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短评

产粮区的致富之路
素有“鲁北粮仓”之称的山东省桓台县,占惠民地区耕地十九分之一,年年却承担着全地区四分之一的粮食征购任务。象桓台县这样的商品粮高产县,在全国有几百个,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把完成国家粮食生产计划放在第一位,对国家贡献很大。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粮食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吃饭问题,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排农业生产,无论就全国或一个省、一个地区来说,或就一个县甚至一个社队来说,都有一个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适当集中的问题。产粮区人民对于粮食生产,负有特殊的任务,因此,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服从国家计划安排,勇挑重担,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当然,在服从整体利益、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要兼顾产粮区社队集体利益和农民的个人利益。只顾国家一头是不行的。否则,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持久和巩固。这就需要领导机关从实际出发,作出妥善的安排。桓台县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工副业生产,广辟财源,走出了一条产粮区的致富之路。我国农村产粮区劳动力一般都有剩余,能工巧匠很多,只要善于挖掘土地、水面、劳力和其他资源的潜力,完全有可能在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广开生产门路,把经济进一步搞活。桓台县这样做了,希望有更多的县也在这方面打开局面。


第2版()
专栏:

胸中有全局 脚下路子宽
本报记者 顾建鹏 袁文忠
桓台县的耕地只占惠民地区耕地的十九分之一,却承担着全地区四分之一的粮食征购任务。这几年,邻近几个县种棉花发了财,使原来收入在全区最高的桓台县落到了后边。桓台人民善于挖掘各种增产潜力,发展多种经营,闯出了致富之路
鲁北的4月,正是生产大忙季节,记者访问了素有粮仓之称的山东省桓台县。踏入县境,一望无际的麦田,行行块块,整齐茁壮。
桓台县,位于鲁北平原南端,是个殷实富庶、人口密集的地方。多年来,桓台人民艰苦奋斗,精耕细作,创高产,多贡献,他们的耕地只占全地区的十九分之一,而年年承担着全地区四分之一的粮食征购任务,每年交售小麦6,000多万斤,超过定购任务的一倍。
近几年,桓台周围的县,因为多种棉花发了财,许多过去的“三靠”队,人均分配收入成倍增加。这些鼓舞人心的消息,象春风吹到了桓台,人人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可是,大家一联想自己,就产生了一种极不平静的心情:“为什么一向在惠民地区经济收入首屈一指的桓台县,如今比不上邻县增长快?原因很简单,就是桓台人承担了国家的粮食生产任务,少种了棉花。
在这一现实面前,全县干部群众议论纷纷:有人埋怨“种粮吃亏”,有人埋怨领导不考虑增加社员收入,有人要求扩大棉田面积。
县委怎么办?县委书记徐学汉、县长宋文修等同志,在会见记者时说:去年秋收后,我们既高兴,又有压力,周围兄弟县种棉花上去了,是好事,他们应该上;但我们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粮食任务,少种棉花,收入不如他们多,这也是事实。如果来年继续拉大差距,我们怎么向群众交代?但如果完不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又怎样向国家交代?县委经过反复讨论,终于统一了认识:一是桓台在惠民地区是自然条件最好的一个县,适宜种植粮食,而周围不少县盐碱地多,种粮不合适,因此,全区种粮任务主要落在桓台人身上是无可争议的;二是按国家计划种好粮食,是国家给予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局部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完成国家计划是义不容辞的;三是兄弟县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过去他们长期贫困,今天刚刚上来了,我们应该高兴。总之,种粮吃亏的说法不好,弃粮种棉的想法不对。
我们又问:考虑国家利益和全局利益是对的,但怎样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让社员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增加?县委同志说,对社员增加收入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致富之路,确保社员增产增收。为发挥建筑技术力量多这一优势,县里成立了建筑总公司,负责为社队联系承包施工任务,去年派到外地从事建筑业的劳力达1.5万人,收入2,050万元。今年又已有1.16万人外出干活,第一季度已收入2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7%。这个县邻近淄博市和胜利油田,社员群众素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为了给城市人民和工矿职工提供更多的蔬菜,又增加社员收入,今年全县扩大菜田2万亩,达到人均一分经济田。这些菜地一般每亩可收入三四百元,多的上千元。
为了发展多种经营,挖掘劳动潜力,各公社不给辅助劳力定集体大田的生产任务,让更多的人从事编织、缫丝、加工粉丝、磨面、酿酒等工副业,以增加社员收入。过去当柴烧的玉米棒,去年加工成玉米芯粉出口,收入27万元。县里为了支持各社队搞好多种经营,今年第一季度就发放了扶持资金600多万元,有关部门还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社员提高技术,定期举办物资交流会,帮助解决社队工副业的产、供、销等问题,促进了全县多种经营的发展。
桓台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去年全县粮食生产第一次闯过了千斤关,亩产达到1,009斤;多种经营收入也有较大的增加,达到1.06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3%;人均分配171元,比上年增加47元。今年,他们已按计划种足了40万亩小麦。第一季度初步统计,多种经营收入2,1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8%。


