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正气凛凛
——记海丰县检察院检察长张振玉
编者按:海丰县检察院检察长张振玉,敢于揭发海丰县原县委书记、县反走私总指挥部总指挥王仲的贪赃枉法行为,坚持斗争,直到胜利,不愧为正气凛凛的秉公执法的勇士。
这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是艰巨、复杂的,特别是要揭露我们党内、干部队伍内极少数严重执法犯法的犯罪分子,难免遇到种种阻力,甚至威胁迫害。身为检察长的张振玉,面对群众大量检举揭发,正气凛凛地说:“我是个检察长,如果怕冒风险而不敢与民作主,那就连回家卖红薯的资格都没有!”这种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责任感和坚强的斗争精神,是一切革命干部、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张振玉从部队转业到海丰整整三十年,1979年担任检察长。那时,全县的走私贩私风愈刮愈烈,身为县委书记、县反走私总指挥部总指挥的王仲,自立“以罚代刑”的“土政策”,纵容包庇走私,使许多走私罪犯逍遥法外;他的大笔一批,就从缉私物资仓库提走了价值十多万元的物品。群众一封封揭发检举犯罪活动的信,摆在检察长张振玉的案头。老张深深感到群众期望的殷切和执法者责任的重大。
1981年5月9日晚,老张根据群众的来信要求,派人前往海丰某地一户群众的家里,听取群众的揭发:1980年12月21日,○七号缉私艇在海面抓获捷胜公社西村一艘走私船,私分了船上价值6万多元的走私物资,并武装护送这艘走私船靠岸。公社有关领导曾经将此事报告王仲及县里另一位“大人物”……
接获群众这个“情报”后,张振玉几番查访,终于掌握了○七号艇贪赃枉法的确凿事实。执法违法的问题,其他几艘也有,而且,追究下去,必然会触及陆上的缉私仓库和清理组,牵涉到王仲。一连串的问题使张振玉吃不香睡不甜。但是,检察人员的责任感,群众冒着风险的检举,使他昂起了头:“我是个检察长,如果怕冒风险而不敢与民作主,那就连回家卖红薯的资格都没有!”张振玉想通了,即召开党组扩大会,摆案情、谈利害、表决心:“我铁了心,干!请同志们壮着胆子干,一切责任由我承担,丢了乌纱帽我也在所不惜。”
侦查○七号艇之前,王仲先是捂盖子,对群众的揭发检举捂住不动,长达4个月之久;以后,检察院突破了○七号艇案件,王仲措手不及,不得不出面敷衍几句,然而态度十分冷淡。在幕后,斗争一个回合紧接着一个回合:
——当○七号艇的案件被侦破,拘留了三名主犯,案件进入审讯的关键阶段时,流言蜚语接踵而来,什么“检察院乱批准抓人”,什么“检察院缺钱花,想捞一把”有人甚至扬言,“谁敢抓我的人,就干掉他!”
张振玉不顾这些威胁,他征得县政法委员会的同意,去年6月初在县政法系统200多名干部参加的大会上,摆案情,讲道理,斩钉截铁地说:“○七号艇的缉私人员,开枪追走私船,抢私货,分赃物,这是什么行为?如果有谁认为我们批准抓这些人是错的,就请他站出来当面讲。至于说想伺机捞一把,那确有其人在,但不是我们……”老张讲了话,全场寂然。
——去年7月底,○七号艇结案。已经调到地区工作的王仲的一个老上级来到海丰,莫名其妙地指责县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很少向王仲报告。这人在听了汇报后提出,以后如有线索要清查其它缉私艇的问题,先要和他联系好。今年1月底,当张振玉派人向他汇报有关王仲等的问题时,他竟大动肝火。
这也未能压倒张振玉。在地委的支持下,他们紧接着又顺藤摸瓜,开展了对其他三条艇的侦破工作。在办案过程中,他们实事求是地查清案情,掌握充分的人证、物证,案件涉及谁就查谁。在今年2月上旬向地委领导汇报案情时,张振玉又一次提出了王仲的问题。
对待别人的说情,张振玉的回答是:此路不通。○五号艇艇长刘耀罪行严重,判刑前,海丰县反走私总指挥部的一位副总指挥找张振玉说:“此人老实。”不少人上门替刘耀求情,都被老张一一拒绝。
海丰县人民检察院的干部在张振玉的带领下,在侦破○七号艇案的3个月中,熬了几十个通宵,足迹遍及两个地区17个公社,调查访问了160多人次,以后又连续作战,侦破了震动全国的“四艇”大案,在海丰县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
(据《羊城晚报》)


第1版()
专栏:

乔、灌、草结合 排水造林结合  水利植被结合
榆林县坚持科学造林治沙
沙区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2.5%提高到30%
据新华社西安4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肖德木、姜卯生报道:地处长城沿线风沙区的陕西省榆林县,七十年代以来坚持科学造林治沙,造一片林,治一片沙。目前,全县沙区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92万多亩,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的2.5%提高到30%,成为我国“三北”地区防风固沙的先进典型。
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在流动沙地上实行乔、灌、草结合。首先营造耐旱、耐瘠薄、抗风蚀力强的沙柳、紫穗槐、花棒等灌木林。流沙被基本固定后,再种植适宜的针阔叶乔木及优良草品种,如合作杨、河北杨、油松、樟子松和沙打旺、草木樨等。
——在下湿沙滩地上实行排水和造林结合。县上总结推广了芹河公社莽坑大队挖渠治碱,渠畔种树,渠网、林网、方田三结合的经验,先后在600多个下湿沙滩地上,配置护田林网4,330余条,全长6,400里,栽植杨柳树1,650余万株,40万亩农牧业基地得到了保护。
——在河谷阶地上实行水利和植被措施相结合。他们先开渠引水,拉平沙丘,再造林种草,防止风蚀,改良土壤,三、五年就把这种沙地改造成基本农田或果园。县城以南至鱼河堡80里的河谷地带,过去有荒沙面积达4万多亩。他们进行综合治理,造田2万多亩,营造林带222条,建起苹果园2,480亩。


第1版()
专栏:

赵紫阳电贺李钟玉再任总理
新华社北京四月七日电 赵紫阳总理六日打电报给李钟玉同志,热烈祝贺他再次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电文如下:
在您再次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的时候,我谨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祝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不断加强和发展。


第1版()
专栏:

叶剑英最热烈地祝贺金日成再次当选国家主席
新华社北京四月七日电 叶剑英委员长六日打电报给金日成同志,最热烈地祝贺他再次当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电文如下:
欣闻您再次当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您的再次当选,显示了朝鲜人民对您的高度尊敬和无限信任。几十年来,在您的正确领导下,朝鲜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坚信,在这次最高人民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朝鲜人民必将在建设祖国和实现自主和平统一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祝您在领导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
祝中朝两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与日俱增。
祝您健康长寿。


第1版()
专栏:

大同矿领导干部改变“老大”思想作风
带领职工学先进实现持续稳产高产
据新华社太原4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曹文龙、新华社通讯员王荣平报道:大同矿务局一些领导干部破除“老大”思想,改变“老大”作风,带领广大职工虚心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全局生产出现了持续稳产高产的局面。到3月27日,提前4天完成了第一季度生产计划,材料消耗、上缴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都完成了国家计划。
今年年初,局党委在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出,不放下“老大”思想、“老大”作风这个包袱,就不能带领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局党委领导成员首先作了自我批评,并在局、矿两级干部会上把本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西山、潞安、晋城等矿务局进行对比,看到有些经济技术指标落在其他矿务局的后边,而无论设备和技术力量本局都优越于这些单位。这样一摆一比,对广大干部的思想触动很大。他们决心放下大企业的架子,虚心学习石圪节煤矿等先进单位的经验,努力为国家增产更多的煤炭。今年,国家给这个局下达的原煤生产计划尽管比去年的实际产量还高126万吨,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测算,全局决定比国家计划再超产50万吨。
这个局的一些领导干部还改变过去那种大企业的大派头、在上边发号施令多、深入基层少的“老大”作风,纷纷到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问题。代局长刘书贵和管生产的副局长、总工程师以及各处、室的干部组成了联合现场办公组,先后到所属11个矿、厂帮助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今年以来,这个局的局级干部平均每月有10天时间到基层参加劳动,解决问题。


第1版()
专栏:

乘车前往喀喇昆仑山某地途遇特大暴风雪
六战士生死关头争相舍己为人
同暴风雪搏斗五天六夜后,被赶来的战友救出脱险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7日电 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部队某汽车团驾驶员满彦虎、钟手庭、晏桂荣、吴喜容、苏和平和边防某部战士柳德荣,奉命分乘3辆卡车前往喀喇昆仑山某地营救一辆抛锚的汽车。行至半路,罕见的特大暴风雪突然袭来,仅3个多小时,积雪深达2尺半,3辆卡车先后被陷在雪窝里,进退不得。满彦虎和吴喜容向党小组长苏和平提出,徒步返回几十公里外的哨卡求援。
已经一天一夜没吃没喝的满彦虎和吴喜容,冒着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在山路上艰难行进,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满彦虎因白天受强烈阳光刺激又得了雪盲症。他们经过商量,决定按原路返回。从早到晚,他们已经约摸走了30公里,满彦虎迈一步都要喘几喘。他对吴喜容说:“我恐怕不行了。为了更多遇险战友的安全,你一个人快走吧!”吴喜容坚决不肯。满彦虎流着眼泪再三恳求说:“为了其他战友的安全,你一定要放下我,一个人回去!”吴喜容这时想,看来要两人一起返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自己能早一点回去,还可以叫其他同志设法来救满彦虎。想到这里,他挖了个雪坑,将满彦虎背到里面让他躺下,还垒起段雪墙给挡风,挥泪告别了战友。
吴喜容连爬带滚,终于在第3天中午爬回车旁。党小组立即派苏和平、钟手庭去救满彦虎。经过34个小时,到底把满彦虎背回来了。饥饿、寒冷和劳累,使多数同志躺下起不来了。在生死关头,他们集体留下一封短信,写道:“我们为保卫边疆而死,是值得的!”在满彦虎等6名战士与暴风雪搏斗5天6夜后,他们都被战友们救出,全部脱险。


