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在贝鲁特视察阵地
叙总统表示尽一切努力保卫巴勒斯坦事业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贝鲁特消息: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下午视察了贝鲁特市内和南郊的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军队的阵地。
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等高级官员陪同下作了这次视察。他对指战员们说,巴勒斯坦人“将坚决保卫自己的阵地”。他在视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新闻部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迫使我们交出武器。”
他还说,“尽管敌人进行扫荡,搞心理战,尽管赛伊达和蒂尔受到巨大的破坏,但这两个城市仍在战斗。这就证明巴勒斯坦革命必然会取得胜利。”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坦昨天在以色列北部的边境城市加利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以色列军队昨天包围了贝鲁特市和南郊的巴勒斯坦阵地,使大约6,000名游击战士受到围困。他证实,以色列军队控制了位于南郊的贝鲁特国际机场,切断了连接大马士革的两条主要公路。
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14日电 据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下午接见了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法胡姆率领的巴勒斯坦代表团。
会见时,他们讨论了黎巴嫩和这个地区形势,并回顾了针对巴勒斯坦革命、黎巴嫩、叙利亚和阿拉伯民族的阴谋活动。
阿萨德强调:“巴勒斯坦事业一向是叙利亚的一项神圣义务。不管遭到多大的困难和牺牲,我们都要尽一切努力来保卫这一事业。”


第6版()
专栏:

一些国家向黎巴嫩派出志愿军和医疗队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一些国家向黎巴嫩派遣志愿军和医疗队并运去其他物资,支援抗击以色列的斗争。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3日下午已向黎巴嫩派出志愿军第一团,与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和黎巴嫩军队并肩作战,抗击入侵黎巴嫩的以色列侵略者。
另外,北也门还成立了一个部长级委员会,负责筹集捐款,支援巴勒斯坦革命。目前已在也门中央银行及其各省的分行开设了特别账户,将定期公布捐款的数目。
土耳其红新月会13日晨通过陆路向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部队运去了20吨食品和医药用品,救济以色列入侵的受害者。土耳其官员说,第二批救济物资有30吨,也将很快运送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印度向黎巴嫩派出的一个医疗队已于12日到达大马士革。印度还将再派出医务人员和提供药品及医疗设备。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贝鲁特消息: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沙特阿拉伯新国王法赫德14日在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的一封信中说,沙特阿拉伯将利用它拥有的一切手段迫使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报道说,法赫德的这封信是对阿拉法特向他通报以色列军队在贝鲁特地区继续同巴勒斯坦游击队作战的情况后所作的答复。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15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同意把在巴基斯坦的巴勒斯坦志愿人员送去参加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以抵抗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
巴基斯坦政府将承担运送这些志愿人员的费用。
巴基斯坦政府还将派出一支由高级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带着医疗设备、帐篷和衣服等,前往援助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受害者。
另外,巴基斯坦政府还决定捐献3,000吨大米和500吨食糖作为救济物资。


