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以色列能否撤出西奈 贝京当局动向值得注意
本报开罗3月1日专电 记者邢象超、林皎明报道:根据埃—以和约的规定,以色列从西奈撤出其全部占领军和定居点的最后时限只剩下56天了。以色列能否如期撤出西奈,是否还要节外生枝,制造事端,这是此间人们关心的问题。
一周前,埃—以联合军事委员会的以色列团长佐尤将军宣布:以色列军队将在4月23日之前全部撤出西奈,留守到4月25日正午12点移交仪式时的只是极少数人员。2月25日起,埃及民政人员已逐渐参加西奈公共设施的管理工作。以色列军方从2月27日凌晨起封锁了从加沙地区前往西奈的全部交通,禁止未经许可的犹太人进入西奈。埃及政府也已同意以1.43亿美元买下以色列在西奈的全部现有设施。在此之前,埃—以双方在多国维持和平部队以及在亚喀巴湾口两个岛屿的驻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从总的情况看,目前以色列撤军的步骤仍在按双方原定的时间表进行。
但是,以色列在撤军问题上仍不断设置障碍,力求利用撤军这张牌捞取最大好处。
目前,以色列的一些狂热扩张主义分子,正在策划拒绝撤军的运动。以色列某些报刊也在极力进行煽动,把撤出西奈说成是以色列的巨大“让步”和“损失”。与此同时,在吞并戈兰高地之后,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边界大量集结部队,准备挑起事件,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给埃及政府出难题。另外,以色列还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以撤出西奈为王牌,逼迫埃及在自治问题上作出让步,在4月25日之前签署一个所谓的“原则宣言”。至于两国边界问题,以色列也在进行刁难。最近以色列又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预定访问以色列的问题上作文章,无理强求埃及总统前往耶路撒冷。这一切,无非是要在撤军前压埃及作出更大的让步,束缚埃及的手脚,以阻挡埃及与其它阿拉伯国家和解趋势的发展。
但是,埃及的立场是坚定、明确的。穆巴拉克总统2月25日接见以色列外长沙米尔时说:“埃及决心继续和平进程,巩固已经达成的成果。”阿里外长在谈到关于巴勒斯坦自治谈判问题时说,“埃及将不在巴勒斯坦人民不能接受的宣言上签字。”2月28日穆巴拉克总统在给里根总统和一些西欧国家领导人的信中阐述了拒绝访问耶路撒冷的立场。
美国对戴维营协议是承担了正式义务的。里根总统2月19日对新闻界宣布:“美国的中东政策的基础是继续戴维营进程。”西奈撤军顺利与否,关系到美国的声誉和他的中东政策的实现。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2月26日赶到黎巴嫩,据说目的是“巩固黎巴嫩南部停火协议”。显然,哈比卜的使命与西奈撤军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政府担心他的“老朋友”在4月25日以前干出什么出人意料的蠢事,使得目前已经处境十分被动的美国更加难堪。(附图片)
(原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


第7版()
专栏:

美国大学生抗议政府削减教育补助
本报华盛顿3月2日专电 美国各地大学和学院的数千名学生代表,今天来到华盛顿,抗议里根政府在1983财政年度的预算草案中削减对教育事业的补助。他们分别进入代表本州的国会议员办公室,要求议员们投票反对这种削减,最后还在国会门前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
美国高等教育的费用十分昂贵。在有些大学中,一个学生每年的学杂费和膳宿费高达1万美元以上。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对这样的费用都深感难以负担。据统计,目前美国有700万大学生依靠联邦政府的补助上学,其中大部分是向政府借低息贷款,一些贫苦家庭的学生还需要从联邦政府得到一部分补助。
里根政府在1982财政年度预算中,对补助大学生的某些经费已经作过少量的削减,而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中,计划对大学教育各种补助将削减四分之一以上。大量学生将因此失去补助,而各个大学又会因联邦财政支持的减少而提高学费。据估计,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将因经济困难而被迫退学。
在今天的集会上,一些民主党的议员发表了讲话,支持学生的要求。有关方面的人士指出,削减教育经费涉及美国广大中产阶级的切身利益,对今年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上月15日,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有2,500名学生为反对政府削减教育补助,也举行过抗议集会。