第1版()
专栏:

团中央总政分别发出纪念“五四”青年节通知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建设“两个文明”
据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共青团中央最近发出关于纪念五四青年节的通知,要求各地团组织通过今年纪念五四活动,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巩固和扩大“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成果,动员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新贡献。
通知说,通过五四纪念活动,各地要对青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教育,学习我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学习五四运动先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热爱祖国、献身人类的崇高品质;要教育青年树立革命人生观,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进行经济形势的教育,带领青年把爱国热忱变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通知说,各地团组织要认真总结“全民文明礼貌月”经验,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把学雷锋、做好事、送温暖列入各级团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电 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最近发出关于纪念“五四”青年节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单位在“五四”前后要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两篇著作,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树立远大革命理想的论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团员青年发扬“五四”革命精神,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加热爱我们亲爱的党,伟大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光荣的军队;更加自觉地讲道德,守纪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思想侵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展以“四有、三讲、两不怕”为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连队和先进个人活动,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第1版()
专栏:

安徽举办“三校一班”
开展农民科技文化教育
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最近向全省提出一项新任务,今年要普遍开展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全省将首先大力发展和认真办好“三校一班“,即农民业余技校、夜校、农业广播学校和专项技术培训班。(据新华社)


第1版()
专栏:

基建工程兵某部
在阿拉善盟沙漠找到地下水
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某部,在内蒙古干旱的阿拉善盟的戈壁沙漠发现了十五个便于开发利用的自流水盆地和古河道富水地带。这些地下水埋藏浅,流量较大,其中六条古河道富水地带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第1版()
专栏:

济南部队大力支援驻地农村抗旱
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三月以来,派出一万多名指战员参加驻地农村的抗旱斗争。驻泰山脚下的某团,主动承担为驻地公社开挖一条十里长的水渠的任务。驻淄博地区的某师,除派出两千多名指战员帮助驻地社队打井、挖渠外,还组织四百多个支农小分队分赴驻地二百多个生产队,帮助烈军属和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抗旱。各部队还派出近四百个农机修理组,帮助群众维修农机具。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报为媒
丹东市青年工人张爱国先后有过七个对象,都因人家看不起他的工作——“收破烂”而告吹。但是,张爱国不易其志,照样热心“收破烂”。3月15日《辽宁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张爱国的照片,介绍他的事迹,并且发表短评说:“本报愿自荐做他的‘红娘’。”
这“红娘”真是雪中送炭啊!
象张爱国那样不怕脏、不怕累、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好青年,理应受到尊重。可是由于旧的社会偏见和习惯势力的影响,许多从事类似工作的青年仍苦于找对象难。请想一想,环卫工人把清洁优美带给大街小巷,采煤工人为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光明,建筑工人使多少家庭住进宽敞明亮的高楼……他们却难于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这能让人心安么?
旧的偏见和习惯的网罗不破除,红线难牵,鹊桥难通。要是有更多的领导同志和舆论机关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象《辽宁日报》那样热心为千千万万个“张爱国”当“红娘”,该多好啊!
“报为媒”的结果,我暂时还不知道。但是可以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舞台上,它一定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潇雨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一切都会好的”
1974年冬,哈尔滨,我在一盏昏暗的路灯下等公共汽车。旁边是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人们在寒风中拥挤扒抓上车,她几次被推了下来。我问:“你每天上下班都如此?”她苦笑说:“可不是。”我同情地问:“这怎么受得了?”她欣然一笑:“不要紧,以后一切都会好的”。
我心里热了。是的,人有信心,就有追求,有希望。七、八年过去了,那怀抱中的婴儿也许已戴上红领巾,踊跃参加文明礼貌活动。我又想起了这位妇女的话。我们的社会风气毕竟有了好转。当然,还只是开头。中国有句老话: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多年来积存的社会垃圾,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全扫净,有的角落可能至今尘封三尺。但是,“不要紧,以后一切都会好的。”关键是要有信心,人人从我做起。
文明礼貌活动方兴未艾。来日方长,“一切都会好的”,多想想一位普通妇女的这句话吧!
张志业


第1版()
专栏:

南京烷基苯厂正式投产
我国最大的洗衣粉原料生产厂——南京烷基苯厂,最近经国家验收正式投产。它每年能生产合成洗涤剂的基本原料烷基苯五万吨,占全国生产的合成洗涤剂所需原料的五分之三,用它可生产洗衣粉25万吨,基本扭转了依赖进口烷基苯生产洗衣粉的局面。   新华社记者 蔡名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