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绝不允许党员干部以权谋私
林口县委严肃处理一些领导干部的违纪错误
本报讯 记者石堪砺报道:黑龙江省林口县群众赞扬说:“现在县里领导机关象个领导机关的样子,党员象个党员的样子,干部象个干部的样子。”这是林口县县级机关纠正不正之风以后,广大群众对党风好转的评价。
从去年8月开始,林口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和县直党政部门,用半年多时间,认真地进行了整顿。在整顿中,领导干部首先从自身做起,他们对照党章和《准则》,讲清以权谋私等错误,相互开展批评,然后到党员大会上接受党员评论,最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党支部检查。他们还下到基层,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征得对领导班子和个人意见870多条。他们接受党内外群众的批评意见,迅速改变了领导班子涣散软弱的状况。对违反《准则》规定搞以权谋私的错误,严肃地加以纠正,挽回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县人大常委主任违反政策将自己的儿子由集体企业转入国营企业,这回他将儿子退回了原集体企业。一位副县长将农村亲属安排到县农业科畜牧场当工人,这回按规定退回了生产队。对一位县人大常委副主任和一位副县长侵占部分公物盖私房的错误,县委也作了严肃处理。还有一位副县长包庇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弟媳,检查错误态度不好,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县级领导干部的行动,带动了中层领导干部,他们也采取实际行动纠正不正之风。中层干部又带动了机关广大党员。县直机关党员中有131人侵占公物公款盖私房,县委都作了处理。另外有利用职权安插私人,把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违纪案件30起,贪占公款公物和大吃大喝等违反财经纪律案件20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10人,这些都按政策规定做了处理。对错误严重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一样都按党章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林口县党政机关整顿党风以后,面貌大为改观,学习空气浓厚了,团结增强了,联系群众的作风加强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还涌现了许多廉洁奉公、秉公办事、被群众称道的好事。
过去,县杨木砖厂要架一条三华里的线路,把钱交给电业局二年之久没给架成。电业局整顿党风之后,只用半个月就给架成了。今年春节期间,电业局正、副局长分别到局里、变电所、电厂值班,保证了节日供电。过去,县公安局一些干警执法犯法比较严重。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大变化。他们人人执行《公安人员守则》,做守法的模范。


第3版()
专栏:

上海矽钢片厂党委组织领导干部
讨论经济领域出现犯罪活动的原因
本报讯 通讯员沈永岳、记者周永康报道:上海矽钢片厂有些职工对经济领域里为什么会出现犯罪活动的原因,存在一些糊涂认识。对此,厂党委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和讨论,从思想上分清是非。
矽钢片厂领导干部最近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和赵紫阳总理《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联系本厂三年多来的实际,进行分析、讨论。大家首先摆出大量事实,说明执行国家的对外经济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正确性。这一政策同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犯罪活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厂长宋浩说,我们一面派人访问了全国25个省、市,调查市场需要;一面改进服务态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结果,未送礼,未请客,未给回扣,也未付佣金,却解决了矽钢片的销路问题。
这个厂党委副书记何克说,经济领域里出现犯罪活动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见钱眼红,以致不择手段地谋取非法财物。二是我们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因此,不能因为经济领域出现了违法犯罪活动,就对党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如果我们从思想上加强教育,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就能在搞活经济中堵住违法犯罪活动的漏洞。
经过讨论分析,上海矽钢片厂的领导干部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在对外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中,只要大家头脑清醒,不忽视、不放松反腐蚀的斗争,就会更好地搞活经济工作。


第3版()
专栏:

提高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洪洞县委组织部检查基层组织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张志强报道:中共山西省洪洞县委组织部最近对全县25个公社75个不同类型的大队党支部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党支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建立和完善责任制中,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完善责任制和各项工作中,能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能否积极工作,严守党纪,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等。他们把全面了解和重点检查结合起来,采取了查、看、听、访、评的办法。
通过检查,增强了各公社党委抓好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在这次检查中,检查组联系各公社基层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着重与公社党委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党委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工作的问题,使不少公社党委端正了指导思想,增强了抓好基层组织工作的自觉性。多数公社党委书记认为,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任务是重了,不是轻了;党务工作是多了,不是少了;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是紧了,不是松了。因此,党委一定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有个公社党委书记说:“包产到了户,仍要抓支部,这是搞好农村工作的关键。”
通过检查,这个县找出了过去工作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一些支部都建立并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支委联系党小组制度和党员分户联系制度。检查过程中,有的支部提出实行责任制后,支部工作难以开展。检查组的同志就把先进支部的经验介绍给他们,用典型启发诱导;有的支部班子成员不团结,检查组的同志就把他们叫到一起,开交心会,帮助解疙瘩;有的支部对支部工作缺少办法,检查组的同志就同他们一起研究新形势下开展支部工作的方法。


第3版()
专栏:

班禅就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发表谈话希望各民族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认真提出修改意见
据新华社北京电 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说,宪法修改草案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大事,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一件大喜事。他说,他在宪法修改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的会议上,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参加了这个草案的讨论,也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在讨论中都能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班禅在就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宪法修改草案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这符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只有各民族间完全平等,才能形成真正的民族大团结;有了这样坚固的基础,才能实现各民族间的真诚互助,更好地完成使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日益强盛,永远不衰的历史使命。
他说,我希望各族人民积极参加修改宪法的讨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提出修改意见,使我国这部新宪法更加完备起来,成为有权威、有尊严的根本大法。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
中央国家机关临时党委干部 刘孟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的经济计划”。这些规定,是从根本上保护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从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看,有的单位和个人甚至国家干部,利用对外实行开放、搞活经济之机,索取或接受外商贿赂,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有的大肆鼓吹“向钱看”,为投机诈骗大开绿灯,要资金给资金,要物资给物资,挥霍浪费;有的利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机构撤销合并之机,私分、哄抢侵吞国家资财;有的凭借职权,巧取豪夺,任意侵占国家和集体资财,建造私房。凡此种种侵占或破坏国家资财的行为,扰乱国家经济计划,破坏四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来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宪法修改草案对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做了明确规定,使之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我们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丰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要毫不手软地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大案要案,更要严肃处理,保证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第3版()
专栏:

落实“面向连队,以战士为主要对象”的方针
全军报纸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昨天刚刚结束的全军报纸工作会议强调,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报纸工作的根本任务。当前,要深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军建设精神文明先进连队和先进个人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就报纸如何结合部队实际,适应青年战士的特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问题,在会上讲了话。总政宣传部部长李伟作了题为《更加自觉更加有力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报纸工作的光荣任务》的讲话。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面向连队,以战士为主要对象”的办报方针,必须坚持以表扬先进为主的原则。


第3版()
专栏:

家和百事顺
刘代贵 李相淦
一幢整洁明亮的农舍里,正屋中墙上并排挂着四张“五好家庭”奖状。这就是湖北省大冶县金湖公社马叫大队人人交口称赞的和睦家庭王兴枝大娘的家。她家17口人,她和4个儿子、4个媳妇、8个孙儿孙女,三代同堂,满门和气。
王大娘是这个家庭的主事人。她作风“民主”,有事就和儿子媳妇们商量。去年家里买了部自行车,由谁来保管车子呢?王大娘把儿子媳妇叫拢来,让大家出主意。大家都说,二哥在公社建筑队做泥工,早出晚归,有部自行车就能不误时间。于是,将自行车交给老二保管使用。
王大娘管家务,吃苦耐劳。17口之家,饭后洗一次碗,摞起来就有好几堆,她不让媳妇们打湿手。家里每年要喂几头肥猪,煮潲喂食,她都自己动手。她把孙儿孙女们料理得好好的,让儿子媳妇们安心参加集体生产。
老人疼后人,后人敬老人。大娘换下的衣服,平时由大儿媳洗,大儿媳有事时,小妯娌们争着洗。
“兄弟不怕多,要个好大哥”。大哥戴开国,是生产队长,在家里是母亲的好参谋。他虽然协助母亲“理财”,但是他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从来不给自己多买一点东西,连雨鞋也舍不得买一双。去年,弟弟们一致提议,要给大哥买双新雨鞋。这个三十六岁的庄稼汉才第一次穿上新雨鞋。
兄弟们如此和睦,妯娌们也相亲相爱。大嫂陈秋珍来到戴家十六年了,跟婆婆和弟媳们从来没有吵过嘴。她敬重婆婆,主动协助婆婆挑起家务重担。她为兄弟们的婚姻大事操劳,帮他们办家具,置衣服,一个比一个办得好。
大嫂踩出了路,弟媳们跟着走。老二做泥工,收入高些,二嫂不觉得吃亏;三嫂结婚时,娘家送了部缝纫机,侄儿侄女的衣服,她都给做。
这个人多势众的家庭,从来不同左邻右舍扯皮。去年队里收花生时,有个女孩拣花生吃。当队长的大哥批评了几句,那个女孩骂了起来,并且甩一个石头把大哥的手打肿了,兄弟们都很生气,想去找那个女孩的家长评理。王大娘不让他们去。她说:“你大哥为队里办公事,公事有公论,你们去扯什么筋呢?”一场风波平息了。那个女孩的家长很受感动,亲自上门赔礼道歉。


第3版()
专栏:

不让退居三线干部有“人走茶凉”之感
成都部队后勤部党委和政治机关热情照顾离休退休干部
本报讯 记者张维辛、肖健卿报道:成都部队后勤部党委和政治机关,对离休、退休干部在政治上主动关心,生活上热情照顾,使他们没有“人走茶凉”之感。有的离休干部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最担心的是没人管,现在看来组织上想得很周到,管得不错,我们可以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了。”
去年,成都部队后勤部共有100余名师职干部离休,领导同志都与他们谈了话。原某分部正师职顾问刘效增,在党委决定他离休后,后勤部部长杨以山在一个星期天里冒雨登门去找他谈话,使刘效增和他的爱人深受感动。平时,成都部队后勤部的领导同志在下部队时,主动看望离休、退休干部,与他们倾心交谈,帮助他们排解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后勤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政委张涛和政治部主任商玉震,每次到部队都要抽空去逐户问候离休、退休干部,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每当离休、退休干部患重病时,成都部队后勤部的领导同志都要组织医务人员积极进行抢救。去年10月,后勤部原副部长、离休老红军周树槐,在家里心脏病突发,病情异常危急,后勤部部长杨以山和政委洪流闻讯后赶去看望,并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在现场抢救。
今年春节,成都部队后勤部有9名领导同志和顾问参加慰问组,分别对成都附近的两个干休所,以及15个单位的离休、退休干部进行了慰问。对分散居住的离休、退休干部,在春节期间,各所在单位还按照后勤部党委的要求,专程派人到家中去进行慰问。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满族人口约265万,其中约有142万人居住在辽宁省,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满人大量入关,由于受环境影响逐渐习用汉语文;大量汉人移居关外,满汉人交往密切,东北的满人也渐渐习用汉语文。现在,除个别地区外,满族一般通用汉语汉文,生活习惯同汉族基本相同。
抚今追昔话满族
满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满族曾建立过清王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和其它兄弟民族共同对祖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功绩,在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十七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不断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满族将领萨尔虎达、巴海、萨布素等先后率军开赴前线,配合当地人民驱逐侵略者。鸦片战争期间,乍浦、镇江的满族官兵浴血奋战,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被载入史册。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都有满族参加,他们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现代史上的革命先驱者中,满族更是不乏其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同志,就是满族人。
文化方面,满族进关不久,便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迅速出现“八旗子弟崇尚文学”的现象,因而造就了一大批满族的诗人、词人、作家和戏剧家。满族第一诗人当推鄂貌图,他在清太宗时考取解元,著有《北海集》。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初北京词坛上一颗灿烂的明星,著有《侧帽集》、《饮水词集》。在满族的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女作家,其中以西林太青(顾太清)最享盛誉。
满族人民在文化科技方面善于学习,勇于创造,在他们辛勤劳动的硕果中,有许多是满汉文化交流的共同结晶。
近几十年来,满族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人才就更多了。大家所熟知的作家老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都是满族人。在医学、语言学、美术以及其它科学技术方面,都有不少的满族的专家学者。   
          昭瞻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满族的文明礼貌习俗
满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讲究文明礼貌,尤其是尊敬父母和长辈,几乎成为家庭幼儿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满族家庭中,晚辈人每天早晚要给老人请安问候。在街上遇到了熟人,是长辈的,要请安,然后才能讲话。如果是平辈的,要互相致礼。
在满族人家做客,如果有长者在,都要将其请到上座坐下。就是一家人在家吃饭也要请长辈人坐上座,以表示对父母或长辈人的尊重。
满族人很讲究卫生,衣服、被褥不仅经常洗涮,还要用淀粉类浆过。满族居室及庭院每天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妇女还要讲究厨房、灶台等处的卫生。
满族人的居室也很讲究,在乡间分东西屋,有南北炕、还有西炕,不开北窗子,却要在西墙开西窗子。西炕一般不住人,除家长坐外,一般客人或晚辈人是不坐的,这是因为满族把西炕当作祖先居住的地方。
满族的文化很发达,过去,民间的群众几乎人人都会跳单鼓舞和腰铃舞,单鼓舞,自己边敲打边舞,腰铃舞则随着手持鞭打的单鼓鼓点声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欢快,动作敏捷,情趣豪放,保留着满族古老的民间风情和热情勤劳的生活气息。
赫重运(满族)(附图片)
图为著名满族女画家胡絜青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旗袍和酸汤子
我出生在满族的家庭,小时候在家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穿旗袍和吃酸汤子。
旗袍,是八旗人穿的衣服。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后又增添同色的四镶旗,因此后来人们把满族人民称为八旗人或叫在旗人。旗人的衣着称旗装,俗称旗袍,乡间百姓,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男女老幼还都穿着旗袍。比较讲究和富裕的人家,旗袍还分为长旗袍和短旗袍,一般的穿上过膝长旗袍后,上身还罩上一件短旗袍,即俗称的“马褂”。其实,在农村的满族人中,常常管旗袍叫做大布衫或棉袍。劳动人民穿旗袍,腰间都扎一条带子,干活的时候把棉袍或大布衫的衣襟撩起来掖在腰带子上。男人的旗袍变化不大,而女人的旗袍在同汉族交往中逐渐演变成各种各样讲究色彩和人体线条美观的式样了。
酸汤子,是满族民间的一种普通饮食。记得小时候在家中,虽然许多饮食和汉族无大差异,但是,额娘(妈妈)常常在夏季,尤其是暑天,做酸汤子给我们吃。酸汤子的做法是:将玉米面经过发酵后用冷水掺干面合在一起,锅里烧开水,手上扎一个苞谷叶,把面放在手心上,两手一合向外一挤,从大拇指缝挤出一条十几厘米长的扁形面条,然后放上盐、调料、白菜、渍菜等。吃起味道很好。
雪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