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老干部光荣的神圣的职责
本报评论员
我们国家正在有步骤地着手精简机构的工作。邓小平同志最近明确指出,这是一场革命。搞好这场革命,需要全党同志、广大干部共同努力。我们的老干部责任尤其重大,应当站在这场革命的前头。
这次精简机构,或者叫改革机构,要坚决改变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的状况。在改革过程中,要把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知识有专长的优秀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要有一批老同志从第一线退下来。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确实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现在,我们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了,各方面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工作效率不高,不仅因为机构、体制上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也因为干部队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方面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普遍老化,不少同志难以担当繁重的任务,有的甚至不能坚持八小时工作;二是领导干部人数偏多,副职虚职过多;三是文化偏低,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少。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刻不容缓。如果不进行这场革命,任凭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情况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不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怎样正确,也不能充分贯彻。不及早进行新老干部的适当交替,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就会贻误四化大业,就谈不上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所有的老同志都应当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的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了几十年,对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晚年,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为党出力的最好的所在?就是帮助党选拔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上台。中央负责同志多次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帮助党选贤任能,满腔热情地欢迎和支持资历较浅、年纪较轻的优秀干部担负主要领导职务,自己则退出主要领导岗位,转到比较超脱的地位。这是老干部光荣的神圣的职责,是在晚年对党作的最大贡献。
我们的老干部,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受过党的多年教育,绝大多数是能够顾全大局的。我们相信,在当前机构改革这场革命中,老同志将会用行动写下自己历史光彩的一页,为革命后代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第3版()
专栏:西藏通讯

藏族农民的喜悦
——访西藏洛扎县
最近,我们访问了喜马拉雅群山丛中的西藏洛扎县。
所到之处,看到男女老少都是衣衫整洁、面色红润、喜气洋洋。好客的藏族群众,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斟上醇美的青稞酒,倒上喷香的酥油茶,如果我们推辞,主人便说:“现在家里有的是酥油和青稞,喝多少都管得起,你们要是前几年来,想喝我们还拿不出呢!”我们亲眼看到,几乎家家都有新藏被、新卡垫、新藏毯和新家具。主人们打开仓库,请我们参观。拉康公社社员桑阿,领我们看了他家的3间仓库,里面存放着三四千斤粮食、300多斤牛羊肉、100多斤酥油和清油。他家还有8箱子衣服、10条卡垫和藏毯,60来米氆氇呢,以及新买的录音机、收音机和金耳环。他还拿出一张1,100元的存款单,自豪地说:“听说县长的生活还不如我呢!”
接着桑阿向我们讲述了洛扎的今昔。洛扎县解放前是西藏地方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群众生活很苦。1959年民主改革后,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群众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可十年动乱期间,极左风也刮进了这偏僻的山沟。群众头上就象“戴着湿牛皮做的帽子——箍得越来越紧”,弄得越来越穷,连买茶叶和盐巴的钱都掏不出。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传达贯彻后,落实了政策,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群众的手脚被放开了。空了多年的畜圈又养上了牛羊。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就象枯草逢春雨——遍地发芽,咔嚓咔嚓的氆氇机声和丁丁当当的斧凿声,在沉寂了多年的山沟里又响了起来。生产一发展,收入就大大增加。去年桑阿家光现金就收入2,011元。虽然没有征购任务,他还是向国家交售了1,000多斤粮食。他说:“党的政策这样好,我也要为国家尽点心。”
曲措四队的变化,可以说是洛扎县的缩影。这个队位于荒山秃岭之下,土质差、牧草稀,直到1979年还是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连生产工具都靠政府送的穷队。实行包干到户以后,群众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原来全队有十多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常年拄着拐杖不出工,如今也扔掉了拐杖,积极参加劳动。许多人夜里打着手电浇地。往年秋收要拖两个半月,去年只用了20天,粮食就入库了。大家还以新的形式,自愿结合进行生产协作,你帮我放牧,我帮你种地,各项农活都不误。空闲时,许多人到邻县牧区帮助剪羊毛、宰牲畜,挣回了几千斤羊毛。老人小孩到山上挖药材、采野葱,有手艺的人到外面帮人修建房屋,去年全队副业收入达37,467元,人均197元。农牧业也获得好收成,全年人均收入达到399元。全队36户中,去年有14户新建和翻修了房屋。添置耕畜14头,藏犁等农具25部,许多社员还买了各种中高档商品。群众满怀信心地说:“党的政策使我们放开了手脚,我们定叫荒山变成金银山。”
为了尽快治穷致富,群众在大干,干部们也在做着扎扎实实的工作。奈公社四队海拔4,700米,是全县地势最高、气候最差的一个队。区委书记谢阿金同志,去年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使这个队落实了各项增产措施,牧、农、副各业大发展,一年大变,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00元。年近半百的县委书记加措边巴同志,两年来,他跋山涉水走访了2,000多户社员。根据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后出现的新情况,去年入冬以来,他同社队干部一起帮助810户群众制定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致富计划。群众热情地称赞说:书记不但是全县的好领导,还是我们各家各户的好当家哩!
在我们结束访问的时候,县统计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根据各社队留有很大余地的上报数字计算,1981年全县人均收入为302元。在西藏山南地区13个县中名列第一。
本报记者 孙明振 群桑 范平


