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2-05-10

1982-05-10新闻联播 文字版

赞庄惜英之后的联想

第8版()<br/>专栏:<br/><br/> 赞庄惜英之后的联想<br/> 邵炳炜<br/> 看了庄惜英同志反走私斗争的模范事迹,在赞叹之后,又有些联想:<br/> 其一是:向经济领域里的邪恶之风开展斗争:一要具备无所畏惧的浩然正气,二要具备一个共产党员为原则而斗争的韧性和坚定性。当前经济领域中走私贩私、投机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比起“三反”、“五反”时期要严重和复杂得多,它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这些犯罪活动的牵涉面很广,涉及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涉及党内外许多干部,一些案件还涉及某些相当负责的领导干部。不少犯罪分子往往是以集体名义,打着社会主义招牌“合法”地进行活动的,许多犯罪活动又和党内的不正之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状态。因此,与这股歪风作斗争,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甚至打击迫害。不要以为真理在手,一斗就胜,一告就赢。<br/> 联想之二:我们的国家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对那些坚持斗争的同志,一定要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据报载:汕头地委和潮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看到《南方日报》刊登了庄惜英同志遭受打击迫害的报道后,立即召开常委会作出了几条决定,这对庄惜英同志来说,无疑是个有力的支持和巨大的鼓舞。人们自然对此拍手叫好!但鼓掌之后,又有理由问:这个事件,如果在登报之前就得到认真对待,岂不更好?要知道,庄惜英同志从1980年11月起,就分别向地、县有关部门发出检举信的啊!以后她又每月向上级党委发出多封揭发信件,一年多时间,她发信100多封,共7万多字。可是长时间内杳无音讯,庄惜英同志反而得到了“诬告”的罪名。现在似乎有一种不正常的风气:同样一个案件,领导一交办,或者一登报,处理起来就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这当然很好);反之,就往往打“离身拳”,互相推诿,一拖了之,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种极不负责的衙门作风,实在危害非浅!

社会学问题解答

第8版()<br/>专栏:答读者问<br/><br/> 社会学问题解答<br/> 费孝通<br/> 问:什么是社会学?<br/> 答:社会学的定义很多,但是我认为了解一个学科,最好不要从定义入手,而应从它的历史发展去考查。因为一门学科的内容,是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br/> 最早提出社会学这个名称的,一般说是法国的孔德。孔德把对整个社会的研究统称为社会学。孔德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住宅问题等已经日益显露。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哲学,社会学应运而生了。<br/>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经历了由宽到狭的过程。由于产生了专门的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教育学等等,原来的社会学领域就一块块地分出去了。剩下来还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的领域才由社会学保留。学科专门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后来,社会学的研究又发生了一种深入各专门学科的新的趋势,就是它发现这些专门学科里,如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还有许多园地没有进行研究,而且在各门社会学科之间还有很广阔的“三不管”地带,于是又被它拾起来归入了自己的范围。现在,已经出现的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医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br/> 问:你是怎样开始搞社会学的?<br/> 答:1930年的暑假,我从苏州的东吴大学转学到北平的燕京大学,报进了社会学系。为什么报进这个系?那得追溯得更远些。二十年代中期,我在苏州的东吴附中读书,跟着进步的同学闹学生运动。北伐军进苏州后,我参加了当地民报副刊的编辑工作。革命的潮流激起了我的热情和憧憬。但是革命就如昙花一现,使我十分失望。我进大学时,心里想,做人只要能洁身自好,于人有益就是了。于是选了医预科,打算将来学成了当个医生,替人治治病。<br/> 然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学校里学潮迭起,不少同窗被开除或强迫转学了。我想,医生固能治病,而病源不在个人而在社会,要治病人得先治社会。学医既然先学生理,治社会也先得学点社会原理。这样我才转学燕大,开始读社会学的。从那时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对的。我到现在还相信,要有目的地改造社会就要有科学的社会学知识。<br/> 问:怎样研究社会学?<br/> 答: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的。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这种研究才有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当是我们每个社会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必修课。<br/> 研究社会学首先要打好文化语文基础,同时最好学好一两门外语,还要学好数学和统计学,要多读社会学的书,弄清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r/> 在我国社会学中断近三十年的日子里,国外的社会学取得很大进展,因此,社会学工作者和爱好者要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摄取知识,丰富自己。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重视观察社会、观察人,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系统的社会调查,注意积累资料。并且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写好调查报告和社会学的专题论文。<br/> (何炳济整理)

