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
必须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本报讯 最近,记者就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访问了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
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许多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做出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加上上级领导机关对这项工作的具体帮助指导不够,有些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些基层组织涣散,甚至瘫痪、半瘫痪状态。因此,进一步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过去那种催种催收一类的事情确实少了,但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责任并没有减轻。当前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及时解决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教育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就需要共产党员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向不良倾向作斗争。
中组部负责同志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凡是大事都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支部工作中要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党员的活动;还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消极落后、违法乱纪的党员要进行帮助教育,直至给予必要的党纪处分。
中组部负责同志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实行党政分工,发挥管委会的职能作用。要敢抓敢管,克服涣散软弱状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产中去,做到每家每户去。要坚持疏导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基层组织的活动,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要根据本地区实行的生产责任制形式,确定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支委、党员要以身作则,做出样子。要求社员做到的,支委、党员首先做到,要求社员不做的,支委、党员坚持不做。
最后,中组部负责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党委要有一名副书记,组织部要有一名副部长分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抓紧配好各级党委做组织工作的干部。地、县委要大力培训基层干部,要办好地、县委党校。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每年都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地、县委每年要召开一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县以下党委每个成员还要联系几个党支部,以点带面,把工作做出成效。对一部分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党支部,要派人帮助整顿,切实地把后进支部的问题解决好。


第3版()
专栏:

宝鸡市人民路街道居民好风尚
奉养孤老何大娘愉快地度晚年
本报讯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路街道居民奉养孤老何大娘,已整整十四年了。1968年,何桂英的丈夫去世,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愁肠百结,以至半身麻木。邻居们闻讯赶来,端水、喂药,忙个不停。几个大婶轮流伺候了她几个月。从此,这条街上的居民几乎家家派人到她家里干过活,谁家做了可口的饭菜也让孩子们给何大娘送来。邻居何梨花大嫂,不管自己多么忙多么累,在大娘生病的六、七年中,一直为老人洗衣,她的儿子肖宝林十四年如一日,一直帮何大娘挑水。何梨花的女儿们帮大娘家缝补衣物,给大娘洗头、梳头。
人民路一带的公司、商店的职工们也都十分关心这个孤老。市农副公司月月派人给何大娘送生活费,常年供给她柴禾,何大娘病重了还派人伺候她。人民街蜂窝煤加工厂徐寿芳等同志,月月把蜂窝煤送到她家。人民街粮油门市部每月派人给大娘送粮。沿河街蔬菜门市部几位售货员,三天两头为大娘带来蔬菜。1971年,何大娘病得厉害,车站口医药门市部的同志们主动上门去治病。每天午休时,有多年医疗经验的门市部副主任张毓沛就挎上药包上门给大娘看病,门市部的其他同志就为大娘煎药,一天两次送到大娘床前。经过同志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何大娘于1976年病愈,能拄上拐杖在街头散步了。
近三年来,东仁堡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两位老师带领下,每周到大娘家里抬水、扫院,打油打醋,一个班毕业了,另一个班又接上了。何大娘感慨地说:“只有在新社会,我这个孤老才能活到今天啊!” 申福安


第3版()
专栏:

邻里新风
——访北京市牛街
吴酩
“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旧时邻里相处的信条。今天,它正在被助人为乐、和睦相处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所代替。在“全民文明礼貌月”中,我访问北京市主要的回民聚居区牛街时,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一院胜过一家亲
输入胡同七号,被评为牛街地区的“五好院”。人们说,别瞧那院有五家,还不是一个民族,三家回族、两家汉族,可是处得比一家子还亲哩!
小刘、小李夫妇,是搬到七号不久的汉族住户。起初,他们担心和回族住户处不好关系,总想找机会换出去。同院的老人们,看他们工作忙,早起晚归,顾不上打扫屋门口,就经常替他们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小,赶上公休日,各家都洗衣服、晒被子,晾不下,家里有老人的就抓紧平常日子洗涮,不赶公休日凑热闹。双职工家白天没人,老人们就帮助招待客人、买煤。有时小李、小刘赌气拌嘴,大伯、大妈们便和颜悦色地劝解……,这一桩桩的小事,温暖了小刘夫妇的心,使他们打消了顾虑,安心住下来,还说:有房也不想搬啦,舍不得这些好邻居呀!他们自觉尊重回民的生活习惯,并把爱拌嘴的毛病改了。他们说:咱们不能给“五好院”抹黑啊!
“热心肠的人真多”
“这世道有多好啊,热心肠的人真多!”86岁的孤老戴庆荣老奶奶逢人就这样不停地叨念。
就说去年4月吧,戴奶奶得了急性胰腺炎。街道干部得知后,赶忙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尽力抢救,终于使她转危为安。在住院的二十多天里,街坊邻居三天两头去探望她。出院以后,对她照料就更精心了。同院的退休工人、共产党员刘瑞珍,自家有90多岁的老妈妈需要人侍候,还要抽空照顾戴奶奶。成城是戴奶奶的妹妹的孙女婿,可以说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他对戴奶奶可好啦!家务事,他抢着做,老人一换下衣服,他就用公休时间给洗干净。不了解底细的人,以为他是戴奶奶的亲儿孙,其实他们连民族也不同,戴奶奶是回族,小成是汉族。
“他们都姓‘雷’”
走进牛街103号院铁广玉老大妈的房子,只见她正戴着老花镜在铺上做针线。
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没儿女,北京也没什么亲戚,老伴去世十多年了。但她并不觉得孤单。过去,是办事处、居委会的同志常来问寒问暖,生病了扶她看病,替她抓药。老人的被里破了,他们送来买布的钱;发现烟筒旧了,他们送来新的。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后,居委会组织的“为人民服务小组”,头一天就给铁大妈家大扫除。附近回民小学的孩子们也组成“学雷锋小组”,每天下课后都来铁奶奶家帮助扫地、擦玻璃、打水、添火,见什么干什么。
铁大妈激动地说:“每天来看我、帮我的人不断!我过意不去的是问不出他们的姓名来。”一位陪我访问的街道干部笑着说:“您就别问啦,他们都姓‘雷’,雷锋的雷!”


第3版()
专栏:

人民银行屯昌县支行党支部联系本行经济案件
对青年职工进行反腐蚀教育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屯昌县支行青工占职工总数80%以上。前一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种种不良倾向,有些青工受到侵蚀,不是热衷于吃喝玩乐,便是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支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曾发生两起贪污挪用库款的经济案件,作案者都是青工。事实使支行党支部认识到:在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新形势下,如不抓紧对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就会乘虚而入,腐蚀青年以及其他职工。他们决定对青工进行反腐蚀教育,让青工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制资本主义思想侵蚀、遵纪守法的“长城”。
屯昌县支行党支部分期分批举办了轮训班,组织青工学习国家法律法令和职工守则,联系本行经济案件,开展了“从经济案件中应吸取哪些教训”的讨论。青工们在轮训班上认真学习、讨论,受到很大教育,普遍有了进步。一位失足青年总结自己从不安心工作,发展到追求吃喝玩乐,最后违法犯罪的沉痛教训后说:“小洞不补,大洞难堵。我们只有时时处处防微杜渐,才能不为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左右,不为资本主义思想所腐蚀。”从此以后,他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受到好评。
吴文波 符文思


第3版()
专栏:

合肥市客运大队一批老工人退休,十几辆轻骑三轮车即将停驶。这时,刚进队当修理工的谢友琼(中)、张秀兰(右)、韩少兰(左)等11名女青年,立即提出申请当驾驶员。
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第3版()
专栏:

读者要求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
最近一个时期,本报陆续刊登了一些严肃处理经济犯罪案件的报道后,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这些来信除了表达群众的心情、要求外,还提供了一些揭发材料。
这里摘登几篇读者来信。其中的揭发材料,本报已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编者·
人民的愿望
广东文昌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原经理陈川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人民兴高采烈,燃放鞭炮热烈庆贺。
庆贺之举,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司法机关伸张正义的支持,同时也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对那些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坏分子的深恶痛绝。
对广大群众来说,眼看着国家的财富被糟踏、挥霍、中饱私囊,他们是于心不忍,异常愤慨,并与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是由于许多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走私贩私的犯罪行为,是和我们的一些政权机构、领导人物联系在一起的,致使反对这种行为的斗争遇到种种阻力,遭到多方压制,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纠正,人民的斗争积极性受到了嘲弄和压抑。现在,党和政府对那些以职谋私的犯罪分子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无情的法律制裁,清除这些社会主义肌体上的毒瘤、渣滓,这无疑是长了人民的志气,人民是由衷高兴的。高兴我们党有希望,我们国家有希望,四化建设有希望。燃放鞭炮以庆贺就是寄托着人民这无限的希望。
陕西省西安红安
劳动服务公司
李殿敏
尽快调查核实
你报2月21日《今日谈》《执法犯法案的背后》一文说:海丰县“当时公安局的主要负责人知情不知情?……这背后有没有至今仍掩盖着的不可告人的事情?”
现在我来回答你们,我有充分的确凿的材料证明,这背后确有不可告人的事情!有的领导干部自身就不干净。
我已写了揭发材料给广东省有关领导,但至今未听说上面派人到广西找知情人调查核实。
我通过贵报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派人调查核实。
广西公安厅边防局保卫科长 梁海林
力量之所在
连日来,各大报纸、电台连续报道了全国不少地方对经济领域的重大犯罪案件,特别是严肃处理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的大案件,读了这些震慑罪犯、唤起民心的报道,不禁为之振奋。
振奋什么?其一,我们党说话是算数的。说到做到。不但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痛下针砭,割除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和痈疽。其二,我们党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党历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和神圣职责,对任何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哪怕是自己队伍中的人,也坚决予以惩处。其三,我们党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凡是触及法律、够上犯罪的,不管职位多高、人物多大,都严加惩办,不留情面。
我相信,只要这样坚持抓下去,党风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党的形象将会更加伟大、光彩,亿万民众将会更加自觉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
解放军某部 陈建华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驯鹿之乡
鄂温克族共有1.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等7个旗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鄂温克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
从我国最北部边缘的漠河县城出发,乘车沿着大兴安岭森林中的公路行驶6个多小时,便来到著名的驯鹿之乡——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猎民乡。驯鹿是人工训养的珍贵野生动物。它身高1米,体长2米,角似鹿,身如驴,头如马,足如牛,所以,人们俗称它为“四不象”。
据考察,早在300多年前,当地猎人就已开始饲养驯鹿,有着丰富的饲养经验。
驯鹿善于在大兴安岭密林中的沼泽或深雪中行走,是鄂温克族猎民狩猎生活的得力“助手”。夏季,在沼泽地带,驯鹿身驮百斤重物,一天可行20至40公里;冬季,可拉雪橇载百斤东西在雪原上奔驰。驯鹿性情温顺,十来岁的鄂温克族小孩也能骑乘。1956年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修建森林铁路时,鄂温克族猎民用驯鹿将大批建设物资驮运进荒无人迹的原始密林。人们称它是“林海之舟”。
