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会前五思
谢云
“我将被会议‘淹死’!”这呼救声,来自四川内江地区的一位副局长。他从2月10日到3月18日,每天都泡在会议里。虽说会议成灾,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了,但在今天,听到这位副局长的呼救,我却觉得特别不安。
关于时间的可贵,我们的祖宗有过许多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我们从小就熟记了的。但那多半是用读书人和小生产者的眼光去看的,所想的得失也往往局限于个人的圈子。以现代的观点看,时间并非只是表现个人生命的东西,它是一种社会资源。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长的速度,与时间这种特殊资源的利用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干革命,搞建设,免不了要开会,要消耗掉一部分时间。但开会本身并不就等于是在干革命,搞建设。这取决于这些会议是否必要,是不是需要开得那样多,那样长。现在强调经济效益,花了钱,流了汗,就要求生产出相应的价值来,只管耕耘,不管收获,这样的“勤奋的败家子”,已经很少人愿意当了。但开会也要讲求效益,这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我们的应有注意。如果把历来浪费于不必要的会议的时间用之于生产,将会产生出多少价值来?所以只管开会,不计效果的现象,再也不能任其继续下去了。否则,经济效果云云,就将不免要七折八扣。
我们今天正在进行机构改革。我们机构的臃肿,与我们会议的多而长,不无关系。有了那么多人,就得开会;为了应付那么多会,就又得那么多人。机构改革了,形势大概将迫使人们减少会议,提高会议质量。但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讲求会议效益,也可能出现另一种后果:过多的、效益甚少甚至毫无效益的会议,将扯住机构改革的后腿,或者一时改革了,不久又不得不走回头路。在这方面,教训确实是有过的。
至于长期泡在会议的海洋里,将会消磨人们的革命朝气、实干精神,助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习气,那就不用说了。
总之,改革会议,让人们(特别是各级干部)从会议的海洋里解脱出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想提出一点希望,希望那些有权召开会议的人们,在下达开会通知以前,五思而后行:一思这会有无必要;二思要不要那么多人参加;三思会议要不要开那么长;四思是否已为会议做好了必要准备;五思能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8版()
专栏:

香市
——春游杂感之二
黄裳
我总认为张岱是一位市井诗人。他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标准雅人,地主阶级的纨袴子弟,可是却对普通人民的生活关心、有兴趣,也不怕使这种兴趣流露在自己的文字中。这一点就不是旁人作得到的。他写的《西湖香市记》就是最好的标本。我想张岱大概不是一位佛教徒,甲申以后他没有去作和尚;他还曾捶坏过飞来峰上据传是杨琏真伽的石像,这也不是善男信女的行径。可是他对“起于花朝、尽于端午”的朝天进香活动却怀着极大的兴趣,作了如火如荼的描写,对从山东、嘉湖到杭州来的香客怀着极好的感情。
这次来杭州,朋友都说来得晚了几天。因为白堤上盛开的桃花已经谢了,牡丹也已开过;此外,就是没有赶上看见朝山进香的人群。据说在白堤上曾挤满了从各地农村前来的老年妇女,一路走到灵隐去,真是多年没有过的盛况。我想这倒实在是很可惜的。
昨天到云栖去,下山的时候却遇见了从农村来的好几位老年妇女,坐在茶亭里候车时有机会和她们闲谈。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她们身上还披着新制的蓝布薄棉袄,许多人头上还梳着旧式的发髻,她们手里都提了一只竹篮,有的打开搪瓷茶缸,吃着带来的蛋炒饭。竹篮里都有一盒装潢漂亮的卫生香或别的什么香,反正不是老式的香烛。她们都很高兴,脸上浮着兴奋的笑,边吃边谈,说着种种不易听懂的方言。他们的精神都极好,全不象是上了年纪的人。从闲谈中可以听到,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春游的机会了,十年,也许是二十年,说不清楚。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也实在不能不从心底感到高兴。她们当中有的人可能真信佛,但更多的人恐怕更相信我们这个时代。我这次亲眼看到了三中全会以后在许多普通的农民脸上重新漾出的微笑。从白马东来以后,有哪一位佛菩萨曾经施展过这样的神力呢?
