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处处皆春才是春
——社员季启香热心帮助群众
本报通讯员 吴汇宇
来到季启香三间宽敞的大砖瓦房门前,一副大红对联映入眼帘:“盼春迎春处处皆春才是春;想富敢富家家都富方为富。”他的大儿子向我们介绍说:这对联凝集着全家人的共同心愿。
季启香是湖北省监利县尺八公社季郭大队二队社员。他一家去年除种好十多亩责任田外,还承包养鸭500只,产鲜蛋1万余斤。人们佩服他一家勤奋劳动,更赞扬他爱国家、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好风格。去年,曾有人几次劝季启香把鸭蛋运到外地卖高价,他总是摇摇头,全部都卖给了国家,成为全县贡献鲜蛋最多的农户。他说:“不是党的政策好,连个‘富’字也不敢想哩,现在开始富裕起来,可不能忘了国家。”
季启香放鸭回来了。从他那朴素的谈吐中,我们了解到了这个普通农民的心愿:不能光想到自家富,还要想到让大家都富。难怪社员们都夸他关心集体,热心帮助群众。本大队六生产队春耕生产缺资金,他一次就借出200元。高雄大队五生产队缺钱添置农具,他知道后,二话没说给垫上了500元。本队还有七户社员比较困难,他和老伴合计,主动拿出了1,100多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季启香想的是:要得大家富,还得大家互相帮助。
有人说养鸭人好争地盘,可季启香却主动让地盘。去冬,他在食料充足的贺湖放鸭。后来听说三红大队社员江昌焕放鸭没选上好场地,他主动找到江昌焕,叫他把鸭子赶到贺湖去放,而自己却把鸭群赶到食料不足的李湖去了。江昌焕深受感动地说:“老季这样做,反映了他的好思想和好风格啊!”去冬,江昌焕增收500多元,季启香却少收了1,000多斤蛋。
俗话说:“同行相斥”。季启香认为,现在要改为“同行相帮”。他原来给大队养过五年鸭,有一定的养鸭经验和防治鸭病的技能。季党大队二队社员党显得喂养的100只鸭患了病,他得知后,主动上门帮他采集中草药,及时治好了鸭病。附近有三个社员养鸭缺技术,他多次上门给他们传授,并帮他们预备了防治鸭病的药物。社员们称他有副“热心肠”。
今年开春后,季启香又添了50只鸭子。他打算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全年给国家贡献鲜蛋1.2万斤,卖肉猪3头。他还准备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几户社员孵化500多只小鸭,给周围养鸭社员当好技术顾问。


第2版()
专栏:

让她家也住上新房
——记宜春县何木林村社员帮助彭兰秀的事迹
本报通讯员 袁志成 本报记者 熊典达
前些日子,在江西省宜春县新田公社何木林村,困难户彭兰秀带着5个儿女搬进了一幢有4间一厅、宽敞明亮的新砖瓦屋。就在她搬进新屋的那天,全村19户社员特意买来鞭炮,庆贺她家乔迁之喜。
何木林村有20户人家,同是一个生产队。近两年,队里生产发展了,全村19户先后盖了新瓦屋,家家装了电灯,户户有了自来水,生产队办起了幼儿园,还买来一台26英寸的电视机……。
在全村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忘记住在离村二里远的单家独户——彭兰秀家。原来,她家遭到了不幸。去年7月,彭兰秀的丈夫患严重肝炎医治无效病故了,留下5个小儿女,最大的闺女才十七岁,全家6口人住在一间低矮破烂的屋子里。她的困难,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在全村人给她丈夫送葬后的当天晚上,村里党小组的4名党员一起来到她家,对她讲了许多宽慰的话。队里的干部知道她丈夫生前自烧了一些砖,想盖新屋,如今男人去世了,生产队干部们就合计帮助彭兰秀把房子盖起来。不等她开口,队里就成立了一个建房筹备组,为她筹备砖瓦木料。19户社员听说生产队要帮助彭兰秀建新屋,大家都乐意助一臂之力。队长易桂保带头借给彭兰秀210元,社员们也跟着七拼八凑,很快就给她筹集到900多元盖房所需要的资金。
彭兰秀的新屋要动工了,除请来几个木工和泥瓦师傅外,村里很多人都轮流着来做义务帮手。男的搬砖、运料、架屋梁,女的送来蛋、肉、蔬菜,帮助洗菜、做饭,招待帮工的人。就这样七手八脚,一幢新屋5天时间就盖起来了。新屋一落成,电灯也紧跟着装进了新房。
前不久,记者来到彭兰秀家,看到她的新屋跟全村的新屋并排在一起,屋后是一片杉树,屋前又新栽了一排柑桔,绿树环宅,生意盎然。还有一伙男女青年正在帮她平整屋前的场地,准备铺上水泥。彭兰秀感动地说:“今天我同全村人一样能住上新屋,多亏了党的领导,乡亲们的帮助。要不然,等小孩子长大成人再盖新屋,少说也得等上十年啊!”据了解,为了照顾好这一家生活,生产队还安排彭兰秀做养猪专业工,准备买来一批小猪让她饲养,既发挥她的特长,也增加她家里的收入。(附图片)
何木林村的青年帮工队正为困难户彭兰秀(左)整理庭院,她以感激的心情为大家送水解渴。
本报记者 游云谷摄


第2版()
专栏:

贵州高原千家万户忙春耕
本报讯 李东东报道:绝大多数社队实行“双包”责任制、战胜了去年特大干旱的贵州省,正呈现出一派高原春早、户户备耕的繁忙景象。
今春贵州高原气候温暖,日照较充足,各项备耕备种工作正积极进行。贵州全省已有98%的社队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去年有90%以上的生产队同社员户签订了承包合同,秋后落实和兑现合同的达77%。今春在此基础上,大多数社队干部又同社员一起延续或者修订了去年的承包合同。不少社队在签订合同时,除注重落实种植计划外,还增补了各项征购、派购任务的品种、数量、质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及贯彻计划生育等新内容。使社员心中有数,春耕备耕工作更加主动。
贵州去年遭受了特大干旱,今年又有春旱迹象,各地都在抓紧维修水利工程。地、县水利部门已抽调14,300名干部深入到社队抓水利管理责任制,帮助社员清淤、堵漏、维修,确保春灌。人勤春早。目前,全省12.8万多亩秧田陆续开始下种,稻田也灌上了水;532万亩苞谷和其他杂粮地已经犁好。烤烟、生漆、油桐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落实,烤烟已育好苗,开始移栽。
省供销社抓紧组织了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等主要农用物资的供应,并已提前运到各区和公社的基层分销店。与去年同期相比,化肥供应量上升19.9%,农药上升17.6%,农药械增加1.35倍。竹、木等中小农具的供应也较去年及时、充足。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出力”为何“不讨好”?
万祥
有一个很穷的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面貌大为改观。公社领导为了帮助社员进一步富裕起来,又在多种经营方面动脑筋,开了一些生产门路。结果,事情没办好,社员有意见。有的干部委屈地说:真是出力不讨好。
为什么“出力”会“不讨好”呢?不妨先听一听情况。去年,公社要这个大队栽藕,一下子买回了几万斤种藕。社员没有种藕的经验,对能否长好没有把握,谁也不敢承包。因此,作种的嫩藕一直放到端午节后,都烂了。今年春节以后,公社根据县里订的指标,又分配这个大队二百亩桑园的栽植任务,购回了桑苗。大队干部想:今年好办,现在各队都搞了“大包干”,把任务摊派到各家各户不就得了。这样,每一户都分得了一些桑苗。但因为这里的人对植桑养蚕一无经验,二无兴趣,结果桑苗大都成了烧柴。
从这些事中不难看出,公社干部的出发点是想着发展多种经营,可是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都不对头。事先,既没有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也没有将有关技术教给社员,就命令式地布置下去,这样做效果能好吗?这种不顾实际情况就来一个全面开花的作法,必然是欲速不达。


