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确保菜田面积 改善生产条件 安排足够劳力
沈阳市蔬菜自给有余
本报讯 王宏达报道:4月初来到沈阳市,只见运输大白菜的马车在大街小巷来来往往,菜店的新鲜蔬菜多种多样,给人以蔬菜供应充足之感。询问市民,无不称赞道:“去冬今春的供应不错,我们不用为吃菜发愁了”。
沈阳市的蔬菜供应,过去一直不太好。近两年来,由于郊区社队正确处理工副业生产与蔬菜生产的关系,坚持以生产蔬菜为主,以工副业养菜,蔬菜生产形势才显著好转。1981年全市蔬菜总产量比1980年增长35%;全市年平均每人的吃菜量逐年增多,做到自给有余,并支援了外地。去年,全市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每斤六分三厘五,比1978年只提高1.6%。
前几年,沈阳市近郊部分社队曾出现了片面追求高经济收入,放手搞工副业,轻视蔬菜生产的现象,影响了城市蔬菜的供应。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及主管部门组织郊区社队社员认真学习中央有关发展蔬菜生产的文件,明白了城市近郊的农业生产要以菜为主的道理,进而又帮助郊区社队正确处理工副业生产与蔬菜生产的关系,设法使他们在增加蔬菜生产的同时不减少经济收入,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
确保菜田面积。沈阳市为保护菜田面积,对城市建设占地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近几年,郊区社队发展工副业虽然占用耕地400多亩,但菜田面积基本稳定。现在,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已按国家计划落实到队,并建设后备菜田3.4万亩。
利用工副业生产积累的资金发展蔬菜生产。近三年,全市加强郊区蔬菜基地建设,共投资2,200多万元,其中77%来源于社队的工副业积累。用这些资金,新打机电井600多眼,扩大水浇地4万多亩。同时,将玻璃温室和大中小塑料棚等保护地的面积扩大到1.1万亩,比1976年增加2倍。
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全市郊区社队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8.6万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菜田2.3亩。到农忙季节,从事工副业生产的社员,首先要保证好蔬菜生产的需要。为了稳定种菜劳动力,社队设法使种菜社员的实际收入(包括奖金、福利)与从事工副业生产的同等劳动力的分配大体相同。沈阳市郊区十几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社的工副业收入,近几年都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蔬菜生产收入不到20%,在年终分配上,大都是采取从工副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对从事蔬菜生产的社队进行补贴,使社员安心从事蔬菜生产。另外,务农务工的社员同样享受工作服、取暖费、公费医疗、儿童免费入托入学以及劳保退休等待遇。沈阳市采取的以上措施,保证了蔬菜产量,品种也逐年增多。


第2版()
专栏:

落实政策 科学养鱼 提高单产
湖北淡水渔业持续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高泽雄、记者田庄报道:湖北省淡水渔业持续发展。从1979年起,平均每年净增成鱼3,000万斤左右,递增率达12%以上。去年,全省成鱼总产量3亿斤,鲜鱼商品量1.5亿斤,“鱼米之乡吃鱼难”的局面正在好转。
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是著名的淡水鱼产区之一。前些年,由于只讲米,不讲鱼,一度形成了“鱼米之乡吃鱼难”的局面。随着农业经济结构内部的调整,淡水渔业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1980年,结束了二十年来成鱼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去年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出现这个可喜局面,主要经验是:
——抓政策,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渠道发展渔业的办法。近几年,这个省在大力发展国营、集体渔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社员家庭养鱼。目前,全省农村已有40万户社员搞了家庭养鱼,总产量达1,400多万斤。全省约有一半的农村塘堰建立了以塘定产,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超奖减赔的责任制。大部分国营和集体渔场实行了定产到池到船、队组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这些不同形式责任制的建立,进一步调动了渔工、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抓调整,由以天然捕捞、天然繁殖、大水面放养为主,转移到以养为主,以精养、小水面精养为主。目前,全省已有17个县初步建成商品鱼基地,挖成精养鱼池15.3万多亩,其中去年投产的有10万多亩,产成鱼1,500多万斤。武汉、黄石、沙市、宜昌、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郊区还改造和新建精养鱼池7万多亩。农村社队抓紧塘堰改造,全省约有30万亩浅水塘、漏水塘、串水塘,鱼的产量很低,经过整修加深,变成了保水、保肥、保鱼的“三保”塘,提高了产量。据统计,去年农村塘堰养鱼产量达1.5亿斤,占全省成鱼总产量的一半。
——抓科学,加强养鱼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随着淡水渔业的发展,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学习养鱼技术。近几年,各地水产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渔工、渔民和水产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技术性较强的网箱养鱼已由小面积试验推广到大面积试养。目前,丹江口、白莲河等大型水库试养的近500亩成鱼箱和鱼种箱,增产效果较好。
据省水产局负责人说,湖北淡水渔业的潜力很大。目前,各地正发动群众总结经验,落实措施,决心进一步贯彻落实渔业政策,科学养鱼,千方百计提高单产;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植莲、育珠、种桑等多种经营,使湖北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第2版()
专栏:

打破旧习惯 开辟蛋白饲料新来源
上海郊区利用棉籽菜籽饼粕作饲料
本报讯 记者孙洪祥报道:上海市郊区开辟蛋白饲料新来源,将一向直接用于肥田的棉籽饼、菜籽饼(以下简称“两饼”)改作饲料,然后用畜禽粪便肥田。这一改革促进了猪、禽、蛋和牛奶生产。据统计,去年全郊区用作饲料的“两饼”约9,350万斤,占上海“两饼”总产量的42%。
过去农民不用“两饼”作饲料,除了习惯外,还因其含有有毒物质,现在用作饲料的“饼”,是先经过去毒,加工成混合饲料后,才供应给集体饲养场和社员的。
利用蛋白含量丰富的“两饼”作饲料,可以节约粮食,提高混合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饲养畜禽成本,经济效益高。松江县泗联公社近三年来利用“两饼”喂猪,大大提高了养猪生产水平。去年,与1979年前使用粮食饲料相比,生猪出栏率提高34.5%,集体养猪每年平均盈余增加4.8万多元。奉贤县种禽场利用“两饼”科学配料,饲养的4,389只产蛋鸡,全年共产鲜蛋11.73万斤,平均每只鸡产蛋26.7斤,净收入五元四角一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编后
棉籽和菜籽饼粕是一种粗蛋白含量丰富的优质饲料,全国每年约产70亿斤左右。据测算,如果将饼粕用作饲料,其效用比同等数量的粮食饲养畜禽还要好。
多年来,一些地方没有注意开辟这一饲料资源,一直将这些饼粕直接作肥料,这是很大的浪费。利用饼粕作饲料有利于畜禽发展,畜禽粪便同样是优质有机肥料。这样一改,就能节省出大量饲料粮,一举数得。上海市郊区的做法,值得提倡。


第2版()
专栏:

包头市委抓好蔬菜种植
本报讯 通讯员张海德报道:中共内蒙古包头市委改进领导方法,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郊区蔬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受到基层干部的欢迎。
前一段,包头市郊区部分社队在落实生产计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种植计划不落实、部分生产队尚未与国家签订产销合同、秧苗不足等。市委认为,一定要不失时令的把菜种足、种好,保证蔬菜按时上市,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共包头市委于3月中旬在郊区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强调蔬菜种植必须以国家计划为主,郊区社队必须以种菜为主。
郊区各社队迅速落实蔬菜种植计划,与商业部门签订产销合同。市政府召集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迅速解决郊区社队种菜用水、用电、打井、贷款等方面的问题。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网下留情
周伯之
春暖花开,正是鱼类产卵的时节,特别需要保护好产卵鱼,使其顺利“生儿育女”,增加鱼类资源。然而,现在常见市场上出售一二十斤重的即将产卵的大鱼,无人管,无人问。有人计算过,在鱼类产卵时,捕捞一条十斤左右的雌鲤鱼,就要扼杀它腹中七八十万个“胎儿”;捕捞一条20斤重的雌草鱼,就要毁掉100多万个鱼卵。
由此想到《国语》中“里革断罟”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个名叫里革的人,一年春天,他得知鲁宣公在泗水滥捕渊鱼,便跑去将鲁宣公的渔网撕烂,并严厉批评道:“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意思是说,在鱼类产卵时节,不保护鱼类繁衍,反而滥行捕捞,真是贪得无厌啊!
近几年来,大家常说“吃鱼难”,国家多方鼓励发展渔业生产。可是,有些地方总是放鱼苗多,收成鱼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少有人象里革那样,敢于“断罟”,勇于保护鱼类资源。
杀鸡取卵是蠢事,捕鱼毁卵也是蠢事。对那些在鱼类产卵时滥捕产卵鱼的人,要敢于提出批评,劝其“放生”。如果发现炸鱼、毒鱼、电鱼等行为,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查处。还要劝告捕鱼人自觉保护产卵鱼。鲁宣公听了里革的批评,就叫随从把那张破网保存起来,为的以后注意此事。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对产卵鱼和幼鱼要网下留情。这好比农民种田,把种子撒到地里,看起来是“失”,实际上是“得”,日后是能加倍收上来的。


