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空袭圣卡洛斯港附近英军
英军已奉命向马岛首府迅速逼进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23日电 阿根廷武装部队联合参谋部今晚发表公报宣布,为了保持对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英军的持续行动,以阻止英军增援和巩固阵地,阿根廷今天对英军进行了空袭。
联合参谋部接着发表的另一项公报说,在阿根廷对位于索莱达岛西北角的圣卡洛斯港发起袭击期间,英国方面有一艘护卫舰被严重击坏,一艘运输舰和另一艘舰只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公报说,在战斗中,阿根廷损失了一架飞机。与此同时,军方发言人承认,尽管阿根廷已控制局势,但要打垮在圣卡洛斯地区登陆的英军尚需时间。
据英国方面宣布,在上述空袭中,英国一艘军舰受到重创,阿根廷5架飞机被英国的防空导弹和鹞式飞机击落。另据报道,同一天,在这一带还发生英国鹞式飞机同阿根廷直升飞机的遭遇战。
据英国报纸报道,已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英军已经接到命令,迅速向距离那里80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首府阿根廷港运动。阿根廷在那里有六七千守军。
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激战的同时,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今天在给罗马教皇的一封复信中再次表示,阿根廷“愿意停止敌对行动以恢复和平,并在这种气氛中寻求达成一项和平的、体面的和合理的协议”。
新华社伦敦5月23日电 英国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今天证实,在东福克兰(索莱达)岛的圣卡洛斯港登陆的英国军队今天遭到了阿根廷军队的反击。
战斗在下午开始,阿根廷飞机对圣卡洛斯港附近海面的英国舰队发动攻击,遭到英国舰载导弹、陆基“轻剑式”防空导弹和“鹞式”飞机的还击,阿根廷的五架“幻影式”飞机和一架“天鹰式”飞机被击落,英国的一艘护卫舰被击伤。这是英国军队自21日在福克兰群岛登陆以来第一次受到攻击。
据报道,已经登陆的5,000名英国陆战队员和伞兵正在坚守东福克兰群岛圣卡洛斯港和阿贾克斯湾两个据点。
发言人说,同一天英国“鹞式”飞机在福克兰海峡上空袭击了3架阿根廷直升飞机,使其中的一架爆炸,一架坠毁。
据英国国防部公布,自发生英阿军事冲突以来,英国军队至少已死亡73人,损失飞机14架。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外有6艘军舰受伤。阿根廷方面损失飞机34架,“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圣菲号”潜艇受重伤,另外还损失了一些巡逻艇和供应船。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继续讨论马岛危机
多数代表要求安理会委任秘书长继续斡旋
新华社联合国5月23日电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今天继续开会,讨论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危机。大多数代表在发言中呼吁英国和阿根廷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并且要求安理会正式委任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继续进行他迄今所作的谋求和平解决这一争端的努力。
秘鲁代表何塞·卡列说,秘鲁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的合理要求。他说,这个群岛过去曾被人用武力从阿根廷抢走,侵略者在那里移民。英国对这个群岛历时149年的统治是非法的。如果对这一问题的起源——殖民主义——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就会达成一项和平解决这一争端的协议。
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巴拿马、巴拉圭、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都表示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的要求,要求安理会尽快拿出停止双方敌对行动的方案。
法国代表德南特伊强调法国完全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谋求和平所作的努力。他表示法国政府全心全意支持安理会第五○二号决议,阿根廷武装力量应撤出马岛。他说,法国认为,敌对活动的最初责任显然是在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首先使用武力的一方”。
新西兰和比利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支持英国的立场。但是,他们也要求和平解决这一争端。
印度尼西亚代表卡米尔说,目前,由于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战争局势日益恶化,安理会应该做的迫在眉睫的事是要求结束这场战争,停止敌对行动。
波兰代表韦兹纳说,波兰对英国的立场及其武装侵略的升级表示遗憾。他指出,必须立即停火,然后撤军和就这个群岛的未来进行谈判。
另据报道,阿根廷和巴拿马外长昨天晚上举行了一次讨论会。据接近拉美集团的人士透露,这个集团的成员国正在研究一项决议草案,其3个要点如下:重申安理会第五○二号决议;要求立即停火;明确委任联合国秘书长恢复谋求英阿两国和平解决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危机而进行的调解活动。


