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铁纪委
读者向我们推荐延安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同志,说他们党性强,铁面无私,“象个纪委的样子”。我们赴延安采访后,觉得确是名不虚传。
七下洛川
1980年初,洛川县有人给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陕西省委和延安地委纪委写信,反映洛川县一些干部在招工中欺上瞒下,大量掺假作弊。
延安地区劳动局派调查组前去调查,但当事人不讲,知情人不敢揭。洛川县计委和公安局的某些领导人汇报了一堆假情况,调查组受骗不知骗,很快“班师回朝”。但还未回到延安,群众的揭发信已到了地委,连他们也一同告发了。
延安地委纪委担起了复查的担子。纪委调查组4月下旬下洛川,正值县委召开扩大会,没能开展工作。过了几天,他们第二次来到洛川。在县纪委协助下,他们按名单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调查核实。原来,1979年,延安行署拨给洛川招收集体工指标354名,对象为下乡知识青年和城市待业青年。但洛川县竟招收了134名农村青壮年和10名城市超龄的干部家属,占总指标的40%以上。其中,干部子女和亲属72人,涉及县委常委1人、部局级领导44人;分配时,58人被安排到23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在这144人里,经县委常委会指名录取的114名,另30人是县计委、文教局和公安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互讨方便、欺上瞒下招来的。原县计委主任通过拉关系,搞假证明,把女儿和未婚儿媳都拉进了城。他还以安排5个部局级干部的子女为条件,给县文教局增拨10个名额;为疏通户口关,给公安局和城关派出所户籍员6个指标。公安局长和文教局副局长录用了早已超龄的老伴。
真相大白了,调查组撤离洛川。行前曾提出要求:按照规定,将144人全部辞退。但县委领导同志强调洛川情况“特殊”,不愿办;许多部门的负责人因为从中捣了鬼,也竭力阻挠清退工作。延安地区纪委认为,洛川县委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同意以后有招工指标时可以考虑照顾某些人,但这次一定要按照上级的规定办。
地委听取了纪委调查组的汇报,决定不属招工对象的一律清退。洛川县委这才开会讨论地委意见,发清退通知。可是5个月过去了,只退了十几名。为此,地委书记亲自打电话批评洛川县委书记,地委纪委又派工作组去催办。洛川县委不得已,于当年12月第二次发清退通知,限年底前吊销那批新工人的粮食和户口关系。
又过去了两个月,地委纪委第四次派工作组检查,发现洛川县委第二次发出的清退通知仍是一纸空文。有人牢骚满腹地对工作组说:“难道一个也不能照顾?干嘛非死盯住我们不可?”工作组找县委书记、县长,他们互相推诿。
地委纪委没有动摇,1981年3月中旬又派工作组五下洛川,帮助县委清退了111人。剩下33人,县委仍固执地要求照顾。4月,工作组第六次去洛川县督促彻底清退,并明确表示144人不退完,工作组不撤离。经过两个半月的努力,不符合规定招收的新工人基本退完。但当他们离开前,却发现又有近10人第二次作弊。如原计委主任的未婚儿媳,在户口存根上注明“迁回延安南泥湾农村”,而迁出联却填着“转安康火车站”,并在那里落了粮食和户口关系;县法院院长和司法局副局长,也把自己子女的粮食和户口关系留在城镇。直至9月,地委副书记兼原纪委书记阴汝平和副书记申昜亲自带工作组再下洛川,做了县委的工作,才清退了那几个人。
就这样,历时近两年,延安地委纪委派工作组七下洛川,终于彻底解决了违反政策招工的问题。
敢查专员
1981年2月,延安地委纪委听到有人反映地区计委在计划外买了一辆吉普车。计委原先有一辆七八成新的小车,为什么正值贯彻国务院文件,严格控制购买非生产性商品的时候,又干出这样的事呢?征得地委领导同意后,纪委派副书记(现任纪委书记)申昜和李枫桐同志过问此事。
检查同级人员违犯纪律的行为会碰到不少困难,他们已有思想准备。可是当他们着手查办时,却感到比原来设想的更加棘手。计委负责人满不在乎地告诉他们:“车是副专员给我们买的,钱是财政局批的,你们查什么?”财政局的人说:“省控办(控制购买非生产性商品办公室)审批过,你们想怎样?”口气之硬且不说,这事竟然还牵扯一位副专员。能不能查下去?在纪委办公会上,大多数同志认为,如果涉及副专员就不敢管了,群众会说我们的工作只对下、不对上。必须查下去!
他们继续追究,惊动了地委和行署大院。有人劝道:“纪委检查专员,不顶事。”一位副书记在会上讲:“一个专员买辆车算什么!即使错了有什么关系?”计委和财政局的某些人不耐烦地叨叨:“还查什么,三番五次来了几回?”调查正在进行中,地区计委却已办妥旧车调拨手续,并报销了买新车的费用。老申找到计委,指出这是无视检查。计委主任竟轻蔑地说:“我们把你们的检查还没当回事呢!”一次次碰钉子,但他们不怕。他们在风言风语中跑了好些部门,同近20人谈了话,还翻阅了原始单据。5月中旬,他们找那位副专员核实。
他们原来估计副专员的姿态会高一些,谁知一接触这件事,他竟大动肝火,说:“车是我买的,你们查什么,有什么查头?我买辆车就买下错误了?我这个专员不能当了,不当了!”对他们的询问,一字不答。
老申向地委书记汇报,得到了支持。6月底在地委常委生活会上,这位副专员又发牢骚:“我是个副专员,买辆车没问题,即使错了也不是纪委检查的事。”地委书记批评了他。不久,他冷静思考之后,向纪委认了错。
原来,新车是这位副专员在北京开会时向国家经委要来的,他当时明知计委有旧车,却同意他们换掉。而财政局明知是动用“行政费”,却改作“事业费”,帮助计委填写了瞒骗省控办的申请书,并在审查意见栏内签注了“同意购买”,就这样混过了省控办的耳目。接着,财政局又违反行署关于万元以上拨款须专员会议审批的规定,擅自给计委追加行政购置费15,000元。
是非已清,如何处理?老申代表纪委提出退车,并通报全地区。地委常委们却认为有关人员做检查就算了,下不为例。争执很久,地委作出了在公开场合批评有关领导,车留计委的决定。老申表示对不退车有保留意见,并要向省纪委汇报。
最后,在省纪委支持下,新车另行分配,有责任的几个人受到了严肃批评。
各级纪委都这样就好了
延安地委纪委就是这样,抓一件事就坚持抓到底,不管碰到什么阻力,都百折不挠。这个纪委成立两年多来,查处了各种违犯纪律的案件101件,已结案91件(其中牵涉县级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有73件)。不符合政策规定吸收的干部、工人229名,农村户口不应转城市户口的370人,全部清退了。
这个纪委能这样硬、这样韧,上级党委和纪委的支持是一个重要条件,但主要的还在于他们本身硬。正象延安地委领导同志对记者说的:“他们有股拗劲、缠劲。洛川事件若不是他们,地委工作忙,也许早就不了了之了。”
采访结束了,我们想:如果各级纪委都象延安地委纪委那样,不正之风何愁不能及早刹住啊!
《陕西日报》记者 李伏青
本报记者 刘曼军 孙光


