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切莫“以利为恩”
谢广田
边疆某单位,有位中学教师,打了报告要求调回内地。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为了稳定他的情绪,就安排他当了业务领导。一年后,他又打了请调报告,这个单位就吸收他入了党。又过了半年,这位教师更强烈地要求调动,领导人就将他提升为中学的负责人,并晋升一级。然而,这位教师对工作仍不安心,最后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调走了。事后,据说又有一位教师重走了请调——入党晋级——进城的老路。
这两位教师或许是对建设边疆的重要意义根本缺乏认识,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这里姑且不论。但上述事例至少使人看到:这个单位的领导人是把提职、入党、加薪作为稳定教师情绪的法宝看待的,然而欲壑难填,法宝不灵。这能怪谁呢?
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一心想占夺父母家产的人,怎会成为孝子?一心欲攫取高官厚禄的人,怎会成为保国卫民的忠忱之士?一心贪图朋友衣物的人,怎会成为这些衣物所有者的患难之交?这么明白浅显的道理,现在的某些单位的领导人却并未真正懂得。象本文提到的某单位领导人,如果做好请调教师的思想工作,给以相称的职务与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也许事情还不至于此。问题是领导人虽“以利为恩”,但受利者欲壑无底,永远不可能满足,最后还是一走了之。
写到这里,笔者高兴地看到一则消息,其标题是:《服从祖国需要,献身边疆建设——两万多名内地大中城市的大学中专毕业生为建设宁夏作出贡献》(《光明日报》1981年12月12日)。这说明只要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辅以必要的措施,类似动员群众建设边疆的难题看来虽难,还是可以解决的,只是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再做“以利为恩”的蠢事。


第8版()
专栏:


周同宾
兴许是锄罢二遍地人们有了空闲吧?荷塘边,柳荫下,一群妇女在绣花哩。唧唧嘎嘎,说着笑着,好不热闹。我感到有趣,忙去看。
我先走近一位中年妇女。她手里,一幅天蓝色的涤良布,一边绣两只蝙蝠,张着翅膀,翩翩欲飞;另一边,一条鲤鱼,吐着气泡儿。我问她绣这做什么用。她爽朗地告诉我:“同志哎,不瞒你说,结婚那一年,俺娘家陪送一幅土布印花门帘儿。到今年,孩子都十岁了,还没换新的。早几天,俺当家的说,眼下手里宽裕了,换个新门帘吧。他嫌街上百货店里的太洋,立逼我绣一个。绣得不好,你见笑了。”我问:“绣这蝙蝠啥意思?”她十分认真地解释道:“绣蝙蝠,就是有福;绣鲤鱼,就是有余。现在,日子过得称心了,吃不完,花不尽,不是有福又有余吗?”我点头称是,并夸她绣得有意思。她摇摇头,说:“多年不摸绣花针,手生了,你看人家桃叶儿绣得多好!”
我走到那个叫桃叶儿的姑娘身边。她正飞针走线,绣着枕套儿。上面,一对鸳鸯,互相看着,似乎在一唱一和,那扁嘴儿,那圆眼儿,那翎毛儿,活象真的一样。我还没问,那位中年妇女说话了:“桃叶儿家姊妹多,前些年拚命干,顾了吃顾不了穿。这妮子好强,一根线头儿也不向婆家要。今年好了,她绣的是嫁妆啊。二十七、八了,该走啦!”几句话,说得桃叶儿低下了头,脸蛋儿上浮出两片桃花红。我一再赞美她的鸳鸯绣得精致,她用下巴颏儿指指一个老太婆,腼腆地说:“俺不行,是跟着五奶奶学的”。
我连忙凑到五奶奶身边。老人戴着老花镜,正用满月形的竹撑子,在一块玫瑰色的红布上绣着两个带叶的石榴。一个,圆滚滚的,黄得发亮;另一个,咧开了嘴,露出玛瑙似的石榴子儿。我问,绣这做什么。老太婆呵呵地笑起来,罗罗嗦嗦地说道:“这是兜肚儿,小孩儿用的。同志哎,你不知道,俺媳妇快产了。俺老头子早就盼着当爷爷哩。他说,可得好好准备准备。啥都有了,就缺这个。现在眼花了,绣不好。刚解放那二年,俺儿子小时候,嘿,我绣了十个兜肚儿不重样儿……”也许觉着说话有点儿口满,老人又呵呵地笑起来。
我又巡视了别的妇女中的活儿。她们分别绣着吉祥如意,喜鹊闹梅,向日葵,牡丹花,红桃,绿草……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们。


第8版()
专栏:

为平凡的劳动者塑像
——徐开垒《雕塑家传奇》读后
黎望
徐开垒以他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力作命名的四十余年散文作品选本《雕塑家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确是可以概括自己的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的。《雕塑家传奇》以美术学院一个教授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写了他在抗战时期新婚后妻子离散、解放后夫妻团聚的故事。但悲欢离合的戏剧性情节并没有停留在“新旧社会两重天”那种忆苦思甜的作品的水平线上,作家以抒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和酷爱艺术事业的艺术家形象。这个艺术家在外表上与普通泥瓦匠和动物园的饲养员差不多,他和饲养员一样与动物园的狮子虎豹、飞禽走兽厮熟亲切,不同的是艺术家能在他巧夺天工、栩栩传神的动物塑像中体现了人的感情,传达出生机盎然、阳光灿烂的时代和社会的气氛。徐开垒紧紧地扣住了艺术家质朴而坚毅、平凡而崇高的心灵的美质,作了充分又节制的挥洒。这在建国以后较少正面描绘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当代文学中,应该说是一次勇敢而成功的探索。
其实,为平凡的普通劳动者雕琢心灵的塑像,是徐开垒自始至终、锲而不舍追求着的目标,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一根绵长的线。他以普通劳动者的欢乐和痛苦为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他要抒发的是普通劳动者在时代风风雨雨中的感受,他所描绘的是普通劳动者的历史命运,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提炼耐人寻味的诗意,对普通劳动者心灵美质的发掘,几乎是他的偏爱。这是从他以一名16岁的少年所发表的处女作《阴天》、《流星》等比较稚嫩却又十分清丽的抒情散文中,已经显露了端倪的。徐开垒在审美把握上的偏爱,还在于专心一意地描绘普通劳动人民中那一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工作,老实善良,沉静坚毅,是非分明的人。这就使他在五十年代写的《竞赛》、《围垦区散记》、《新安江灯火》等,不仅具有时代所赋予的明朗乐观、昂扬向上的调子,而且还避免了这类题材在当时甚难避免的大轰大嗡、虚张声势的空情伪饰。而在他近年来的作品,如《幽林里的琴声》、《忆念中的欢聚》等,又避免了部分被贬为“伤痕文学”的作品中确实存在的,那种或者哭哭啼啼,或者“愤怒的回顾”一类不谐音。这是应该归结为普通劳动者脚踏实地、不务空名、风吹不动、火烧不垮的坚强品格,与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相得益彰的结果。
借用表演艺术理论关于“性格演员”和“本色演员”的区分,抒情色彩浓重的散文作家与抒情诗人一样,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他们全部创作活动的主轴,因而他笔下所赞扬的人物形象,如果不是他自己思想气质的自然流露,也一定是心心相印、同气相求的。徐开垒正是这样一位“本色作家”,当他的思想气质与所拥抱的题材融洽无间的时候,他就找到了笔歌墨舞、酣畅淋漓的风格的自由,当他拘泥于陈述事实,交代过程的实录,他就黯淡了诗意的发掘。作家在该书代跋的《散文随想》中悟出一个散文创作的“我”字,并批评自己在一些篇章里显得“拘谨”。这种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正是作家的本色,也是赢得读者信任的保证。


第8版()
专栏:

海南情思
李小雨
三亚三亚就是海水浴,三亚就是细沙,三亚就是结着盐霜的船,是喧闹的集市,晚落的霞。我依恋的脚步响在铺着碎石子的小径上,从北方来到这最南边的小镇,我想说一句比铁路还长的话。“卖海石花的回族小妹妹,眼睛象海水一样蔚蓝的小妹妹,我想要大海最深处的一朵浪花。”一个黝黑的,惊人漂亮的小姑娘,甜甜地笑了,送给我一个同样黝黑的,惊人漂亮的三亚。
热带鱼南方,多情的海浪,游曳的热带鱼。无数闪着鳞光的星群,从温热的细沙上流过,在燃烧的珊瑚丛中栖息。哦,你停在海底的蝴蝶和小鸟呵,你亲吻着水草的蝴蝶和小鸟呵,闪亮的尖刺,柔软的长须,象轻滑的捉不住的梦,带着顽皮。仿佛绿草地上滚过了热情的波浪,一阵阵风儿散了又聚,我的心也象浪花一样欢愉,我相信所有的鱼儿都能听懂我的话:彩色的海永远不会褪色,这个世界是多么美丽!


