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三明城市
福建省新兴的工业城市三明,是闽西北苍茫林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朱德同志1961年来三明视察时写下的这首《三明新市》的诗篇,概括了三明的变迁。三明市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是福建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党的三中全会的春风,使这座城市焕发出蓬勃生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工业总产值达5. 9亿元,比前年增长9.3%;农业产值增长10. 6%,人均收入190元。森林覆盖率已达85%。住宅面积三年增加26万平方米,全市14万城市人口,每人增加了近2平方米。早在去年3月,市委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规划,抓住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几件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带动群众大搞环境卫生,使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制度化;整顿社会的治安和交通、市场秩序,增加了270多个商业网点。同时新辟了麒麟山公园、儿童公园等文化设施,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市委领导多次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开展了群众性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活动,并与学雷锋、“五讲四美”活动结合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明市初步改变了“脏”“乱”“差”的状况,成为福建省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先进典型。在今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三明市向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目标大步迈进!
互敬互帮的“文明院”、“文明楼”越来越多了。
在郁郁葱葱的麒麟山眺望三明市东区。
“满园春”菜市场改变了官商作风,全天营业方便群众。这是陈文副市长在卖菜。
公安战士在休息日上街,为群众义务缝补衣服、理发。
在垃圾堆上建起了“三元”农贸市场。
三明钢厂青年学雷锋服务队,在大街为群众修自行车。
坚持一个月两天的“爱国卫生日”制度。
昔日垃圾堆,今日清洁漂亮的“红杏商场”。
张铭清撰文修冠勋、王东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