驯鹿,白天少食,夜间吃草,多半吃些悬挂于树上的地衣或苔藓类植物,以及真菌类的蘑菇,冬季则吃些嫩树条。驯鹿,浑身是宝,皮毛可穿,是上等皮革,柔软耐磨;肉可食;茸角为珍贵中药材,价值很高;鹿鞭、鹿筋、鹿心血也都是名贵药材。驯鹿的奶,营养也很丰富。鄂温克族猎民饮用的奶茶,就是用驯鹿奶做的。他们还用驯鹿奶喂小孩,有人说:“鄂温克族猎民是驯鹿奶养大的。”
赫重运(附图片)
鄂温克儿童和性情温顺的驯鹿。新华社供稿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白桦树和鄂温克
大兴安岭的林海中,白桦树是深受鄂温克族人民喜爱的树木。在漂泊的狩猎生活中,鄂温克族人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在很早以前的一个冬天,大兴安岭地区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雪,山野、森林全都被埋没了。猎人居住的“撮罗子”也被大雪覆盖。人们一连几天无法狩猎,眼看着就没东西吃了。猎人们钻出“撮罗子”,准备去打猎,结果根本没法行走,一踩进厚厚的积雪,就拔不出脚来。怎么办呢?他们偶然看到燃烧的白桦树柴,想出了克服困难的法子:猎刀砍出白桦木薄板,做成滑雪板,穿上它,就可以自如地在林海雪原中猎获野兽了。从此,白桦树成了鄂温克族人民所珍爱的树木。传说固然不可全信,然而,鄂温克族猎民脚踏白桦木做成的轻便的滑雪板,追捕野兽却是事实。
夏季,鄂温克族猎民沿着河流狩猎。他们乘坐的船是白桦树皮做成的。每当初夏时节,鄂温克猎民把白桦树皮一张张剥下来,然后用柔软的樟子松板条和树皮做成两端尖尖的小船。船长4至5米,宽1米左右,重量不过几十斤,一个人即可扛在肩上。船可载重六七百斤,顺水行舟,飞快如梭;逆水行驶,需要紧靠河边,用两根木棍撑着走。
鄂温克族妇女还用白桦皮制做刀鞘、烟盒以及各种日用大小桦皮篓,外表还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别具一格。猎民还用白桦树皮做成哨子,打猎时吹出近似的兽鸣声响,引逗野兽。
白桦树皮还是鄂温克族过去居住的
“撮罗子”的主要建筑原料,也是铺在地下防潮隔湿的好材料。
崇云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鄂温克——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在我国的东北边疆,居住着鄂温克族。过去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鄂温克”,通古斯语,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族是一个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民族。历史上,他们曾同各族人民一道,与沙俄、日本侵略者作过浴血的斗争,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北部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鄂温克族的主要聚居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这里属大兴安岭支脉丘陵山区,有莽莽的森林,肥美的草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世界稀有的贵重树种樟子松,是防风、固沙、绿化大地的优良树种。落叶松木质地坚硬,是制作矿井支柱、电杆、枕木的上等材料。森林中有狍子、熊、野猪、鹿、犴、黄羊、沙半鸡、飞龙、乌鸡等多种珍禽异兽。鄂温克族世代以狩猎业为生,在宜牧宜农地区,也兼营牧农业。旧社会,鄂温克人民受尽苦难,终年过着披风雪,踏荒原,钻野林的饥寒交迫的游猎、游牧生活,濒于灭绝境地。他们吃的是兽肉,穿的是兽皮,住的是一种非常简陋的篷子——“撮罗子”,以松木杆为架,桦树皮做盖。解放后,鄂温克族人民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人民政府无偿地供给他们枪支、弹药和粮食等生产生活资料,扶助他们发展生产。而后又逐步帮助他们实现定居,开展多种经营。现在,森林中和草原上,已建起了许多猎民、牧民新村,过去那种四季搬家不停歇的落后游猎、游牧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鄂温克族居住区的狩猎业、牧业、农业迅速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地方工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明朝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猎手在锻炼中成长
鄂温克的好猎手出门并不多带子弹,只装几颗,只要遇到一般野兽,就一定会按子弹的数目,带回猎物来。这些猎人,耳聪目明,熟悉山林象了解自己的手心一样,对野兽的习性也摸得一清二楚。夏冬季节,他们能准确地辨别出野兽的脚迹是新的还是旧的,并据此可以辨别野兽是被惊跑的,还是自由走的。小孩子在七八岁时,就常常围在篝火旁,听老猎人讲前辈与野兽周旋的动人故事。稍大一些,就开始学射击,赛跳高、跳远、撑竿跳。每逢2月,青年和孩子们便都穿上滑雪板,举行一年一度的森林滑雪比赛。
勇敢的鄂温克猎人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翟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