第5版()
专栏:千万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

编者按:郎树忠同志的来信值得一读。他寄来的11元钱,已按照他的要求,转交国库。郎树忠同志的行为,说明他是一个觉悟者。这种觉悟,使他从一个侵犯国家利益的人,一变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人。这个变化,是十分可喜的。
现在,有些企业单位,在招揽生意时,常常用乱开发票、付给“手续费”等手法作为诱饵,贿赂顾主。名曰“两全其美”,实则损公肥私。这不仅坑害了国家和集体,而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给“受益者”造成精神上的重压。这种歪风应当纠正,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教育当事者向觉悟者学习。
交出十一元,抹去心头病
读了你报3月27日第五版刊登的《也要管管货运司机中的不正之风》一信,使我深受教育。信中反映的问题,在公路运输线上是屡见不鲜的,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
我是一名货运司机。出车拉货时,常常见到一些人见钱眼开,占国家的便宜。特别是一些旅店,为了赚钱,竟不顾国家利益和财经制度,乱开空头发票,招揽生意。今年3月我出车时,曾住过河北邯郸市的彭城停车场、山东禹城县和山西长治市的两个旅店。他们为了拉司机住店,在开住宿费发票时,总是要多开上几元,好让司机回本单位多报销,占便宜。我就是这样多报销了11元。
事后,我越想越觉得不对,想把这笔“外快”交出来。但有的司机劝我说:“经常出车花销大,弄两元钱再说。”还有的说:“你家6口人,大娘还要你供养,多拿几元就别吭了。你也别出风头啦!”但是,我认为,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两个文明”的建设,都在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我怎么能例外呢?现将我这不该要的11元寄上,请报社帮我退还给国家。我还呼吁: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这类乱开空头发票、坑害国家的不正之风,严格经营管理制度和财会制度,以维护国家利益。
山东聊城地区运输公司
汽车二队 郎树忠