第2版()
专栏:

青县商业、供销部门适应农村商品生产新形势
积极为农民当好“千里眼”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青县商业、供销部门适应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被当地群众誉为“千里眼”、“灵通耳”、“富参谋”。
青县商业、供销部门努力做到市场信息准、快、多,既加强了对农村商品生产的计划指导,又促进了商业本身业务的扩展。
“准”是信息带着合同来,实行以销定产。这县商业和供销部门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农副产品生产和推销的机构,他们四处收集信息,并尽可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变成产销合同。县城北部的流河、马厂、王镇店等公社,有种菜籽的习惯,该地供销社每年都派人到东北三省,边推销边订合同,回来再把合同与社队和社员交底,协商安排种植。去年仅流河供销社就先后与哈尔滨、沈阳、长春、布特哈旗、克山等地订了12个品种的菜籽合同,计11.5万多斤,使农民收入20万元。今年县里统一组织扩大菜籽种植,已同外地订了20多万斤菜籽的合同,做到了产得多,卖得多,增产增收。
“快”是信息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变化,指导调节生产。县供销社每月开一次碰头会,与基层社交流情报,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指导生产。去年他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天津市居民愿要南瓜,于是,县社马上发出信息通报,指导有关社队从籽种、水肥等各方面落实了增加南瓜的种植计划。这个县种的苹果大都是红、黄元帅等不易贮存的品种,商业、供销部门就抓紧从外地引进易存放又好外销的印度、国光等品种。近年来根据供销部门反映的市场动向,全县调整瓜菜水果及加工项目的生产达数十种。
“多”是信息为广开经营门路服务。县商业、供销部门既力求保证本地产的能销出,又力争本地不产而有销路的商品尽快发展。他们通过研究各方面的信息,指导社员和社队增加多种经营新品种、新项目,同时又帮助联系解决籽种、技术等问题。近年来,他们引进了优种奶山羊、黄花菜等,填补了本地空白。对各种试产商品,他们采取代购、代销办法,同时通过建货栈、办展览、组织物资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和组织推销。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引进良种要慎之又慎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联产联心,农民把优良品种作为宝贝,获得良种的愿望非常迫切。在目前农作物优良品种尚达不到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的情况下,如何引进良种?如何推广?如何满足农民对良种的渴求?应当特别引起重视。
播种时节,记者在山西运城地区的闻喜、夏县等县采访,发现引进良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赶浪头”,一哄而起,有盲目性;有的多条渠道经营种子,生产资料公司、供销合作社也都经营良种生意;有的私人也搞起“种子买卖”,倒贩良种,牟取利润。母壮儿肥,一粒落地,万颗归仓。政府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种子工作的领导、管理,改进目前确实存在的混乱局面。各地气候土壤不同,水肥条件不同,栽培方法和耕作习惯不同,因而,良种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也就不同。引进良种必须经过试验、示范,然后再实事求是地去推广。夏县、临猗等县,以“农科户”“良种户”为试验、示范重点,连续几年进行良种示范种植,证明确实适宜本地、增产效果显著者才推广。
引进良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种子苗木检疫法规。运城地区有的县,在引入良种时,把棉花的黄枯萎病菌也“引入”,使一些原来的无病区无病田也遭到污染。种子检疫,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长远利益,绝不能等闲视之。良种产区的公社、大队、生产队和社员个人,也要顾及全局,不要把带病的种子,通过各种渠道,带入无病区推销。良种应当由种子公司独家经营,生产资料公司、供销合作社以及贸易货栈都不要插手。同时,个人贩卖种子应当取缔。种子不得进入农贸市场,更不能以高价出售。
本报记者 王艾生


第2版()
专栏:

发掘内部潜力 发展集体经济
顺外大队去年总产值715万元,上缴税金35万多元
本报讯 记者赵相如报道:江西南昌市郊区湖坊公社顺外大队,去年农副业和工商业的总产值达到715万元,集体积累65万元,大队办的工副商业上缴国家税金35万多元,人均收入达721元,比前年增加65.7%,成为江西省闻名的富队,也是原农业部列为全国26个先富的典型大队之一。
顺外大队平均一个劳力只有0.18亩地。土地这么少,要解决全大队2,000多人的生活,他们一方面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惜土如金;另一方面搞起农工商联合企业,使“肥水不落外人田”。
这几年里他们挑了10万多土方,建了一条长达1,600多米的排灌渠,使一些低洼不平地变了面貌。他们把常年板结地改造成松土,把自流灌溉改为喷灌。1981年一亩蔬菜产量达到2.61万斤。大队养猪场1981年上交肥猪1,305头,超过计划1.3倍。去年又新建大型养鸡场,主动交售肉鸡11,505只,鸡蛋2,301斤。
由于大部分耕地被国家征用,大队兴办了汽水糕点厂、糖果蜜饯厂、米粉厂、饮食店、旅社、农机修造厂、印刷厂、元钉厂等19个加工厂和服务行业,容纳了大队农业上剩下的800多劳力,还吸收了城市待业青年369人,组成了一系列的农工商联合经营线,1981年单是企事业收入就达到了661万元。


第2版()
专栏:

沈丘县李老庄公社
组织财会人员清点集体财产
本报讯 通讯员李同良报道:河南省沈丘县李老庄公社党委,针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的新情况,组织财会人员,清点集体家底,巩固和完善了责任制。
去年秋后,李老庄公社党委在调查中了解到,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后,农村中“工分不公”的问题解决了,但在社员心里仍有三笔帐放心不下。一是现有的公房、机器、社队企业资产和集体留地帐;二是集体提留资金帐;三是多年来集体的债务帐。为了消除社员顾虑,公社党委统一部署,以大队为单位,集中财会人员,吸收社员代表参加,认真清点集体家底。对现有集体固定资产,登记造册,作价入帐;对大包干以前的集体债务,在核实帐目、借据后,逐笔公布,然后根据社员意见,按照具体情况分摊,发放通知单。在清点集体家底时,把清理近两年来集体提留帐目作为重点,不论个人和集体乱支乱用的集体提留款,一律退还。为了保证集体提留款的专款专用,公社对集体提留款实行统一管理,大队、生产队需用时,编造预算,报公社审批后支取,年终结算,张榜公布。
李老庄公社通过清点集体家底,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社员高兴地说:“老家底有个底(册),新家底有个本(帐),欠债多少有张纸(通知单),心里清白,干着痛快。”


第2版()
专栏:

启东县养貂业兴旺发达
本报讯 通讯员张建国报道:江苏省启东县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坚持集体饲养和家庭饲养并举,积极发展养貂生产。目前,全县有110个社队集体养貂场,730个社员养貂户,共养水貂11,000多只。去年以来向国家交售貂皮8,000多张,共收入50多万元。


第2版()
专栏:

原料有保证 产品有销路
——西漳社队工业一瞥
本报记者 何加正
在江苏一些地方,常常听到关于社队工业不好办的议论。一天,在无锡县招待所碰到了西漳公社党委书记陆伯全,他对社队工业的前途却满有信心。老陆这种乐观态度,引起我很大兴趣,决定去那里看看。
从无锡到西漳,仅7公里。公社的同志先领我登上了一座临街而立的5层楼房。楼里共有3家工厂:一是生产尼龙衫的针织厂,由上海外贸部门供应原料,加工的成衣经严格验收,出口国外;二是绣品厂,以生产绣花枕头为主,销路不错;三是服装厂,主要生产出口的童装,也生产一些针法考究的绣花内衣,据说在广交会上很受欢迎。
大楼里共有500多名务工社员,大部分是妇女,年产值550万元。
西漳社队工业为什么能稳步发展,而前途又令人充满信心?这座大楼就是它的一个缩影。公社的同志介绍说:我们发展工业,始终注意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外贸服务,为大工业服务;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消耗能源低,全社1978年以来工业产值大幅度上升,而用电量基本保持在1978年以前的水平。
西漳人均只有4分田。根据人多地少这一特点,他们在发展生产时,首先要考虑解决农民既赚钱又“就业”的问题。全公社类似大楼这样的轻纺工业占65%以上。发展这一类型工业,不仅容纳劳动力多,原材料有来源,生产有保障,而且很多活可以分散到社员家中去做,能增加社员收入。比如尼龙衫绣花、钉纽扣等,有些勤快的妇女一晚往往可得一元左右。
西漳的另一个特点是周围有发达的工业区,好处是便于接受工业支援,便于和城里协作。但也有难处,社队工业和大工业对鼻子对眼,往往受挤,竞争不过人家,造成生产不稳定。根据这一特点,他们的办法是“人弃我拣”,避“实”就“虚”,就是你干的我不干或少干;你不干而社会又非需要不可的,我来干。比如离城最近的红光大队有个五金厂,专门生产一些小铁箍。纺织机上的梭子容易开裂,可以用它箍住,所用的只是大工厂的一些废料,每月按计划由上级部门拨来,25个人每年可获利10多万元。如今江南一带鞋厂遍布,可是生产布鞋的不多,青连大队便组织了百来名中老年妇女专门生产,年产10万双,由市商业部门包销。服装厂在城市近郊更是热门,但童装费工费时,有些厂却不愿生产,他们就选择了这一项目,上面提到的大楼里的服装厂就是其中之一。
西漳公社的社队工业以轻工为主,加工为主,同时也搞了一些重工和机电工业。不过搞法同样是避“实”就“虚”,人家造船以大中型为主,公社造船厂以小型为主;人家以造为主,他们兼营修理,很受一些小单位欢迎。红光大队电机厂,以修为主,同时生产大工厂不愿生产的吊车刹架;有色金属铸件厂,大工业需要什么就铸什么,灵活机动,听便客主要求。最引人注意的要数青连钢窗厂生产的碰焊机了。这项新技术本来上海已经生产了,但因用电子计算机操纵,价格较贵,有些单位一时还买不起。青连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生产土洋结合的碰焊机,不仅价格低了许多,而且使用方便,操作容易。现在全国各地都来订货。厂里的负责人风趣地说,有人说社队企业是靠不正之风生存的,我们这里是人家找上门来,何需请客送礼!公社的同志说:我们靠产品的社会需要吃饭,靠产品质量吃饭,有来路有去路,生产“笃笃定定”。
西漳去年社队工业总产值2,900多万元,在无锡县只是中等,但是,却很有它本身的特点。尽管各地情况不同,不能依此类比。但是,细细思考一下,这里不很有些值得办社队工业借鉴的东西么?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坚持在薄地上盖房
腾出好地发展生产
山东省沂水县杨庄公社,到七十年代初,约有5,000户社员盖新房占用好地2,000亩。公社党委意识到如果再不严格控制,肥沃土地将越来越少。他们算过一笔帐:全社占用好地盖房的45个大队,如果都能搬迁到山岭薄地上盖房,就能腾出6,000多亩好地;一亩旧宅基地上的土杂肥,还能改良10亩瘠薄地。他们教育大家认识珍惜土地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重要意义,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做出了搬迁村庄的规划。在搬迁中,各大队根据本队的经济状况,在经济上给社员一定的补助。社办水泥厂、石灰厂也为社员搬迁盖房提供方便。由于思想工作做得细,组织工作做得周密,搬迁工作进行顺利,盖房速度也很快。从1973年以来十年间,全社已有38个大队搬迁到新规划的地点上,9,000多户社员住上了新居,腾出好地4,000亩。
刘名卓 宋继民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杜卫远带头拆房还田
湖北省荆门县沈集公社金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杜卫远,去年在集体耕地上盖了一栋新房,占水田三亩四分。在他的影响下,有几户社员也相继在耕地上盖房,共占耕地20多亩。杜卫远看到这种情景,认识到自己错了。
今年3月初,杜卫远在大队党的组织生活会上,对自己的错误作了检查,并表示一定纠正,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回家后,他耐心地说服了全家,迅速拆掉了新房,平整了良田,并购回氮、磷肥800斤,作为赔偿占地给集体造成的损失。他还到其他占耕地盖房的社员户去做工作,动员大家迁到队里重新规划的荒坡上盖房。全公社很快刹住了盖房占地的歪风。 徐何 宋肖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盲目建窑毁了耕地
我县是一个仅有23万人口的平原小县,近年来已建成和正在建的窑厂已有60来个,再加上小土窑,全县大小窑厂就有100多处。这样,相当一部分耕地变成了坑塘,群众称这是“吃子孙饭,造万代孽”。象这样破坏耕地的现象,有关方面应赶快制止。 河北临西县 杨遵义


第2版()
专栏:

副研究员路端谊和她的助手在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路端谊,在研究小麦病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全国科学大会、陕西省科学大会以及陕西省科委的奖励。这是她(左)和助手于孝如在工作。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