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电台发表评论指出
必须挫败越要使柬在联合国席位空缺阴谋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的一篇评论指出,必须挫败越南企图让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席位“空着”的阴谋,并且呼吁世界上爱好和平与主持正义的国家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继续维护民主柬埔寨的合法席位。
评论说,越南外长阮基石最近对法新社记者说,如果联合国要为解决柬埔寨问题作出贡献,那就应该把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席位“空出来”。评论指出,这是越南黎笋集团最卑鄙的外交阴谋,其目的是要剥夺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把它扶植的金边傀儡政权塞进联合国。越南的这种卑鄙伎俩已经玩弄了三年,但都遭到可耻的失败。
评论说,众所周知,柬埔寨问题的根源是越南侵占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造成的。也正是越南破坏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果象越南所提出来的那样,把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席位“空出来”,那就意味着,对受害国惩罚和对侵略者嘉奖。这对世界上众多的弱小国家来说将开创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
评论说,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众多国家年复一年地维护民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不仅是出于正义感,也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的一种必然趋势。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继续调停英阿冲突
阿外长对英阿通过联合国间接谈判抱有希望
新华社联合国5月8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分别会见了阿根廷外交部副国务秘书罗斯和英国驻联合国大使帕森斯,继续同他们就和平解决马岛争端进行磋商。
他对记者说,英阿双方“存在一些共同点”,各自作出了一些让步。
阿根廷外长科斯塔·门德斯昨天说,“同英国达成谅解方面有某种取得进展的希望”。英国方面表示不再完全坚持福克兰群岛居民的自决权,而愿意接受福克兰岛居民的“愿望和利益”应当予以考虑这样一种方案。
但是此间人士担心如果联合国的调停失败,很可能会爆发新的军事冲突。英国今天继扩大对马岛的封锁区之后又向舰队增派了20架“鹞式”飞机。阿根廷坚决表示要加强沿海防务对付英国的战争威胁。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8日电 阿根廷外交部长科斯塔·门德斯今晚对报界说,在阿根廷和英国的冲突中,“只要进行谈判,就有实现和平的希望”。
门德斯是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他分别同英国和阿根廷的代表举行的会谈已有所进展后讲这番话的。
阿根廷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阿根廷认为,联合国是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书长设法调和我国同英国之间的立场的一个合适的场所”。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强烈反对英国扩大海上禁区
海陆空三军随时准备回击英军的突然袭击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8日电 英国7日宣布的把海上禁区扩大到离阿根廷海岸12海里处的决定,在阿根廷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的这一措施是它在南大西洋军事行动的又一次升级。
阿根廷武装部队联合参谋部8日晚发表公报说,英国政府扩大海上禁区的决定再次表明英国政府“侵略者的特性”。公报重申:“阿根廷武装部队有能力、并已准备好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保证在南大西洋确定的军事目的得到实现。”
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领导人米格尔·安特尔·萨瓦拉指出,面对英、阿冲突的加剧,阿根廷不仅需要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而且还可以接受外国的援助。他还指责美国“支持英国的殖民主义炮舰政策”。
此间晚报《理性报》今天在大字标题中指责“英国不要寻求和平,而是希望战争”。《信念报》在一篇社论中说,英国扩大海上禁区是要侮辱阿根廷。它的战争升级将不会得逞。阿根廷的英文报纸《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发表社论说,英国扩大海上禁区是一种“侵略行为”,“将使两国更接近于公开的战争,而不是接近于通过谈判获得和平”。
据来自南部沿海地区的消息,阿根廷的海、陆、空三军已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快速、有效地回击英国海、空军的突然袭击。向里奥格朗德、里奥加列戈斯、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和乌斯怀亚等沿海城市运送兵力、军火、衣服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在南部地区可以看到军用飞机频繁起飞,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紧张地调动。
与此同时,阿根廷各界人民支前工作更加活跃。据阿根廷国家银行说,到7日为止,私人为爱国基金提供的捐款已达710万美元。各地居民向马岛驻军捐赠的食品、衣服等慰劳品正源源运往前线。


