会跟全中国人民互相交际、沟通情谊的语言工具。这一点海外华侨体会得最深切了。老一辈的华侨,有的说潮汕话,有的说闽南话,同是中国人,常常说不通,青年一代大都学普通话,就有利于增强团结。1977年国务院132号文件就曾指出:“普通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的需要”。宪法里写进推行普通话,正是从国家根本大法上规定必须满足这种需要。
不久前北京语言学会汉字改革组开会时,一致同意提一个建议,在“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后面,加上“和汉语拼音方案”字样。这是因为汉语拼音是保证普通话得以切实推行开来的科学的工具。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中明确说到这一点。如果把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跟推行普通话一同写进宪法,那就会使普通话推行工作的收到实效,有一个切实的保障。


第8版()
专栏:

题大宁河赤壁(外三章)
王尔碑
白云,总在你的肩上徘徊。
我看不见你摩天的大手。
触目惊心的,是你那被暗箭刺伤的胸膛。呵,千百年过去了,热血还在流动……而希望没有泯灭。
不朽的探险者呀,在死神面前,你没有倒下。
你永远屹立,为蓝色的小河挡住风雨。
※大宁河,是长江巫峡口的一条支流,全长120里,两岸风景奇绝,人称“小三峡”。赤壁摩天是其中一景。
冲 沙 闸
——葛洲坝印象
我看见黎明的瀑布。
波浪掀天的骏马呀,为塑造泉水般清澈的江河,为崛起一个没有夜晚的世界,它们踏碎夜的残影,通身雪白、明亮,正在冲走那些泡沫、泥沙、徘徊和叹息。
它们高声地笑着、喧闹着。
它们在竞赛纯洁。
它们在竞赛速度。
在震撼天宇的笑声中,我听见我的骏马在呼唤:“一切有热血的,美和力的崇拜者呵,和我一起笑吧,奔腾吧!”
神女峰说……
让人们随意去评说我吧。
总之,我不是仙女,不是观霞者,不是爱情的奴隶。
我,只不过是一尊岩石,和高峡诸峰站在一起。
喏,我站在这儿,注视着地平线上:那许多守卫朝霞的诚实的眼睛;也欣赏那些迷恋山景的旅行者。……而更多的时候,我的心呀在沙滩上,紧紧地拉起纤夫的长绳。
小雨珠
似有似无的生命呀,多么微小的存在!然而,空白和冷漠不属于你。
你总是忙碌。
你给小树洗脸。
你悄悄打扮花儿。
你在拓荒者的头上微笑,为他编织美丽的花环……
呵,你是大地母亲最小最小的女儿,你牵起她绿色的裙子,跑呀,跑呀,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第8版()
专栏:

故乡二题
赵日升
端午望见了一缕炊烟,唤起了万丈乡情,我心中绷紧了绵绵的纤绳。象燕儿年年都有固定的归期,逢年过节风也鼓满了我的帆篷。下锅的粽子浓浓地飘逸出香味,门楣上的艾枝抚弄着轻轻的晚风。黄昏,东一声西一声甜甜的音韵,大人们呼唤着孩子朴实逗人的乳名。我在街口的槐树下久久地伫立,酒没沾唇胸口就已热热烘烘。母亲殁世了,我的父老乡亲常在,想大伯的故乡新闻定会说到天明。
侄女电视机前坐满全家,足不出户也可眼观天下。一锅烟一杯茶,农家瑞气;一阵笑一阵议,小河浪花。电影一开始便屏声息气,我这才发现少了侄女二丫。侄媳说:人家可要抖起来了,她朝我笑笑秘而不答;嫂子说:还不是受了你的传染,中魔似的非要当个“作家”。蓦地我记起一首诗下的同样署名,可当时我万万也料不到是她!站起身我要去向她问个究竟,侄子忙拦着为她挡驾——她说:她的作品唯独不让您看,怕的是您讥笑她这只“丑小鸭”。


第8版()
专栏:

牡 丹(中国画)
丁云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