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地球正为机器人敞开大门
张文英
这是美国一家大汽车厂的一个车间:一辆辆逐步成型的轿车,随着传送带缓缓移动,几十个“焊接工”排列两旁。每当传送带停息的瞬间,他们立即紧张、有序地工作,把相应的部件焊接好。若论操作技术水平,他们一无例外地达到毫厘不差、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他们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从不迟到或早退,总是默不作声地干活再干活,生产效率却比一般工人高10至40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进入八十年代后,一些工业先进国家正日益广泛生产和应用的“第二人力”或“超人力”——机器人。在这方面,日本更遥遥领先。目前日本拥有磁带存储型的高级机器人14,000台以上,而美国仅有3,000—5,000台,其他工业机械手就更不在话下了。在日本,仅松下电气公司即计划在今后10年内配备10万个机器人。苏联计划到1985年把机器人从目前的6,000台增至10万台。看来,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涉足工业生产,这个趋势是不可遏止的。正因如此,有些科学家认为: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是又一次工业革命;地球正为机器人敞开大门。
机器人诞生于六十年代初。当时装配成的工业机器人只能从事点焊或拿起——放下等单一作业。它由一个底座和装有夹具的“长手”组成,“长手”可以转动、弯曲、放松和捏紧夹具,这就是第一代机器人即机械手。它们还不够机灵,也没有任何应变能力。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因开始装备微型电子计算机而有了新的变化。这类机器人装有信息处理和传输装置,能“听”会“看”,可以由“触摸”而产生某些应变能力,能完成更接近于人的动作,甚至可以完成比人操作更为精密、更为困难复杂的作业。这就是近年来研制的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八十年代以来,机器人制造业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一门新兴工业,而且相互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日本生产的机器人已相继占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美国为了扭转落后状态,正急起直追,增加投资。预计到1990年,美国生产机器人的投资将增至现在的20倍。目前,美国在研制第二代工业机器人方面也已取得了新的进展,能借助电视技术使机器人不仅能“看到”物体,甚至能区分色调上的细微差别和精确地识别物体。美国还在研究具有触觉和能对简单声音指令作出反应的机器人。
别看机器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它们却有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非凡本领。由于机器人大都由金属制成,具有耐高温高压、不怕环境污染等特点,因而它们往往能人所不能。例如1966年美国机器人“科沃”就曾潜至750米深的海底,把一枚失落的氢弹捞上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机器人不怕高温剧毒,专门从事将一只盛放有剧毒的钚元素粉末的容器送进华氏950度高温的炉膛里,直到粉末变成灰色的钮扣状物体。现在,大约60%的机器人是用在自动化作业线上。有“现代机器人之父”称号的约瑟夫·恩格斯伯杰最近提供了一个能够根据需要自动改换工作的机器人。而由辛辛纳蒂·米拉克龙制造的另一个机器人则能根据触觉仪器改变行动。如今,在一些国家,机器人正在各类工厂中从事焊接汽车、组装电机、装配冰箱、检验产品、操作放射性材料、喷漆、擦玻璃、拔鸡毛等单调、繁重或危险的作业。机器人正日益广泛地代替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有的科学家还计划用机器人来喷洒杀虫剂、充当消防队员灭火、开采深海矿藏、考察宇宙空间以及在太空修理人造卫星等。
机器人还在迈步前进。不少国家正在加紧研究,以求造出更象真人的机器人。专家们估计,到2000年,仅美国的工厂、机关,将会有4,500万个工作岗位为机器人所代替,这个数目,约占目前全国就业人口的45%左右。机器人还将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当“管家”、端茶送饭,甚至照顾瘫痪病人。从发展方向来说,机器人将能逐步超越机械“智力”阶段而变得越来越“精明”,成为人类理想的助手。
当然,对广泛使用机器人的问题目前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机器人的使用使失业人数增加,这是令人担忧的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因而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工业机器人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人摆脱繁重而危险的体力劳动,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工作,人终究是生产活动中决定性的因素。然而,不管怎样,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领域,将是肯定无疑的。


第7版()
专栏:

在歌德流连过的酒店里
邓东莲
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夜: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莱比锡市寻访了歌德在不朽的诗剧《浮士德》中着意描绘的那家奥尔巴赫酒店,在店里小酌,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刻。
在德国,只要提起歌德的名字,人们就会露出自豪的神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以歌德命名的大街,家家户户都有歌德的作品。而在莱比锡,奥尔巴赫酒店更是家喻户晓的去处。
奥尔巴赫酒店位于市中心的格里马大街。大街旁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英姿勃勃的青年歌德的铜像。铜像对面有一幢临街大厦,它的门廊上挂着醒目的招牌:“奥尔巴赫酒店”。当我们走近酒店时,一群中学生正熙熙攘攘地拥进大厦的门廊,我们相随而入。这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青年歌德的形象。
据记载,1765年10月,正当歌德十七岁那年,他从家乡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来到当时已被称为“小巴黎”的莱比锡攻读法律。但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时代激流撼动着青年歌德的心灵。在这里,他热烈地追求自由和光明,写出了头一批正式发表的文学作品。奥尔巴赫酒店是他那时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
走进大厦一看,原来这酒店设在一个地下室里,难怪它的德文名字按照直译应为“奥尔巴赫地窖”。
在通往地窖的楼梯口旁,陈列着一组雕塑。它们是《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的情景。在这一场中,浮士德在魔鬼靡非斯特带领下来到了这家酒店。他们看到一群大学生喝醉了酒,口吐秽物,丑陋不堪……。《浮士德》是歌德花了六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文学巨著,讲的是浮士德在靡非斯特引诱下,漫游天上人间,处处如愿以偿。可是,他始终感到失望,体会到无论是物质享受、男女情爱、高官厚禄,还是单纯的科学研究乃至古代艺术等,都并非真正的美。最后,当他终于发现生产劳动才是真正的美时,却将与世长辞了。有趣的是,奥尔巴赫酒店在诗剧中是浮士德漫游和追求的起点,而实际上,可以说它是歌德在生活道路上漫游和追求的起点。由于《浮士德》,两者融为一体了。
我们沿着石阶走进酒店,但见店内生意兴隆,简直座无虚席。正在为难时,一位女招待员含笑过来,主动把我们这几个“外国人”带到一个角落的空位上。这里店堂宽敞,可容纳一百多人,灯光柔和,周围的装饰典雅别致,具有中世纪古色古香的韵味。据说,这家酒店从1530年开张以来,迄今已有450多年历史了。
不一会儿,那位女招待员又来到我们面前,为我们斟了葡萄酒,还特意加进一点水。正当我们感到迷惑不解时,她却注意到了我们的表情,含笑解释道:“我给你们讲个歌德的故事吧:一天,歌德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时掺了一些水,旁边桌上已有几分醉意的大学生对此狂笑不已。歌德便即兴口占一首诗,回敬了他们:
单是喝水会成哑巴,
池中的鱼就不会说话;
单是喝酒会成傻瓜,
桌上诸君一点不差;
我既不愿做哑巴,也不当傻瓜,
故而要在美酒中把水加!大学生们听后不再吱声了。”招待员笑着继续说:“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我要给你们在酒中掺水了吧?”我们听了不禁一笑:“我们也不愿当傻瓜。”便端起掺水的酒,一饮而尽。
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和我们攀谈。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文学教授。我们谈到了歌德,也谈到了莱比锡博览会。他说:“歌德生前爱读中国文学作品,并且还用中国文学中的一些主题,写了14首《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今天我在博览会上参观了观众赞不绝口的中国馆,如果歌德还在,他一定会写出赞美中国馆的诗篇。”我们告诉他,歌德的许多作品是中国读者很熟悉的。中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早年思想深受歌德影响,他怀着满腔热情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等作品,对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知识界产生过积极影响。我们相信,今后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歌德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去。这位文学教授听了很高兴,他说他要把我们的话告诉他的学生,告诉德意志人民。
从奥尔巴赫酒店出来时,已是月华初升时分。踏着月光,我们走到歌德铜像下,在那里徘徊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附图片)
上图:歌德与《浮士德》中四主角:海伦、玛甘泪、靡非斯特和浮士德。左图:“奥尔巴赫酒店”的招牌吸引着格里马大街上的行人。


第7版()
专栏:

一片深情送幼鲑
柯文
日本鲑鱼一生,颇具浪漫色彩。这种鱼出生于河流,长大于海洋中。它们在大洋里奔波寻食,四处漫游,征程万里。但到繁殖季节,顿起“思乡”之心,长途跋涉,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里产卵。它们逆流而上,和潮水搏斗,穿过岩缝,越过险滩,返归故里,产卵之后,疲备不堪的母鱼往往也就“溘然长逝”了。
正是根据它的这一特性,今年2月14日和28日,日本东京多摩川举行了欢送30多万尾幼鲑鱼出洋的盛会。参加这一盛会的有7,000多东京市民和日本环境厅长官以及东京都知事。原来,去年11月间福岛县一些学生在当地一条河里采到一批鲑鱼子,放在孵化场里孵化。如今鱼子长成幼鱼,人们用水桶把它们放流到多摩川,让它们出洋。估计这群幼鱼将北上,在北太平洋、阿留申海域回游,过三四年后就会回归日本。鲑鱼子在河里出现,说明曾受污染的河流已大为改观,这是东京市民引为高兴的喜事。因此,当放流时,无数中、小学生含情脉脉地同声对着这批幼鱼喊道:“我们一定保证河流的清洁,希望你们长大后还游回来。”鲑鱼喜欢清洁的水,但这更体现了东京居民注意防止污染、保护水源的决心。


第7版()
专栏:

从“唐风”到王贞治
——日本道德教育偶拾
张云方
在中日两国绵延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和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要是你访问日本,不管漫步城市街头或乡间小道,都不会因人们的举止、风尚而产生强烈的去国离乡之感。相反,你会从那热情友好的接待、彬彬有礼的迎送,以及人们频频躬身致礼和一声声“欢迎光临”、“请多关照”、“您辛苦啦”等等亲切的音容笑貌中,感到舒畅而熟悉。日本人民把日常相互之间这些礼俗统称为“唐风”。人们还会告诉你,早在大化革新时期,日本习俗悉仿唐制,相沿下来,已经被视为“国风”了。
最近,日本文部省作出决定,将旅日中国国民王贞治自传的一部分,编为《中学道德教材》,印发全国,要使它在日本国民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可以说,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互润史上一个新的小小的侧面。
王贞治是一位曾有长达22年职业球员生涯的著名运动员,他奇迹般地建树了棒球本垒打868号的空前业绩,9次被评为日本优秀选手,13次独占得分冠军,15次获得本垒打冠军,因而蜚声日本体坛,同时,他还获得日本国第一号国民荣誉奖,成为在日本荣获最高奖赏的第一个中国国民。这次,文部省把王贞治作为国民道德的楷模,并不是着眼于他在体坛建立的功勋,而是着眼于他那“厚道的中华人品”——谦虚、敬和、刻苦、向上的品德。正如日本人士所说,王贞治是“日本人敬仰不已的二位异邦人”之一,他的精神风魔了日本,这是中华民族情怀节操的部分缩影。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曾以一句中国名言送给他:百炼成钢。这,可说概括了他的成长过程。
王贞治出生于一个中日血缘结合的家庭,父亲是中国人,祖籍浙江;母亲是日本人,出身贫寒。这样的家庭背景,增添了贞治成长道路的曲折和戏剧性。曾有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那是贞治中学时代,他作为早稻田实业学校棒球队的主力队员参加全国高校夺标赛。贞治的完美投球、出色的打率,使早实学校赢得了冠军,从而获得了参加国民体育大会的资格。但是,正当学校球队动身参加国民体育大会时,上边来了通知:王贞治是中国国民,不能参加日本国民体育大会。这对在体育征途刚迈出头一步的贞治来说无异是个沉重的打击。贞治接到这个通知,没说什么,就留下了。当然,他忍受了内心的苦恼。但他决心在体育征途上一直走下去。
从那以后,王贞治在事业上更加刻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他加入了日本著名的职业球队巨人队。1962年,他在教练的指导下独树一帜,在棒球界首创了“金鸡独立式”打法,一举夺得了全国本垒打冠军。自此之后直到1980年退出现役,他连续19年保持着本垒打30号以上的纪录。1977年他获得日本第一号国民荣誉奖时,思绪万千。他认为,这荣誉既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日本民族。
贞治的哥哥曾经说过:成熟饱满的稻谷,总是谦虚地低头面向大地,只有那些不成熟的才指向青天。贞治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上。就象中国著名格言“胜勿骄,败勿馁”;“满招损,谦受益”那样,成名之后,他更谦逊了。在破纪录前后的日子里,在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声中,贞治通过电视总是谦虚地重复着一句话:“这是朋友们支持的结果,是我们大家的荣誉。”他一次次恳求记者,千万不要渲染他个人。而今,他退出了棒球第一线,甘当一名小小的助理监督。
日本朋友认为,这次日本文部省的决定,对日本下一代的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广而言之,它对于在日本被誉为“礼仪之邦”的贞治的祖国来说,也是一种欣慰吧!