第8版()
专栏:

由“魔方”上市说起
今 方
风靡世界的智力玩具“鲁毕克魔方”,近年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露面,并且很快赢得了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确实,玩解魔方对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不无裨益,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然而,益者而弊亦存。据外国报刊披露,如今魔方在海外正搅起一场灾害性的涡流。由于它的特殊吸引力,使不少人为之迷醉,消耗时间,贻误事业。职员无心办公,学生荒废学业,甚至有的因此而玩忽正务,危及生活,酿成某种悲剧。这说明,玩物不当,足以丧志。
现在,魔方在我国涉世未久。但爱之失制、玩之致弊的情况亦有所闻。某食品厂面包房有位青工,因热衷于玩魔方,上了班仍全神倾注,摆弄不止,结果,烘房内的面包成了“全黑”的废物。此类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觉。
青年人爱思考,好探索,玩魔方是合乎他们的特性的。我们应当教育帮助青年人处理好玩解魔方与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既充分发挥魔方开发智力、活跃生活的作用,又有效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因素,培养青年人的自制力与自觉性,珍惜大好时光,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上来。
(选自2月6日《浙江日报》)


第8版()
专栏:

也谈魔方的魔力
晓龙
1月9日晚报载的《魔方的魔力》,说魔方在海外风靡一时,竟能使火车乘客错上车厢,使足球队员误场,使餐馆老板输掉一桌酒席……可见,魔方的魔力确实大。
在上海,魔方热潮的兴起也有几个月了。每次路经陕西路延中工艺美术厂门市部,总看到一些人围簇着在谈论魔方。《魔方玩法》的小书,魔方比赛的大幅广告也时有所见。
然而,使我大吃一惊的是一些报刊上说的话:魔方的变化图案,竟有4,325亿亿之多。如果用电子计算机以一微秒数一种图案的速度去数,就需要140万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数完。好家伙,计算机也要费这么大的劲,人的手将怎样呢?
这倒使我想起了另一个问题:玩魔方得花多少时间呀!我们能把“寸阴寸金”的时间都花在玩魔方上吗?当然,魔方作为一种智力玩具,适当地玩玩未尝不可,况且魔方据说还有一定的数学道理呢!但是,如果终日醉心于魔方游戏,以至废寝忘食,那么“错上车厢”、“输掉酒席”还是小事,耽误了学习和工作就是大事呵!
魔方的魔力是大的,然而“玩物丧志”从古到今也是屡见不鲜的。任何娱乐都应该适可而止,绝不可以终日醉心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魔方如此,打扑克、下象棋……之类的娱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选自2月15日《新民晚报》)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清末劳动人民的家史碑
武树帜
清朝末年,河北省任县齐村一个老贫农宋文成,在1899年将他一生的悲惨遭遇,编成一篇家史,求人刻在石上,立在村头。这篇碑文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旧中国劳动人民贫困辛酸的生活状况。
碑文曰:“宋文成,三月初二卯时生。天生命苦,独守孤单,兄弟皆无,手足未联。靠父亲,日月难度常在外;靠母亲,耳聋眼花看不成。母子二人受艰难,三天不烧锅,两天不做饭,要吃讨吃走他乡,忍饥耐饿二十年。与这家锄天地,与那家浇天园,母亲在家受艰难,前院要碗汤,后院要碗饭,苦受贫穷三十三,一双父母湮黄泉。东院无人理,西院无人管,那时节,难得我叩头礼拜将人求,求来乡里把事完,拉灵车,到坟前,园坟合葬身才安。房又破,地又?,收把庄稼自己背,用两筐土自己担。一人在家难度日,又做长工整七年。有了吃的无穿的,劳我姐姐做衣衫。结下婚,未得完,年六十,尚孤单。吃个米面也艰难,大磨推不动,小磨砸不烂。近门牲口不叫使,远门牲口无串换。壮志气,加强勉,不占旁人半点闲。口内省,肚内俭,忍饥耐饿谁看见?逼得我少吃俭用积下钱。先与祖父立下碑,又与父母立坟前。无奈何,自盘算,一身困苦说一番,庄伙田地全丢下,谁继门头把丧完。不成文,不成篇,一生苦楚难说尽,因修碑文以鸣冤。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 宋文成自志”
这篇碑文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近代史陈列室展出(见附图)。
我国历史上,为帝王将相、豪门富户立功德碑、修墓志铭比比皆是,而劳动人民为自己树碑立传是十分罕见的。这块宋文成石碑内容质朴,文字浅显,形体不高,石刻书法也并非出自名流雅士,但它记载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和揭露社会生活的深刻性,则甚于皇帝御笔题书。


第8版()
专栏:

我爱“立体交叉”
周倜拥挤不堪的十字街头,出现了一座“立体交叉”;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如鱼得水,顿时消除了顶牛、扯皮、堵塞、拖拉。我赞赏它海一般的气魄,——来者不拒,统统容纳;我赞赏它堪称楷模的效率,让人们分秒不停,向前迈进,四通八达。在祖国的条条大道上,希望出现更多的“立体交叉”;遵守规则者,畅行无阻,加快步伐,努力上进者,道路宽广,前程远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