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 这里介绍的两个农村知识青年,一在陕西,一在江苏:赵全虎刻苦钻研蔬菜生产,陈永和立志改进沼气炉具。他们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勤奋不息,决心为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终于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群众往往把这种勤奋不息称之为“迷”。赵全虎就被周围的人叫作“蔬菜迷”。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入了迷,也就是说,全身心扑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去了,这是非常可贵的。入了迷,就有钻劲,刻苦钻研就能出成果。他们的迷从何而来?来自立志克服当地生产中的困难,为群众做有益的事情。有人认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都把心思放到一家一户的生产上去了。事实不是这样。关心集体,为集体谋利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农村仍占主导地位。赵全虎和陈永和的事迹就是证明。
我国农村正在出现普遍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的新高潮,这为农村知识青年提供了一个贡献聪明才智的广阔场所。许多农村知识青年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我们相信,更多的农村青年,将会投身到农业科研中来。
一心扑在钻研蔬菜生产上
——记“蔬菜迷”赵全虎
本报记者 肖德木
在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公社,传说着“蔬菜迷”赵全虎的故事。回乡知识青年赵全虎,当过生产队长,现在是岐星大队科研站蔬菜组的技术员。
蔡家坡地处铁路、公路的交通要道,工厂和机关单位多,蔬菜需要量大;岐星大队人均只有7分多耕地,用来种菜的地就更少了。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一亩顶二亩甚至三亩地种。赵全虎琢磨着。他从小麦套种南瓜、外地蔬菜三套六熟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决心搞蔬菜套种。
他在一亩地里开始了试验,合理套种,一年五种五收,收了西红柿、热萝卜、冬瓜、芹菜、大白菜,共产31,800多斤,菜地里四季常青。年底一算账,这一亩地收入780多元,顶三亩地的收入。这件事轰动了全大队,人们都夸赵全虎是能人,一些务菜的老农,也向他请教。现在,全大队750多亩菜地,大部分实行了蔬菜间作套种的新技术。
接着,赵全虎又开始了塑料大棚种菜的试验。这事一提出,人们议论纷纷,怕弄不好,连本也得赔进去。可是赵全虎认为,搞塑料大棚生产可以使鲜菜提前两个月上市,为淡季提供更多的蔬菜,也可以增加收入。他翻阅资料,制定方案,队里拨给他三分地和200元投资,他满怀信心地投入了试验。
赵全虎毕竟没有亲自实践过大棚种菜,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幼嫩的黄瓜苗度过低温关后,总不见缓苗,原来油绿的叶子开始变黄了。赵全虎双眉紧锁,饭吃不香,觉睡不好,跑进跑出,观察大棚的气温和地温变化情况,最后总算找到了原因,是大棚内的气温和地温达不到黄瓜正常生长的需要。他立即和大家一起采取措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使黄瓜苗正常生长,终于让鲜嫩的黄瓜在4月20日前后上市了。
塑料大棚蔬菜栽培试验成功了。这一年,三分地收了两季黄瓜,共收入300多元,秋黄瓜架下套种的芹菜,又收入220元。
赵全虎读了许多有关蔬菜栽培的科技书籍,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长了才干。他还虚心向老农学习、求教。听说蔬菜技术员张自超种的黄瓜比别人早上市半个月,他登门求教;老菜农马生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经常找老马帮助解决难题;茄子出苗率不高,从技术员李秋善那里学到了新技术……赵全虎到大队科研站四年来,共引进14个良种,提纯复壮了四个老品种,全大队的蔬菜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去年经岐山县农科所正式考核,赵全虎被授予二级农业技术员职称。
现在赵全虎又开始了防治辣椒立枯病的研究。在有志青年面前,探索的道路永远是宽广的!