第6版()
专栏:

拉美五国元首呼吁英阿迅速结束敌对行动
一些国家指责英国扩大海上禁区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圣约瑟消息:拉美五国元首8日发表一项联合公报,呼吁英、阿迅速结束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敌对行动。
哥伦比亚、伯利兹、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和委内瑞拉的领导人在联合公报中要求阿根廷和英国尽快开始谈判,以解决这一危机。
他们在公报中还表示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使双方坐下来谈判而进行的努力。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一些拉美国家8日谴责英国把海上禁区扩大到离阿根廷海岸12海里处的决定。
秘鲁外交部发表的公报指出,秘鲁政府抗议英国把冲突地区扩大到阿根廷领海的决定。公报呼吁英、阿双方停止敌对活动,并对联合国秘书长的斡旋努力表示支持。
危地马拉外交部长阿方索·阿隆索·利马指责英国的决定“是不合时宜的和不适当的”,是“伦敦新殖民主义政策”的表现。
巴拿马外长伊留埃卡说,英国的这一决定是“专横的和不合时宜的”,它无助于为解决英、阿冲突进行对话创造条件。
萨尔瓦多外长菲德尔·查维斯·梅纳说,英国政府的这种态度不仅伤害了阿根廷人民、而且也伤害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尊严。他说,“我们无论如何不同意这种决定”。
厄瓜多尔总统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对英国政府的决定表示关注。他要求联合国为实现(英、阿)和平加倍努力。
委内瑞拉国防部长贝尔纳多·莱亚尔·普切说,如果英国直接对阿根廷本土采取行动,委内瑞拉和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的其他成员国将不得不研究向阿根廷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
伯利兹政府高级官员弗雷德·亨特表示,他的政府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为解决英、阿冲突而进行的斡旋。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飞鱼”式导弹击沉英舰情景
本报讯 据报道,阿根廷5月4日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是发射一颗“飞鱼”式导弹取得的战果。
合众国际社5月6日报道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舰长萨姆·索尔特描述该舰被击沉的情景。他说,当时阿根廷飞机是在南大西洋上距离“谢菲尔德”号大约48公里处从空中发射“飞鱼”式导弹的。他说,“我们只来得及喊一声‘隐蔽’。三、四秒钟之后,导弹便以每小时几百英里的速度打来了”。导弹击中了“谢菲尔德”号中部,“那是一切活动——机械操作、探测和装备——的中心”。导弹“打坏了两个大舱室,打进舰内后便冲着上部和外部爆炸开来”。“未出20秒钟,这艘舰就充满了黑色的带有刺鼻气味的酸性烟雾”。爆炸使得照明、广播系统和消防设备全部报废了。“我们无法到受破坏部位附近的甲板下去”。“我们感到脚下甲板温度很高,舰的上部结构升腾着热气,舷侧的油漆在剥落。导弹穿透舰体的那个部位达到白热程度。”“舰上的操作部位被淹没在火海中”。舰长说,在同大火搏斗仍不见效后,他下令弃舰。
“谢菲尔德”号被认为是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舰只之一。它拥有先进的反导弹装置,包括“海矛”式地对空导弹,以及用来干扰敌人导弹航向的“干扰波”发射器。这是一艘专门用来对付空中攻击、保护舰队的防空护卫舰。但它未能有效地躲避“飞鱼”式导弹的袭击。因为这种空对海导弹,能在雷达捕捉不到它的情况下,离海面2至3米以上,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飞行。它的射程达50多公里。它可以根据飞机的高度和速度在50至70公里间调整射程,发射以后,一直扎下水面,在接近目标时便由惯性航行系统操纵,最后阶段由电子自动定向仪操纵,不受敌方反电子手段的干扰,直到目标上空3—15米的地方摧毁目标。据估计,这种导弹的命中率达95%。(附图片)
上为阿根廷空军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示意图,下为“飞鱼”式导弹。