张岱描写香市给西湖的春天带来的非凡特色。
“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
张岱的眼光是很尖锐的,他看出了在这里俗人压倒了雅人,农民挤掉了绅士,“下里巴人”战胜了“阳春白雪”。尤为难得的是,他很有兴致的说出了这一切,没有横眉也没有竖目。当然,他在文章的结末也说出了“今昔之异”。
“崇祯庚辰,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岁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道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他简直把香市的盛衰看作了国家盛衰、人民命运的晴雨表。到了明亡前三年的辛巳,就更不成话了。
“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饥殍舁出,扛挠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张岱是明遗民,他的写《梦寻》为的是悼念故国,缅怀往昔,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读者可能不再与他有多少感情上的相通了。不过他到底写下了西湖的历史,虽然并不完整,但因他有历史家的眼力,有许多话,到今天也还是值得吟味的。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潭湖春色好
魏杰
事有凑巧,刚编辑完一部书稿,对门老王也刚好拍摄完一部科教影片。我俩虽同住一幢楼里,可难得碰在一起休息。今儿趁彼此都有闲暇,便相约到潭湖公园一游。
步入潭湖公园,放眼望去,冬日那寒山瘦水的景象,早已被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所代替:岸边的桃红李白已引来蝶舞蜂喧,潋滟的湖水中鱼儿间或跃出水面继而又浅潜戏游,路边石旁那些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丛生灌木植物上也开出一朵朵小黄花,显得那样淡雅隽秀;跨上石桥,绕过假山石林,园内小溪河畔的杨柳正婆娑摆舞,那飘洒俊逸的姿态,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出画廊,漫步至潭湖公园依山傍水的荷花塘,看到这里正在修建一个观鱼池。乘精神正好,我们便拾级沿坡爬上潭湖小龙山顶,于是湖光水色尽收眼底……远处火车站大楼上的钟声隐约可闻,近旁潭湖中学高音喇叭里的广播操音乐悠扬。山顶左侧正在修建一座八角亭,此时修建亭子的老师傅们正在吸烟打歇,而年轻工人们则趁小憩聚集在石条凳上甩牌逗乐。于是我们便向一老师傅问起潭湖公园为何这般迅速地增建池、亭、桥、阁……他乐呵呵的指着山下说:你们二位瞧,潭湖公园东边这100多幢6层、10层、12层、16层的新楼大厦就要陆续完工了,加上潭湖公园北边、西边早已盖好的光明楼区、潭湖楼区、幸福楼区,就有约200幢楼了,我估摸着潭湖公园周围这些楼里住的人,少说也得有10几万喽……从前这北京城南有名的臭水洼、乱坟岗,今日里当然要以崭新漂亮的面貌,迎接这周围10多万放学后,下班后,节假日休息的居民罗!
听完老师傅一席话,我和老王都很激动。我们站在公园山顶上极目东望,呵,湖东这一片片此起彼伏的新楼大厦和掺杂其间不停地转动的高高吊塔,形成了一幅多么壮阔美妙的画卷啊!先人们渴求已久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不正在祖国大地上日渐化为宏伟壮丽的现实吗!哦,美丽的春天,诗人们将会为你重回大地催化人间的巨变写下壮阔瑰丽的诗篇,艺术家们将会为你的到来而讴歌,而擅长丹青的妙手们将会为你添涂上更加绚丽的色彩!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打开场子,作出样子
——试论切实推广汉语拼音
郑林曦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已经二十四年了。从一方面看,数以亿计的学生学过它;各种课本、读物、字典、辞书用它注音;全国铁路站名、各大城市街道名用它拼写;近年作为中国人名、地名、文献资料和科技术语、特产物品名称的正式拼法,又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应用。它推行得够广泛的了,没有一种汉语注音、拼音的方案能比得上它。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十亿中国人中学会而能熟练掌握它的,还并不多;好多可以并且应当采用汉语拼音的场合还没有采用;即使已经采用的也往往拼写不够正确,或者象汉字一样逐个音节单写,或者好些个音节连成一串,看不清。实事求是地说,今后还得切切实实地作大量的汉语拼音的推广工作。
要想使一种新的工具在社会上推行得开,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要深入了解社会上的需要,并且联系当前的实际,打开场子,千方百计让这种新的工具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就拿街头的招牌、书刊的名称、各种商品的名字的汉语拼音写法来说,怎样才能拼写正确而且规格统一呢?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初,我们大声提倡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上述种种名称。群众也纷纷响应。可是怎样正确拼写呢?我们交给群众的却只是一张《汉语拼音方案》,后来加上一本《新华字典》,使群众知道某个汉字该怎样拼。至于按词连写,却直到今天也没有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则来,更没有大力宣传。因此群众只好按写汉字的习惯,一个一个音节分开写,或者连成一长串。那不能怪群众,只能怪我们没有作出正确连写的样子来。样子,在推广一种新的记写工具时,是很重要的。大家看,中央和地方的各种报纸的汉语拼音名称为什么大都连写得很对呢?那就因为有个《RENMIN RIBAO》(《人民日报》)给作样子。首都北京路名牌上的汉语拼音写法至今还比较正确而有规律,也是因为文改会曾协助北京市定出规则,拼写出样子。因此我想,一方面可以组织力量研究确定按词连写法条例、地名拼写条例等。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待,而是立即着手把主要大城市的路名、招牌名中拼写得正确的收集起来,分分类,印成小册子,散发到全国各城市的主管部门和美术工作者手中,作为样子,要求他们也这样作。其它象书刊名、商品名等,也可以分头这么作。然后再组织各地语文学会、文改团体、教育部门中的懂得按词连写规则、热心文改事业的人,协助各地美术工作者以及制作工厂来学会汉语拼音,写正拼音词儿,并且随时检查。有了上述的各类名称拼写样本可查,我想书写、刻制和检查的工作也就好作了。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将来我们吃些什么?