情景交融——看黄丕谟的水印木刻有感

第8版()<br/>专栏:<br/><br/> 情景交融<br/> ——看黄丕谟的水印木刻有感<br/> 李桦<br/>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参观了黄丕谟的画展,使我想起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一首诗:<br/> 故人西辞黄鹤楼,<br/> 烟花三月下扬州。<br/> 孤帆远影碧空尽,<br/> 惟见长江天际流。<br/> 绘画和写诗一样,既要写景,也应寓情;情景交融,乃能感人肺腑。在这首诗里,李白既写了烟花三月,在碧空下浩浩东流的长江之水的江南春色,也把感情寄托在一只孤帆和一片远影之中,于是既有李白,也有孟浩然,便浮现了二人之间的感情。诗人的妙谛就在于如何使情景交融,在读者脑际勾引出一幅可亲的形象来。关于这一点,绘画似乎比诗歌容易做到,但是绘画却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表现可视形象易,而表达不可捉摸的感情难。现在黄丕谟的木刻,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在他的作品里,既可看到美丽的江南景色,也充满了丰富的感情;其奥妙之处就是如诗歌一样,做到了情景交融。<br/> 《太湖渔帆》描绘了动人的江南景色,但作者并不单停留在可亲形象的描写,而是着意表现在烟雨迷离,湖光缥缈中的渔帆;那里有渔民的劳动,那里就充溢着人的感情。《山中有城》,又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山景,作者却着意刻画在峡谷中新出现的城市。那里是许多劳动人民集体劳动的成果,那里就充溢着人的感情。《春风春水江南》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好风光,那里屋宇栉比,河中舟渡来往,一片繁忙兴盛的景象,那里就充溢着人的感情。《钟山春色》,则在青葱的钟山中,着意表现那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和矗立的电视塔,那里有现代化的建设,那里能勾引着我们的感情。所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美丽的江南景色,却不同于纯粹的风景画,而涵蓄着生活,有人民的劳动,也就充溢着人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不同于李白送别孟浩然的个人的感情,而是人民的感情,时代的感情,所以特别可贵。<br/> 黄丕谟的艺术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他是多产的优秀木刻家之一,我们有理由希望他将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使夜以继日埋头为四化建设而劳动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放爆竹

第8版()<br/>专栏:晨光短笛<br/><br/> 放爆竹<br/> 李炳银<br/> 回到故乡的第二天中午,我正准备休息一会,突然传来几声爆竹的炸响。对于放爆竹,小时候我是兴趣极浓的。可是,正好象物极必反一样,后来甚至有点厌烦了。在那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热烈欢呼”的事儿实在多。而这种庆祝仪式又多是游行、敲鼓和燃放爆竹。因之,每次总能分到一挎包左右。久而久之,开始时的新鲜感在消失。如今,突然传来的爆竹声,并未引动我,还是脱鞋上床了。<br/> 可是,还没等我在床上躺合适,母亲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了。<br/> “三江,志文家要立木房了(即上梁),你还不快点去帮帮忙。”<br/> “你怎么知道?”我反问母亲。<br/> “你没听见刚才放炮哩!那是用炮声招呼人。”母亲很自信,言语间不免露出愉悦的感情。<br/> 听了母亲的话,我坐不住了,我得立即赶到发出炮声的地方去。我知道,在家乡,无论那一家人盖房,大家都是要来帮忙的。这不光显示着互助的情谊,也是一种祝贺的表示。我多年不在家,今天正好遇上这个机会,是必须去的。<br/> 当我来到时,已有不少人先期来到了,他们抽着烟,在热烈地谈论着。我正想扎头去听听谈论的内容,几句粗野的对话入耳了。<br/> “小子,人家的房眼下就立木了,你还不快点整,老爷子还等着喝你的酒哩!”<br/> “你从明天起就甭吃喝了,留着肚子,我早给你备好了半桶马尿放在那里。”<br/> 说话的是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们的话引起了一阵哈哈的大笑。不用再去倾听谈话的内容了,单是从他们那一张张笑脸上,你就可以窥望到他们的内心。对于农民来讲,如今盖房仍是一大壮举,一生能经自己的手撑起几间房子留给后世,他也就死而无愧了。可惜,在我的故乡,前些年,能完成这一壮举的人实在太少了,有很多人在临终时为此而向子女们表示深深的歉意。<br/> 我几年不归故里,这次归来一看,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现在的房子,已不象过去那样的土墙、小瓦,大都变成了砖墙或砖柱、机制大红瓦了。安上了新式的门窗,装上了明亮的玻璃……从样式到质量较之过去都好得多了。<br/> 真是人心齐,泰山移,三间大房立时就架起,单等上脊梁了。这时,主人拿来丈二尺红布,绕成一朵花系于梁中,将一串二百头的小爆竹挂在下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喊道:“上梁”。立时,两头拴着绳子的房梁缓缓被拉起,顷刻间,爆竹声震天,吆喝声四起,好不热闹红火。不知怎的,这时,我的心跳加速了,手心感到痒痒的,对了,是放炮的兴趣又来了。我把手中的活计交给<br/> 旁人,直奔到主人跟前,抢过一串小爆竹和几个大的二踢脚雷子炮,爬上房顶,坐在梁中,点燃引线,只听噼噼、啪啪,乒、叭的爆响声震耳。爆竹声在这乡间的村头升起,把余音传到很远的地方,引来了接连不断的回声。

