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从处理违法乱纪干部中汲取教训
河南商丘地区党风显著好转
本报讯 记者王彪报道:去年9月,商丘地区原地委副书记崔金印利用职权包庇犯罪儿子的错误在《人民日报》公开报道后,地委多次组织全区党员和干部进行讨论。地、县各级党组织都以崔金印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和本单位的工作,使党风在全区有了显著好转。
新到商丘地区工作的地委书记郑希孟在地委常委会上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首先把地委本身的歪风整一整。”此后,地委常委多次开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不正之风。
去年上半年,睢县县委主要领导成员以照顾老干部名义,把地委副书记张树亭的女儿从农村转到县城,并从自然减员的指标中给她安排了工作。崔金印的问题公开后,张树亭主动在常委生活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把他的女儿清退回农村参加劳动。
商丘地区各县委领导成员,也都联系本单位的实际纠正不正之风。柘城县不少单位的领导给自己的子女或亲属安排工作。在讨论崔金印的问题时,县委常委陈振中说:
“我们端正党风,应该少说点漂亮话,多做点实际事,每个党员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会后,便把安排在工厂工作的女儿动员回农村参加劳动。接着,石福贵,杨绍岭,李祥生等三个副县长也分别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侄女动员回了农村。在县委领导同志的带动下,不到两个月全县就清退了930名临时工。到目前,全区已清退了6,000多名临时工回农村参加劳动。
在检查中,不少老大难问题也迎刃而解。1977年以来,直属商丘地区领导的民权县农林场,巧立名目,用“飞过海”、“冒名顶替”等手段弄虚作假,把400多名农村户口转成吃商品粮。由于这个问题牵涉面广,还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弟,上级多次调查也解决不了,成了商丘地区出名的“老大难”。崔金印的问题揭发后,地委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除少数符合政策规定者外,已把381名“农转非”(农村转成吃商品粮)户口纠正过来。
地委一名副秘书长利用给退休老干部盖房的名义,为自己新建了一套90多平米的高标准住房,地委发觉后,令他限期把房退出,作价归公,并公开检查,承认错误。地委统战部一名副部长,弄虚作假,使参军不久的儿子提前退伍,并安排了工作。为严肃党纪,地委决定撤销他的党内职务,并通报全地区党员。


第3版()
专栏: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阳泉四矿党委做精神文明的表率
本报讯 中共山西阳泉矿务局四矿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准则》,要求每个成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既作生产建设带头人,又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带头人。
党委连续几任书记在住房上从不特殊,每次盖起新房,总是先让工人住,自己住旧的。原党委书记阎远来,全家7口人,住在40多平方米的平房中,地势偏远,买粮、买菜、运烧煤都比较困难。但二十多年中,矿上每次盖起新房,他都不让房管部门给他调房。去年,矿上在生活区中心盖起一幢较好的4层楼房。党委成员以老阎为表率,没有一个人伸手要房。几年来,这个矿没有一个领导成员在安排自己子女和亲属上搞特殊。去年9月,四矿招了一批新工人,分管人事的副矿长冯祥的独生子也在内。按当时情况,新招工人中有一部分名额可以安排为井下辅助工。可是,冯祥主动提出安排自己独生子到井下开拓第一线。
阳泉四矿党委向来不搞大吃大喝、送礼受贿的庸俗作风。去年3月,原党委书记阎远来调任局党委副书记。常委们觉得,老阎在矿上工作三十多年,这次上调应该开个象样的欢送座谈会。大家打算不花公款,自己凑钱热闹一次。阎远来和矿新任书记康计柱听到后,坚决制止。大家不办酒席、不买果品,各人自带一杯清茶,开了3个小时的座谈会。
胡太春


第3版()
专栏:

严肃党纪 扶正祛邪
牙克石林管局党委检查贯彻《准则》情况
本报讯 记者林文堂报道: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党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大张旗鼓地打击歪风邪气。
牙克石林管局得耳布尔林业局党委主要负责人带头搞不正之风,近一年多来,仅大吃大喝一项,就挥霍公款7万多元。上行下效,这个局所属各单位也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成风。群众对此极为不满,纷纷向上级党委写信检举揭发。牙克石林管局党委立即派出工作组深入得耳布尔林业局进行调查。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林管局党委召开常委会议,根据错误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得耳布尔林业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以纪律处分。
牙克石林管局吉文林业局商粮科党支部书记程仙舟利用职权损公肥私,情节恶劣。吉文林业局党委纪委就立案调查。这个案件和林业局党委一名常委有直接牵连,他出面干涉纪委的正常工作。牙克石林管局党委旗帜鲜明地支持吉文林业局纪委,并委派工作组下来协助工作,根据程仙舟等人所犯错误事实,进行了严肃处理。
这个林管局党委还从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抽调一批得力的干部,组成5个检查小组,深入各个单位,对全林区党组织贯彻执行《准则》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党委,进行处理。最近处理了4起重大案件,对于扶正祛邪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3版()
专栏:

为端正党风努力奋斗
——记界首县委认真贯彻《准则》的事迹
前不久,记者到安徽西北边陲的界首县采访,看到这里上上下下对贯彻《准则》、端正党风工作是那样有劲头,对恢复和发扬好的党风是那样有信心。
不因恶小而纵之
中共界首县委两年来处理涉及党风的问题,不只是处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案子,对于那些所谓“高高手就能过去”的问题,也不轻易放过,总喜欢讲“按《准则》办!”县里有位干部调到外县担任领导工作,带走了公家配备的家具,有的同志觉得人家都走了,又是个领导同志,以“拉倒”为好。可是县委第一书记杨保珍得知以后,硬是找上门去同他谈话,指出这样做不符合《准则》的要求。这位同志当即表示折价退赔。在界首县委纪委发出的处分决定和批评通报中,有因为酒后闹事,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因为擅离职守、不假而归或回家超假、缺勤较多的;有因为在任职和选举上有私心杂念,造成人代会会场秩序混乱的。正是这种不因恶小而纵之的作法,促使人们不因恶小而为之,从而使歪风收敛,正气伸张。去年与前年相比,党员、干部违反纪律的案件减少了三分之一。
及时扶持新风正气
界首县委几位负责人杨保珍、李廷荣、褚立民等,都爱往基层跑。杨保珍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区、社转。在深入基层中,他很注意收集反映好的党风、民风的新鲜事。听说任寨公社有个青年农民马玉森,家里并不宽裕,去年春节听到四川闹地震就不露声色地寄去40元钱支援灾民,杨保珍便去登门访问。听说新村公社有个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王国启,用他家自留地作试验,向当地农民推广麦棉套种的耕作方法,带富了一个生产队,他就到棉花地里去拜访这位老人。他了解到这些好人好事,就广为传扬,从这个公社讲到那个公社,为新风正气长声势。
在田营公社,杨保珍和副书记褚立民在走村串户中,听到群众都要求张昂去蹲点,说张昂到哪里,那里棉花丰收。张昂何许人也?经过调查了解和登门寻访,知道他是个农技站干部,一心只钻农学,不钻“关系学”,长期在小李庄搞科学试验点,使这里粮棉都高产。可是对知识分子“左”的偏见,长期阻碍了不少人的视野。县委发现张昂以后,让他当上公社管委会副主任。象这样的勤勤恳恳工作十五年以上的农技站干部,提为公社正副职的有十几名。群众说:“被埋没多年的珍珠出土啦!”
老干部作出表率
老干部成广富和郑广文过去都是县委负责人,为了让年富力强的同志上去,分别到人大和政协担任了副职。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都自告奋勇去抓好一项具体工作。成广富自荐抓沼气,不避盛夏酷暑,赴河南、河北两省学习技术,很快在本县农村办起一批沼气灶。
为什么老干部们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呢?杨保珍向记者介绍了县委调动老干部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县委认真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县委副书记褚立民、索维垣等,经常参加人大的例会和政协召开的“意见听取会”。去年政协提出的涉及党风、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意见44条,尽管有些很尖锐,县委都打印下发,以此作为纠正不正之风的一股动力。
二是县委经常宣扬老干部的好事迹。成广富家来了客人,用了一次小车,自己坚持向办公室交油费30元钱;公家两次给他和其他老干部砌院墙,都被他谢绝。
三是在重大问题,包括使用干部问题上,县委注意向老干部讨教,并利用他们德高望重的特点,帮助处理一些涉及党风的难题。有的干部对分配的工作挑肥拣瘦,县委除了进行耐心的教育外,还请政协的老干部出面帮助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孙旭培