第6版()
专栏:

两伊在哈米德地区发生激战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据本社记者自德黑兰报道,伊朗军方今天发表战报说,伊朗部队今天上午摧毁了伊拉克部队在哈米德的阵地,收复了这一军事战略要地。
哈米德在阿瓦士—霍拉姆沙赫尔公路上,距胡齐斯坦省省会阿瓦士40公里。自4月30日伊朗发起“圣城行动”以来,在哈米德的伊拉克部队曾进行最顽强的抵抗。
战报说,伊拉克士兵溃逃时,留下许多死伤人员。伊朗部队已完全控制阿瓦士到霍拉姆沙赫尔的战略公路北段。
战报说,伊朗部队今天还收复了距苏桑吉尔德西南约30公里的另一战略重镇霍瓦齐。它是在这一地区的伊拉克部队同其国内基地仅有的两个联系点之一。
另据伊拉克通讯社援引军方发言人的话说,伊拉克部队今天拂晓在南部战线挫败了伊朗的进攻,打死伊朗士兵3,500人。
这家通讯社今天还报道,伊拉克已命令它在伊朗胡齐斯坦省作战的两支部队后撤到靠近伊拉克边界的新阵地。
报道中援引伊拉克军方发言人的话说,这次撤退,是“出于特殊考虑和为了确保在对抗伊朗人和摧毁伊朗在该地区的力量时的强大势头”。


第6版()
专栏:

英军又攻击马岛 英国予以否认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9日电 阿根廷武装部队联合参谋部今天发布公报说,英军今日凌晨于当地时间1时40分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发起攻击,被阿根廷军队击退。
英国军舰和直升飞机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和达尔文港进行了炮击和轰炸,攻击持续了50分钟。
阿根廷武装部队联合参谋部还宣布,英国飞机今天还攻击了一艘阿根廷渔船。这艘在阿根廷港南66海里处进行正常作业的阿根廷渔船9时21分被英国一架鹞式飞机炮火击沉。
英军第一次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攻击发生在5月1日。5月4日后,英国和阿根廷军队没有发生直接敌对行动。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伦敦消息:英国国防部9日上午发表声明,否认英国对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发动了进攻。声明说:“根据外国来源的消息说我们的特混舰队为收复福克兰群岛而开始了进攻,这是不真实的。”“当然,我们继续在进行巡逻,以维护福克兰群岛周围的全面禁区。”


第6版()
专栏:

朝鲜举行全国优秀文艺作品评选活动
新华社平壤5月9日电 朝鲜最近开展了全国优秀文艺作品评选活动,以推动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许多工人、军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专业作家以及海外朝侨参加了这项活动,递交了自己的作品。
《劳动新闻》今天发表了评选结果。黄海南道平川郡种子管理所职员李钟德的抒情诗《梧山之月》、金亨稷师范大学学生金善慧的诗《尽情翻滚》和东岩矿山工人吴忠根的独幕剧《我的岗位》获得一等奖。另外一些作品获得二等、三等奖。
朝鲜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评选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6版()
专栏:

美失业人数增加说明经济恶化程度严重
本报华盛顿5月8日专电 记者袁先禄报道,美国失业和半失业人数4月份接近2,000万,而在今后几个月中预计还将增加。美国劳工部宣布的这个情况,表明了当前美国经济恶化的严重程度,并使围绕着里根政府经济政策的争吵进一步加剧。
据美国劳工部5月7日宣布,4月份全国失业率为9.4%,比1975年5月和今年3月的战后最高纪录增加0.4%。失业人数达到1,030万。加上由于没有登记求业而未列入统计数字的“失望的劳工”,失业率实际高达12.5%以上。此外,无法找到全日工作的部分失业者也大大增加,达到580万人之多。
白宫发言人在就这个问题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今后几个月失业率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但是他声称,经济衰退已经到了沟底,春末夏初即将出现回升。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早就预测,失业率在今年可能突破10%。工会方面还曾估计,美国失业、半失业人数可能达到2,500万。白宫在开始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而目前的发展趋势证明这种估计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于经济回升的问题,美国一直有着不同的估计。美国官方过去宣传回升将在春季出现,而且在7月1日减税后整个经济将会大大繁荣。现在,有200个主要企业家组成的企业委员会估计,回升将是微弱无力的。不少经济学家还认为,4月份的失业统计表明美国经济目前还没有回升的迹象。因为,建筑业和制造工业解雇最多,就业一直有所增加的零售商业职工人数也大大下降,而且整个非农业部门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也进一步减少。这表明,不论从生产还是从消费的角度看,经济衰退并没有到沟底。
近几个月来,美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官方宣称,这证明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将使美国摆脱经济困难。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率下降后高利率仍然降不下来,这说明好转只是暂时的。里根政府的这个“成就”,是以延长经济衰退和大量增加失业为代价而取得的,不仅不能持久,而且得不偿失,4月份失业情况的恶化,将使里根政府推行其经济政策面临更大的阻力。
在失业增加的情况下,美国国会的一些民主党众议员提出议案,要求拨款20亿美元用于促进就业。由于政府大砍预算开支,过去为几十万人就业提供财政支持的“全面就业和训练法令”基本停止推行。联邦政府的失业基金开支在这个财政年度减少了24亿美元,下一财政年度预计还将削减43亿美元。对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失业工人的特别补助也被实际取消。而政府为了压缩庞大的预算赤字,还不得不继续削减开支。这些措施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广泛不满。现在民主党议员提出增加巨额拨款来促进就业,对政府说来是个难题。
今年是中期选举年,两党目前正加强活动来争取选票。失业问题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看来将对选举有重大影响,值得注视。


第6版()
专栏:

泰国外长启程前来我国访问
新华社曼谷5月9日电 泰国外长西提·沙卫西拉今天上午离开曼谷,前往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西提启程前在机场向记者发表谈话说,他在访问期间将会见中国总理赵紫阳和外交部长黄华,就柬埔寨等重要问题交换意见。他说:“我希望能完成政府交给我的工作。”
西提说,他在北京还要同西哈努克亲王举行会晤,讨论柬埔寨抗越力量三方成立联合政府问题。“我希望能组成联合政府,也相信总会成功的。”


第6版()
专栏:

我军事代表团抵西班牙访问
新华社马德里5月8日电 应西班牙国防部邀请,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今天到达马德里,对西班牙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
代表团在机场受到军需部部长维克多·卡斯特罗·圣马丁等西班牙高级将领的欢迎。
这是自1973年中、西两国建交以来访问西班牙的第一个中国军事代表团。


第6版()
专栏:

巴黎春季“沙龙”画展开幕
据新华社巴黎5月8日电 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美术展览今天在这里的大皇宫开幕。
本届“沙龙”展出了从中国和法国各省选出的美术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送来的165件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陈列在展览会的中心。其中有水墨画、油画、版画、磨漆画和雕塑等,分别出于164位艺术家之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作人、书记处书记郁风应邀前来参加本届“沙龙”。


第6版()
专栏:

法国举行纳粹德国投降纪念活动
据新华社巴黎5月8日电 法国人民今天在这里的戴高乐广场举行盛大纪念仪式,庆祝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37周年。
法国总统密特朗和一些政府部长以及巴黎市长希拉克出席了纪念仪式。他们在凯旋门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并向无名战士墓献了花圈。


第6版()
专栏:

法不承认苏对拉脱维亚等的吞并
本报讯 据法新社5月7日报道,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在回答一议员书面提问时说,法国政府不打算改变不承认苏联并吞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立场。
谢松说,“法国没有承认过苏联1940年对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吞并。自那时以来,法国没有做过任何明确的或暗示性的承认。1975年,当共和国总统签署赫尔辛基最后协议时这一态度进一步得以证实。他当时说:‘法国认为,签署的这些文件并不意味着承认法国在其他方面没有承认的现状’。政府不打算改变这一立场。”


