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奖励养猪 发展养猪业
本报评论员
最近,一些省、市、自治区相继作了关于发展养猪业的部署,把养猪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非常必要。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猪发展的情况如何,对保证市场猪肉供应,保证农业增产所必需的肥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发展养猪业要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农村社队和社员应当象对待粮食生产那样,按照计划积极养猪。各地应根据国家和本地的需要,下达养猪任务和派购任务,逐级分配到队,落实到户,并签订合同,保证按计划完成。
由于发展养猪业牵涉到社队的生产安排、社员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供应等各个方面,有了符合实际的计划,还要抓紧各项措施的落实。目前不少地方农民感到养猪难,需要进一步落实奖励养猪的政策。
近两三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业也有较大发展,市场上的猪肉供应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大部分地区能正常供应,只有少数地区偏紧。现在的问题是,生猪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前一个时期,有些地方对养猪有所忽视,有人甚至认为“领导不抓,农民也会养”,对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以致那些地方的生猪存栏数下降,母猪减少,仔猪不足。这样下去,将会影响养猪事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发生这种情况,还因为有些地方执行奖励养猪的政策不稳。有些生产队或是降低了饲料粮和饲料地标准;或是减少甚至取消了猪肥报酬;或是对实行“双包”责任制农户的养猪奖励办法未作具体安排;个别地方对国家奖励养猪的政策执行得不够认真等,使农民养猪的困难增多了,收益减少了,因此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贯彻奖励养猪政策的根本点,是保证农民养猪有利可得,使农民得到至少不低于过去养猪所得的正常收益。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落实奖励养猪的政策,特别是对养猪饲料粮的供应,必须有切实的保证。
据一些地方来信反映:目前,有些社队擅自变更卖猪奖售粮和交肥记分(或付给粮款)等奖励办法,有些社队降低了饲料粮、饲料地的标准。这对发展养猪业是很不利的,应按照政策规定改正过来。实行“双包”责任制的队,要适应新情况制定新措施,可以把饲料粮或饲料地同生猪交售任务一起包到户,也可以由生产队根据生猪派购任务,统一提留粮食奖售给养猪户,还可以采取养猪户向生产队少交粮食的包干任务顶抵饲料粮的办法。饲料粮有了保证,农民才有可能多养猪。
发展养猪业需要有充足的猪源,要重视饲养母猪和公猪。有些地方由于猪源不足,农民在市场上买一头小猪,几乎要花费半头出栏肥猪的价钱,影响社员养猪的积极性。社队要办好现有的集体养猪场,并组织养猪专业户,大力繁育仔猪,提高饲养母猪技术,提高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要加强市场管理,疏通流通渠道,搞好地区间的仔猪余缺调剂,稳定仔猪价格。未经有关部门许可,禁止宰杀母猪。
“卖猪难”的问题,目前虽不明显,但由于生猪的产销存在季节上的矛盾,每年6月至8月是生猪出栏旺季,恰恰是销售淡季,一旦生猪有了发展,如果安排不当,“卖猪难”的情况还会出现。农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应当接受以往的教训,早作准备,在生产安排上,尽可能错开生猪出栏时间,尽量均衡上市;在出栏旺季,商业部门要组织多渠道销售,调节不同地区和淡旺季之间的供求;还要在可能条件下多建些冷库,搞好生猪出栏旺季的储藏和加工。提倡商业部门同生产队或社员签订生猪购销合同,解除农民对“卖猪难”的后顾之忧。
农业在持续发展,大部分农民手里粮钱多了,养猪的积极性也高了,客观条件对发展养猪业是有利的。只要农村各级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争取今年生猪生产有个新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第3版()
专栏:

签订养猪定购合同效果好
文桥公社食品站帮助养猪合同户解决饲料、资金等困难,受到欢迎
本报讯 通讯员蒋坤报道:广西全州县文桥公社食品站与养猪户签订生猪定购合同,帮助解决饲料、资金、技术、销售等困难,促进社员积极养猪。
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初,这个食品站已经和80户社员签订了合同,这些农户共饲养生猪936头,平均每户11.7头。现在还有很多农户要求签订合同,预计全公社今年可发展到300个养猪合同户。
年前,文桥公社食品站总结1981年生猪收购工作时,认识到生猪生产下降,除了因为缺“资”少“料”、“卖猪难”以外,主要问题是农民养猪的实惠问题和科学养猪问题没有解决。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决定与农民签订生猪定购合同,帮助养猪户解决具体困难,保证农民养好猪,同时有利可得。
合同具体规定了养猪户和食品站双方的保证条件。凡保证自费一次饲养生猪10头以上,全部售给国家的养猪专业户,食品站在饲养管理上,实行养猪技术承包;养猪户接受技术指导,每头猪平均每天长膘8两以上的,只收技术承包费1元,1斤以上收2元,8两以下不收。这样使养猪户得到了技术帮助。
食品站还在饲料供应方面对养猪合同户优先安排;养猪户资金不足时,食品站向银行担保提供贷款,这就解决了农民养猪“技术差、缺资金、少饲料”三大难题。
这个公社食品站筹划饲料煞费苦心。去年12月曾在《中国财贸报》上登广告,求售饲料,得到了外县外省20多个单位的支援;还设法筹措了120多万斤糠粉、15万斤混合饲料。这个公社的易福大队过去按传统办法煮熟饲料养猪,一头猪到出栏要烧柴1,500斤至2,000斤。30个养猪合同户在食品站的帮助下,学会了浸泡生料喂养技术,节省了大量柴草,很受农民欢迎。


第3版()
专栏:

坚持奖励养猪 稳定生猪生产
南水屯五队社员养猪有利可得,积极性高涨
本报讯 通讯员孔祥经、王建庄报道:河南省济源县城关公社南水屯大队第五生产队坚持奖励社员养猪不变,稳定了生猪生产。
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有些生产队改变了原来的养猪奖励办法,不收猪肥了,不记猪工了,化肥奖励粮不给了,社员们议论纷纷。这个队的队委会经过算账,决定不改变原有的奖励养猪办法,照常执行除国家奖售粮以外,生猪每长15斤交肥1方,每方猪肥记7.5个工,补粮10斤。这样,社员每交售一头300斤重的肉猪,光在生产队就可记150个工,得奖售粮500斤。社员养猪有利可得,积极性越来越高。去年全队37户养猪223头,平均每户养猪6头,总共交售肉猪96头,共收入现金16,800元。


第3版()
专栏:

大力提倡集体养 积极扶持社员养
顺河集公社母猪多猪源足
本报讯 湖北省麻城县顺河集公社从抓母猪生产入手,大力发展养猪业。全公社去年年末母猪存栏数达到1,410头,平均5.7户就有一头母猪。由于母猪多,猪源足,社员养猪积极性高,全公社年年都超额完成生猪交售和上调任务。养猪已成为顺河集公社的一笔重要收入,去年全公社养猪收入170多万元。
顺河集公社大力提倡集体养母猪,积极扶持社员户养母猪,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全公社有9个集体养猪场,共有母猪71头,都承包到劳。养母猪的专业户有180户,还有80多户与生产队实行联养。顺河集公社取消了不准小猪外流的规定,提出养肥猪支援国家,养小猪支援各家。去年,这个公社的小猪,除满足本公社的需要以外,还调出5,000多头。公社明确宣布,社员家庭可以有自留人养猪,全公社家庭养猪的自留人有1,100多人。公社兽医站加强对科学喂养的指导,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全公社分片喂养种公猪32头,使母猪配种及时,受孕率高。去年这个公社还引进了9头良种公猪,逐步进行品种改良。