第5版()
专栏:毖后录

郊游时要守秩序讲道德
4月19日,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游长城,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万万没有想到,高兴而去,败兴而归。
我们学校包了两节车厢,去时大家都有座。回来时,我们排队在外面等车,谁知当游人陆陆续续回来时,一些青年人和中学生不守秩序,不讲道德,拚命往车里挤。我班的几个女同学和老师被挤倒在地上,幸亏一个同学立刻把老师搀起,不然,后果不堪设想。3班的两名同学和老师被挤倒,人群就从她们身上踩过去。还有个外校学生被踩得腰都直不起来!
我们的同学和老师被踩成这样,八达岭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竟然不管。我校老师在跟他们讲理时,一个工作人员说:“你告我去吧!”车站上有个工作人员拿着警棍,但不维持秩序。
我们是包的车厢,回来时却站了二三个小时。好象我们是为一些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叔叔、阿姨们包的车。叔叔、阿姨们常讲,要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希望这不是一句空话。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小学大五一班
李清 王峥等11名学生


第5版()
专栏:街谈巷议

骑自行车郊游一举数得
假日郊游,是件好事。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仅浪费汽油,车多了还容易发生事故。相反的,如改骑自行车郊游,既锻炼身体,又节约开支,两全其美。
拿我省临潼、翠华山、楼观台、乾陵4个旅游点来讲,现在平均每天就有三四千人骑自行车去旅游。如果用汽车,一辆轿车按平均坐三四十人计算,那就需要百辆车。每个旅游点往返按120公里计算,就是12,000公里,那该浪费多少汽油啊!
陕西驻军 张和平


第5版()
专栏:紧急呼吁

恳请电机修理人员下乡来
目前,我国北部地区旱象严重。为了保证小麦及时浇水,作物及时播种,大部分生产队和承包责任田的户都安装了深井泵。但是,由于电机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以及电压不足等原因,电机经常出故障。我县只有县电机厂能修这种电机。因为要修理的多,修一台电机得等一两个月。农时不等人,等到修好电机,农时也误了。我们恳切希望生产单位和经销单位迅速派技术人员下乡来,帮助我们修理电机。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冯兰庄大队 贾鹤林


第5版()
专栏:

是答复,还是袒护?
读了你报4月7日第五版发表的湖北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就刘登清同志所写《这样的工作组,我们不欢迎》一信所作的《答复》,令人气愤。那与其说是《答复》,不如说是袒护。
其一,中央早就三令五申,要坚决刹住大吃大喝歪风,可钟祥县“5人治安整顿小组”却置中央指示于不顾,在30几天里,吃喝掉农民280余元的血汗钱(据行署调查数字)!更不能容忍的是,这个小组的杨某竟然公开要大队每天早上给做两个菜加油条,午餐和晚餐六个菜、两个汤。这是什么性质的错误?《答复》对此没有一点表示。
其二,人民群众对这种大吃大喝,早已深恶痛绝。今天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领导机关的处理结果和采取的杜绝措施。恰恰是在这一要害问题上,《答复》中只字未提。非但如此,《答复》却在400元与280元的具体计算上以及调查的天数等方面大做文章,颇有抓枝节、丢本质的味道。
其三,更使人不安的是《答复》对吃喝者和揭发人的态度。他们对吃喝者充满了同情、袒护;而对揭发人却是另一副面孔:“写信人也参加过吃喝”。弦外之音是:你也不必揭发别人。真可谓直言不讳了。
我认为:有关领导机关对这类事件应当引起重视。对这起大吃大喝事件,必须作出严肃认真的处理,否则,吃喝风怎能刹住!
辽宁省百货公司 徐彪


第5版()
专栏:

这是损公肥私,不是“两全其美”
今年2月中旬,我随本单位的驾驶员去丹东汽车改装厂接车。回来时,在山东的莱芜、南京的汤山等地,看到一些社办“停车场”。尽管这些“停车场”住房条件差,棉被也不干净,但驾驶员却愿意去那里停车、住宿。与此相反,国营停车场的生意却很萧条。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司机在这里停车,只要交六角钱就能吃上二荤一汤,有时还有酒喝。这笔开支从哪里出呢?一个服务员对我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多开点停车费和住宿费,他们回去能报销,又落个饭菜酒肉香,我们也能增加收入,这叫‘两全其美’嘛!”
类似的损公肥私的情况,我在浙江的新昌、嵊县等地也碰到过。 杭州市 同兴


第5版()
专栏:

不可利用方向盘捞“外快”
最近,我们在漯(河)周(口)公路旁边,经常看到一些汽车司机在招揽“生意”。汽车司机“规定”:把一个人和一辆架子车从漯河拉到周口,付运费2—7元。漯河距周口百十里路,汽车司机一趟就能额外收入二三十元。
4月14日下午,周口市运输公司一辆挂拖车的大卡车(车号19—93098)从漯河空载返周口,司机私自装运了7辆架子车、8个人和30多个麻袋包,一次就捞“外快”22元。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但腐蚀了司机的思想,而且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建议有关单位除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外,应教育汽车司机切不可利用手中的“方向盘”,为个人谋私利。
河南漯河 炳信 铁山 位乾


第5版()
专栏:

《答复》中的数字从何而来?
四月十四日上午,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来人把我找到大队办公室了解写信的情况,并拿出四月七日的你报给我看,我才知道报上已公开发表了我写给你们的信。
看报后,我认为《答复》中与我信中的数字相差太大了。我写的吃喝用去四百余元,这个数字是我和大队民兵连长、农会主席把一张一张发票上的数字加在一起算出来的,怎么《答复》中会出现了二百八十多元呢?他们的这个数字又是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这个《答复》是在为歪风邪气“开绿灯”。如果是这样,今后谁敢再如实向上反映情况呢?
湖北钟祥县旧口公社
春光大队 刘登清


第5版()
专栏:

应写出象样的《答复》来
刘登清同志写的《这样的工作组,我们不欢迎》的来信中,揭发了钟祥县“5人治安整顿小组”占农民同志便宜的行为。惩治别人的人,又去办该受惩治的事,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的《答复》信中,一面承认是“基本属实”,一面却说“具体开支有些出入”,还说“写信人刘登清也参加过吃喝”。至于这件大吃大喝的事错不错?严重不严重?办公室的复信中一点也没有提。看样子,办公室的同志不认为这是个严重问题吧?或是个很普通的问题吧?似乎刘登清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有点多嘴和多事了。行署办公室的《答复》会让广大读者产生甚么感想呢?
没想到“5人治安整顿小组”会使春光大队的农民同志如此不安,此外,行署办公室对党报的《答复》又增添了我们新的不安。很希望荆州地区行署办公室重新考虑一下:该用什么态度对待群众的批评。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永玉


第5版()
专栏:答复反应

及时调运 支援春耕
你报4月10日第5版刊载的《农忙在即,快运支农物资》一信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为了解决汝城、宜章等县的化肥运输问题,今年初,地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就派人作了摸底调查;3月初,地区交通运输指挥部又主动找地、县供销、运输等部门协商,安排了运力,将汝城县3至8月待运的化肥、农药全部落实下来。现在,这批物资多已按计划运去,部分基层供销社化肥库存已满,保证了春耕所需。另外,郴州火车站也克服装备技术水平差和通过能力紧张的困难,3月份计划调运宜章红岩的化肥已全部调运完毕,4、5月也作了计划安排,以保证及时调运化肥农药。
湖南郴州地区交通运输指挥部
张晓棣


第5版()
专栏:立此存照

风光这里不美
——静心斋西南角的一角
陈志摄
北京北海公园的静心斋,人称“园中园”,极言其美,事实上确也很美。
然而美中有不足。园中大约六分之一的地盘上,至今还住着几户人家。游人游到这里,只得止步,大扫游兴。
园中园虽美,不是久恋之家。看来,有关单位能够帮助这几家住户,另谋新居才好。
——编者附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