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采取科学措施改造低、中产田
北京农业大学 王树安
改造低、中产田的根本办法,是改变这些农田的生产条件。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只要这些地区能够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一成、二成、三成是不难做到的。
低、中产地区多是人少地多、资金缺乏、地力瘠薄、水肥等条件有一定限制的地区,要提高单产,必须科学地细致地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措施,对那些省工省劲、经济效益大的技术措施,应紧紧抓住,认真实行。建议抓五条:
一、抓住受益面积大的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措施影响面积大小不一,有些措施在正确实施后,收益面积大,增产显著。例如,选用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要求耐旱、抗寒、耐瘠薄、株型小、根系发达、成熟早的品种。农业机具要完整配套,加强维修,符合作业要求;还要严格训练使用机具人员,保证作业质量。推广优良的小农具,象麦田扶埂机具、松土器、碳酸氢氨开沟追肥机、氨水耧、推抹渠道的防渗耙等等,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水肥损失。
二、抓住省劲、省工的措施
在地力不高,水肥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作物合理布局,因地种植。有些地方由于近年来天旱少水,就应压缩水稻的种植面积,改种旱作(玉米、粟、薯类等);在沙薄地多种高粱、黍稷和白薯等。合理地轮作换茬,能起到用地养地作用,是省工增产的好措施。在水源少、地不平的条件下,应改大畦为小畦,平整畦地,扶高畦背。作物成片种植,同一渠道浇水,可以节约用水,缩短轮灌周期。适时播种是达到苗全苗壮的重要的省劲措施,在生产条件差的地区,尤为重要。
三、抓住低成本的措施
不同措施在实施中,物质的消耗差异极大,应该抓紧那些投资少、收益大的措施。选用发芽率高、籽粒大的种子,可以保证苗全苗壮。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合适的播种量。播种量过少,易引起缺苗、穗数不足。要适时收割,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粒重和品质。要间作套作绿肥。玉米间作大豆、小麦后期套种田菁或柽麻、稻田养萍等,都是用地养地、节省肥料的好办法。
四、提高田间管理技术水平
把有限的条件用在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如小麦灌冻水是北方小麦安全越冬及春季生长的重要条件;拔节期施用肥水,对穗多穗齐,增加穗粒数的作用很大。又如玉米和水稻施穗肥,甘薯施甩蔓水肥,都增产显著。
把有限的条件用在增产最显著的地块。一般地说,在作物的生育前期,把水肥施用在产量较低的地块,增产的效益较大;而在开花灌浆期,则应把仅有的水源,用在穗多穗大的地块,可以提高更多籽粒的千粒重。大家知道,各种生产条件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单一措施的增产作用是有限的。综合运用现有条件,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
五、把技术推广到农民的手里
技术推广是使农民了解作物的生育规律,生产关键措施,操作的要求,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以及技术质量的效果等等,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心中有数,因地制宜,操作正确。


第3版()
专栏:

鞍钢初步形成职工教育中心
本报讯 为适应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需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鞍山钢铁公司把搞好职工教育、加强职工文化技术培训当做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全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企业职工教育中心,为培养一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知识、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职工队伍创造条件。
鞍山钢铁公司现有各类专业干部12,000多人,其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8,200多人,技术力量雄厚。但是仍然存在着大多数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管理人员经济理论根底浅、领导干部业务水平不高、工人平均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毕业水平等问题。为了尽快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鞍钢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步伐,鞍钢党委把职工教育当做企业中的经常性工作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近几年,鞍山钢铁公司党委平均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作为开展职工教育的经费。1978年以来,逐步着手改善职工教育条件,建立公司、厂、车间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职工教育阵地。
在办学体制上,公司一级以提高为主,培训厂处级干部,培养生产技术骨干。现在鞍钢公司有工学院、医学专科学校两所职工大学;有鞍山钢铁学校、冶金运输学校和职业学校3所中专;还有党校、干部学校、技工学校以及15所职工业余学校。这些公司所属院校拥有专职教师1,500多名,业余兼职教师2,800多名,教学楼建筑面积92,000平方米,有62个实验室,设备仪器总价值达500多万元。各院校共开设了理、工、医、经济、文等学科共43个专业,15,000多人以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学习的形式在这里深造。厂一级以普及为主,兴办职工文化技术学校,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车间则以生产、技术、安全三大规程教育为主,抓好岗位技术练兵,组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进行文化补习和开展扫盲。去年,各厂共组织了35,000名青壮年工人用脱产和业余形式,进行初中文化普及和初级技术普及。对顶替退休的8,000多名新工人也进行严格的文化考试,按成绩分配工种,成绩不合格者到业校学习一年,直到合格才分配到生产岗位。
为了保证职工教育质量,鞍钢还加强管理,健全职工教育考核制度、办学审批制度以及提职晋级考核制度,促进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去年全公司有73,000人踊跃参加了各级培训。由于鞍钢狠抓职工教育,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有116人从职工大学毕业,3,440人从中专毕业。通过补课,1,100人达到高中毕业程度;20,630人达到初中毕业程度;扫除了1,500名文盲。 陈维祥 李克夫


