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鼠·猫·虎
焦勇夫
读1982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所载赵启龙同志《打鼠有感》一文,觉得有些意思似乎没有说尽,很想做点补充。
把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看做“鼠行”,把干这种勾当的人看做鼠类,是恰切的。这一则表达了人们对它们的蔑视、鄙视;二则刻画了其人、其行见不得天日,总是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进行的特点。
不过,我想说的是,从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新情况来看,自然有那种从门上咬洞,破门而入的“鼠”,但为害更大的还是那些披着猫皮的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猫”变成的“虎”。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工作人员,就他们的地位和他们应负的职守来说,本来应该是“猫”,他们应该去制裁、打击那些经济领域里的“鼠”,但不幸其中有些人却利用职权,搞起“猫鼠联盟”,参与鼠的活动,监守自盗,成了老鼠的后台,而由“猫”变成了“虎”。或者有人问,这里何以不曰“猫”变“鼠”,而偏说变作“虎”呢?答复是:猫和虎在动物学上同属猫科,它们早就有同宗之缘,变起来非常便当,捕鼠便是猫,伤人便是虎。这是一;其二是,一般人眼里,虎是那么“王”貌堂堂,威风凛凛,气势逼人,所以他们的容貌、气质也更象虎。传说猫是虎的老师,由于当年在传艺时,猫曾留了一手上树的本领以防身,比起虎来有更高明的一招;而如今,它又由猫一变而为虎,以猫位而具虎威,又有着鼠类的阴毒心肠和盗窃的本领,一而兼三,着实有些了不起,也就特别难以对付了。
我以为,在战略上,在本质上,我们不妨把那些犯罪分子看做“鼠”来加以蔑视;因为当我们坚持着四项基本原则的时候,依靠着广大群众的时候,特别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们在充当着“猫”职的时候,他们再凶狠,其实质也仍不过是一只鼠。而在战术上,从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作用上,又必须把他们看做“虎”来加以重视,而且在打的时候,还必须有点敢于拚搏的精神,才能制伏他们。否则,就很容易被“虎”所伤害。庄惜英同志揭发马振星利用邮件走私贩私的罪行所经历的曲折,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当庄惜英同志被宣布为“诬告”,要她“边工作边检查”时,她对爱人蔡明大同志说:“现在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屈服,要么继续斗争。我决定走后一条路,就是被捕入狱,我也要和他们斗到底。”这时,作为五十年代入党的党员,蔡明大同志握着妻子的手说:“如果你真的入了狱,我卖掉全部家产也要上访告状,党中央不会允许他们胡作非为的。”这里,这一对共产党员夫妻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重时刻,所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气概,足以显示了猫必胜鼠的真理。但另一方面,也可见“虎”威之可怕了!这时,倘若庄惜英同志退缩一步,或蔡明大同志发生一点动摇,那么,马振星、于百惠、董维俭之流的淫威就会立即得逞,他们就会猛扑过来,不但庄惜英前功尽弃,落得个镣铐加身,而且还必将祸及一切曾经支持过庄惜英同志的人们。这里使人不寒而栗的是,对于庄惜英的压制、打击,并非由马振星直接动手,而是搬请作为“猫”的、他的顶头上司、地区邮电局正副局长的于百惠、董维俭之流,先后对庄惜英执刀俎之劳!这既向人们最形象地揭示了由“猫”而“虎”的过程,又说明了马振星之流的狡猾、刁钻和可怕。当然,于百惠、董维俭是否就是坐山的“虎”,或者还不过是“为虎作伥”者,那就有待于事实进一步证明了。
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大长了人类在老虎面前的志气,灭了老虎的威风。而对于由“猫”变来的“虎”来说,刘青山、张子善两颗“虎头”的高悬“鼠门”,曾经象旧时镇宅用的“镇物”一样,在十几年里,使那些鼠虎之类不敢轻举妄动。我觉得,“三反”运动中“打虎”之说,不但基本确切,而且令人听来神往。


第8版()
专栏:

读鲁迅亲拟的广告
沈默
近读鲁迅全集,在《集外集拾遗》中见到好多则鲁迅亲自拟写的广告,如《〈苦闷的象征〉广告》、《〈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等。读后颇有感触。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亲拟书刊广告,这不仅说明鲁迅办事认真、注重务实的精神,同时也可见广告之重要。
广告是沟通供需之间的重要桥梁,书刊广告则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宣传工具。鲁迅对此十分重视,他不喜欢书店写的广告,总是自己写,他说,写广告要使看了我们的广告来买书的读者,不骂我们使他上当。他拟的广告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对读者高度负责。比如他拟的《〈苦闷的象征〉广告》:
这其实是一部文艺论,共分四章。现经我以照例的拙涩的文
章译出,并无删节,也不至于很有误译的地方。印成一本,插图
五幅,实价五角,在初出版两星期中,特价三角五分。但在此期
内,暂不批发。北大新潮社代售。 鲁迅告白
这则广告写得实事求是,语言朴素明白,既不夸饰,又不藏拙,连形容词都很少用,即使用的,还是贬义的“拙涩”一词。
他在另一则《〈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中则写道:“这也并非学者们精选的宝书,凡国民都非看不可。……内容自然是很庞杂的……
“大志向是丝毫也没有所愿的:无非(1)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从速卖完,可以收回钱来再印第二种;(2)对于读者,是希望看了之后,不至于以为太受欺骗了。”这也充分显露了鲁迅严谨朴实的一贯风格。
鲁迅对刊物登载广告一事,也很认真。他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说:“《语丝》初办的时候,对于广告的选择是极严的,……但自从移在上海出版以后,书籍不必说,连医生的诊例也出现了,袜厂的广告也出现了,甚至于立愈遗精药品的广告也出现了。”为了此事,他曾写信并当面质问过编辑李小峰,后来鲁迅干脆辞去了编辑的责任。
最近报刊、电台的广告多起来了,这是好事,大部分广告也是实事求是的。但也有一些表现了虚假浮夸的作风,有的用质量三包、誉满全球当时髦的套话加以吹嘘,有的用“食宿安排舒适,参观专车接送”等优惠待遇引诱,有的产品尚未试制,硬编出“工艺先进,性能稳定”的假话,抢先刊登广告。这种广告的后果只能是败坏信誉,骗人害己。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送春
解放军某部 廖代谦
“连长,摘不摘?”
“够一盘了?”
“够了!春雨催椿芽,一天长一茬哩。”
“够了就摘。”
炊事班长得到连长这句话,胁下夹起活动人字梯径自走向菜地边的一棵小树。
这是茶杯粗、丈把高的一棵香椿树。枝上刚冒出两寸多长的几蓬嫩芽。
这么几蓬就摘?炒上四、五个鸡蛋也仅够一盘,给谁吃?全连好几十号人,一人一筷子都摊不上。
连里干部开“小灶”?不会,不会。这个连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出了名的。剩饭陈馍他们倒是喜欢先伸手,好菜,从来不多沾一点,更不用说单份儿搞“特殊”了。
嗯,是不是和我有点关系?有的连队有这么个“规矩”,上面机关来人了,也照战士家属来队的“例”,第一顿饭要添两个菜。家属来队,欢迎亲人,那是应当。自己部队的人来了这样干,一双筷子就把他们和战士隔开了,不好不好。我有点警惕地试探着:“这点椿芽,让谁尝鲜?”
连长看了我一眼,神秘地忍着笑答复了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他转过身又嘱咐炊事班长:“挑五个新鲜蛋,多给点油!”
“你别给我搞名堂啊!”我有点急了。
连长这才噗哧一下笑出来,当胸捅了我一拳:“老伙计,你想吃还不给哩,我们这是‘送春’去!”
“送春?”
“没听说过?那就讲给你听听。”
原来他们连营区西边山沟里,住着一位失明老人。几年来,连里的干部、战士一直坚持帮助老人。一天一缸水,三天一捆柴,理发、扫院、洗衣服……样样都干。去年春天一天晚饭后,连长和炊事班长又用小推车来接老人“听”电影。“听”电影?对,老人不是看不见吗,每次放电影,连长就坐在老人身旁,边看边给老人讲,什么金灿灿的稻谷堆成山罗,什么集市上红的辣椒、绿的菠菜和紫的茄子象一条彩色的小河罗,等等。每一场电影都让老人“听”得笑弯了双眉。这天,推车走在路上,天还没黑,连长一路给老人讲着风景:“柳条软了,缀满了绿叶。”说着还把小车推到路旁树下,拽低一枝新柳,让老人摸一摸。“渠里春灌的水下来了。”说着,又把小车停在渠边上,让老人听一阵淙淙的流水声。推近连队菜地时,炊事班长说:“哦,香椿也发芽了哩!”“香椿?”老人用鼻子连连吸了几下,“好香啊!春天,就该是香喷喷的……”听了老人的话,第二天,连里就给老人送去一盘椿芽炒鸡蛋,让老人尝一尝“香喷喷的春天”。
现在又一个春天到了,香椿又发芽了,连里又要给老人“送春”去了。一盘色好味香的椿芽炒鸡蛋盛进了包有棉套的保温饭盒。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向老人致意的机会,随同连长、炊事班长步入了老人家中。
一听连长介绍我是上级机关来的文化干部,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文化干部有文化,对不?求你帮我写副对联。写上这送春的事,写上亲人解放军照顾我的事。我要把它贴在大门的两边,告诉对面的大山,告诉墙边的桃花,告诉过往的行人……”
说着,老人捧出一卷红纸,唰地一下抖了开来,映得堂屋红闪闪的。在这红闪闪的堂屋里,我看到了老人心中洒满阳光的春天。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日本文学》创刊
田陵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学》创刊号,最近已正式向国内外读者发行。
《日本文学》是研究、介绍日本文学的丛刊。它的出版宗旨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向中国读者有计划地介绍日本文学发展的历史、研究日本文学的现状和介绍日本文学的动态;组织国内专家翻译与推荐日本文学中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的文学作品,并对日本各种流派的作家及其代表作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诗人林林同志,为本刊写下了《日本文学研究随想》,还有日本文学研究工作者雷石榆等同志为创刊号撰文。在作品方面有“水上勉代表作特辑”。除此之外,尚辟有“小说名篇”、“诗歌”、“中日文学交流”、“作家简介”等栏目。廖承志同志为《日本文学》题写了刊名。