第2版()
专栏:

硕果来自钻研
——农村青年陈永和研制沼气炉具的事迹
本报通讯员 李容洲
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砂轮厂生产的“79—A型”沼气炉具,近两年出厂两万多台,全部销售一空。农民欢迎,是因为它火苗旺、燃烧快、造价低,使用起来方便安全。这种先进的沼气炉具是共青团员陈永和研制的。
陈永和是庆丰公社高峰大队港如生产队的社员,只读过五年书。他勤奋好学,1974年见农村瓦工比较缺乏,他就学习瓦工。1978年公社组建沼气专业队,公社领导见小陈有钻劲,肯吃苦,特地把他调到公社沼气办公室。小陈手握瓦刀,一连给社员建起几个沼气池,但使用效果都不好。小陈反复琢磨,终于发现主要毛病是炉具不好用。他想,不改进好炉具,沼气就不能很好利用,这是推广沼气的一大障碍。从此,他暗暗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试制合用的沼气炉具。
为了找出沼气燃烧不好的原因,他看了许多技术书,请教了很多人。他还经常到已建沼气池的人家登门试烧,记录对比,分析研究。一次,他到公社农具社切割铁板,从氧焊机割铁板悟出了一个道理:沼气燃烧也需要空气调节,沼气和空气的比例得当,火苗就可能旺。
他找来了泥土、陶瓷土制成不同的炉架,开始在炉具气孔上做文章,连续试制了130多种有气孔的炉具。一次,他找来了一个老式香炉做模型,把增加沼气燃烧孔和留空气调节孔的位置结合起来进行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沼气和空气控制在一比七的比例试烧时,同等水量烧水的时间缩短一半,沼气消耗减少一半。经仪表测试,炉具的热效率从原来的28%增加到42.4%。
试制沼气炉具获得初步成功的消息象小鸟展翅飞了出去。地区和县的科技部门、上海同济大学纷纷来人观摩试验。当他了解到他制的炉具的热效率与国家要求的55%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炉具式样还不够美观牢固的弱点以后,又继续攻关。在以后的5个月里,他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台热效率比较理想、式样美观的沼气炉具终于试制出来。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劳模批评县委 县委立即改正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山西榆社县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成家沟大队养猪重点户李拴成登台讲话。他对大家说:“说实话,领导奖我收音机,我不想要,只盼领导能多卖给俺些猪饲料。”
李拴成去年养了112头猪,成了养猪模范。但是,这里不是按上级规定给猪留饲料,而是自己订了些土政策。按省里规定,拴成去年应得猪饲料4,735斤;他实际得到的,却连应得数的四分之一也不足。
李拴成的批评引起了榆社县委的重视。县委立刻研究,根据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决定在签订生产责任制合同时,没留下饲料地和饲料粮的生产队,秋后要从提留中解决。县粮食部门要加工155万斤复合饲料,供应养猪重点户。对一些无力落实饲料政策的生产队,要从省政府拨给的500万斤发展多种经营补助粮中,拿出一部分扶持社员养猪,养大牲畜,养鸡,养羊。总之,饲料问题必须按政策解决。县委的决定一宣布,代表们无不拍手称快。
《山西日报》为此发表短评说:榆社县委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并且改正得相当果断、坚决。这是值得表扬的。各地都应该认真检查一下养猪政策的执行情况,很快把养猪政策落实下来,把养猪生产抓上去。


第2版()
专栏:

牧民帐房面貌一新
——记“文明礼貌月”中的莫湘滩大队
本报记者 刘金桐 王春生
3月下旬,记者到青海湖畔莫湘滩大队采访,只见藏族牧民有的在帐房周围打扫卫生,有的在擦洗家具,有的在清洗被褥和衣服,还有的在洗头。不管是在放牧点的帐房里,还是在定居点的房屋内外,到处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牧民焕根家,黑亮的牛毛帐房周围,看不到杂物,晾晒的棉被,清洁、鲜艳;帐房里,装满粮食的羊皮袋和箱子、马鞍等用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四周;八口大小铝锅,被擦得锃亮;地上铺着用干净绿布包着的毛毡。在牧民更登的屋里,到处干净、整齐,卧室和伙房还分别挂着一排洗干净的毛巾和擦碗布,柜台上摆着装有牙膏和牙刷的漱口杯。牧民们开始爱清洁,讲卫生了。
莫湘滩大队的52户牧民,有48户是藏族。近几年随着党的经济政策的落实,牧业生产发展很快,收入年年增加,去年人均分配收入达414元,牧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抓的不紧,藏族牧民仍然受着几千年来不讲卫生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不洗衣服和被褥,有的人还长年不洗手和脸,更不用说每天刷牙了。
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消息,好似和煦的春风,吹进了草原,牧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决心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从搞好卫生入手,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经过一个来月的宣传、动员、组织,现在讲卫生正在这个大队初步形成风气。牧民才日杰家以前是全大队卫生最差户之一,住房周围到处是牛羊粪、碎石、骨头和炉灰等,炕上、家具上布满灰尘,衣服、被褥积满油污。这次,记者来到他家时,远远就看见屋外晾晒着五六床洗过的被单。室内外打扫得一干二净,东西放得整整齐齐。才日杰的妻子才项说:“干净卫生就是好!不但能使人心情爽快,还能减少疾病。今后,我家要把卫生进一步搞好。”