第3版()
专栏:

关于发展大家畜的几点建议
杨再 董光明 边守义 董自山 李积福
我们对发展大家畜有以下建议:
第一、因地制宜调整畜群的结构。我国很长一个时期养猪业处于畜牧业的主要地位,致使各类畜种结构失调,不利于充分利用草原、草山、草坡和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当前,要在不放松生猪生产的前提下提倡多养草食动物,这既能解决我国的肉食供应问题,还可以提供大量经济价值高的乳、毛、皮等产品。全面发展畜牧业,一定要因地制宜,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
第二、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搞好饲料加工调制。
饲草饲料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物质基础。当前,要抓下列措施: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燃料问题,秸秆不要直接还田,要给牲畜留足饲草,还要积极收制青干草;大量利用玉米秸,制作青贮饲料;把豆饼、棉子饼等先作饲料后肥田,扩大蛋白质饲料来源;要发展饲料工业,城市目前可以推广混合饲料,草原要分区轮牧,围栏放牧,建立草“库伦”,人工撒播牧草,防止草原退化;草山、草坡当前先要将坡度过大、地块过小、水土流失的坡地退耕还牧,种植苜蓿或当地优良牧草,以草保土、以草养畜;要林牧结合,可以利用含蛋白质较高的树叶;沙区可种植沙打旺,开辟饲料来源。
第三、逐步建立完整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做好品种改良工作。
首先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繁育机构,以保种为主,杂交改良为辅。杂交改良要坚持本国优良品种改良与国外品种改良相结合,人工授精、冷冻精液与本交相结合的原则。
其次要加强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和外国引入的优良品种的保种工作。保种分国家、省二级。凡属世界上著名的珍贵的品种要由国家负责保种,成立保种委员会,给予必要的投资扶持,不要盲目出口。在黄淮海、陕甘宁地区,国家要保的本国品种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河曲马、关中驴、德州驴、夏县驴和泌阳驴等。
第四、要十分注意畜牧经济的研究工作。要从生物——经济学观点出发,根据农业生物和其它资源的特点进行区划,建立科学的畜牧生产结构,逐步完善畜牧业生产组织和管理体制。
总之,当前要积极推广粗饲料加工,混合饲料,玉米秸青贮、优良牧草种植、人工授精和杂交优势利用等技术。


第3版()
专栏:

株洲电力机车厂在调整时期
注意智力投资 大抓职工培训
本报讯 记者王庚南报道: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厂利用国民经济调整的时机,注意智力投资,大抓职工的文化、技术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
去年,这个厂生产任务不饱满,出现劳力剩余。他们抓住这个相对空闲的时机,针对本厂青年工人多,技术力量薄弱,平时培训缺乏时间,学习和生产往往发生矛盾等问题,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工作。他们调整了原来的职工教育机构,加强领导力量,充实了师资,开办了厂职工学校。并且在厂和车间两级办起了脱产的初技、中专和大学班十八个,参加学习的职工达一千零五十人;参加厂和车间两级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半脱产学习的职工有二十七个班,九百二十九人。目前,参加脱产和半脱产技术学习的人数已占到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此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轮训职工四千多人次。
为了把职工培训工作坚持下去,真正办好,他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一、对全厂三十五岁以下的职工进行考试,摸清这些职工现有的文化、技术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二、在技术学校统一招生的同时,开设学制为三年的正规中专班四个,其中机制班二个,电机、电器班各一个,招收二十八岁以下的青年职工,进行定向培训;三、由职工学校举办每期半年的初中文化补习班,分期轮训一九六八年以后进厂的青年工人,为今后的专业培训打好基础;四、要求所有办学单位做到五有,即有教学计划、有教师、有教室、有课本、有学习和考试制度。


第3版()
专栏:

把五讲四美活动与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南平师范学校迅速改变面貌
本报讯 记者刘桂莲、张铭清报道: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把“五讲四美”活动和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去年暑期开学,英语班的学生为抵制社会上奇装异服,提出要自己设计班服。学校领导积极支持并在全校就仪表美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新生入学后,学校发现有些学生不懂起码的礼貌,卫生习惯也较差,个别的还沾染一些不好的习惯。为此,学校开展了做一个人民教师,应当有怎样的语言、仪表、礼貌、行为、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教育。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学校对“五讲四美”活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使这一活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学校里出现了许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感人事例。
服从国家分配,是这个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也以此为行为美的重要标志。周妙增同学毕业后愉快地奔赴山高天冷的地方工作。谢基栋、应祖琛同学开始被分配在南平市,后由于分配方案改变,又分配到公社小学当教师,他们都愉快地服从分配。


第3版()
专栏:

抢救“葡萄常”
驰名中外的“葡萄常”制作的玻璃葡萄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它从清代末年开始出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种“巧夺天工”的玻璃葡萄曾畅销于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当前“葡萄常”的状况如何,我国特有的这门传统工艺有无继承人?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特去走访了“葡萄常五姑娘”之一,也是目前掌握这个工艺绝技仅有的一人——常玉龄。
这位七十一岁的老艺人,不幸在春节前被车撞坏腿,目前正在卧床养伤。她是当年继承这种工艺绝技五个姑侄姊妹当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手艺学得最精的一个。
常玉龄是蒙古族人,为了保守常家独有的绝技,她和她的三位姑姑、一位堂姐都没有结婚。她们在一起苦心经营着这门传统工艺。
她告诉记者,她早已退休。1979年的夏天,她所在的北京崇外东花市街道办事处组织了一个“葡萄常”生产合作社,把她请了出来,招收了一批徒弟。但是,这个合作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搞得销路打不开,财政出亏空,1980年秋天解散。从此,常玉龄又失去了传艺的机会。在此期间,她虽然打破了常家保守了上百年的技术秘密,教会了一个能够全面掌握这门绝技的徒弟,但这个徒弟也改行去做了别的工作。“葡萄常”从此后继无人。
常玉龄谈到这里,感慨地说:“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眼看这门‘绝活’要断根,很痛心。”不过,这位老艺人并未灰心,她说:要找政府把“葡萄常”救活。只要有人用心学,我就好好教。这也算我对四化的一点贡献。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艺人,很希望祖传的手工艺后继有人,希望有关方面积极抢救。
本报记者 贺海


第3版()
专栏:

回乡知青成为科学种田的主力
——记浠水县前进大队职业教育
以粮食高产闻名湖北的浠水县前进大队,继连续四年夺得亩产2,400斤的好收成后,去年平均亩产突破了2,500斤。这与这个大队长期坚持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有直接关系。
前进大队指挥生产的人大多数是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知识青年。全大队50多名作业组长以上的干部,青年占十分之七;90多名各类农业技术员,青年占十分之九。其中,30多名青年在栽培、植保、种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和超过了中等农校毕业生的水平,50多名青年掌握了初级农校毕业生的基本知识。有24名青年先后被大冶、天门等县破格聘请去担任公社农业技术员。
前进大队的职业教育是从1975年开始的。当时,这个大队的初高中毕业生有170多人,占全大队青年劳力总数的十分之六。但是,他们大都务农不爱农。全国著名劳模、老支书邱宏祁发现青年不安心在农村,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学了文化用不上,又缺少把书本上的数、理、化知识运用到科学种田中去的能力。邱宏祁认为,农业生产的项目多、学问深、实践性强,人多地少的前进大队在亩产达到1,500斤后要更上一层楼,非得培育一支有文化、懂科学,既有书本理论,又有实际运用能力的技术队伍不可。大队党支部根据老邱的提议,做出大抓回乡知青职业教育的决定。几年来,他们在职业教育中采取以下五项办法:
一是举办短训班,组织青年学习农业科学知识。近三年来,已举办三十多期短训班,培训技术骨干800余人次。短训班从本队生产的需要出发安排学习内容,一次学习一个专题。以土壤肥料来说,不同土质该施什么肥料,很多青年不懂。短训班就以此为题,组织青年开展土壤调查。青年们在调查中发现本队许多冷浸田碱性严重,短训班的技术员就指导他们用化学中“酸碱中和”的原理,提出多施有机肥以减少碱性、提高地温的施肥方案。
二是选送热爱农业的好苗子到省、地、县农业专科学校和有关部门培训。他们已送了10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外地学习。这些青年学习归来就成了骨干,师带徒,“滚雪球”,逐步扩大技术队伍。
三是办好大队农科所,建立小队科研组。大队、生产队专门为科研(所组)拨了80多亩土地做试验田。让青年既学理论,又在试验田里实践。大队农科所的任务是培训各生产队的技术骨干,同时对各生产队的试验田起示范作用。干部和技术骨干经常到生产队试验田给青年讲课。这样一季作物种下地,就等于办了一期训练班。
四是全面掌握和专业分工相结合。除注意培训少数领导全队生产的技术骨干较多地掌握一些农业知识外,对大多数青年则实行专业分工,有的搞种子选育,有的专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的研究土壤肥料。每个生产队的各类技术员都做到成龙配套。
五是抓住一个“考”字,鼓励青年钻技术。多年来,这个大队选拔干部、推荐生产队技术员或是输送到外地当技术员的,都必须经过考试,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农技员,报酬比同等劳力高5—10%。
前进大队职业教育每年花去5,000多元,但赢来了生产的大发展。以晚稻为例,连续三年亩产一季过千斤。他们与周围一些社队有许多不同:别队以化肥为主,他们是农家肥当家,成本低;别队每亩大田秧苗需要谷种45斤,前进只要28斤;别队每亩抽穗30万个左右,前进要多抽穗四分之一,而且穗大、粒重、空壳少;别队去年晚稻大面积发生黄矮病,前进的近千亩晚稻却株高穗大,叶青籽黄,看不到病虫危害的痕迹。许多社队以为前进的高产是种子好,每年到前进换种的就达百万斤左右,接近前进粮食总产的一半。其实,更主要是职业教育帮了大忙,使他们有一批懂得现代农业技术的年轻人,在育种、施肥、植保等一系列环节上采取了科学的方法。
本报记者 周东爱
本报通讯员 姜全忠


第3版()
专栏:

培育优质玫瑰的年轻人
二十六岁的金德伟生长在四川眉山县光华公社一个农民家里。他上初中时听人讲米丘林的故事,就想:米丘林能成为植物育种家,我为什么不行?
小金在老桔树上嫁接夏橙、温州蜜桔等果枝,期望着将来月月开花,四季挂果。但没想到这样一来,年产一、二百斤果子的老桔树却被整死了。他让水稻、稗子联姻,又为牵牛、红苕蔓搭桥,回答他的只有两个字:枯死。
失败使他苦恼,也使他感到必须有知识。于是,他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植物嫁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书,如饥似渴地读着。
有一天,他弄来几枝玫瑰和家乡的藤梅接在一起。过不久,他发现嫁接苗愈合得很好。能愈合,就有希望发芽,小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为了掌握更多的玫瑰方面的知识,他去过灌县,访问过农场,参观过成都香料厂。在香料厂,小金看到一份外国专家关于玫瑰的报告:
“作为香料的植物,都要求自根系”。这个权威性的论断,否定了小金采用他根系——嫁接的方法,给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小金并不灰心,继续观察自己的试验。不久,他发现愈合的嫁接苗萌芽了,有一株竟长出三个花蕾。这一现象,使小金对那位专家的论述产生了怀疑,继续试验的信心更坚定了。
1975年8月,有计划的试验开始了。他选择三种藤梅、小蔷薇、缫丝花作砧木,以玫瑰、鸡心玫作接穗,组成十组。再将接穗、砧木调换成另十组。嫁接后,小金对这二十个组合、十多个项目进行系统的观察,并详细作好记录,终于发现以三种藤梅作砧木、玫瑰做接穗的三组嫁接苗亲和力极强,表现出极明显的优势。
1980年4月,是金德伟最幸福的时候。来自全国20多个单位的30名专家、教授、技术员对嫁接苗进行实地鉴定。人们看到:以藤梅作砧木、玫瑰为接穗的杂交苗秆壮叶茂花多,最多的达70朵。鲜花的出油率由0.23‰提高到0.26‰。它还具有耐寒、抗旱涝、抗病虫以及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点。新品种被正式命名为“蜀玫”。 海 滴


第3版()
专栏:

石家庄市郊区张营大队退休教师樊寿山,去年夏天捐款1万元资助学校扩建校舍,受到人们称赞。 新华社记者 贲兰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