第3版()
专栏:五讲四美

儿媳孝顺 公婆明理
——军医王兴枝一家和睦相处的故事
“兴枝虽说是俺的儿媳妇,可待俺却和她的生身父母一样亲。俺们跟她过了13年,没有红过一次脸。”这是某仓库女军医王兴枝的公婆对她的夸赞。
王兴枝于1969年结婚,爱人孙吉宽在大连船舶燃料供应公司工作。他们结婚不久,王兴枝就把婆婆接到了身边,后来公公也来了。王兴枝十分孝敬两位老人。爱人老孙常年出海执行任务,王兴枝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她总是千方百计使老人满意,经常给老人买好吃的。她家里没断过桔子罐头和“乐口福”,那是她给老人买的营养品。老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她都给准备得停停当当,天气稍有变化,就赶快劝公婆多穿些衣服,生怕老人着凉感冒。每逢部队放电影、演戏,她都搀扶着婆婆去看。每月领回工资她都亲手交给公公保管,自己和孩子想要买什么东西先和老人商量,从不自作主张。可老人喜欢的事情,她总是积极去办。公婆都是渔民出身,非常喜欢吃鱼,王兴枝只要一听说街上有卖鱼的,都要抽空去给老人买回一些来。有一次,婆婆洗澡时不小心把心爱的耳坠弄丢了一个,为此事婆婆一连几天闷闷不乐。王兴枝耐心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并答应一定想办法给她再买一副。今年春节前夕,她送自己的父亲去天津治病时,转了不少商店,最后终于在一家小店里看到有三副镀金耳坠,她立即买了一副。当她高兴地给婆婆戴耳坠的时候,婆婆嗔怪地说:“看你,父亲病得那么重,你不好好陪他看病,还有心思给我买耳坠。”王兴枝对婆婆说:“你们都是我的老人,都应该一样孝敬。”
王兴枝平时对公婆体贴入微,一旦老人得了病,她更是细心照顾,及时治疗。去年夏天,公公不小心得了感冒,她除了侍候公公吃药打针外,还东奔西跑给公公买西瓜吃。由于她的精心照料,公公的病很快就好了。
13个酷暑寒冬,4,000多个日日夜夜,王兴枝为公婆不知出了多少力,操了多少心。她孝敬公婆,公婆也深明世理,更加疼爱儿媳,两位老人在家里也是闲不住,管孩子、忙家务。婆婆总是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所有这一切,为王兴枝免除了后顾之忧,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地为干部战士服务,因而,多次受到仓库党委的表扬和奖励。 尹宪成 李文海 张庆


第3版()
专栏:来信

我要感谢一位不知名的老人编辑同志:
有件小事萦回脑中已有半年。值此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之际,愿借贵报一角,表达我对一位不知名的老人的敬意。
将近半年前的一天下午,我陪同一位日本朋友回到了北京饭店。当他想在大厅里照相时,发觉随身带的照相机不见了。我们一路找到对外友协传达室,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明了来意。这位老人微笑着说:“不要着急,在我们这里是不会丢失东西的。”原来在几个小时之前,他在传达室座椅上捡到了这一架照相机,正在等候失主认领。
后来,我问这位日本朋友来中国的观感,他说:“我喜欢中国,我喜欢中国的一切。”当时,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涌上心头。我感谢这位不知姓名的老人,是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张国强


第3版()
专栏:

今日的台湾妇女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到的时候,大陆的同胞深深地怀念着台湾的姊妹们,她们的处境如何,生活怎样?这是大家所关心的。现根据台湾报刊的材料,对台湾妇女的现况作些简单的介绍。
——编者


第3版()
专栏:

今日的台湾妇女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到的时候,大陆的同胞深深地怀念着台湾的姊妹们,她们的处境如何,生活怎样?这是大家所关心的。现根据台湾报刊的材料,对台湾妇女的现况作些简单的介绍。
——编者
妇女就业难 处处有陷阱
在就业问题上,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工业多为劳力密集型,台湾出现了教育程度愈高就业愈困难的状态,尤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为最,如1980年4月台北市一家信用合作社招几名女临时雇员,报名者达100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大学生。
台湾一家报纸说:在台湾找职业,即使是高中或者大专毕业、中英文成绩都好,工作能力很强的女孩子,因为没有人事背景,也只能到餐厅去当“小妹”。“目前在台北市的沙龙、酒吧里,多的是大专毕业生。她们从傍晚至深夜,站在酒吧台里面,忙着为那些色迷迷的酒客倒酒、送毛巾、点烟,还要陪人聊天,目的无他,为的是赚钱,使自己有份职业”。“有些不良分子,抓住年轻少女急着找工作的心理”到处开设地下佣工介绍所和“贸易公司”等,在报纸上刊登小广告,用天花乱坠的言辞,把少女们诱骗到各种色情场所去,使她们沦落风尘,并向她们榨取所谓“介绍费”、“保证金”等。如去年底台中市就破获一起以介绍少女到“康乐队当歌星”为饵,诱骗强迫6名十四岁到十六岁的少女卖淫的案件。 大业


第3版()
专栏:

女性职工受歧视
在台湾的不少官营或“民营”的事业、企业机构中,女性职工经常受到排斥和歧视,如已婚的女性想在一些金融机构谋职,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本行不缺女性员额”;有的单位竟规定女性员工退休年龄比男性提早二十年。在这种歧视女性的人事规定下,一些女性员工只好秘密结婚,生了儿女,则偷偷隐藏起来,既不敢声张,也不敢报户口,怕因此丢了饭碗。在台湾教育界,也有歧视女性,想把女教师赶出校门的趋势。前一二年,曾作出女教师分娩,须停薪留职两年的规定,后经女教师集体反对,才改为“试办”。


第3版()
专栏:

商品的附属物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北市一家规模庞大的西餐厅,因营业萧条,难以维持开支,便绞尽脑汁地搞“时装表演”。他们挑选一些美女为模特,其身上服装的标价,即为该女郎的身价,吸引了商场上不少“醉翁”前往观赏,看中了的,即可带出去。台湾一些艺品店,甚至以妇女为“奖品”,免费赠送观光客作“临时夫人”。店方规定,凡外国顾客在台北工艺品及珠宝商店购买物品在一千五百美元以上者,可任意在该店女员中选取一人,作为“临时夫人”。


第3版()
专栏:

女职员婚后要退职
据台湾《中国晚报》报道:一信用合作社理事会主席吴泉镰说,“虽然信用合作社没有规定女性职员结婚后非要辞职不可。”“但是,为了信用合作社人事的新陈代谢,信用合作社应以年轻貌美的女职员,吸引客户的好感”,所以,“欢迎”婚后女职员自动辞职。
据该报透露,许多合作社采用各种方法限制雇用已婚女性。新的女职员入社服务时,信用合作社就备有一份“切结书”,要她们填写,表示婚后自动辞去工作,而且不得提出任何要求。许多女职员,为了谋求职业,只好立下这份婚后必须辞职的“切结书”。胡立人


第3版()
专栏:

台湾工业中的女工
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台湾加工出口区的开发,美日等外国资本大量涌进台湾。一批台湾农村姑娘,被卷进了各加工出口区和外资工厂当了女工。据台湾官方统计,到1981年8月,台湾地区轻重工业受雇的劳工约255万人,其中妇女劳工为895,000人,约占35%。她们多半从事纺织、成衣、电子及其他轻工行业。在台湾三个加工出口区中,女工占工人总数的80%以上。这些女工大多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她们一进工厂“就象进了监牢”,劳动十分紧张,每天从早晨七点半开工,到下午五点半下工,一天工作九个多小时,还常常加夜班,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但是工资却远比同工种男工低。据报道,在纺织、电机、化工等十大行业中,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很多人仅能维持个人的生活。台湾报纸说,她们
“每月所得,只能在物价迅速上涨中苟延残喘”,“有些人只能靠吃阳春面和白菜饭过日子”。因此,不少人不得不利用工余时间去从事其他工作,有的只好充当舞女、应召女郎或娼妓,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一个电器厂的女工气愤地说:“我们年轻女工实在比一副没有生命的机器还不如。”另一个女工说:“台湾的交通秩序非常混乱。为了担心失去全勤奖,抢着过马路”,我们总有一天会“被车子压死”。
高雄凤山一家针织厂,女工们没有固定的公休日,甚至常常连续几个月不放假,并经常加班到晚上九点钟,厂方又不给合理的加班费,连吃晚饭的时间也不给,女工们要等加完班后才吃晚餐,这样,该厂大多数女工逐渐都得了胃病。又如台中县一家企业公司的四名女工,告发资方逼迫她们每天自上午八时一直工作到深夜十二时,以致劳累过度生病,但资方却不准请病假,只好改请事假。假满上班时,却被强迫离职,并不补发未领工资。另有一些公司竟规定,女工在怀孕即将生产时,应无条件离职。台湾“福鹿工业公司”为了赖掉一个有二十三年工龄的女工孙美姿的退休金,竟在孙快到退休期时,宣布提前解雇,使孙悲痛欲绝。与此同时,女工们还要常常忍受中外资本家和工头的种种凌辱和压迫,女工被虐待、强奸、殴打、诱骗甚至杀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最近几年,台湾经济很不景气,不少工厂关了门,特别是纺织、成衣、塑胶、电子等行业更多,女工的生活更受到威胁。如去年某塑胶公司新东厂停工,全部工人1,640人被解雇,其中女工就有1,125人。资方不给女工发“资遣费”,仅发微薄的“工作奖金”,引起女工们的强烈不满,向有关单位“陈情”。又如有“电子业黑马”之称的“联美电子公司”,因资金周转不灵,积欠员工薪资达三、四个月之久,员工只好“在生活无着下纷纷离去”。该公司原有1,000多人,到去年4月只剩300余人。20多名女工不得已向“台北市社会局”陈情,表示:该公司“已令员工生活陷入绝境,若不及早解决,将造成社会严重问题”。据报道,目前已有许多女工离开工厂,转往餐厅、理发厅一类“服务业”工作。斯钦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大冶县建设银行共产党员程贤金,十几年如一日,精心护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瘫痪的妻子,受到人们的赞扬。近几年来,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石世杰 刘代贵摄


第3版()
专栏:

人到留“名” (陈朝寶绘)
台湾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暗娼泛滥,警方挖空心思禁止,并无效果。《联合报》2月20日发表题为《寻芳要留名 禁娼出下策》的文章和漫画讽刺官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