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科学要进山,干部必须专”
恩施县自办农校组织干部学技术
本报讯 记者徐士杰、陈清、张岩报道:湖北省恩施县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办县农校,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轮流学习科学技术。这里的农民过去发愁“科学进山难”,现在看到县农校出来的干部有了科学种田的本领,高兴地说:农校给农村干部添了脑子,给科学进山架了梯子,给农民家里送来了票子。
恩施县地处鄂西南山区腹地,农业技术落后,科技人才奇缺。解放后,国家输送来的大学或中专毕业的农业技术干部,为数很少,仅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三,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干部指导和帮助。县委从这个情况看到“科学要进山,干部必须专”的重要性,下决心一手抓政策,一手抓科学,组建了县农校,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现代科学种田的培训。
这所学校自1979年10月开学以来,已轮训社队干部1,000多人,约有三分之一的大队干部进校学习。两年来培训的农村干部,比前20年培训的总和还多。干部带头科学种田,山区群众纷纷跟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全县粮食和多种经营丰收。社员每人平均年收入,由1978年的110元上升到240元。许多社员说:这个双丰收,有干部领导科学种田的一份功劳。
为办好县农校,县委和县政府狠抓人、财、物三落实。县委选派一名热心教育、有专业知识的常委任校长,抽调有实践经验的农业大学毕业生任专职教师。农校办学的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初期主要培训大队干部,接着培训公社、管理区两级35岁以下的干部,每期半年,要求学员达到初级农业技术学校毕业水平。农校根据实际需要办了旱粮、园艺、林业、畜牧、土肥等专业班,便于基层干部在短期内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教学注意严格考核,讲求实效。校内有单科考试和结业总考,校外有实践考核。学员回社队后,科学种田成绩显著者,经农校考核,由上级有关部门表扬奖励。
农村基层干部经过科学技术培训,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地处高寒山区的盛家坝公社光辉大队,每年水稻育秧期烂秧严重。农校第一期女学员黎祝梅回队后,推行塑料膜覆盖育秧,两年来,再也没有烂秧。红庙公社金库大队大队长谭绍民,在农校土肥班学习后,根据土壤普查情况合理施肥,改变了盲目施石灰改土和单一施用化肥的作法,去年全队水稻获得了丰收。群众说:以往不讲科学种田,花了钱,减了产,如今讲科学种田,省了钱,增了产。


第2版()
专栏:短评

为科学进山“搭梯子”
恩施县自办农校,按照培训初级农技人员的要求,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轮流学习科学技术,以适应当地正在出现的“科学热”。农民称赞这是为科学进山“搭梯子”。这个“梯子”搭得好!
农业技术干部严重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边远山区,矛盾更为突出。恩施县平均1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3个农技干部,很难有效地指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坐等国家输送农技人才不行,靠地方正规农校培训,远水不解近渴。怎么办?让基层干部先学一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干部先学了,就可以把学到的本领直接用到指挥生产中去,向农民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为科学进山开路。
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科学技术,是为加快农业发展打基础的长远之计。恩施县委关于“科学要进山,干部必须专”的体会,是很深刻的。基层干部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担负着执行党的政策、落实国家计划和推广先进生产经验等责任。大多数干部虽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但一般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如果能学会一门或几门农业科学技术,逐步成为内行,就可以更好地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精耕细作农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加快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的发展,也能够抵制和防止瞎指挥。
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培训,是干部队伍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目标前进的重要措施之一。恩施县组织干部进农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2版()
专栏:

发展商品经济 活跃集市贸易
张家口地区小城镇日趋繁荣
本报讯 通讯员马云山报道: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分析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形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商品生产,活跃集市贸易,使一些冷落的小城镇逐渐热闹起来。
这个地区过去商品经济落后,集市贸易少而死,多数小城镇不景气。去年,中共张家口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农村调查时发现,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逐步增多的农副产品需要在集市上进行交换;小城镇的劳力有了大量剩余,需要找出路;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手工业、服务业、饮食业、修理业等,国营企业包不下来,迫切需要发展集市贸易,建设众多的小城镇,以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地委常委会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小城镇的发展又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于是,决定将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把张家口地区的经济迅速搞活的重要措施来抓,行政公署向各县、市发出了调查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全区组织了1,800多人次,在81个点上进行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现在全区开放集市贸易的小镇,已由去年的34个增加到72个;到今年6月,集体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8,956户,其中今年新发展的就有4,757户;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2.5%。
张家口地区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这里分坝上和坝下。坝上过去商品经济发展很慢,没有集市贸易,至今仍然有以物易物的情况。根据这里畜牧业发达的特点,各县将季节性的牲畜市场变为常年市场,通过发展牲畜市场带活商品经济,促进小城镇繁荣。目前,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个坝上县城,围绕牲畜市场出现了一批小客店、小酒馆、小饭铺。百货、服务、修理等行业的摊点和手工作坊,也多起来了。坝下各县的小城镇,交通方便,人多地少,从事商业、手工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以及小商小贩的人数众多。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是这类小城镇建设的方向。涿鹿县城关镇有2.3万多人口,三中全会后逐步办起了5个社办企业、97个队办企业、16个街道办企业,发展了86家个体工商户。去年,全镇人均收入平均200多元。过去萧条冷落的古镇,如今又繁荣起来了。
最近,张家口地区召开了发展商品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座谈会,确定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工作。


第2版()
专栏:

开发自然资源 安排剩余劳力
烟台地区放手发展多种经营
本报讯 记者商恺、张平力报道:“山是摇钱树,海是聚宝盆”,山东烟台地区广大农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放手发展多种经营,近几年连续获得大幅度增收:多种经营总收入1980年比1978年增长46.2%,1981年比1978年增长76.07%;今年1至4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5%。
烟台地区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有近2,700里海岸线和80多万亩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有600多万亩宜林宜牧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属海洋性气候,广大群众又有搞多种经营的传统。党的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的影响,这个地区的多种经营只能“勒着缰绳发展”,全区多种经营的收入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增长额从未超过亿元。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各级党组织清除“左”的影响,纠正了限制多种经营发展的错误规定和作法,发动全区每个大队、生产队和社员家庭都搞多种经营;对全区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把发展多种经营纳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采集业、采矿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主攻方向”的方针。烟台地委和地区行署专门成立了“发展多种经营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抓,统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多种经营发展,每个县的领导同志也直接负责多种经营的工作。现在,全地区多种经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54.5%上升到60.28%。
烟台地区根据本地多种经营水平较高的特点,推动多种经营走原料加工和半加工的道路,改变多种经营的产品结构,着力扶植、发展原料有保证、加工有技术、产品有销路的社队企业。为此,这个地区促进了三个结合,即:城乡结合,工农商结合,社队结合。现在全地区围绕发展多种经营开办的社队企业已经遍布农村各地,逐步形成了一个加工门类比较齐全,有水果、水产、工艺品等七大项“拳头”产品的经济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既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大大提高了多种经营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目前,烟台地区有190多万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占全地区总劳力的55%。


第2版()
专栏:

在塑料棚内育肥肉牛试验成功
本报讯 记者谭俊林报道:采用塑料大棚进行牛的短期强度育肥试验,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浩坦公社的宝力特根大队获得成功。65头牛经过75天的育肥,平均每头日增重2.24斤。
在原农业部畜牧总局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指导和协助下,去年冬季,宝力特根大队建起两栋塑料大棚。各用一栋进行肉牛育肥试验和冬季养牛挤奶及繁育牛犊试验。在肉牛育肥过程中,每头牛每天喂27.4斤青贮玉米、8.5斤干草、9.3斤酒糟和近1斤精饲料,平均每头牛每天增重2斤多,最高的增重5斤。大棚内饲养的母牛产奶量比棚外的母牛高44%。棚内饲养的牛犊,88天后平均每头体重比半敞牛舍内饲养的重31.6斤。