《古文字学导论》出版

第8版()<br/>专栏:新书架<br/><br/> 《古文字学导论》出版<br/> 《古文字学导论》是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的重要著作。撰成于1935年,1936年秋曾对上编作改订。现齐鲁书社已根据作者手写石印本影印出版,分精装和平装两种。<br/> 过去中国古文字研究者,往往与文字学的研究相脱节,很少注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作者认为,古文字学应是文字学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古文字应当成为一种科学,应当有它的原理、方法和规则。作者根据长期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写成这部《古文字学导论》,就是试图为中国古文字的研究建立一种新的系统的理论——古文字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本书分作上下两编,上编阐明古文字学的一般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古文字学范围及其历史、文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下编讲述研究古文字的方法和规则,包括六项内容,即研究古文字的目的和方法、古文字学者应当研究的基本学科、古文字的搜集和整理、怎样认识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的戒律以及应用古文字学。<br/> 唐兰先生的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性著作。当时只手写石印一百部,四十多年来,一直未能正式出版。齐鲁书社现在出版的这个本子是最为完整的增订本,把1935年初稿本和1936年改订本合在一起,并补齐了原缺图版。由张政烺和李荣两位先生编定。 (昌烈)

荷叶地

第8版()<br/>专栏:<br/><br/> 荷叶地<br/> 忆明珠<br/> 地形象大半张荷叶,<br/> 倾斜地铺在水上。<br/> 水面象一环月牙,<br/> 将荷叶揽入了臂膀。<br/> ——荷叶地,<br/> 地名也沁着幽香。<br/> 春天里桃花照水,<br/> 夏天里绿荫蝉唱,<br/> 秋天里白鹭红蓼,<br/> 冬天里雪压翠篁。<br/> ——荷叶地,<br/> 一个美丽的村庄。<br/> 荷叶上有颗露珠,<br/> 水晶般透明透亮。<br/> 露珠儿荡漾、荡漾,<br/> 引多少倾慕的眼光。<br/> ——荷叶地,<br/> 荷叶上有个姑娘。<br/> 聪明、俊俏、善良,<br/> 几十里出众无双。<br/> 唱一曲采莲的俚歌,<br/> 惊动了记者来访。<br/> ——荷叶地,<br/> 采莲歌唱到了电视上。<br/> 水乡里摇桨的姑娘,<br/> 用歌声迷醉了四方。<br/> 娇妍的荷花出水了,<br/> 看样子要捧上青云乡。<br/> ——荷叶地,<br/> 浅水怎将龙女藏?<br/> 姑娘的心灵象露珠,<br/> 露珠儿在荷叶上荡漾。<br/> 身影在荧光屏里,<br/> 心儿向家乡歌唱:<br/> ——“荷叶地,<br/> 荷花不离荷叶旁!”

绿荫深处皆新居(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绿荫深处皆新居(水印套色木刻) 黄丕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