第2版()
专栏:建议

提倡造混交林
刘杰
混交林是几个树种混合生长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植物群体。这些不同树种之间互相促进,创造了适合它们成长的自然环境。如东北的红松,无论是天然生长或人工更新,都是杨桦树等先锋树种飞籽成林后,红松才在它的庇荫下长起来的。北京潮白河林业试验场,在1974年春造的两块对照林,一块是加杨纯林,一块是刺槐混交林。1979年冬实测的结果是:纯林每亩蓄积为0.9立方米多,混交林每亩蓄积为4立方米多。后者所以长得比前者快4倍多,就是因为把加杨作为目的树种,而把刺槐作为伴生树种,形成双层林冠,充分利用了空间和光合作用。杨树是深根性树种,能从地下较深的地方吸收水分和养分,而刺槐是浅根性树种,在土壤浅处密布着蜘蛛网似的根系上生有大量能固氮的根瘤菌,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林木的迅速生长。由于复层林提早郁闭,林地较湿润,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改良土壤结构,地面蜜源植物增多,益鸟和益虫都大量繁殖起来,这使林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这和杨树纯林郁闭度小,地面裸露,虫鸟绝迹,病虫害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混交林是符合林木生长规律的。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盲目发展什么“万亩松”、“万亩杉”,结果土质酸化,土壤板结,有的地方连草都不长。害虫的天敌——益鸟和益虫失去了生长的条件,害虫就猖獗起来。现在,每年发生虫害的森林面积约在一亿亩以上,约占现有人工林保存面积的四分之一,只松毛虫危害面积即4,000多万亩,约减少木材生长量400多万立方米。药械防治以后,虽起到一些杀虫效果,但同时也把害虫的天敌消灭了。经常用药械防治,使一些害虫增加了抗药性,一遇适宜的条件又大量发生。所以,年年治虫,虫量却愈演愈烈。
多少年来的实践证明,治本的办法就是营造混交林。今后造林,一定要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实行多树种混交,如针叶、阔叶喜阳树种和耐荫树种混交,乔木树与灌木树混交,豆科树种与非豆科树混交,等等。这样,既促进林木生长,又给繁殖益鸟、益虫创造有利条件,防止病虫害发生。造混交林,有株间、行间、带状、块状等方式,因地因树制宜,不可搞“一刀切”。


第2版()
专栏:

东关大队护林员倡议护林员兼当护鸟员
本报讯 通讯员鲍杰、程士华报道:皖南黄山附近的新潭公社东关大队护林员,最近倡议全省护林员都兼当护鸟员,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东关大队地处屯溪市郊区。解放初期是个缺烧柴、缺木材的苦地方。以后他们连年造林、护林,使全大队2,8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个大队的十名护林员在长期护林工作中发现,鸟类对保护森林的作用非常显著。这里种植的2,500亩松树从来没有用药物防治,但已郁闭成林,松针碧翠,树干挺拔,就是由于鸟雀栖息,起了保护森林的作用。这里有画眉、杜鹃、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绿豆鸟、竹鸡等益鸟,都吃害虫,形成了树多、鸟多,鸟多、树壮的美好生态环境。今年2月,国务院批转林业部等八个部门要求加强鸟类保护的报告,护林员们学习后,制订了护鸟公约,并向全省护林员提出了倡议。
他们的倡议书说:“护林要护鸟,树木长得好。鸟类是虫害的天敌,保护鸟类是精神文明的表现,也是科学护林的一项重要措施。”他们保证自己做到:①带头做爱鸟、护鸟的模范,不打鸟、不捉鸟、不掏窝,不摸蛋。②积极宣传保护鸟类对林业生产和促进生态平衡的好处。③对来林区打鸟的人进行劝阻。


第2版()
专栏:

我国常见的益鸟
猫头鹰 学名叫鸮,全世界约有100多种,我国有20多种,常在树上或屋顶筑巢。猫头鹰的食物主要是鼠类,一只大的猫头鹰每日平均食量为352克。
啄木鸟 它有一个独特的本领,能发现隐藏在树皮底下的害虫,并把它啄出来吃掉,是有功的“森林卫士”。
燕子 它是候鸟,最常见的是家燕和金腰燕。它们都以害虫为食料,主要的捕食对象是蚊、蝇,以及螟蛾、蝼蛄等。
杜鹃 人们熟知的“歌手”布谷鸟,学名叫杜鹃。它也是森林的忠实“卫士”。森林里出现了有毒的毛虫,别的鸟不敢吃,杜鹃却把它视作佳肴。
大山雀 大山雀又名白脸山雀。遍布全国各地,能吃多种害虫,特别是它能啄取一些人工防治难以制服的害虫,如桃小食心虫、梨星毛虫等钻入果实内部或藏在卷曲的叶子里的害虫及其幼虫。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怎样识别小鸡性别
小母鸡一般头小体圆脚干细,喙短颈短腿较矮;小公鸡一般头大体长脚干粗,喙长颈长腿也长。小母鸡行走迟缓脚印相互交叉,倒提双脚,头弯到胸前,两翅乱扑;小公鸡动作敏锐,脚印略成直线,倒提双脚,头向前平伸,翅张开不乱扑。小母鸡肛门凹陷,张缩慢,里面没有明显突起;小公鸡肛门张缩快而有力,里面有轮廓鲜明的小粒状生殖突起。
(原载《河南日报》)


第2版()
专栏:通讯

志在灭鼠为人民
——记农民灭鼠专家赵生成
本报记者 马明
昔日老鼠横行成灾的山西省天镇县南河堡公社,如今已经变为无鼠害公社,从前那种小麦、高粱、谷子成片被毁得断垄缺苗的现象看不见了。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同志,带着干粮,从日出到黄昏,走遍这里的田野,也没找出一点黄鼠的踪迹。南河堡公社的这种变化,是农民灭鼠专家赵生成带动社员坚持长期灭鼠斗争结下的硕果。
共产党员赵生成,今年四十岁,是南河堡公社农科站的副站长。他从小就看够了庄稼被黄鼠糟害后的惨状,恨不得一下子把黄鼠消灭光。从1960年开始,他利用劳动空隙时间,跑遍田间地头,用锹刨、水灌鼠洞,细心观察黄鼠的行踪,摸索黄鼠的习性和活动规律。在上级派来的植保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党支部的支持、鼓励下,他经过反复、长期实践,终于对黄鼠的繁殖、冬眠、栖息地、洞道、食性以及如何识别公母鼠龄等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还在家里精心喂养过30多只黄鼠,解剖过各种各样的老鼠,并且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黄鼠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防治办法的第一手材料,编成200多句顺口溜。例如:
“气温上升活动多,刮风下雨回老窝。
越是天热跑的欢,如有动静往窝钻。
若用铁锹马上挖,它很狡猾把洞封。
灭鼠要找有效洞,不能随便去瞎碰。
细心观察要认真,有假有真难分清。
真洞有孔外有土,决定真假它为主。
跟踪追击用锹挖,很有把握消灭它。”
这些顺口溜,已经在他到过的山西、内蒙和河北等省、区的50多个县广为传播。
赵生成灭鼠有一股韧劲和狠劲。1972年5月2日下午,他一连捕杀几只黄鼠,奔跑得肚饿体乏,真有点支持不住了。当他在回家路上又发现一只大黄鼠时,立即忘了饥饿疲乏,猛追上去。黄鼠钻了洞,他就堵住洞口,从旁边拚命挖掘,终于逮住这只大母鼠,并用一条棉线绳穿住它的鼻子。但是,不小心黄鼠又跑掉了。这天夜里,他没睡好,老想它可能逃到哪去?第二天上午,他沿着天镇至阳高的铁路线搜索,在四里半外发现了黄鼠活动的痕迹,便从远处挑水灌鼠洞,果然捉到了那只鼻上带棉线绳的大母鼠。从此,他悟出一个新道理:“黄鼠有迁移习性,惊惶过度会舍窝不顾,长途奔跑到别处居住。”
“土法上马,人工捕打,工具简便,收效很大”。这是赵生成对他采用的几种灭鼠方法的概括。他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大喊猛追法,即在田野发现黄鼠(特别是当年幼鼠)后,便大喊大叫,穷追猛赶,弄得它惊慌失措,顾不得回洞,追上后立即消灭。有时大喊猛追后,黄鼠进入临时洞避难,他就用钩针灭鼠法,即用一根一米长的六号钢筋制作的钩针,使劲往洞里一捅一拉,就把黄鼠刺死拉出来了。他还有两种巧妙的灭鼠方法,一是“口技鸣叫引鼠法”:黄鼠发情交配盛期,公鼠母鼠往往相互追逐,怪叫乱跑。熟悉鼠叫声的赵生成便隐蔽起来,用手指捏住下嘴唇,使劲吸气发出“吱”、“吱”的叫声,听到公鼠叫,就学母鼠叫,听到母鼠叫,就学公鼠叫,受骗出来寻找“配偶”的黄鼠,就被他一个个消灭。二是以鼠灭鼠法:1977年12月,他在鼠害严重的顾家湾大队猪场饲料室里捕捉了三只家鼠,在它们的肛门内先塞进食盐一小块,再塞进黄豆一粒,用小针细线把肛门缝住后再放掉。不久,盐块溶化,黄豆膨胀,这三只家鼠发疯似的乱窜,到处追寻其它家鼠撕咬。他两次用这种办法灭鼠43只。
赵生成最近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从现在起,他要着手把灭鼠的体会要领,全部编写成顺口溜;要培训一批批灭鼠技术骨干,扩大灭鼠活动的范围,和群众一起夺取灭鼠斗争的新胜利。