第2版()
专栏:

新种麦法——春麦夏播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尹福玉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北方栽培的冬麦,多数为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栽培的春麦,早春播种,当年夏季或秋初收获。近年来北方一些地区试验成功了春麦夏播,即在夏季播种,早霜到来之前收获。这是一项打破传统习惯的种麦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一些干旱、寒冷的丘陵山区,冬小麦生产常遭冻害、干旱和干热风的严重威胁,产量低而不稳。采用春麦夏播,就能够充分利用七、八、九三个月的雨水和雨季过后的充足的光照、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达到产量既高又稳的目的。有些丘陵山区,在庄稼遭受冰雹击毁的情况下,也可以补种增产显著的春麦,不必播种荞麦、糜子等单产不高的作物。
去年,山西省榆次、平遥、和顺三个县夏播千亩春麦,平均亩产163.7斤,最高的亩产521斤。河南省郑州市去年夏播春麦亩产也达到400斤左右。山西的忻县、雁北地区,辽宁锦州地区,吉林通化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等地,开展春麦夏播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春麦夏播不单是播种时期的适当推迟,还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品种。夏播春麦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是:对光照、温度反应迟钝,生育期在80—90天左右,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也能正常分蘖、拔节、抽穗,抗病性较好,产量高等。山西忻县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忻春矮2号”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中7606”“中7902”,榆次县选育的“夏麦1号”等品种,在不同地区夏播,表现都比较好。
夏播的春麦分蘖较少,再加上虫害严重,因此要适当密植,每亩要求有28—30万基本苗。


第2版()
专栏:

川青公社加强多种经营种苗基地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葛国顺报道:江苏高邮县川青公社近年来在多种经营生产中,着眼长远,狠抓种苗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蚕桑场、综合场、畜禽场、林场、园艺场、良种场等种苗基地。已出圃湖桑苗68万株,育成各种苗木130多万株,产鱼苗4,190万尾,提供良种母猪1,400头。由于注意抓了种苗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去年全公社多种经营产值达171万元,比1976年增长了近两倍。
川青公社在抓好种苗基地建设中,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他们主要抓了“三个明确”:
一、主业明确。过去,这个公社有少数干部没有从发展全公社副业生产的大局来考虑,一度把抓种苗当成了“包袱”。针对这个情况,他们召集种苗基地负责人讨论“办基地的目的是什么”,重新修订了规划,调整了专业人员,加强了技术力量,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责任明确。种苗基地实行了专业承包,包产、包值、包本,奖赔分明。综合场养蚕专业队实行桑园管理和养蚕“一条龙”,蚕桑收入逐年增加。
三、要求明确。种苗基地既是生产单位,又是传授技术的中心。蚕桑基地和养鱼基地坚持每年办几期技术训练班。此外还定期出科技简报,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技资料,基地技术员也经常到各承包户进行技术辅导。


第2版()
专栏:

农业鉴测车试制成功
我国最近试制成功的第一部农业鉴测车,车内装有分光光度计、数字电子天平、数字显示离子计、微波水分测定仪等仪器,可到田间准确、快速测定土壤中的土、肥、水和植株的有关理化分析指标,适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单位的需要。
陈展标


第2版()
专栏:

江苏生猪生产创新纪录
今年以来,江苏省生猪收购月月超额完成计划,比去年同期多收一百万头,上升近两成。去年,这个省部分地区对生猪生产有所忽视,饲养量一度下降。发现这一情况后,各地相继恢复了划饲料地、给投肥报酬以及鼓励养母猪等一系列政策。今年二月全省生猪存栏量开始回升。目前社员养猪已达一千七百一十四万头,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乾风


第2版()
专栏:

龙胜壮乡用上了自来水
去年,国家拨给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大队专款1万元,帮助缺水的9个生产队214户壮族社员引来了自来水。
积庆摄