第6版()
专栏:

贾瓦拉再次当选冈比亚总统
据新华社达喀尔5月6日电 据冈比亚电台今天早晨报道,达乌达·贾瓦拉再次当选为冈比亚共和国总统。
冈比亚于5月4日和5日分别举行了总统和众议院议员选举。这是冈比亚独立以来第一次实行直接普选选举总统。以前,选民只选举众议员,而总统则由众议员选定,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的领袖就是国家总统。
这次总统选举有两名候选人:执政的人民进步党总书记贾瓦拉和国民大会党主席穆斯塔法·迪巴。选举结果是,贾瓦拉以72.4%的选票当选。
贾瓦拉昨天在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他的党将努力巩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5年计划取得的成果,巩固民主和加强民族团结,并努力建设塞内冈比亚邦联。


第6版()
专栏:

5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全国失业率已达9.4%,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峰。图为在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城失业登记处排队的失业者。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阿拉伯国家大力援助非洲国家
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言报》八日报道,截至一九八一年上半年阿拉伯国家给非洲国家的援款已达六十六亿六千九百九十万美元,其中百分之六十八点四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提供的。
亚丁三国条约政治委员会开会
民主也门、利比亚、埃塞俄比亚三国友好合作条约(简称“亚丁三国条约”)政治委员会五月六日至八日在亚丁举行会议,讨论了本地区当前的政治形势和三国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问题。民主也门外交部长萨利姆、利比亚对外关系秘书奥贝迪和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费莱克·乔吉斯参加了会议。
南非群众不满玉米和高粱涨价
由于南非农作物歉收,玉米和高粱价格最近大幅度上涨,这在南非群众中引起很大的不满。据宣布,从五月一日开始,玉米销售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五点九,高粱售价上涨百分之二十三。玉米是南非黑人和穷苦人民的主要食物,玉米价格上涨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费用,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
“莫斯科之星”艺术节开幕
第十八届“莫斯科之星”艺术节五日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幕,演出了根据普希金诗剧改编的歌剧《鲍利斯·戈都诺夫》。五月五日到五月十三日的艺术节期间,莫斯科三十五家剧院将举行一百多场演出,参加演出的专业演员有三万多名,演出芭蕾舞剧、歌剧和话剧。
苏联大量出售黄金
据五月三日的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一九八一年,苏联在国外出售的黄金估计达二百七十五吨至三百二十五吨,今年可能还要出售四百吨。这家周刊认为,苏联年产黄金大约为三百吨,其储备量为二千吨。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讨论英阿冲突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布鲁塞尔消息:欧洲共同体十国外长,8日在布鲁塞尔东南部的维莱勒坦普尔举行每年两次的例会。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延续已经一个多月的英阿关于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的冲突。
英国外交大臣皮姆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马岛局势的最新发展,以及英国最近为什么要扩大马岛周围禁区的理由。他要求其他成员国继续在英阿冲突中支持英国,延长将于5月17日到期的对阿根廷采取的制裁措施。皮姆强调,英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争端,如果共同体不延长对阿根廷的制裁,那对英国的谈判地位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会后对记者说,与会部长们一致认为,共同体是否延长对阿根廷的制裁,取决于英国今后在使用军事力量方面是否持克制态度。
范德斯图尔说,“我们并没有交给英国一张空白支票。”他认为,这次危机是阿根廷“进行侵略”引起的,但是“不能以此为不相称的反应辩解”。
据报道,有些共同体成员国正在等待联合国秘书长调停英阿停火的进展,共同体是否延长制裁措施的决定,将由各国常驻布鲁塞尔代表讨论作出。
在英阿关于马岛问题的争端爆发以后,共同体曾于4月17日对阿根廷采取为期一个月的制裁措施,内容包括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以及抵制一切阿根廷商品的进口等。
在8日的会议上,十国部长还讨论了两伊战争、巴勒斯坦问题、波兰局势以及英国分担的共同体预算份额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图为阿根廷坦克在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