第6版()
专栏:述评

十九世纪的“时报”
新华社记者 彭迪
华盛顿报摊上新出现了一张《华盛顿时报》。这家报纸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发表了一系列社论、文章,极力反对中国、辱骂中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干涉中国内政。
这家报纸在6月9日的社论中公然把台湾称为美国的“忠诚的盟国”,“是维护美国在太平洋利益的基地”。在同一天的另一篇评论中,它更加露骨地把台湾当作美国的“航空母舰”,反对把它“交给”中国,说什么“把台湾交给中国”,“就等于放弃几艘航空母舰”。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本来是常识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这是包括台湾人民和当局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一致立场,也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全世界一百几十个国家所公认的。而《华盛顿时报》的这些社论、文章的作者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体中国人为敌,把中国的领土任意划分宰割,把中国的台湾省当作他们的囊中物,当作他们的基地,这样横行霸道,凡是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不能不感到气愤!
这家报纸不仅反华,也反对美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反对美国企业家同中国大陆做生意,甚至也攻击《上海公报》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这家报纸在6月9日和10日连续发表该报执行主编等人写的文章,对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上海公报》等一系列正式文件进行攻击诋毁,连里根总统前不久给中国领导人写的几封信也遭到他们的讥讽。文章对美国的有关官员,从前总统吉米·卡特到“里根国务院中基辛格式的外交官”,从国务卿黑格到白宫国家安全助理克拉克,一一点名责骂,说他们的对华政策是“向北京叩头”,“屈从于北京”等等,大有非要撕毁两国政府签署的各项文件,同中国闹翻才肯罢休的势头。
这家《华盛顿时报》看来是被十九世纪的炮舰政治冲昏了头脑。在他们看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可以为所欲为,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这才是“正规”;而按照通常的国际准则打交道就是对中国让步叩头。
这家报纸还宣扬一种论点,即:世界上的国家离开了超级大国就活不了。他们在文章中大讲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说什么中国的经济、技术甚至军队都只有靠向美国借款、求援,才能现代化。这种话,对于中国人和一切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是相当刺耳的。但中国人听听也有好处。它能使一切有志气的中国人更加感到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统一、奋发图强,才有前途。中国仍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但是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主要靠自己艰苦奋斗。
总之,这家报纸是右而又右,读了它的社论、文章的第一句,就知道它的下文和结论是什么,实在不值得一读。但是,既然它在报摊上出现,到处散发十九世纪的霉味,也就需要略微驳斥几句,压压这股邪气。
(新华社华盛顿6月14日电)


第6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向黎巴嫩提供援助
布鲁塞尔群众示威抗议以侵黎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布鲁塞尔消息: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昨天决定向黎巴嫩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的特别援助。
这一决定是应黎巴嫩政府的要求作出的。在此之前,共同体于上周已决定给这个遭受以色列入侵的国家以2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此外,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共同体推迟了原定在14日同以色列签订一项涉及4,000万美元的财政议定书。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14日电 在比利时—巴勒斯坦协会的倡议下,布鲁塞尔的4,000多各界人士今晚举行游行示威,抗议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声援黎巴嫩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
示威者高举着标语牌,上面写有“以色列军队立即无条件地从黎巴嫩撤出去”、“支持黎巴嫩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巴勒斯坦人民享有独立国家的权利”等口号。
游行群众还要求比利时政府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政府迫使以色列立即无条件地从黎巴嫩撤军。
据新华社巴黎6月14日电 法国总统府今天在这里发表一项公报宣布,法国“严正要求以色列毫不拖延地结束(在黎巴嫩南部的)轰炸和战斗。”
公报说,法国“决定于明天(15日)向刚刚组成民族救国委员会的萨尔基斯总统派遣一位特使”。公报说:“法国重申它随时准备响应黎巴嫩合法政府的呼吁,对可能恢复这个国家的领土完整、统一和独立的任何进程给予支持。”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伊斯兰国家集团
要求安理会制止以色列侵略行动
新华社联合国6月14日电 联合国伊斯兰国家集团今天敦促联合国安理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并确保以色列完全、无条件地从黎巴嫩撤军。
上述要求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办事处在今天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里提出的。
伊斯兰国家集团在公报里“强烈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黎巴嫩采取的侵略行动”。该集团还谴责以色列企图消灭作为一个实体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伊斯兰国家集团表示要与黎巴嫩政府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在黎巴嫩重建和平与安全,并对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人民英勇抵抗以色列侵略的斗争表示完全支持。


第6版()
专栏:

朝鲜劳动党中央军委宴请我军事代表团
宾主共颂中朝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
新华社平壤6月14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今晚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以耿飚为团长、梁必业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代表团。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在宴会上讲话说:“中国军事代表团这次对我国的访问将进一步增进日益发展的朝中友谊。”
他说:“朝中友谊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烈火中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是在历史的严峻考验中巩固的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他说:“我们将永远不忘记,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们同朝鲜人民一道,在同一条战壕里生死与共,同甘共苦,为保卫朝鲜的每一寸土地流下的宝贵鲜血。我们将把他们发扬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耿飚在讲话中说:“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非常珍视中朝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并愿为之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今后在各自建设社会主义和统一国家的斗争中,在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中,我国军民将一如既往,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战友紧密合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前进。”
耿飚还高度赞扬了朝鲜人民军在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
他说:“美国军队至今还赖在南朝鲜不走,全斗焕集团在美国的怂恿下,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给朝鲜的南北对话和和平统一设置种种障碍,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面目和推行‘两个朝鲜’的阴谋。”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朝鲜人民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强烈要求美国把自己的军队和装备全部撤出南朝鲜。我们相信,三千里锦绣江山必将最终实现统一,五千万骨肉同胞一定能够和睦团聚。
出席宴会的朝鲜领导人有徐哲、吴克列、白鹤林等。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何章明,以及即将离任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叶昌渠和新任委员王健等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今天,耿飚团长和代表团全体成员还拜会了吴振宇大将,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特写

贝鲁特在燃烧
新华社记者 喻开元
6月4日以来,以色列依仗美国提供的F—15和F—16飞机,多次野蛮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和其他地区。85,000名侵略军,蹂躏了三分之一的黎巴嫩国土。黎巴嫩人民的鲜血在流淌,和平的土地上升起滚滚狼烟。
美丽繁华的贝鲁特市西区,如今弹痕累累,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已被炸成废墟,除了阵阵的炸弹爆炸声和地面炮火的轰鸣外,整个城市死一般的沉寂,街上没有车辆和行人。市内电话早已中断,供电设备也被摧毁。入夜后,全城一片黑暗,只有以色列飞机发射的照明弹在天空划出一道道鬼火般的亮光。敌机的频繁轰炸使空袭警报失去了意义,居民只要根据地面炮火的声音,就能判断出以色列飞机又来空袭了。在地下室里,妇女们紧紧地搂抱着被爆炸声吓呆了的孩子。
但是,贝鲁特依然屹立着。贝鲁特人民正在奋战。爆炸后的浓烟刚刚升起,民防队的救护车和消防车就已经呼啸着从四面八方奔向现场,救护人员和消防队员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扑灭熊熊的大火。贝鲁特各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治着一批一批的受伤者。
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抵抗战士仍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海滨公路上的坦克和大炮,警惕地注视着地中海海面,随时准备回击企图从海上登陆的以色列侵略者。安装在机动车上的防空高炮不断在大街上迅速地变动着炮位; 在居民楼之间的空地上也部署了高射炮,炮手们手举树枝,隐蔽在建筑物的墙脚下,密切注视着天空,一听到由远而近的飞机的轰鸣声,便立即奔向炮位,向空中强盗猛烈开火还击。
贝鲁特在燃烧,贝鲁特人民的心也在燃烧。黎巴嫩已经宣布成立以萨尔基斯总统为首的民族救国委员会来领导黎巴嫩人民度过这严峻的时刻。在全世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黎巴嫩人民将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历史古城贝鲁特将在自己的历史上写下新的光辉战斗的一页。
(新华社贝鲁特6月14日电)


第6版()
专栏:

苏联政府就以色列侵黎发表声明
新华社莫斯科6月14日电 苏联政府今天在一项声明中发出警告说:“目前决定以色列政策的人不要忘记,近东是一个直接靠近苏联南部边界的地区,那里的事件不能不涉及苏联的利益。”
由塔斯社发表的苏联政府的这一声明说,“很明显,以色列的侵略是在特拉维夫和华盛顿之间所谓的‘战略合作’范围内进行的。”
声明说:“一种要肢解黎巴嫩并在侵占的黎巴嫩土地上驻扎以美国军队为骨干的所谓‘多国部队’的图谋正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
声明说:“苏联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站在阿拉伯人一边,并争取做到让侵略者滚出黎巴嫩。”声明还说:“以色列在黎巴嫩发动的这场战争十分尖锐地提出了关于整个近东局势问题,现在近东已成为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更加危险的策源地。”(附图片)
6月13日,以色列侵略军破坏停火协议,继续轰炸黎巴嫩的哈勒迪居民住宅。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6月13日晚,以色列侵略军破坏停火协议,把坦克和军用车辆开到了黎巴嫩贝鲁特市西南的巴卜达地区,这里距黎巴嫩总统府仅半英里。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波兰一些地方又发生示威
新华社华沙6月14日电 据波通社今天播发的波兰内务部的一项公报透露,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省从6月14日起恢复宵禁,暂停文娱和体育活动并禁示出售酒类饮料。
这一决定是在弗罗茨瓦夫市6月13日发生街头冲突事件后作出的。该省省长指出,恢复宵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示威闹事者具有“特殊的好斗性”。
据报道,弗罗茨瓦夫市的一批市民6月13日上街举行反政府示威,与警察发生了冲突。示威者向警察扔掷石块,警察施用了高压水龙和催泪弹。结果120多名示威者被拘留,其中40名大中学生;23名警察受伤。
另据波通社报道,在波兰进入战时状态半周年那一天——6月13日,在克拉科夫省和格但斯克市也发生了反对战时状态的示威。克拉科夫省新胡塔地区的示威者捣毁了10几辆警车和私人汽车。


第6版()
专栏:

黄华离纽约抵西德访问
新华社联合国6月13日电 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纽约前往波恩访问。
在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黄华还将访问卢森堡、葡萄牙和西班牙。
黄华曾经在纽约出席了6月7日开幕的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
新华社波恩6月14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上午到达波恩。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为时三天的正式访问。他将同西德政府领导人和政党领袖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和当前的国际问题进行会谈。
黄华是在参加了关于裁军的特别联大会议后,于今天上午到达波恩的。前往机场迎接的有西德副总理兼外长根舍、西德驻华大使修德、礼宾司司长格拉夫·冯·芬肯施泰因等人。


第6版()
专栏:

法中友协招待我对外友协代表团
据新华社巴黎6月14日电 法中友好协会今天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在法中友协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访问法国举行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有法中友协执行主席路易·巴赞教授、副主席马纪樵夫人,主席团成员:皮埃尔·巴斯、贝热龙和德利普科夫斯基夫人,以及荷兰著名电影家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罗丽丹等200人。中国驻法国大使姚广也出席了招待会。
巴赞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在法国,“中国的真诚和忠实的朋友们努力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手段,通过各种形式,来发展法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对外友协代表团团长谢邦定向法中友协赠送了锦旗、电影纪录片和幻灯片等。


第6版()
专栏:

我佛教代表团离科伦坡回国
据新华社科伦坡6月13日电 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李荣熙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结束了对斯里兰卡的友好访问,今天上午离科伦坡回国。代表团是5月29日到达科伦坡出席世界佛教领袖和学者大会的。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巴通过八二—八三年度预算
巴基斯坦内阁会议十四日通过从七月份开始的一九八二—八三年度预算,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六点二。这项预算的总支出为七百八十三亿七千一百八十万卢比,比上一财政年度增加百分之二十点四。预算支出的国防费用为二百二十亿零九千五百三十万卢比,比上一财政年度的国防费用增加了百分之十二点八。
三个世界医学会议在瑞典开幕
第七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第五届世界消化系统内观镜检查学大会和第二届世界结肠直肠病学大会十四日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博览会会议中心举行联合开幕式。大会的赞助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出席了开幕式,向来自七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与会者发表了讲话。
世界印度教会议在尼结束
据民族通讯社报道,世界印度教会议十五日在加德满都结束。会议决定在尼泊尔建立一所国际梵语大学,学习和讲授印度教圣经,研究印度教的生活和哲学。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十一个国家的四十四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四天的会议。会议还决定在尼泊尔成立一个世界性的印度教组织,以加强印度教的团结。(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马岛战争在军事上的启示
管彦忠
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军事冲突是战后在大西洋上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海空作战。双方都使用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现代化的电子制导导弹,使双方的军舰、飞机和人员损失惨重。这场战争已经引起各国军事专家们的关注,想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教益。
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都投入了一定的兵力。迄今,英国已出动其海军实力的二分之一,飞机140架,总兵力2.7万人;阿根廷投入飞机约200架,十几艘主要舰艇,守岛兵力1万余人。
英海军实力较强,但远离本土1万多公里作战,阿海军力量虽较弱,装备也差,却是以逸待劳,离本土很近,同时,空军在数量上也占优势。
马岛之战具有自己的特点。北约的军事专家们说,马岛冲突使北约计划人员学到的东西,将超过他们希望在十年紧张的演习中所学到的东西。许多国家的军事专家都在议论这场战争在军事上给现代战争提出哪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首先,精确的制导武器改变了海战的传统形式。西方通讯社报道说,马岛冲突“是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战斗的进程表明,导弹在海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反舰导弹可以在几十公里乃至几百公里以外发射,使海战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未来的海战“将是一种捉迷藏游戏,军舰将躲在很远的地方,伺机用导弹发动突然袭击”。
马岛冲突被认为是一场新式武器的试验。双方在海空战中使用了目前
“世界上新式和最致命的导弹”,如法国造的飞鱼式导弹、英国的海矛式远程舰对空雷达制导导弹、美国的响尾蛇式寻热混战导弹等等。这些与远程雷达相联系的、由电子制导的导弹,可以在舰只和飞机没有超过地平线之前就将其击落或击沉。英国的新型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就是被在48公里以外的地方发射的“飞鱼”式导弹击沉的。
其次,尽管电子制导的导弹在海空战中有重大的作用,但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还必须提高和充分发挥综合海战的能力,如情况的侦察、正确及时的通信指挥、拥有制空权和防空能力、以及能进行导弹攻击和反导弹作战等等。
阿根廷军方针对英国舰队飞机数量较少,防空力量差等弱点,发挥自己空军数量上的优势,轮番攻击英国的舰队和登陆后的阵地,使得英军的增援和补给都十分困难。英军由于空中掩护差,多次吃了亏。阿根廷空军还将不同性能的飞机实行协同攻击,用数量多而性能较差的A—4型攻击机吸引英舰载机和舰上的防空火力,掩护数量少但比较先进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对英国舰队实行突袭,取得良好的效果。
英国有先进的侦察、通信和指挥手段,作战中比较主动。但是,外国通讯社指出,英国军舰导弹和雷达的协调配合是不够的。尽管“海矛式”导弹系统是先进的,而雷达的配置“相当蹩脚”。
第三,在现代战争中,人的因素仍然有决定性意义。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军队英勇顽强,给英军以严重打击。阿根廷空军飞行员的技术和勇敢特别受到普遍的赞扬。他们在空战中表现了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通过低空飞行的进攻战术和俯冲,炸伤炸沉了许多英国舰船,被誉为“空中的骏马”。连英国国防大臣诺特也不得不承认:“我认为阿根廷的飞行员们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事实说明,在现代战争中,武器是重要的因素,但掌握它的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第四,马岛战争向军事专家们提出了重新考虑海军战略的问题。西方军事专家们认为,从南大西洋的战争可以看到“海战的崭新时代的黎明”,那就是要拥有“用导弹全副武装的小型快速水面舰只,(也有人认为具备多种攻防功能的大甲板航空母舰仍不可少)配合得更加紧密的防空系统以及有高效能非核打击武器的潜水艇”。这就是说,武器要精,配合要紧,效能要高,做到能攻能防。
最后,马岛战争还表明,由于电子制导导弹的使用,舰只的易损性增加了。一枚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打沉了一艘价值2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引起了各国军方的注意。专家们认为,今后舰艇的建造要朝小型化、快速、低成本的目标努力。建造材料不宜采用铝质结构,因为铝燃点比钢低一倍。英国的“热心”号和“羚羊”号护卫舰的上层结构均用铝造,中弹后引起猛烈燃烧熔解而下沉。
现在,马岛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是,这场战争在军事上带来的教训,将是西方军事专家们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