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东盟各国经济持续增长
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设备,发展加工工业使经济多元化
新华社香港电 在西方世界经济衰退的1981年,东盟各国的经济仍然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据有关各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去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为9.9%,泰国为7.5%,印度尼西亚为7.1%以上,马来西亚为6.9%,菲律宾为5%。
近年来,多数东盟国家在进一步改组农业经济结构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本国资源为基础的加工工业和重工业,使经济多元化。如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菲律宾的农业和制造业,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去年,新加坡的石油工业、造船业和钻油台建造业兴旺。经济多元化增强了东盟国家抵制西方经济衰退影响的能力。
东盟国家继续重视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来发展经济。新加坡的炼油、造船、电子电器等主要工业部门基本上都是靠外资建立起来的。
争取新市场和使出口商品多样化也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商品输出在东盟各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东盟国家在向日本和美国传统市场增加出口的同时,积极向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寻求新市场。目前,新加坡的出口商品中有一半以上输往亚洲各国,印度尼西亚去年向中东国家出口的商品总值比前年增加了50%。东盟各国还采取措施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如马来西亚已从以前主要出口橡胶和锡转为橡胶、锡、石油、木材、棕油等多种产品外销。
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东盟国家通过集体力量,促进经济不断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东盟区域内的特惠贸易商品已达8,529项,而这在1977年只有71项,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由十年前的23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100亿美元。东盟各国之间还互通有无,互相支持,优先提供对方需要的粮食、石油、肥料等物资,并在农牧业、林业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去年,东盟国家还多次举行能源会议,确定在开发能源、使能源走向多元化方面加强合作。
目前,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如外贸逆差扩大、外债增多、通货膨胀以及过分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等。(附图片)
图为马来西亚青年训练中心的一个汽车修理车间。李兆乾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法国十万农民游行要求提高农产品价格
新华社巴黎3月23日电 来自法国全国各地的十万农业经营者今天在巴黎举行游行,抗议政府的农业政策,并要求正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决定提高成员国农产品价格16%。
这次由法国农业经营者工会全国联合会等团体组织的游行是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游行,占法国全国农业人口近二十分之一的人参加了这次游行。
参加游行的农民从凌晨开始就乘坐汽车、拖拉机等车辆陆续到达巴黎。上午11时,集合在民族广场的游行者列队向庞丹门进发。以30辆拖拉机开道的游行队伍长达7公里。
下午,参加游行的农民在庞丹宫集会。工会领导人在会上发言指出,政府的农业政策使法国的农业经营者连续八年来收入下降,债务增加。


第7版()
专栏:国际札记

酒战
意大利、法国最近重新爆发了一场“葡萄酒战”。法国南部农民上街拦截酒车、捣毁酒库,强烈地抵制意大利葡萄酒的涌入。这给困难重重的欧洲共同体增加了新的摩擦。
去年意大利出口到法国的葡萄酒达11亿多升,就是说,平均每个法国人20升。根据共同体规定,各成员国的农产品是可以自由流通的。但由于意大利酒价较低,影响到法国葡萄种植业的生意,于是便争吵起来。官司终于打到欧洲法院,尽管欧洲法院作出了判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因为意法这两个共同体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都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目的之一本来是保护农产品的市场,维护成员国农业经营者利益。这个宗旨,在相当长时间里,确实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各成员国经济情况不好,农产品自由交流而产生的矛盾日趋尖锐。象“葡萄酒战”这样的贸易战并不是破题儿第一遭,恐怕也不会是最后的一仗。
·章华·


第7版()
专栏:

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提高
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中平均寿命最长
本报讯 世界银行1981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情况》报告说,从1950年到1979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报告说,工业化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1950年的67岁提高到1979年的74岁;
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提高更多,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由48岁提高到61岁,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由37岁提高到51岁。这一统计不包括中国在内。
新华社香港3月24日电 新加坡《南洋商报》23日根据联合国一份报告书报道,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人的平均寿命最长,达71岁,其次是马来西亚人,达68岁。
泰国和菲律宾人平均寿命为62岁,印尼人为59岁,缅甸人为54岁。
这份报告还说,泰国和菲律宾的儿童死亡率是6‰,马来西亚为2‰,新加坡最低,大约只有1‰,甚至更低。


第7版()
专栏:

法国总统密特朗同意推迟向尼加拉瓜交付武器
本报讯 据美国《新闻周刊》3月23日报道,法国总统密特朗已经同意推迟向尼加拉瓜政府移交价值1,700万美元的法国武器。报道说,这是密特朗总统3月12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里根会谈时作出的“极其重要的让步”,尽管会谈“并未使两位总统在中美洲问题上取得一致”。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巴西农业发展快潜力大
本报讯 巴西财政部不久前宣布,去年巴西农牧业生产增长了9.5%。但是,巴西中央银行对这个数字有异议,认为实际增长应是7.2%。不过,两个数字不管哪一个准确,巴西农业去年显然又取得了一个好收成。
近十多年来,巴西农业一直发展很快。在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间,巴西农牧业总的增长率达59.2%。目前,巴西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咖啡、甘蔗、可可、木薯、西沙尔麻和蓖麻,居世界第二位的有大豆、柑桔。粮食总产量去年已达5,370万吨,占整个南美大陆粮食总产量的52.52%。畜牧业也具有相当规模,牛的存栏头数已达一亿多头。
巴西农业发展快,因为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个南美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巴西境内地势较平坦,大片土地可资利用。据统计,巴西可耕地面积约为28,000万公顷,而截止1978年已耕地为5,000万公顷,仅占全部可耕地的17.3%,不少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尚未开发,因此发展农业的潜力还很大。
巴西农业发展快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当。近10多年来,巴西政府十分注意发挥本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菲格雷多政府执政后制订的发展经济战略中,特别把农业规定为国民经济中最优先发展的部门之一。政府在扶植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发展大农场生产,同时向中小农业生产者发放优惠贷款。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政府还向愿意务农的家庭无偿提供土地,同时控制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在丰收时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政府还推广科学技术,把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由于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巴西减少了一般发展中国家中那样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的盲流现象,而是鼓励大量农业人口向未开垦地区移民。
此外,农产品出口增长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最近10多年,巴西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非常快。1971年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还不到20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已超过100亿美元,去年是11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3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巴西以出口咖啡为主,五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近10多年来,由于发展多种经营,巴西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已增加到几十种。巴西政府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的附加价值,特别强调初级产品加工出口,如把咖啡加工为速溶咖啡,可可提炼为可可脂,大豆加工为豆油、豆粕,柑桔加工成桔汁等。这样,既提高了农产品出口价值,又发展了加工工业,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合作发展水力资源
——拉美拉普拉塔河流域一体化的进展
管彦忠
在拉丁美洲国家努力实现本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拉普拉塔河流域国家加强合作,发展水电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目前,巴西和巴拉圭正在巴拉那河上游建设伊泰普水电站,发电能力为1,260万千瓦,预计1983年开始部分发电。阿根廷和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在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上也正在兴建亚西雷塔水电站和萨尔托格兰德水电站。阿根廷还和巴西合建的加拉维工程正在研究之中。这4座大型水电站全部建成后,总发电能力达2,450万千瓦,将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
拉普拉塔河流域指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巴拉圭河、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流经的地区,包括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玻利维亚的部分领土和巴拉圭的全部领土,面积3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人,是南美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969年,上述五国在巴西利亚签署条约,正式成立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以便共同开发本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体化。
在这几个国家中,除玻利维亚以外,每年都要程度不同地进口石油。其中巴西石油消费量的80%靠进口,去年为进口石油花费了11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都想方设法开发别的能源。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据估计,它拥有拉美水电潜力的50%左右。巴拉那河是南美第二大河,长4,000多公里,水量充足,落差大,对建设水电站十分有利。因此,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加强合作发展水电,成了拉普拉塔河流域国家努力实现能源自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合理地利用水力资源,促进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流域国家本着合作和谅解的精神,从整体利益出发,克服了彼此之间的分歧,使联合建设水电站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1979年10月,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再次友好协商,通过签署协定解决了这个长期争执的利用巴拉那河水的问题。根据这一协定,伊泰普水电站将安装18台发电机组,科尔普斯大坝高度为海拔105米。
建设大型水电站周期长,投资多。这些国家除了自己集资以外,还从国际组织或别的国家获得贷款。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建设亚西雷塔水电站已向阿根廷和巴拉圭贷款6亿多美元,占总投资的九分之一。为了照顾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国家如巴拉圭,在伊泰普水电站的建设中,全部投资由巴西负担。将来巴拉圭用向巴西出口平分得来的电力偿还所负的债务。


第7版()
专栏:

横贯欧洲的大水道
李长久
工程浩大的“莱茵—美因—多瑙运河”,全长677公里,包括疏浚美因河在内,迄今已经完成了578公里,只剩下从纽伦堡到克尔海姆不到100公里的一段仍在施工中。
这条运河全部竣工后,将把莱茵河与多瑙河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西起北海,东到黑海的长达3,400公里的横贯欧洲的大水道。它将把西欧、中欧和东欧十几个国家连接起来。船只既可以东出黑海,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地中海和印度洋,而且可以从西北通北海,进入大西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早在公元768年至814年间,即日耳曼人查理王朝统治时期,人们就开始了修筑这条水道的工程。以后由于法兰克王国和撒克逊人进行的战争,查理大帝把开凿运河的工程停了下来。到了十九世纪,巴伐利亚的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决定继续开凿这条运河,终于在1846年修通了从美因河的班贝格到多瑙河的克尔海姆之间的一段。但是,由于这段运河只能通航200吨的船只,加以铁路运输已相当发达,这段运河又逐渐被废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首先对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进行了疏浚和加深,到1972年完成了这条运河从班贝格到纽伦堡的一段工程。但剩下的那一段99公里的工程则一直陷于停停走走、裹足不前的局面。
运河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人们担心苏联的威胁。这条运河是西德一国的内水,其主权和管辖权理应归本国支配。可是,早在1972年,苏联就借口莱茵河和多瑙河是国际水道,别有用心地主张这条运河也应该实行“国际化”。如果这样,这条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整个西欧都有可能受到苏联海军的威胁,而且,庞大的苏联商船队也将进入西德并威胁它的航运业。所以,不少西德人主张立即停止这一工程。
可是,正如西德《日耳曼论坛》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所说,这条运河的工程已经完成了85%以上,要想完全废弃这一工程真是谈何容易!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巴伐利亚州总理施特劳斯最近都表示将继续完成这一工程。(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中国冰球队4∶4战平瑞士队
新华社奥地利克拉根福3月24日电 快讯:中国冰球队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世界冰球(B组)锦标赛中,以4∶4与上届第三名瑞士队战平。3局的具体比分是:1∶1、0∶3和3∶0。至此,中国队和瑞士队均进行了5场比赛,成绩都是1胜1平3负。
中国队剩下的最后两场比赛是:26日对波兰队,27日对荷兰队。
据新华社克拉根福3月23日电 中国冰球队22日在这里举行的1982年世界冰球(B组)锦标赛第五天比赛中,以3∶9负于罗马尼亚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以7∶4战胜了东道国奥地利队。
23日,荷兰队和波兰队分别以6∶1和12∶3战胜瑞士队和挪威队。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旧石器时代遗址
印度考古学家不久前在古吉拉特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这个邦的巴罗达市附近的山区中。考古学家在发掘时找到了石英岩制的斧子、砍刀、刮刀等。早先在流经这个邦中部的河流沿岸也曾发现过类似的工具。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吉尔吉斯发现公元两、三千年前村落遗址
苏联考古学家前不久在吉尔吉斯共和国奥希城塔赫提苏莱曼山发掘出一座三千多年到两千多年前的村落遗址。
这是一个巨大的村落,以台阶状分布在整个山坡上。考古学家在那里找到了大量陶、石和青铜制成的工具。他们认为,这些工具以及村落布局特点都说明,当时住在这个地方的部落具有高度的文化、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一只四千万年前苍蝇标本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昆虫学家最近在一块琥珀中发现一只四千年前的苍蝇,这是至今获得可供研究的最古老的标本。
在这以前找到的最古老标本都不到一百万年。
他们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只苍蝇的各种照片,显示苍蝇的肌肉纤维组织仍然保存得很好,这只苍蝇可能为科学家提供有关遗传学的宝贵资料。
(本专栏为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旧石器时期文物
据报道,荷兰一地质队最近在马斯特里赫特郊区发现了一批旧石器时期的文物。
这些文物是在马斯河岸的一个采石场发现的,有石器以及经过加工的犀牛牙齿和骨骼。这证明在大约二十万年以前马斯河畔就已有人类居住。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古巴比伦金银饰物
伊拉克考古学家最近在发掘一座古墓葬时发现了一批古巴比伦时代的金银饰物。
这座墓葬位于伊什塔尔农神庙附近。出土的金银饰物中有手镯、耳环、戒指等。据科学家初步判定,这些饰物是属于公元前1,000年代的。在这个墓葬里还找到了古巴比伦居民使用的大量陶器。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图为英国肯特郡的古罗马要塞炮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