第7版()
专栏:

椰林秀美椰酒香
斯里兰卡的椰林苍翠秀美,令人难忘;斯里兰卡用椰子花汁酿成的美酒,馥郁香醇,同橡胶、椰子、红茶那样,扬名世界,赢得盛誉。
椰花酒深受国内外饮者欢迎,可是,酿造椰花酒很不简单,真可谓“滴滴玉液皆辛苦”哩!
椰花酒的重要原料是鲜椰花汁。为了获得鲜椰花汁,人们清晨就得背起大篓,爬到二三十米高的椰树梢上,用利刃把状如象牙的椰花削去一小截,让椰花汁一滴滴地沁出,储集到花茎中。到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爬上树梢,小心地取出椰花汁液,放到背篓中的容器里,同时,把椰花再切去一小截,使椰花汁继续沁出,如此连续多次,直到将汁采尽。可以想见,为采集鲜椰花汁,人们每天得上上下下爬多少棵高大的椰树,付出多大的辛劳啊!之后,酿酒者就把采到的椰花汁,用独特的传统方法酿成椰花酒。
斯里兰卡的椰花酒有两种:一种称“拉”,甜美可口,不会喝酒的人也能开怀畅饮,在斯里兰卡成为人人爱喝的美酒;另一种叫“阿拉沽”,这是60—70度的烈性白酒,香醇味美,远销西欧。
  ·星·


第7版()
专栏:

惊人的酗酒车祸
在美国,近年来全国每年平均约发生车祸命案五万起,其中约半数是因驾车人的酗酒造成的。特别是周末晚间,酗酒后驾车的人就更多了。
车祸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在每年发生的总共八十万起车祸中,受重伤者有七十五万人,经济损失多达八十亿美元。在这惊人的数字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归咎于酗酒的驾驶人。
合众国际社报道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静悄悄的夜晚,警员马吉达正在弗吉尼亚州一条公路上巡逻,发现一辆东摇西摆的汽车在行驶,于是急忙赶上去。当他正要女驾驶人出示驾驶执照时,第二个显然也是贪杯过量的驾车人的汽车猛撞上他的巡逻车,以致巡逻车被撞得向前猛冲,把警员马吉达撞倒了,使他多处受伤。几分钟后,一支救援队赶到时,却又有第三个酗酒的驾驶人驰车到来,撞倒了两名救护人员,使他们一死一伤。
由于酗酒驾驶被认为是美国生活方式所难免的,因而受到宽容。近来看法虽有改变,但此类肇事案件仍有增无已。·达功·


第7版()
专栏:海外胜迹

壮丽的古台阶
身穿各国和各民族服装的使者,手捧鲜花,鱼贯地拾级而上,走向庄严宏丽的殿堂。这是伊朗古都苏萨的一座巨型石阶两旁浮雕描绘的情景。这座石阶造型美观,宽阔壮丽,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它是公元前520午,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为显示其王朝的鼎盛而修建的帕尔塞波里宫一部分。该宫后毁于大火。但今天的游人仍能从这精美的石阶,想见古代伊朗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宏伟。 ·芬·


第7版()
专栏:

会干家务的机器人
美国制成并展出的能帮助做家务活的机器人,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台机器人(见左图)装有真空吸尘机、火警报讯器、防盗警报器,还有电脑控制的音响装置。试验表明,机器人除了能完成上述任务外,还能帮助做一般性的家务活:开关门户、扫地洗衣、烹调热饭甚至照管孩子、携犬外出散步等。机器人干这些活全凭电子计算机控制。这种机器人售价分两类:普通型的每台15,000美元,高级型的为17,500美元。 ·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