第2版()
专栏:

看谁粮食产量高 看谁多种经营好 看谁绿化家乡早
龙吟公社团员青年建设家乡多作贡献
本报讯 李东东报道:适应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特点,贵州省普安县龙吟公社团委向团员和青年提出三条要求:“看谁勤劳致富,粮食产量高;看谁开展多种经营,财路广,收入多;看谁科学种田,植树造林,绿化家乡好。”组织团员、青年脚踏实地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青春。
这个公社座落在海拔1,350米的深山区,三个大队分散在方圆300里地的三架大山、两块坝子上。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以后,有的团干部看到有些队的青年分头回家干活,认为共青团活动组织不起来,没什么搞头了。公社团委在党委指导下,及时组织团干部学习有关农村政策,统一大家的认识,号召团员和青年种好责任田,争当勤劳致富的模范。吟路大队黄定雄全家7口人,多年来分粮超不过2,000斤,年年缺粮一个多月。去年,小黄和全家人扑在责任田里放手干,一年就大“翻梢”:打下5,000多斤粮食,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还够吃一年半;喂了13只鸡,两头猪,6头耕牛,从超支户变成了进钱户。全社最穷的吟塘大队,团员、青年们组织起190个带头致富对手赛小组,实行包干到户两年时间,粮食连年增产,改变了吃粮靠回销,花钱靠贷款的穷面貌。1981年,全公社粮食总产量430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龙吟公社生产“翻梢”,靠的是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年轻人积极宣传和推广科学种田。公社团委书记邓维琼带头使用水稻良种,去年在责任田里全部种了“桂潮”新品种,他精心管理,科学施肥,防虫灭病,亩产达到1,201斤,在全县“推广良种高产授奖会”上获奖。吟塘大队团支部副书记王永学,在县农业局技术员指导下,去年挑头在本大队栽了杂交水稻。他的父母见杂交稻管理复杂,费心费力,又不晓得收成怎样,劝他别冒这个风险。但小王想的是,在落后的山区学习科学种稻,总要有人走第一步,给大伙趟出条路来。试验的结果,他的“南优2号”杂交稻每亩收获1,260斤干谷。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队家家育了良种秧。
随着穷困的经济状况的改变,龙吟公社青年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公社团委组织团员、青年自筹经费,办起了公社图书室和三个大队图书箱,租借各类图书300多册,还购置了乒乓球台、篮球、羽毛球、二胡和扑克等文体器材。


第2版()
专栏:

把改善农民饮用水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德清县部分农民用上自来水
本报讯 通讯员陈俊杰报道,中共浙江省德清县委关心群众生活,把改善农民饮用水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近几年,县委发动社员结合建设新村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因地制宜地建造自来水塔297个,自流水池123个,使全县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德清县有很多河、溪、塘,农民饮用河溪水很不卫生,也不方便。县委很重视这件事,把它列为本县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改善饮用水提供了物质基础。社队在办自来水中,做到因地制宜,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山区利用泉水建水池,搞自流水;平原地区打深井建水塔,采取大队办和几个生产队联办等各种形式,节省资金和劳力,加快办自来水的进度。到3月底止,全县已有46个大队和614个生产队,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为各户铺上了自来水管道。自来水给农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以下好处:第一,办起了自来水后,水龙头装在家门口或厨房里,节约了大量劳力,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第二,有利于劳动保护。有了自来水,饮水卫生,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染。去年和1974年比,全县肠道传染病减少73%,通过蚊子传染的血丝虫病,近几年来也没有发生。第三,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了。农民用水方便了,村前村后和社员家庭卫生也搞得很好,有的地方还种上了花草。
农民看到了用自来水的好处,还没有自来水的生产队,都在积极筹集资金和物资,县卫生部门也作了全面规划,打算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尽快饮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姑娘的“嫁妆”
河南省内乡县大桥公社青年社员张中信,说了个媳妇是陕西省商南县青山公社的女青年周海云。有人猜想,海云娘家那里山高林密,木材多,她过门,嫁妆一定多,大立柜、小立柜、装衣箱等不是成双,起码也是样样齐全。谁知,出人意料,海云嫁来时,只带来了六棵杉树苗。
去年,张中信在青山公社白届大队第一生产队做竹活时认识了周海云,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两人订下了终身大事,并定于今年2月19日成亲。喜日一天天近了,中信想到自己家乡树木缺,打算到别处买点木头,做几样家具。海云知道了中信的心思后,就劝道:“咱可不能为做几样家具,私买木材,违犯国家的林业政策。”张中信见海云说得在理,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可海云的父亲思忖:闺女结婚,大事一桩,说啥也不能空着手走。他对海云说:“不买木头也中,山上有你栽的树,咱自己砍几棵做点嫁妆”。海云耐心地劝父亲不要砍树。她说:中信家乡没有树,您给我们几棵树苗,就是最好的嫁妆。海云的父亲愉快地答应了闺女的要求。海云出嫁那天,老人家精心选了6棵6尺多高的杉树苗,让海云带到了婆家。
6棵杉树做嫁妆的事很快在大桥公社传开了。陕西树苗到河南扎根,使里沟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深受教育。现在,里沟生产队的村前村后、荒坡枯沟都栽上了各种各样的小树苗。
马成法 尹先伟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树木栽满山 胜过米粮川
3月6日,河北省易县门沟大队社员康凤得从公社参加植树造林会议回来,就找来树苗上山植树去了。
康凤得四十多岁,因为穷,一直没娶上媳妇。过去,他也曾想和乡亲一起改变家乡的穷困面貌,但又碰上十年动乱,人心象盘散沙,自己也变成了混日子的人。如今山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人寿年丰,美好的前景又使他焕发了青春。植树造林时节,他决心包一面山,造一片林。现已栽了600多棵小槐树。有人问他:“凤得,你一个人,种好了责任田,编几只筐,也够吃够用了,到坡上义务植树图个啥?”康凤得说:“我尝够了独身生活的滋味,难道还让下一代也象我一样,过着穷日子,娶不上老婆吗?要想富,多栽树,树木植满山,胜过米粮川哪!”
杜文义 贾国春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生日喜栽树
湖北省郧县将军河公社大桥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破旧俗、树新风,过生日不讲吃讲喝,不搞铺张浪费,栽几棵树作纪念,成为当地的一件新鲜事。
农历二月初九,一个青年社员过生日,在房后栽了五棵椿树作纪念。他说:今天我年满十八岁,从今天起,我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正式公民了。现在,我要和这五棵小树比成长,将来和它们比贡献。二月初十,社员胡永勤过生日,年满二十九岁,也栽了五棵树作纪念。这事得到了干部的表扬和支持。队里的男女老少表示,今后过生日都栽树作纪念。 曾学国


第2版()
专栏:

同安艺术瓷添新姿
江西省宜丰县同安公社利用本地瓷土优势,办起了艺术瓷厂。生产的“八马图”、“水牛”、“黛玉葬花”、“仙女散花”等瓷器,工艺精致。为适应市场需要,今年又扩建年产三百万片瓷板新设备,生产的瓷板绘有山水画、花卉等图案,适用于各种卫生设施。 (王就元)


第2版()
专栏:

利用太阳能烘干红枣
保德县是山西省红枣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县八千多亩枣林,平均年产枣三百万斤左右。历年靠露天晾晒,每年损失率达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有关部门试验利用太阳能烘干红枣,烘干房温度达摄氏五十度左右,脱水率大于百分之二十四。烘干的红枣不仅味道好,干净卫生,而且成本低,损失小。
(袁常宽)


第2版()
专栏:

四川省郫县安德公社新店大队的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劳动,安心农业生产。该大队团支部书记还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2版()
专栏:

吉林市郊区兴隆三队回乡知识青年谢春柏,自学有关蔬菜、土壤等方面的知识,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和试验,使黄瓜亩产量由原来的1万斤左右提高到3万多斤,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新华社记者 袁兆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