佘增桦
今后供应食物的途径将是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所谓单细胞蛋白质,就是“纯粹的”蛋白质,它的天然蛋白质含量可达50%左右,而目前食用的含有高蛋白的大豆,只有30%至40%。这种高蛋白食物,说也奇怪,它竟是从一种以石油为基础的培养基中产生,即是先从垃圾、纸张、木材和农业废物里的纤维素提炼出葡萄糖,再通过细菌作用,把这种葡萄糖制成单细胞蛋白质。目前已有好几种单细胞蛋白质生产,但只限于用作牲畜饲料的补充来源。今后,一种适合人类食用、改进了的产品即将出现。在今后十年里,世界上将建有十至十五座专门制造单细胞蛋白质的工厂,其中一半建于欧洲。每座工厂的生产能力,一年大约为十万吨左右。这种利用城市废物生产出来的单细胞蛋白质,成本很低,只有目前普遍食用的大豆的一半。因此,单细胞蛋白质不但是一种廉价的食物,可用来弥补人类蛋白质需要量之不足,而且还可以解决部分土地使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有关部门估计,到公元2000年以后,人们每天的饮食除单细胞蛋白质外,还有一种合成食物。最近用大豆仿制的人造肉等已有供应,很受欢迎。这种“无肉的肉”售价便宜,比动物肉更富有蛋白质。在美国,1973年销售额仅1,000万美元,目前已达10亿美元。在加工食品中,取代动物肉的20%左右。类似的合成食物将会源源涌现。
从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来说,单细胞蛋白质和合成食物很有发展前途,给世界上一些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地区带来了福音。普遍食用这类食物,还有一个改变饮食习惯的问题。目前食用这类食物会感到新奇,但总会有习以为常的一天,人们对价廉和富有营养的美味食物,总不会拒之门外的吧。
(选自今年5月12日《新民晚报》)


第8版()
专栏:

牧童集(三首)
林希丹 张之静
我记得那些山
我记得,那些山,
在遥远的边关。
草原的山,多奇异,这般浑圆。
爱草地的人,也爱山,爱得甜甜:
画家说:山色美,象女儿的曲线,
歌手说:山色奇,象男儿的双肩。
牧歌里,我在想,不禁情思峻严:
草原的山,该是铁铸的门环,
深深地,嵌在祖国绿色的墙院。
听人说,在北京……
听人说,在北京有高耸的钟盘。
时针移,分针转,将时间裁剪。
爱北京的人,爱时间,爱得发憨:
阿爸说,每天,每天,
上班的人将长街挤得气喘;
阿妈说,每到夜晚,
好学的人把灯光抢得暗淡。
星光下,我在想,心儿微颤:
草原的鹰,不该有沉重的思念,
阿妹等待着引来知识的流泉……
童年
童年,曾在马背上跳跃,
于是,心的惦念,托起故乡的牧草。
我老了吗?请飞逝的年华,捎上
我为母亲采撷的绿色春晓……
在远离草原的地方,我睡着了:
鬓边的白发汲着阿妈的泪水,我笑,
喝干阿爸的白酒,在故乡的怀里醉了,
远处,草原的冬天打响远去的呼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