第6版()
专栏:

伊朗宣布收复霍拉姆沙赫尔
伊拉克呼吁阿拉伯国家派军队支持
据新华社德黑兰5月24日电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军队今天下午从西面进入伊拉克占领了19个月的霍拉姆沙赫尔,收复了该市。
这家通讯社援引军方发表的战报说,据守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拉克部队司令艾哈迈德·扎伊丹上校于昨晚被打死,3万名伊拉克士兵投降。此外,还缴获了大批完整的坦克和现代化车辆。
霍拉姆沙赫尔位于阿拉伯河东岸,是一个邻近海湾顶点的港口城市。1980年10月16日被伊拉克军队占领。今年4月30日伊朗军队发动了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为目标的“圣城行动”战役,经过4个阶段25天的战斗收复该城。
霍拉姆沙赫尔市的收复,表明战争在伊朗盛产石油的胡齐斯坦省已经结束。
当电台宣布收复霍拉姆沙赫尔消息时,德黑兰全城欢腾,表示庆贺。
据新华社巴格达5月23日电 据巴格达电视台今晚广播,伊拉克官方发言人授权发表声明说,伊拉克呼吁阿拉伯国家根据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的规定,派正规军或非正规军在伊拉克—伊朗战争中支持伊拉克。
声明说:“现在,伊拉克完全担负着捍卫阿拉伯土地和权利的民族责任,并在精神上和条款上信守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它就必然地注视着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准备以正规军或非正规军同伊拉克一起反对伊朗侵略的行动”。
发言人说,“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符合目前伊朗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情况”,伊朗的做法正在威胁着伊拉克的主权和前途,也正在威胁着整个阿拉伯民族首先是海湾国家的主权和前途。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南部沿海城市处于戒备状态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布宜诺斯艾利斯消息:在阿根廷和英国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位于南纬42度以南的阿根廷沿海的一些城市已自22日晚起处于戒备状态。
距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900公里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从22日晚上开始处于“红色戒备”,当地的两家电台和一家电视台停止广播。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后,电也停了,所有的通讯、电报和电话联系都已中断。据悉,采取这些措施可能同当夜在沿海地区发现可疑的直升飞机信号有关。另外,这个城市的市政当局已禁止所有的民用飞机使用当地机场,以便腾出跑道供军用飞机使用。城市的医院也已准备好接收来自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伤员,同时发出了收集血浆的呼吁。
在与马尔维纳斯群岛隔海相望的里奥格朗德城,已实行宵禁,并加强了民间防空措施,夜晚室内不得漏光,行车禁止开灯。这个城市的民用机场几天前也已关闭。
在整个巴塔戈尼亚沿海一带加强了监视行动,以防英军突击队偷袭这片人烟稀少的地区。
阿根廷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里奥加列戈斯、里奥格朗德和乌斯怀亚等南方城市,是阿根廷向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驻军运送物资和人员并同英国特混舰队进行海空作战的前沿基地。


第6版()
专栏:

贝林格在意共青联盟代表大会上表示
支持意政府在马岛问题上采取自主立场
新华社罗马5月23日电 意共总书记贝林格今天在意共青联盟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讲话谈到英阿争端时说,意共的要求和建议是,“立即停火,同时,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联合国范围内重新开始谈判。”
贝林格说,这场战争是在“世界秩序混乱”、“世界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一危机的“首要原因是不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主权和独立的原则”。他表示支持意大利政府的“自主和正确的立场”,并希望意大利和共同体其他国家一起积极对双方开展工作。
在谈到青年团工作问题时,贝林格强调,党必须重视青年团的工作。他说,“青年问题是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对共产党人能否行使领导国家的职责的一项考验。”他说,这就意味着,“要深入了解新一代的思想、问题和感情,了解当代总危机的各种因素和意义。
贝林格还谈到保卫世界和平问题以及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许多其它问题。
意大利共青联盟二十二大是5月20日在米兰开幕的。635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就青年为保卫和平、反对战争,保障就业及青年的其它民主权利而斗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会修改了章程,改选了共青联盟的领导机构,马尔科·富马加利重新当选为书记。
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刘维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等约60个外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大会。