第8版()
专栏:

书名小辩
张劲
三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第八版载《书名小议》一文云:“‘劝勉’二字,本来包括规劝、勉励两个含意不同的形容词,拼为劝勉二字,貌似简明,其实生硬。”于是书名《古人劝勉诗词选》便有不符合语法要求的毛病,“既影响了书的质量,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贻误青少年的作用。”此一批评,值得商榷。
其实,“劝勉”是一词,而并非二字;此词并非“生硬”地“拼为”,而是古已有之,今更常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目前大家最常用的词书字典,它们就在“劝”字条下作为常用词举例,分别选录了“劝勉”一词。可见此词并不生硬,倒是生动,至今还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古人劝勉诗词选》一书,既着重于思想品德、精神文明的培养教育,又普及了古典诗词的知识,发挥了文学作品的熏陶作用。它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反映较好。应该感谢河北大学中文系的几位青年学生,是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利用课余时间,满腔热情地为广大中小学生、知识青年编写了一本好书。


第8版()
专栏:

大山的爱(三首)
李蔚红
孩 子
他是个孩子
赤着脚
攀大山的脊梁
肩上颤颤的水桶
心头起伏的愿望
他还会吹牧羊曲呢
树叶子轻轻地贴在唇上……
游人需要甜的
他担来甘泉
大山需要咸的
他洒下汗浆……
他是大山的孩子啊
他快乐
又把快乐在深山里牧放……
真想为他戴条红领巾
可大山给他的更漂亮:
山上的红叶和天上的霞光
洗衣
摇着枫叶的溪流里
她在洗衣
清香的肥皂泡
从指缝探出
又去追赶游鱼……
昨日的灰暗洗尽了
今日的艰涩洗尽了
把洁净与明丽
晾上泛出新绿的草地
也许,她还不知道有了洗衣机
但听那支回旋的洗衣曲
我真想说:她是时代的洗衣机
早 饭
不是鸡叫醒的
不是钟敲醒的
是梦
催她起得这么早
轻轻点上灶火
从锅里端出农家的早饭
生活热了、熟了
粗粗细细,喂育新的一天
递给丈夫白面
自己咬起窝头
孩子大口大口吮着乳汁
……
梦,是昨夜的
太阳走进窗棂
邀她一起下田……


第8版()
专栏:

山村假日(木刻) 欧阳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