第7版()
专栏:综述

苏美军备竞赛的一个新领域
严正
化学和生物武器的生产和使用,已成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所谓“裁军”谈判中激烈争吵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勃列日涅夫亲自向美国抛出的一个要求迅速恢复战略武器会谈的建议中,声称苏联也准备在化学武器方面进行谈判,达成协议。美国以苏联的建议“纯属宣传”和“时机未到”予以拒绝。
在此之前,苏美在马德里欧安会和日内瓦裁军会议的讲坛上,围绕这个问题,还进行了一场互相攻讦的闹剧。美国代表指责苏联违反国际协定,把“大量的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设施”“投入生产”,并在阿富汗和东南亚使用“特别残忍和非人性的战争武器”即霉菌毒素。苏联代表立即跳出来“辟谣”,一口咬定不是苏联,而是美国在制造“一种最可怕的大规模杀人武器”即二元化学武器。并表白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用任何手段使用化学武器”。总之,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把制造和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罪责推到对方头上,并为自己开脱,双方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场关于生物和化学武器的生产和使用的激烈争吵,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当时西德的《图片报》报道说,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一家制造细菌武器的工厂发生爆炸,细菌逸出,使上千人感染丧生。这个消息宛如巨石,在西方政界和舆论界激起轩然大波。首先由美国官员和报纸发难,接着西德、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等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报刊纷纷发表文章,谴责苏联的“细菌战计划”破坏1975年生效的禁止细菌和毒剂武器的国际公约,并且从各个方面揭露苏联制造和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情况。据它们说,苏联已经储备了各种化学武器达35万吨,它有8家专门工厂,以年产3万吨的速度继续制造毒剂;苏联不少常规炮弹和导弹弹头装有化学毒剂;苏联有十万之众的化学兵,好几所专门的高级军事院校不断培养化学战、细菌战的指挥官;苏联有1,000多个训练场从事使用毒气的实战训练;苏联还把一些新式的“超级毒剂”库建到远离国土之外的某些仆从国。美国国务院还专门发表文件,证实苏联及其仆从在阿富汗、柬埔寨和老挝使用了化学武器。
在1981年出版的《黄雨》一书的作者、美国记者斯特林·西格雷夫,根据他四年实地调查所得的材料,还对苏联在阿富汗和东南亚地区使用化学武器所犯下的血腥罪行,作了详尽而逼真的描绘,指出仅在老挝一地被这种苏联武器屠杀的苗族就达1 .5万至2万人。《黄雨》的问世,把西方谴责和揭露苏联制造和使用化学毒剂的攻势,推到了高潮。
在一片谴责声中,不少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界人士和舆论还提醒苏联急剧发展生物化学武器给西方安全带来的威胁,惊呼“俄国人抢到了美国前头”,占了优势,苏联将会利用西方在化学武器方面缺乏“报复能力”的弱点,使用这种武器,而“西方一下拿不出对策”。某些美国官员还指出过去取缔化学武器的谈判“进展很小”的原因之一,是这种武器的优势在“苏联一边”,“所有赌注都在他们手里”,呼吁西方要生产化学武器,“以便对苏联产生威慑作用。”为此,里根政府最近公开宣布美国恢复化学武器的生产,制造被称为“大眼睛”的剧毒性的二元炸弹。
几乎一直处于被告地位的苏联,则千方百计地“辩诬”和“驳斥”。《塔斯社》和《真理报》频频发表文章,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它的谴责和揭露一概斥之为“恶毒的捏造”、“反苏歇斯底里”;是“谎言的细菌”、“诽谤的毒雨”,其目的是“毒化国际局势”、“破坏缓和和裁军”。苏联为了摆脱由于使用化学武器而被动挨整的地位,反唇相讥,说美国曾在印支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才真正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例如在南越许多耕地、森林和椰子林,遭到美国毒气的侵袭破坏,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化学战的牺牲品,其中3,500人当即死亡,等等。苏联企图以此堵住美国的口。
苏联还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手法,指责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武器库”,在“欧洲‘战场’,在日本,在太平洋各岛屿增长化学武器潜力”,计划以40亿美元实现这种武器的“现代化”,在今后五年内,将花费25亿美元秘密研制新型的武器,“为化学战和细菌战在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两年多来,苏美之间这种马拉松式的争吵虽有起有伏,但从未间断过。事实告诉人们,它们的争吵,只不过是掩盖它们军备竞赛的烟幕,争吵越凶,则扩军愈甚。如今苏美两家又把环绕制造和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争吵,搬到欧安会和日内瓦裁军会议的讲坛上,这正表明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开辟了又一个新的领域,即争夺生物、化学武器优势的竞赛。这是值得人们警惕的。


第7版()
专栏:

两个超级大国在新的领域进行军备竞赛
苏美在化学武器问题上争吵激烈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苏美两国最近就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问题在宣传上展开了激烈的相互攻击。
里根2月上旬在写给美国工会的一封信中宣布,他决定恢复化学武器的生产。他使用了“恢复生产”一词,是因为前总统尼克松曾于1969年宣布美国“停止制造”化学武器。美国政府透露,它用于改进和制造化学武器的费用,1982年将为4.45亿美元,1983年将增至8.1亿美元。华盛顿官方说,美国恢复化学武器的生产是一种“防御措施”,是“制止”苏联发展化学武器的“唯一有效办法”。据美国方面发表的材料,苏联目前在化学战实力方面大大领先于美国,美国现有的化学武器“已经过时”了。美国说,苏联储存了35万吨化学武器,美国只有3.8万吨;苏联军队拥有5万名化学武器专家,美国军队只有4,700名。
苏联方面对美国当局的上述决定和说法作出了强烈的反应。苏联宣传机构近来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塔斯社还专门发表声明)指责美国领导人制订了“把各大洲变成毒气室的计划”,“在军备竞赛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人们注意到,苏联方面的气势汹汹的反击宣传,只是否认它“使用过”化学武器,并未否认它拥有和正在发展这种武器。不仅如此,它还曾经多次得意洋洋地宣扬自己化学兵器的强大。
苏联军报《红星报》登载的苏联化学兵一名上将的文章说:“苏联化学兵目前的技术装备同其建立初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它们拥有现代化的战斗兵器和特殊技术装备”。
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在化学武器这个领域里正在激烈进行。