第3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拉萨河畔的绿洲
——记藏族共产党员次仁群培的营林事迹
走进西藏堆龙德庆县桑达公社的境地,宛如进入清新的园林,公路旁、地埂上、溪沟边全是纵横交错的绿色长龙;星罗棋布的小林卡,掩映着一幢幢藏式房院;村西北的拉萨河畔,横着33排、3公里长的绿色防沙林带。人们称这儿是“拉萨河畔的绿洲”。公社管委会主任阿旺磨龙对记者说,目前全社每户平均有树2,466株,人均519株。这样树木葱茏、景致优美的地方,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还是一个黄沙坝呢?那时每到冬春季节,狂风呼啸,黄沙飞扬,全社1,577亩耕地,有1,100多亩遭受风沙袭击。提起今日的桑达绿洲,人们情不自禁地赞扬共产党员次仁群培植树造林的动人事迹。
奴隶出身的共产党员次仁群培,曾经是桑达公社党支部书记。那时,他怀着满腔革命热情,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可是,每年辛勤种下的庄稼,大都被风沙吞噬了,所获无几。次仁群培看到,改变桑达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从植树造林、锁风镇沙着手。他在1964年就开始摸索植树的规律。起初,在自己的院子里试种,活了。接着到野外筑墙围地,成片植树,也活了。1972年,次仁群培动员群众在耕地边的沙滩上营造防沙林带。许多人怀疑地问他:“我们几辈人,谁见过这沙石窝里长树?连草都不长哩,还长什么树?”次仁群培想,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亲手干。他决心当一位植树造林员。1973年,他向区委申请辞去支部书记职务,好把全部精力投在造林事业上。他的请求得到县委和区委的批准,并在多方面给予他热情的支持和实际帮助。
这一年,次仁群培带上4名育苗植树员,发动群众在沙滩上种下3万多株树苗。他们精心管理,一年后,成活率达90%以上。一大片小杨树、小柳树在沙滩上茁壮成长。社员们大开眼界,植树造林的热情高涨起来了。经过几年辛勤劳动,在沙石滩上,逐步出现了民兵林卡、青年林卡、妇女林卡;白杨、垂柳、新疆杨等树种,一大片,一大片地生长起来,相互连接,形成一道防风堵沙的绿色屏障。
“植树容易,育树难啊!”这是次仁群培的实践经验。要在这沙滩上养活一株树苗,必须每隔半月浇灌一次水,坚持整整一个年头。开初几年,他们全用肩挑水浇灌。两三公里长的路旁树,浇一遍水要往返跑几百里路,压得肩膀都是又红又肿。冬天树苗最易干死,次仁群培和同志们迎着凛冽的寒风,破冰取水,浸灌树苗。春天林木和耕地争水,他们就在晚上浇灌,每浇完一遍要熬上四、五个通宵。
桑达育起树林,沙滩大变样,绿草覆盖的沙地,逐步土壤化;各户社员烧柴问题基本解决,多数人家住上了新房,每年粮食单产也在不断上升。桑达人民还享受着绿洲带来的自然美:冬天气候转暖,夏日空气清新,从未见过的斑鸠、布谷鸟、野鸡……纷纷到此落户。本报记者 黄廷骏


第3版()
专栏:

以培育常绿的针叶树为主的北京市温泉苗圃,今年将出圃苗木一百二十二万株,比去年增加近三倍。图为工人们正在做起苗前的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第3版()
专栏:

文登县采取措施保护母猪
本报讯 通讯员战培国报道:山东文登县人民政府最近发出紧急通知,制止宰杀母猪。
前些日子,这个县农村中有些人结伙串队,偷买母猪宰杀,牟取暴利。据16处公社食品站统计,光去年第四季度收母猪皮即达1,585张,比前年同期增加一倍多。这个县的母猪存栏数急剧下降。1981年底母猪存栏比1980年底下降15.9%。为此,县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社队加强母猪群的管理。各大队、生产队的母猪要登记造册,任何单位不得随意阉割和宰杀种母猪。加强对有证阉割员和有证屠户的领导,对宰杀母猪牟取暴利者,要罚税罚款。


第3版()
专栏:

刹住化肥供应中的不正之风
目前,化肥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供不应求的矛盾在很多地方存在。有些人利用这一矛盾搞不正之风,致使一些农民常常买不到需要的化肥,按政策奖售的化肥也兑不了现。
例如我县一些基层单位,按照自己的权限,掌握一定数量的化肥,专门为开后门用。主管化肥的负责人那里门庭若市,还有人行贿受贿,支持投机倒把。我建议有关部门刹刹这股歪风。河南省上蔡县 蔡公正


第3版()
专栏:

台庙公社供销社凭证供应化肥
纠正化肥经营中的歪风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台庙公社供销社,向全社二千二百多户社员发了化肥供应证,实行计划分配,凭证购买化肥,堵住了化肥经营中的不正之风。
台庙公社位于河套平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化肥成了热门货,供不应求。过去在化肥经营中,有给生产队干部和有“关系”的农户卖的多、给一般社员群众卖的少等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现在台庙公社供销社实行按承包土地分配,分户购买,凭证供应,同时对暂时拿不出现钱的农户,信用社贷款给他们买化肥。
台庙公社供销社的领导和职工都带头执行新规定,纠正不正之风,不给干部和亲友开批条子走后门。目前,已分配春播需用化肥三百多吨。群众欢迎这种做法。


第3版()
专栏:答农村读者

种子户的作用是什么?
近来,不断收到读者来信询问关于种子户的性质、作用等问题。我们约请农业部种子局负责人予以答复。编 者
种子户是指专门生产农作物种子的农户,或以生产种子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他们一般是由种子公司和社队种子站(队)根据一定的条件选定的特约农户。
种子户的产生是近年来的事。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种子部门为了适应农村千家万户迫切要求供应良种的愿望,加强种子工作,建立了种子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初步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各类种子基地全国已近3,000万亩,生产原良种100多亿斤,约占全国农作物总用种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种子基地主要有国营原种、良种场,种子公司的特约种子基地,公社良种场,大队种子队等。新出现的种子户,是这些种子基地、良种场的一种补充,它们在种子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建立种子户是一种过渡的办法,今后要逐步引导他们由单户生产走向联户生产,发展成连片集中的种子基地。
根据我们的了解,种子户生产的良种,一般是常规的农作物种子,包括一般良种和少量的原种。杂交种子一般仍由国营和社队种子基地选择有良好隔离条件的地方,连片集中繁制。
种子公司、社队种子站选定了种子户以后,双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的条款,由甲方提供种源,由乙方生产和交售种子。种子户不能自行经营种子。