第6版()
专栏:

拉美国家谴责英国大规模进攻马岛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随着英国军队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频频发起规模越来越大的新攻击,许多拉美国家连日来纷纷表示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谴责英国采取的新的军事行动,或强烈呼吁通过和平途径解决马岛争端。
玻利维亚海军司令奥斯卡·帕莫·罗德里格斯海军中将21日说,玻利维亚将把“全部海军力量”提供给阿根廷使用,以对付英国对马岛的侵略。这位将军还说,玻利维亚空军司令纳塔利奥·莫拉莱斯将军已经表示过愿意让阿根廷使用玻利维亚的飞机和机场。
秘鲁总理曼努埃尔·乌略亚20日在马德里对记者说,在马岛冲突中,秘鲁将向阿根廷提供一切它向秘鲁要求的援助。秘鲁陆军部长路易斯·西斯内罗斯同日在利马说,阿根廷现在完全有权引用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中有关条款要求其他成员国向它提供军事支援。他说,只要政府作出决定,秘鲁军队时刻准备支援阿根廷。
此外,哥伦比亚总统图尔瓦伊21日说,他希望英、阿之间的冲突不要成为一场荒唐的武装对抗。他重申哥伦比亚主张和平解决英、阿两国之间的争端的立场。
厄瓜多尔驻联合国大使米格尔·阿尔沃诺斯21日对英国“中断”阿、英双方在联合国举行的和平解决马岛问题的间接谈判表示遗憾。他说,厄瓜多尔坚决谴责对阿根廷的海上封锁和经济制裁,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墨西哥外交部21日也发表声明再次呼吁英、阿冲突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并且在联合国内重新开始谋求一项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的办法。


第6版()
专栏:

西方通讯社认为
英攻占马岛前不会认真谈判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已经下令英国特混舰队继续发动攻势,尽快建立英国对整个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
美联社援引英国政府人士的话说,英国军队已经得到命令,在几天而不是几周内夺回福克兰群岛首府斯坦利(阿根廷)港。
路透社也援引英国首相的一位高级助手的话说,撒切尔夫人需要的是迫使占领该群岛的阿根廷军队投降。
法新社23日从华盛顿报道说,英国外交大臣皮姆当天对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说,福克兰群岛“极有可能”“被英国用武力收复”。这家通讯社认为,英国在重新攻占福克兰群岛之前,不会进行认真的谈判。


第6版()
专栏:

何英特使访问塞浦路斯
新华社雅典5月23日电 尼科西亚消息:中国政府特使何英结束了对塞浦路斯的友好访问,今天离开尼科西亚前往埃及进行访问。
何英特使是应塞浦路斯政府邀请,于21日到达尼科西亚的。
访问期间,塞浦路斯议长乔治·拉扎斯接见了何英,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塞浦路斯外长尼科斯·罗兰季斯和内政和国防部长赫里斯托祖洛斯·韦尼亚明分别会见了何英。塞浦路斯外交部代秘书长瓦尼阿斯·马基泽斯同何英举行了友好的会谈。


第6版()
专栏:

我经济贸易代表团离奥回国
据新华社维也纳5月23日电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王耀庭率领的中国经济贸易代表团,在9日至23日期间,参加了多瑙欧洲研究所主办的加强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国际讲座并对奥地利进行了访问之后,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这里回国。王耀庭昨天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代表团的访问是成功的。
中国代表团在奥地利访问期间参观了一些企业,看到许多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高,它们表示对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很感兴趣。王耀庭说,这些中小企业今后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机会将会更多。