第7版()
专栏:

苏联行星际站下降装置在金星软着陆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1日电 苏联发射的“金星十三号”行星际自动站已于今天到达金星,其下降装置已在金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自动站的下降装置是在莫斯科时间5点55分进入金星的稠密大气层的62分钟后,在金星表面南纬7度30分,经度303度的平原地区软着陆成功。
“金星十三号”是去年10月30日发射的,它在行星际空间已飞行122天,行程超过3亿公里。
据苏联《消息报》报道,“金星十三号”下降装置进入金星大气层时超重达250倍,壳体受前方冲激波影响,温度高达12,000℃,为太阳表面温度的两倍。下降装置靠耐热保护层和事先储存的冷空气抵消热量,用几套降落伞和减速板使速度从每秒11.2公里降到每秒8米,在金星背面实现了软着陆。在降落区,温度为457℃,气压为89个大气压。在金星附近继续飞行的行星际站充当了下降装置与地球的中继转播站。“金星十三号”行星际站已从离金星表面3.6万公里处掠过,继续沿日心轨道飞行。
在下降过程中,下降装置上的科学仪表分析了金星大气和云层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对太阳的漫射辐射作了光谱分析,记录了大气层的放电现象。
下降装置着陆后,钻探器开始工作,采集金星土标本并送到下降装置密封舱内化验。(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金星
金星,我国古代也叫“启明”、“长庚”、“太白”等,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二颗。与太阳平均距离0.72天文单位,即10,821万公里。大小和地球差不多,直径比地球小5%,质量为地球的82%。公转周期225日,自转周期243日,而且自转方向和其他行星相反,自东向西逆转。金星是大行星中和地球最接近的一颗,它在天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日、月,最亮时可以在白昼看见。表面温度高达480℃左右。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斯开展反对吸烟运动
据报道,斯里兰卡内阁最近讨论了采取措施反对吸烟的问题。
斯里兰卡内阁一致同意禁止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和公共场所为烟草产品做广告,禁止在电影院、剧场和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向十八岁以下的公民出售烟草产品,并强制烟草公司今后生产的香烟要写明一盒香烟的尼古丁含量。(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日本一家庭作环球航海旅行
最近,日本一位名叫长江裕明的人偕妻子和独生女儿及其他两名造船助手,开始了为期4年的环球航海旅行。因女儿绘梨佳是日本迄今环球航海旅行者中的最年少者(四岁),游艇故命名为“绘梨佳”号。
这次环球旅行的航线是,从日本出发后,横渡太平洋,穿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继而纵穿欧洲,通过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驶入印度洋,而后到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由此转而北上,经南太平洋于4年后的1985年6月返回日本的名古屋。(进山)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丹麦的国徽
丹麦王国的国徽在世界上是最复杂,也最奇特。国徽上面有一个银十字架,一只天鹅,一个加冕的金冠,一只背上有骑手的马,一只马头,三顶皇冠,六只狮子,一只绵羊,一只熊,十六颗心,还有一条龙。(树声)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拍摄电视画面机
要拍摄电视照片,即使使用最好的照相机也很难得到清晰的效果,原因是电视靠扫描结像。
最近,日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能够将电视中你所喜欢的镜头固定,然后按动这部机器,即可得到色泽鲜明而又清晰的照片。利用这种机器所摄得的照片比普通相机拍摄的清晰十五倍。
在新闻传播方面,这种拍摄电视画面机用途很广,因为很多世界大事或足球比赛,经人造卫星转播时,就可以最快的速度拍下你所需要的镜头。
(香文)(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日本新编琉球语辞典
日本很重视对语言学的研究、出版工作。都立大学中本正智助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编成了《图解琉球语辞典》。
琉球语是日本语的一个方言,冲绳是“一换水,就换语言”的地方,村落相隔,语言就不同。中本为编写这本辞典,从龙美大岛到与那国岛,收录了两万多条方言,分别加以解释,说明用法、用例。
(景林)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治疗高山病新药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布拉德威尔医生宣布一种新药,可促使人体内某种酸类增加,有助于呼吸并控制血液中的氧气分量,对治疗高山病很有效。一位英国登山运动员说,他攀登喜马拉雅山时服用这种药,痛苦的感觉就消失了。(封)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摩托车牵引滑雪是目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州一项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这是比赛时的情形。(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