第2版()
专栏:

宁夏灌区各县积极供应春播种子
本报讯 宁夏灌区11个县的种子公司,积极改进种子供应工作,今年春播作物种子出现了销售快、销量大的喜人景象。目前各县种子公司库存的对路的春小麦良种,已销售740多万斤,占灌区小麦需种量的10%以上。
今年这里的种子公司在偏远社队和人口集中的社队、集镇,增设供种点或种子代销点,就近向农民供应良种。
过去群众购种先到粮库卖粮,然后凭证到种子公司买种,手续多,不方便,今年改成由群众用粮食直接兑换良种,差价以粮食抵顶,简化了手续。同时,为了适应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农户购种量小、零售多的特点,经粮食部门同意,议价销售一部分种子。


第2版()
专栏:

平度县抓紧良种繁殖工作
本报讯 全国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县之一的山东省平度县,今年入春以来,在做好春播种子供应的同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队认真抓好种子繁殖基地的安排落实工作。
这个县按照种子繁育技术的要求,选择了200多个生产大队、5万多亩为特约繁殖基地,生产小麦、杂交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种子。在正常年景下,基地生产的原种、良种、杂交种,可供136万亩大田用种,占全县几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为了确保种子繁殖的质量,县种子公司对基地的农民技术员进行了种子田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的培训。


第2版()
专栏:

开展生物防治 粮食连年丰收
松木塘生产队去年粮食总产比生防前增产一倍多
本报讯 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公社段家桥大队松木塘生产队,几年来,开展生物防治,粮食连年丰收。
这个队地处丘陵区,1976年以来,他们在科技部门的协助下,利用自然天敌来防治虫害。去年,粮食总产达8万多斤,比上年增产18,300斤;亩产1,740斤,比上年增加389斤,总产与单产比开展生物防治前都增产一倍多,而每年每亩农药成本减少了9元多,人均纯收入由39元增加到235元。由于坚持了生物防治,减少了环境污染,加上其他防疫措施,这几年社员患病的明显减少。
他们开始搞生物防治时,有人认为“这里防那里不防,费力不讨好”。队委会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把过去使用农药多,成本高,又破坏了土壤,影响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等情况,进行算帐对比,使大家认识到单纯使用化学农药治虫的危害,并通过不断实践,使社员们尝到了综合防治的甜头。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驱除盐碱 还我良田
——宁夏引黄灌区见闻
本报记者 商恺
记者访问了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引黄灌区。它西依苍翠的贺兰山,东接鄂尔多斯草原,奔腾的黄河纵贯其间,是一条南北长东西窄的冲积地带。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成网,盛产稻麦,自秦汉两千年以来,深得黄河灌溉之利。然而,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引黄灌溉固然给宁夏人民带来了不少的福利,盐碱之害却也悄悄地乘虚而入了。
登上贺兰山的顶峰,放眼东望,整个引黄灌区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座落灌区中央的银川市,将它分为银南和银北两段。银南段是灌区的上游,地面坡降度较大,近年来又整修了渠沟,引水排水都比较畅通,因而,盐碱为害还不十分严重。但是银北段的情况就不同了。这里属于灌区下游,地势渐趋平缓,地面坡降度只有八千分之一,水流到此,流速骤减。全灌区每年约有30亿立方的水从这里排入黄河。由于排水量远远超过了排水沟的通过能力,再加上汛期常常出现的黄河水顺沟顶托和倒灌的现象,形成了排水不畅、农田受浸的局面。其后果是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地下水位急剧抬高,距地面最浅处只有一米左右。每年春天,干旱多风,蒸发迅速,地下水中的盐分也就随着地下水的蒸发上升,到达地表,愈积愈重。这是形成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因素。
从历次土壤普查的情况看,盐碱化的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以贺兰县为例,全部耕地中,轻重程度不同的盐碱化面积,1962年只占62%,到1976年便发展到80%。石咀山市郊区更为严重,1962年盐碱化面积约占87%,到1976年几乎没有一片干净土地了。耕地盐碱化成了农业生产的致命伤。粮食单产长期徘徊在一二百斤之间,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人们形容这里的景象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栽树树不活,种粮粮不长。”盐碱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人弃家外流谋生。
引黄灌区下游的土地盐碱化,早已引起当地水利工作者的注意。水利部门同志向记者介绍说,几十年来,他们千方百计地进行研究和试验,探索根治盐碱改良土壤的科学途径。象整修渠道、挖沟排水、修筑台田、种稻洗盐、以灌代排,大水压碱等等,统统都试验过了。但是,这些措施只起到了扬汤止沸的作用,而没有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过高的地下水位始终降不下去,土地盐碱化仍在继续发展。
在六十年代中期,宁夏的水利科学工作者,参照国内外防治盐碱的经验,曾设想在银北一带采取电力机井抽排地下水的办法,根治土地盐碱化。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没能实现。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上述设想才被重新提到日程上来。以井排水,防治盐碱,是为了适应和利用“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自然规律而设想出来的。它的道理很简单。土地盐碱化既然是地下水位过高所引起,那么用电力机井抽排地下水,地表的盐分也就会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下降。盐分下降了,土壤的碱性也就减弱了。宁夏的水利工作者,就是根据这个科学道理,于1977年开始,先后在石咀山市郊区和平罗、贺兰两县,开展了打井排水的试点研究工作。
记者在石咀山市郊区,清楚地看到电力机井抽排地下水的显著效果。这里是引黄灌区下游的末梢,共有耕地12.3万多亩,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盐碱的浸害。另外还有常年积水、连草都不长的盐碱荒滩8万多亩。从1977年开始,郊区水利局在盐碱化最严重的上营子生产大队,先后打了53眼机井,接着于1978和1979两年,在郊区全面铺开。到目前,全区共打机井千眼以上,每眼井可以控制150亩到200亩耕地。在这里举目四望,只见一座座小巧玲珑的井房,整齐地排列在广阔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井口吐着清水,然后汇集在排水沟中,淙淙流去。水利工作者们坚持每年按季节统一抽水三次。全区地下水位已有明显的下降。1978年以前,除小块高地以外,地下水的埋深从来没有达到过一米,灌溉期中,有些地方在50厘米甚至20厘米深处,就可以见到积水。现在,地下水位下降最大的地方,已达到1.5米至2.2米左右。这类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72%。坑洼湖地基本上都干涸了,积水面积只剩下了百分之一二。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壤的含盐率也明显地减低了,1978年以前,每升土壤含盐约2至4克,现在已减少到一克以下。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再采取增施有机肥料、调换良种、科学管理、种树种草改变小气候等各项措施,全郊区的粮食产量出现了连年稳步上升的局面。1977年粮食总产只有3,472.4万斤,1981年上升到5,829.6万斤,比1977年增长67.9%。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吸引着几年前的外流者,他们陆续回来了。石咀山市郊区的自然景象也开始改观。过去是白茫茫一望无际,看不见村,找不见草;如今田成方,树成行,绿荫处处,牛羊成群。有一首歌谣在这里流传着:“挖深沟,筑台田,种稻洗盐都搞遍,不如把井钻。”这是对机井排水的赞扬,也是对防盐治碱工作的总结。
在参观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电力机井不仅可以排抽地下水,防治土壤盐碱化,还可以起到“以井补渠”的作用。银北地处引黄灌区下游,引水干渠往往不能及时送下水来,特别是黄河枯水季节,情况更为严重。比如,每年4月10日前后开始育秧,但是灌渠到4月底才能送水。又如,每年9至10月灌渠停水期间,也正是秋菜需水的季节。这时候,机井可以改排为灌,发挥井渠结合的作用,保证了农作物的适时用水。
机井排水的经济效果如何?凡去银北访问者,无不提到这个问题,记者在石咀山上营子生产大队,粗略地算了一笔帐:从1977年到1981年,这个大队一方面支出建井费和机井运转电费24万元(国家给予的水利事业补助费未计算在内),一方面全大队的粮食生产,4年净增237万斤,折合人民币38万元,收回全部投资,尚盈14万元。今后每眼机井至少还能使用七八 年。从长远看,机井排水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宁夏水利工作者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电力机井抽排地下水,是防治盐碱改良土壤的根本途径。目前,银北一带已有机井5,000余眼,控制耕地面积70多万亩,占应控面积的50%。今后除了加强现有机井的管理以外,还要继续打井5,000眼。到那时候,就基本上可以根据人们的意志,控制地下水的升降了。


第2版()
专栏:

能工巧匠传技艺
四川省眉山县复兴公社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是有三十多年竹编经验的社员郭志安正在公社办的竹编训练班讲课。 新华社记者 吴祖政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