第6版()
专栏:

我驻冰岛大使离任回国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雷克雅未克消息:中国驻冰岛大使陈枫昨天离任回国。冰岛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奥拉维尔·埃吉尔松前往机场送行。
离任前,冰岛总理居纳尔·索罗森和夫人、外长奥拉维尔·约翰内松分别接见了陈枫大使和夫人。约翰内松外长还设宴饯行。


第6版()
专栏:

我铁路杂技团结束在喀麦隆的访问演出
据新华社杜阿拉5月23日电 以周郁辉为团长的中国铁路杂技艺术团圆满结束了在喀麦隆18天的访问演出后,于今天离开杜阿拉前往赤道几内亚。访问期间,喀麦隆总统阿希乔,议长坦登·穆纳,总理保罗·比亚以及北方省和滨海省省长分别接见了杂技艺术团全体成员。


第6版()
专栏:

我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墨西哥闭幕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22日电 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今天在这里闭幕。
中国贸易代表团已同墨西哥方面签订了价值13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打字纸、丝织品、地毯等是墨西哥进口商比较欢迎的。


第6版()
专栏:

黑格支持英国打了再谈
美大量削减驻阿根廷使馆人员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黑格23日说,英、阿就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冲突进行的谈判能否恢复将取决于军事形势的变化。
黑格是在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黑格说:“我们当然希望它们随时恢复谈判,但很显然,在有迹象表明军事形势有所改变以前,僵持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黑格在谈话中重申了美对英的支持,并第一次公开承认美国已向英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军事援助”。但黑格强调美国将不采取直接军事行动。
黑格承认,美国对英国的支持“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利益,他说:“不言而喻,这场危机从一开始就危及到美国在西半球,甚至是全世界的长远利益。”
《纽约时报》同一天在一篇社论中认为,在英阿关于福克兰群岛的冲突中,“美国发现自己处境不舒服”,“不论哪一方获胜都会使华盛顿付出沉重代价”。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22日宣布,由于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所引起的美国同阿根廷的紧张关系,美国正在大大削减它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家属的人数。
国务院发言人拉什·泰勒说,美国“已经要求所有家属暂时撤离”。他说,撤离“非必要”人员的工作几周前已经开始。自5月4日以来,大约40名家属已撤离阿根廷。在今后几天里将有更多的人离开。


第6版()
专栏:

中日两国妇女情深谊长
中国妇女访日代表团
一串串彩色缤纷的象征“幸福”的千羽鹤花环戴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胸前。这些由日本各地妇女和儿童用彩纸叠成的千羽鹤身上,还挂着“×年级小学生××”的名签……由康克清率领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回国一个多月了,但是日本人民的深情厚意犹如一股暖流,至今还在每个团员的心中激荡。
4月12日,中国妇女代表团一到日本,就受到了日本全国30多个妇女组织的热烈欢迎。铃木首相和参议院德永正利议长在第二天会见了代表团。铃木首相说:“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日中友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代表团还访问了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贡献的已故大平首相的夫人及已故众议院议长保利茂的夫人。宾主共缅往昔岁月,更增添了深切的友谊之情。
尽管语言不通,但访问中有一句话,大家都听得懂,那就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在东京的欢迎宴会上,日本妇女界深孚众望的八十三岁的藤田多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这位老教育家说:“我非常喜欢中国‘妇女能撑半边天’这句话”,她强调:“一定要使日中友好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实质内容地向前发展。”康克清团长被围在人群中,人们眼睛里闪着欢喜的泪花。这是对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代人的景仰。读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的青年们说:“今天看到了康克清先生,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一位骑着骏马驰骋沙场的战士!又是如此慈祥!”
在京都岚山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的诗碑前,在蓝天、白云、樱花树下,日本青年齐唱《我爱中国》。发起筹建诗碑的、从五十年代就努力开辟日中民间友好活动的、九十八高龄的吉村老人,特地派了他的女儿赶到岚山和我们会晤。嘹亮的歌声飘扬在小小的山岗上。唱歌的青年是学生和工人,这是中日友好的新一代。
中日人民友谊的种子,也珍藏在青少年一代人心中。和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结成姐妹学校的东京都台东小学的孩子们,听说中国代表团来校十分高兴,他们高呼欢迎“从中国来的阿姨。”藤野校长在致词中说: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以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更肩负着培养日中友好的后一代的重任。孩子们为中国客人特地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4月16日,代表团在中国大使馆举行东京告别宴会,日本政界的知名妇女,总理府女官员,文艺、科学、教育、新闻、宗教、商界、各妇女组织、友好团体,以及从外县来的代表和长期从事中日友好和平事业的人们欢聚一堂。日本欢迎委员会领导人、七十八岁的大友世富满怀豪情地说:
“相信我们可以超越思想信仰和语言的不同,团结在一起”,“让我们为反对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而永远团结。”
中日两国现在每年有几百个民间代表团互相访问,进行友好交流。尽管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仍有许多可以互为借鉴的地方。
二次大战后,日本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目前日本妇女约5,800多万人。参加政策决定工作的妇女比例为:国会议员3.4%;地方议员1.3%;管理的公务员0.4%;法官2.6%。十五年前,44%妇女劳动力从事农业;现在,则有80%以上从事产业劳动。日本妇女同男人一样普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妇女从事专门性技术工作的比例较低。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许多日本妇女做到了既是一个能干的职员,又是一个出色的妈妈,是难能可贵的。
代表团在日本的时间虽短,但日本人民给我们的印象却很深,他们勤奋好学,讲究工作效率。我们看到了日本用十五年时间移山填海,建成的总面积为436万平米的神户人工岛;也看到了一个从月产几台黑白电视机到如今名扬四海的松下电器公司的生产情况。这些成果无疑是勤奋努力的结晶。日本的教育发达,人民讲究礼貌。东京机动车超过300万辆,和北京的自行车相差无几,而绝少听到乱鸣喇叭。人们不往地上吐痰,不随地扔糖果纸皮。他们讲究绿化环境。日本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70%左右。不仅是山乡,就是城市的街头巷尾,人民的住宅周围,也都精心种植了花木,使高度工业化的岛国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短短12天的访问中,我们代表团带去了中国广大妇女对日本姊妹的亲切问候,也带回了日本妇女的友好情谊,我们相信播撒在人们心中的中日友好种子定会开出更绚丽的花朵。(附图片)
中国妇女代表团在日本神奈川县参观县立儿童医疗中心。 黎启榕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扎伊尔将裁减大批驻外人员
扎伊尔外交部在一项公报中说,扎伊尔政府决定最迟在今年六月底以前撤回驻外使团的一百四十一名官员。公报说,实际上,这次要撤回的驻外人员包括他们的家属在内,共约五百人。为克服国家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蒙博托总统最近还采取了精简执行委员会(政府)机构、取消人民革命运动高级干部的津贴和取消费用昂贵的国内外出访活动等一系列措施。
法驻黎使馆门口发生爆炸
一辆载有炸药的汽车二十四日早晨八点左右在法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大门附近爆炸,当场有十人被炸死,十七人受伤,并且还引起了大火。据报道,被炸者中有警卫使馆的法国伞兵,一些在使馆工作的黎巴嫩职员和去使馆办理签证的人。
沙特将与印签订长期供油协定
沙特阿拉伯已同意与印度签订向印度提供原油的长期协定,并且同意印方提出的把供应量增加到每年二百万吨的要求。印度一官方代表团二十一日前往沙特阿拉伯,与它的石油贸易机构签订供油合同。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5月21日晨,阿根廷军队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顽强抵抗英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群众激愤地在街头高唱国歌。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五月二十三日,伦敦约有五千人示威游行,抗议英国政府在马岛危机中的立场。图为游行队伍正冒雨穿过伦敦市中心。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