第3版()
专栏: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打击歪风邪气
浛洸公社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本报讯 广东省英德县浛洸公社党委带领广大群众,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使过去又乱又穷的浛洸变为风正人和、五业兴旺的文明富裕之乡。
1981年,公社党委一方面带领群众逐步推广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另一方面,举办三期党员学习班,并集中时间轮训了全社支委以上的党员干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恢复和增强了战斗力。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有力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秩序逐步好转。全公社搞迷信活动的60多个“巫婆”,经过教育,纷纷检讨了自己的错误,退还了骗取的钱财。由于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民事纠纷大大减少。火烧陂生产队同联合生产队为200多亩山林你争我夺,打了30多年“官司”。去年秋天,县、社工作队深入到这两队,分别进行教育,使这两队由“冤家”变为“亲家”,由相互争夺变为相互谦让。
公社党委还广泛宣传联合大队曾锡培一家民主和睦、勤劳致富的先进事迹,全公社评选出99户“五好家庭”,促进了家庭和邻里间的团结,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新风尚大大发扬。浛洸镇粮食门市部的营业员,坚持每月为全镇的18户“五保户”送米送油。前年,一个名叫黎生的男青年来到围子生产队女家结婚落户,被这个生产队一些人赶出了村,夫妻二人只好住在山上的茅棚里。1981年,这个队开展了“五讲四美”活动,广大社员受到了教育,又高高兴兴地把这对年轻夫妇从山上接回村。这个公社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最近修建了篮球场、滑冰场、露天剧场,办起了文化站、农业技术推广站。
浛洸公社党委由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全社出现了“人心齐,风气正,粮满仓,荷包涨”的新气象。
舒瑜 张晓


第3版()
专栏: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纠正不正之风
长寿县委整顿所属组织的领导班子
本报讯 通讯员杨志高、记者熊永年报道:四川省长寿县委领导深入基层,帮助整顿问题较多的领导班子,收到显著效果。
这个县有66个县属党委(党组),经派人逐个了解,其中差的有6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班子成员争调工资、争位子,利用职权给亲属子女安排工作,或者生活作风有毛病,班子内部有隔阂,甚至拉帮结派,闹不团结,工作消极被动,严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县委书记蹇文斌、副书记徐大元,带领纪委书记、组织部长、财贸部长和有关区委书记,先后到四个公社和两个局,帮助整顿领导班子。县委领导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对症下药,分别找党委(党组)的负责人和有关同志谈心。然后召开党委(党组)会议,把班子的主要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对照《准则》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自多作自我批评,消除隔阂,加强团结。纠正不正之风,该清退的清退,不搞“下不为例”。对有错误的同志坚持帮助教育,只有个别人作了必要的组织调整。
这几个单位,经过整顿,领导班子的状况有了明显变化。邻封公社党委不团结问题比较突出,七拱八撬,互相抵销力量。县委帮助整顿后,思想疙疸解开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团结气氛,全社的工作和生产大有起色。社员反映:公社党委心齐了,工作敢抓敢管了,领导我们富起来有希望了。财政局副局长朱昌年,是个老干部,因未调上工资对党组有意见,经常不上班。经过班子整顿后,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工作积极主动了,不但坚持每天上班,还经常下基层了解情况,争取晚年多为革命作贡献。


第3版()
专栏:

王开华和他的维族父母
1959年,刚刚八岁的王开华从甘肃老家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九公社五大队四小队。他是和别人一起到这里落户的。一年以后,在这儿“落户”的其他汉族人都走了,只剩下开华没走。队干部和社员看他那么小,还不能参加劳动,就心疼地给他送衣送饭。可是他总得有个家呀!维吾尔族社员吉利力坎吉和爱人其良汗决定把王开华接到自己家来,认下这个汉族儿子。王开华高兴地来到自己的新家,亲切地管吉利力坎吉叫“爸爸”、其良汗叫“妈妈”,吉利力坎吉两口也爱抚地给开华起了个乡亲们都非常喜爱的新名——买买提。
吉利力坎吉两口子对买买提可疼爱啦。尽管他家孩子多,生活挺紧,但他们总想方设法让买买提吃好穿暖。买买提十五岁时,看到父亲负担很重,就主动要求给集体放羊。
有一次,他在山上放羊时不慎被蝎子螫了。吉利力坎吉得知后,马上骑着毛驴,带着一只肥羊,从一百多里以外赶去看他。
在吉利力坎吉两口的抚育和公社、生产队的关怀下,买买提努力学文化,学习驾驶和修理拖拉机技术,成了一名熟练的拖拉机手。到公社拖拉机站工作以后,他没有忘记抚养他的维族父母,每月把全部工资交给老人。几年后,买买提和一位维吾尔族姑娘相爱了,吉利力坎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办喜事时,老人拿出了多年的积蓄,给这个汉族儿子和维族儿媳盖了4间新房子。
现在,买买提已经是3个娃娃的父亲了。因工作需要,他常常外出,但家里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用操心,因为有老妈妈其良汗在帮助他爱人看孩子,操持家务。买买提每次外出前,总要抽空给老人磨好面、劈好柴;回来时,总要给父母、弟妹捎点小礼物。
热合满江
哈力克哈的


第3版()
专栏:

陈桂香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
去年8月22日,湖南省桃源县龙虎公社茶庄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少先队员陈桂香和队里的小伙伴秦菊兰在龙虎溪打捞养猪丝草,突然听到惊叫声,发现三庄五队社员苏墙福的两个女儿——七岁的苏腊生和三岁的苏桃生跌入河水中。陈桂香奔过去,先救出在水中挣扎的苏桃生,又去救被冲进深水潭里的苏腊生。她把苏腊生推向潭边,苏腊生抱住石头得救了,年仅十四岁的陈桂香却因呛水过多、体力耗尽而英勇牺牲了。
陈桂香生前在学校是一个学习努力、守纪律、讲礼貌、乐于帮助同学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一个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经常帮助五保户碾米、挑水,就在她牺牲的当天早上,还给队里的五保户陈香阶挑了满满的一缸水。
陈桂香牺牲的消息传开后,茶庄大队和邻近大队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奶奶都拄着拐杖或由儿孙搀扶,去参加追悼她的大会。
吴兴华


第3版()
专栏:

发扬尊老敬贤的优良传统
鞍山市妥善安置离休老干部
本报讯 记者康文第、通讯员李明晨报道:近几年来,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把安置离休干部的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行各业都来关心照顾他们,一种尊老敬贤的社会风气开始形成。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离休干部313人,顾问59人。
鞍山市委为了妥善安排离休干部,首先设立专门机构,做到组织上有人管理。为了解决离休干部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全市建立了5个离休干部活动室。每个活动室成立了一个老干部党支部,保证离休干部能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市委书记经常走访看望离休干部,参加座谈会,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离休干部及时看到文件,市委给活动室增发一套中央、省、市委文件和有关资料。他们每周利用两个半天专门学习有关文件或传达会议精神,对有病住院或在家休养的老干部,指定专人送阅文件和传达会议精神。全市性重要会议、庆祝活动、文娱晚会和所在单位的重要活动,都邀请离休干部或他们的代表参加。每年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和访问。
鞍山市委还本着“好好照顾”的原则,在某些生活待遇上从优照顾。外出学习、开会、看病等事用车,都优先安排。离休老干部都享受医疗照顾,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情况检查。为了解决他们住房的紧张问题,前几年采取市集中兴建、房产部门统建、本人自建公助和进行调剂等办法,共为68名离休老干部解决了101间住房。争取在二、三年内基本解决全市离休干部的住房拥挤问题。


第3版()
专栏:

人们叫她“范双双”
——记莘县西关大队共产党员范平
山东省莘县西关大队女共产党员范平,今年五十二岁,为人朴实、善良、耿直、泼辣。多年来她为大伙啥事都管,人们都亲切地唤她“范双双”。
前几年吃“大锅饭”的时候,范平所在的第八生产队,有个保管员常把队里的东西拿到自己家里使用。为这事范平多次找队委会提意见,同时,也多次当面批评过那个保管员。后来,社员们一讨论,决定仓库门上再加把锁,范平便主动担当了义务保管员。两年多时间,凡是集体的东西,该入库的她及时入库,大伙需要的及时开门领取,她每月对仓库检查一遍,防止霉烂,集体的东西没有流失一点。队委会和社员多次提议补助她一些工分。范平都以“饭前饭后开开门,阴天雨天查查库,没误下地干活”为理由,坚持不要补助。有一户社员扩大宅基,侵占了队里耕地,队长批评他,他不但不听,反而打了队长,大队管他,还是不服。范平知道后非常生气,拉着那个社员就去公社辩理,在公社负责人的批评教育下,那个社员承认了错误,退回了扩大的宅基地,向队干部道了歉。
去年春天,范平所在的西关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群众被压抑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大伙运肥的运肥,造墒的造墒,广阔的田野呈现出一幅大闹春耕的壮丽画卷。然而,唯独社员孙国成愁眉苦脸。粗中有细的范平摸准了事情的根由:前几年吃“大锅饭”,把大伙的家底刮薄了,上有老、下有小,人多劳力少的孙国成更是贫困。今年他家承包了四亩棉田。没有钱买肥料,向信用社贷款吧,孙国成想,国家目前也很困难,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于是他投亲攀友,到处借钱。范平想,眼下虽然实行了责任制,生产的粮棉还是社会主义的。她搁下自己责任田的活,来回跑了20多里,到娘家借来了50元钱,家门没进,就汗淋淋地把钱送到了孙国成家中,笑着说:“先去买点底肥吧,以后有困难再说。”孙国成说:“你家也需要买肥料呀!”她说:“我家土杂肥多!”国成把钱揣到怀里,两眼含着激动的泪花。
去年秋种时,范平发现有几个劳力少的户,承包的责任田耕翻有困难,她就跑到十几里外的荣庄大队借来了拖拉机,帮助大伙耕地。几户凑钱买的油不够用,她就把儿媳妇点柴油炉子的30多斤油无代价的献了出来。随后范平又跑到亲戚家借来了牲口,为这几个困难户耙耢播种,使家家都适时种上了小麦。社员孙介明和孙高氏,是两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对责任田的收割管理有困难,范平总是根据农时季节,亲自或让孩子们帮这两位老人浇地锄草,把地里的活收拾得利利索索。两位老人感动得逢人就说:“社会主义可爱,范平这样的共产党员可亲。”
殷庆湘 马军 王世崇


第3版()
专栏:党的知识问答

关于受刑事处罚的共产党员党籍处理问题
近来,关于受刑事处罚的共产党员的党籍处理,读者提出的问题较多。现根据中纪委、中组部去年5月研究的意见,对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问:共产党员犯罪是否一定要开除党籍后,才能被逮捕、起诉和审判?
答:共产党员违犯了刑法,需要逮捕、起诉和审判的,司法机关有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事,而不必要等到党内处理后才去作法律的处理。
问:共产党员受刑事处罚的,是否都要开除党籍?
答:共产党员违犯刑法,受刑事处罚的,一般应开除党籍,但如遇下述情况可变通办理。
1、如共产党员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拘役、管制以及其他更轻的刑罚,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根据其犯罪情节和一贯表现,可以开除党籍,也可以不开除党籍,但必须给以党纪处分。反革命罪犯不在此列。
2、因某些过失犯罪或因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等犯罪被判处刑期较短的有期徒刑,又收监执行的,其中有的人过去一贯表现良好,又确实符合共产党员条件,也可以不开除党籍,应给以其他党纪处分。在监禁期间,停止组织生活。
3、共产党员因判刑被开除党籍的,刑满释放后,如本人重新申请入党,经考察认为确实符合党员条件,按党章规定手续由上级党委批准。
问:共产党员违犯刑法,若需给以党纪处分的,应在何时处理?
答:对违犯刑法的共产党员的党纪处理,可以在逮捕、起诉之前(如犯罪事实已经调查核实),也可以在法院判决之后,这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什么时候处理有利来决定,不作统一规定。处理时,党的纪检部门应同有关司法部门取得密切联系,以利及时作出正确决定。
凡过去规定与中纪委、中组部研究的上述意见有抵触的应以此意见为准,但已按1954年中央规定处理的,不再复议。
编者


第3版()
专栏:

哈尔滨火车站旅店服务公司就业两年的知识青年孙亚伟(左二)、刘凤忠(左三)前不久光荣加入共产党。孙亚伟是该公司团支部书记,他注意做好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团结青年把集体企业办好。刘凤忠在建设冰棍厂厂房时,受伤不下工地,投产后,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迅速打开了产品销路。
新华社记者 周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