第2版()
专栏:通讯

“戈壁惊开新世界”
——记新疆军垦战士变荒漠为良田的事迹
本报记者 兰学毅
“白杨梯堤护林地,水道纵横育稻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这是陈毅同志生前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写下的诗句,称赞军垦战士变荒漠为绿洲的壮举。
美丽的新疆,占祖国版图六分之一,在塔里木河流域,准噶尔盆地,伊犁河谷和阿尔泰山麓,沉睡着数以亿亩的荒地沃土。1949年新疆解放了,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命令一部分驻疆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王震将军率领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英雄部队,在天山脚下铁门关外的亘古荒原上,开出了军垦第一犁。32年过去了,这支军垦大军在新疆13个兄弟民族群众的支援下,在荒漠里开拓出1,360万亩农田,在天山南北兴建起170个国营农、牧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带,出现了200多万亩流“金”(稻)淌“银”(棉)的美丽田园;玛纳斯河畔200多万亩沼泽地,变成了小麦、棉花、甜菜和哈密瓜、啤酒花等特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遍地泛碱花的沙井子和库尔楚地区的55万亩“不毛之地”,成了粮棉盈畴、瓜果飘香的“塞外江南”。现在,兵团除保证自身对农副产品的需要外,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4亿斤,棉花84万担,羊毛1,000万斤,油料5,000万斤,油品1,200万斤,肉食、蛋禽1,000多万斤以及大量瓜果、蔬菜等产品。
在开发绿洲的战斗中,各族军垦战士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科技人员、支边青年,无私地献身于屯垦事业。屯垦初期,农具不足,用旧兵器打造;缺乏耕畜,就肩拉铁犁,手抡砍土镘;气候恶劣,战士们高唱“狂风当电扇,暴雨洗衣衫”;物资供应困难,战士们说:“半月不吃油,干劲照样有,一月不吃菜,豪情依旧在!”他们以这种拚命精神,很快做到生产自给有余。他们主要用“滚雪球”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到1966年,兵团已发展成拥有147个农牧场、150万人口、农工商学兵自成体系的大企业,累计自筹资金1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
8亿元,两项合计相当于国家投资的3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开发、经营绿洲过程中,农、林、牧统一规划,全面发展。30年间,军垦战士以劳蛛缀网的精神,植树1.8亿株,营造起60万亩防护林带以及成片的经济林、薪炭林和果园,改变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减轻了风沙危害,并为发展种植业和近田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兵团在向荒漠进军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初步治理了玛纳斯河、开都河、阿克苏河、奎屯河等河流,在各垦区修建了100多项灌溉工程,开挖各类渠道5.4万公里,基本上做到有灌有排,渠系配套;打井
7,000多眼,使远离河流灌溉的荒原得以开发利用;修
建大小水库78座,蓄水量达22亿立方米,许多水库还养殖了从长江流域引进的鱼、虾、螃蟹、莲藕等水产。军垦战士还在铁门关修建了新疆最大的水电站。目前兵团拥有水电站91座,这些遍布天山南北的水利工程,使耕地的灌溉面积达到92%。
农、工、商联合经营,是生产建设兵团开发、经营绿洲的一大特点。兵团陆续办起了大小工厂691个,生产工业产品1,000多种。工业产值已占全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兵团开办的2,000多个商店,为农业经营逐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创造了条件。石河子垦区是新疆第一个农工商联合企业。去年它所属的18个农场有17个盈利。
随着绿洲的开发,一批新型的市镇也建设起来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城乡结合的新城镇,象一颗颗明珠撒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成为各垦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开发绿洲需要投入巨大的科技智慧。早在屯垦初期,王震等领导同志就着手罗致、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材;屯垦大规模开展以后,又不断吸收了一批农、林、牧、财经等各方面的专家和科技人员,还自办了八一农学院等大中专学校。现在各农、牧场的正副场长中,一般都配备有大专毕业生。
历史的实践证明: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万农垦战士决心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在戈壁碱滩上种植胡杨、青杨混合林,对防风沙和防治病虫害收到良好效果。这是他们在林中进行中耕。 廖周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