第3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两姓亲
桐庐县洋洲公社两个生产队由冤家对头变为亲戚朋友
去年12月28日,浙江省桐庐县洋洲公社天井?村里和凤川公社西庄村上,热闹非凡,从村里不断地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今日,姑娘朱秋娟要嫁到西庄去了!”
“后生华仲青今天要娶天井?的姑娘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规律,人间常事。为什么这两村通婚,情景却是这般与众不同?
原来,这是两个毗邻大队,只一山之隔,四里之差。西庄在山的东面,村里人姓华;天井?在山的西面,村里人姓朱。各占着半边山,一条山路绕过山岗,泾渭分明。在严重的封建宗族观念隔阂下,两姓代代是“你若犯我,我必犯你。”一旦一方砍柴越过山路,就非大动干戈械斗不可。久而久之,这冤家对头越结越深,祖辈传下了“朱华不结亲”的信条,历代下来竟无一户去破例成姻。
前年2月的一天夜里,西庄大队的干部和民兵30多人,手拿刀棍绳索,赶到天井?山上,把天井?村庄围住半个,叫喊着:“快把偷毛竹的人交出来!不然,就要冲下来打一场!”
天井?的社员见此情景,生气了:“赶到家门口来寻事,还了得?祖宗面上都没光彩了,打就打!”各自从家里拿出刀棍铁耙,准备反击。一方在上,一方在下,如同紧弦利箭,一触即发。
年青的天井?大队党支部书记朱林根,是一个月前新上任的,曾被西庄人用绳吊过,绑在柱子上熬过夜,吃过苦头。他想,这当儿如怂恿打架,双方必定头破血流,甚至伤害性命。这种历代难改的、动不动就打架的坏村风,应该从我们当干部的改起。他毅然挺身而出,制止了本村的社员,并上山找到西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良金,心平气和地说:“我们如有人偷你们的毛竹,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协助你们严肃处理。你们是否先回去?”
“我不把偷竹人绑回去,群众通不过,我这个干部也干不了啦!”
林根又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一代代下来都是头头带领闹事,才有这种遇事就打架的坏村风。我俩都在新社会长大,又都是新上任的,应该立个新村风,不能领大家再走莽撞路了。”良金听了这番话,细一思忖,觉得在理,就把人带了回去。第二天,林根也查清了事实真相,原来偷毛竹的不是天井?人,误会了。
从此,双方的领导逐渐接近起来了。两个党支部还约了规章:有事互相通气,文明对待,协作处置。
但要改变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干部们的行动,使双方一些封建宗族观念重的群众不理解,说这是胳膊往外拐。面对群众的舆论压力。两个书记各自向本村社员作耐心解释,加强对社员的新思想、新风俗教育,同时以自己文明处事的模范行动影响大家。去年6月,西庄有人偷锯了天井?山上两根二尺粗的松树,天井?的干部发现后,也不去追赶,捎信给西庄大队党支部。华良金立即上山察看,证实后归还了松树,罚款50元送到天井?。
去冬的一个夜里,天井?三个社员偷锯西庄村边的樟树,被西庄社员当场抓住,但又马上放了回去,让干部去处理。这边朱林根得知后,对偷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亲自把100元罚款送去,上门赔礼道歉。华良金说:
“认识到不犯就行了。”只罚了50元。那三个人感动地说:“要是在过去,不说减轻处罚,恐怕当场就要打断我们的腿。”一悔之下,把偷树的锯子折成两段。
双方干部带头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教育了群众,两个村的关系越来越和睦,视为眼中钉的对头逐渐变成眼见亲了。现在,双方既不去破坏对方的山林,还协助管理;多少代“闭关自守”的大门也被打开。前年,天井?姑娘朱叶萍第一个嫁到西庄,这次朱秋娟和华仲青又结成了一对鸳鸯。朱华两姓从此结了亲,两村仇变成了两村亲。 李改进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无极县农村社队调整作物布局,保证按国家计划种足种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这是郭庄公社郭庄大队社员在往春播地送肥。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