第2版()
专栏:

西湖采摘清明前龙井茶
本报讯 我国著名西湖龙井茶乡——浙江杭州西湖公社于3月26日开园采摘首批清明前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向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驰名中外。清明节以前采制的茶,因其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名“莲心”,炒制一斤干茶需要3.5万到4万颗嫩芽,堪称龙井茶中的极品,荣获国家金质奖章的狮峰特级龙井,就是从这些极品中精心挑选拼配出来的。


第2版()
专栏:

家家住在花丛中
张守志摄


第2版()
专栏:来信

让“翠云廊”重新翠起来
当你沿着川陕公路,行至梓潼县城以北至剑阁县城这段公路时,你会看到很多树干高大、枝叶繁茂的古柏。这些古柏为明代剑州知州李壁所倡植。据《剑州志》记载:“李壁字白夫,广西武缘人,正德中任知州时,南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官道,古柏十万树,为壁所植”。传说当时官府规定,历任官吏,都要把保护古柏作为交接内容之一。很多古柏,数人才能合抱,高拂云天,炎夏行路,凉爽宜人,故清人乔钵题为“翠云廊”。
现在,阆中县和梓潼县的古柏已经很少了,剑阁县境内的古柏尚存八千一百多株。当你走到尚存的、枝叶茂密的古柏树下时,你会感觉到昔日“翠云廊”的壮观。但是,现在看到的“翠云廊”已今不如昔了。这一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广元皇泽寺”、“江油县李白故里”、“德阳县庞统墓祠”等地的古树也在减少,特别是银杏、楠木等珍贵树种,在有的地方已经绝迹。
古人在蜀道难的剑门路上,建成宽阔的古柏大道,无疑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蜀道奇观”,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多植树,并建立保护树木的规章制度。让我们的“翠云廊”恢复昔日的壮观,重新翠起来!
 陈其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