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绪论
编者按 于光远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将陆续在《经济学周报》发表,本报予以转载,供读者学习参考。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通俗读物,书名叫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干部都需要掌握有关经济建设的知识。这一点虽然是自明之理,仍有加以强调的必要,要求他们对这有更深的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他们也需要学习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知识。这个读本就是为适应广大干部和群众这种需要而编写的。
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
从远古一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四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这是就整个世界来说的。至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它们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还由于它内部和外部的特殊历史条件而发生某些变形。如旧中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就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预示一个新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的社会经济形态将要诞生。科学地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这一趋势的,是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
当他们的学说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工人、先进的知识分子之后,在许多国家中,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运动就兴起了。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的一百多年中,这一运动遍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它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发展着。
在今天我们这个星球上有一些国家,由于本国革命运动的进展和特别有利的历史条件,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建立起来了。当然社会主义制度不只是革命胜利的产物,也是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一个时期内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
有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就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牢固地建立起来,地主资本家等作为阶级已不再存在的条件下,摆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历史任务,就是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1949年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1956年又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经过历史性的曲折,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之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才进入了这样一个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之前,社会主义文化只能作为一种因素存在。它的发展一定要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之后。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按照现在和通用的语言,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对我国当前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和伦理关系,社会主义思想和意识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提高这两方面的发展水平。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我们只有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久发展,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要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客观规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大家知道,人们能否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除了主观上努力不努力之外,还取决于下面三点:
第一,要看这个目的是客观可能达到的,还是空想的;
第二,要看是否拥有达到这个目的的物质手段,有没有克服达到这个目的会遇到的阻碍的物质力量;
第三,要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用的办法是否正确。
这就是说,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就要对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要掌握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
同时还应该具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要的其他各种知识,掌握各种必要的技巧。
要搞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要有主观主义。应该仔细估量计算,不要粗枝大叶。要认真学习理论和各种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不要做思想懒汉。
我们希望这本通俗读物,在介绍科学知识和宣传科学精神两个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执笔 方生 王瑞荪)


第5版()
专栏:

关于“柳条边”的性质问题
吕一燃 刘存宽
苏联领导集团为了替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领土辩护,早在1969年6月13日的政府声明中,就妄指辽河流域的“柳条边”为清朝的“北部疆界”,此后,一些苏联历史学者也跟着在“柳条边”问题上大做文章。1981年8月,梅利霍夫在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上发表了《柳条边——清帝国的边界》一文,把他们的论点系统化。柳条边到底是什么性质?苏联当局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什么是柳条边呢?简而言之,柳条边就是清政府为了表明禁区界限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掘土为壕,垒土为墙,插柳结绳,以定禁区内外,所以叫做“柳条边”。(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9。杨宾:《柳边纪略》卷1)
东北有两道柳条边。其一是辽河流域的柳条边,这道柳条边把盛京地区围绕起来,所以也叫做“盛京边墙”,这道柳条边可分为东西两段,从山海关至威远堡为西段,建成于1654年;从威远堡至凤凰城为东段,建成于1672年。(《盛京通志》,乾隆元年版,卷19)其二是威远堡以北的柳条边,这道柳条边起自威远堡附近,东北至吉林市北边的法特哈,建成于1681年。(《清朝文献通考》卷182)前者简称“老边”,后者简称“新边”。柳条边沿线设有若干边门,驻扎官兵,“稽查出入”。(《大清一统志》卷39)
清政府修建柳条边,把盛京地区环绕起来,这是有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的。
从政治上说,盛京地区有清朝开国初期的京城和清帝祖先的陵墓,满洲贵族一向把这个地区看成“国家根本重地”,是一个不许人们随便出入的禁区。修建柳条边就是为了表明这个禁区的界限。从经济上说,盛京是满族聚居的地区,清政府为了保护八旗人民的经济利益,不许他族人民进入这个地区放牧和狩猎。柳条边西段就是为了防止蒙古牧民进入盛京地区放牧而设置的。
柳条边作为禁区的界线,不仅限制柳条边外的人们擅自进入盛京地区,同时也限制柳条边内的人们擅自到柳条边外去,因为柳条边外有满洲贵族的围场和采捕参、珠之地。柳条边是清朝国境内区分禁区内外的封禁线。
东北的柳条边既是禁区的界线,同时又是行政区划的分界线。柳条边的西段从山海关到威远堡,是盛京与蒙古的分界线。从威远堡到法特哈,是宁古塔与蒙古的分界线。1682年,跟随康熙巡行东北的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士奇记载说:“柳条边,插柳结绳,以界蒙古”,说的就是上面这两段柳条边。从威远堡到凤凰城的柳条边,是宁古塔和盛京的分界线,柳条边外是“为宁古塔将军所辖”。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柳条边与国界毫不相干。梅利霍夫等人硬指柳条边为“国界”,完全是不顾事实。
梅利霍夫等人根本拿不出、也不可能拿出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柳条边是“清帝国的边界”,而是把一切押在“柳条边”的一个“边”字上面。梅利霍夫振振有词地说:这个“独特的建筑物”的名称叫做“柳条边”,“边”就是“边界”,“柳条边”就是“中华帝国的东北国界”,并且得意地声称:“客观的历史真实在这里是如此有力量”。梅利霍夫从“柳条边”的“边”字上推论出一条清帝国的国界来,确实是一大发明。但可惜,这种推论并不是建立在“有力量”的“客观的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的。因此,它不但帮不了梅利霍夫什么忙,反而只能暴露这个“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和语文的浅薄无知。诚然,“边”字在某些场合确有“边界”的意思。但“边界”并不都指“国界”。省有省的边界,游牧部落有游牧部落的边界,禁区有禁区的边界。正如我们上面所论证过的,柳条边就是禁区的边界。其实,作为禁区标志的柳条边,在清朝国境内并非只有东北才有。1703年,康熙帝在热河建了一座避暑山庄,并在避暑山庄之北建立一个皇家围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这个围场也称为“木兰”。“木兰”是满语,意为“哨鹿”。“围场为哨鹿所,故以得名”。清帝每年到这里举行秋狝仪式,是清朝的一个禁区。围场“周一千三百余里”,“四面立界曰柳条边”,也称“柳条边界”。由八旗官兵驻守,“以司稽察”。乾隆帝有一首吟咏柳条边的诗说道:“盛京柳条边,木兰建一致”,“所以限内外,事殊实同意”。(以上见《热河志》卷45,《围场》)这清楚地说明了盛京的柳条边和木兰围场的柳条边的同样性质。如果按照梅利霍夫的规定,“柳条边”就是“国界线”,那末,木兰围场以外想必都不是清帝国的领土了吧!
梅利霍夫等人为什么对所谓柳条边问题如此发生兴趣呢?
多年以来,苏联当局一直在中国东北领土的历史管辖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说什么:(一)在俄国人到来以前,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不受任何人管辖”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十七世纪中叶俄国“新土地发现者”“开发”的;(二)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是对俄国在黑龙江的“管辖区”发动武装侵略,通过《尼布楚条约》,清政府“从俄国割去”了“大片土地”;(三)1858年和1860年沙俄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不是不平等的割地条约,而是“部分”的“还地”条约。苏联当局为了“证明”十九世纪中叶沙皇政府没有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就硬说中国通过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割占”了俄国领土;为了“证明”中国通过《尼布楚条约》“割占”了俄国领土,就一口咬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俄国人“开发”的俄国领土,从来不属于中国。显然,在上面这一大堆谎言中,作为其基础的东西,就是竭力歪曲中国对自己东北领土的管辖情况,即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故意将中国的领土管辖范围说得小而又小,把俄国“自古以来”在远东的领土说得大而又大。这样,苏联当局的整个谎言体系就“站住脚”了。于是,沙俄几百年间对中国东北领土的放肆掠夺不见了,苏联继续窥伺中国现在管辖下的东北地区由此也得到“合法的历史根据”。这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表现。其中有对沙俄侵华政策的继承,也有苏联当局自己的独创;有对自己祖宗劣迹的掩藏,也有按捺不住的新的侵略冲动的表露;有色厉内荏的以攻为守,也有在扩张道路上从不止步的“进取精神”。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首先必须“论证”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从来不属于中国。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梅利霍夫等人对柳条边问题如此发生兴趣,其秘密也在于此。
任何一个严肃的学者要就任何问题作出结论,首先必须尊重事实。这是对科学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他所得出的结论必须产生于对事实的潜心研究之后,而决不是“之先”。梅利霍夫等人关于“柳条边是清帝国的边界”的论断则不然。这个论断不是产生于研究之后,而是产生于研究之先,在没有弄清柳条边的真正含义时就作出一厢情愿的结论。


第5版()
专栏:

发展煤炭工业生产的几个问题
陈福今
煤炭在我国是最常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占一次能源的70%。在今后几年内,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只能大体保持现有的生产水平,水电也不可能大幅度增长,能源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煤炭。煤炭是近期能源增长的重点。
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有正确的技术经济政策,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抓紧老矿的技术改造
对老矿进行技术改造,既可以增加煤炭生产,提高煤矿技术水平,又能改变当前重工业任务不足的状况,使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为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老矿进行技术改造,增产的潜力很大。据统计,从1976年到1979年,统配煤矿共增产原煤7,780万吨,其中列入技术改造的矿井增产4,000多万吨,与建设同样规模的新井比较,一般投资节省30%左右,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现在,全国煤矿的生产能力虽然很大,但总的说来,技术和装备陈旧落后,现有企业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消耗高、事故多。对老矿进行技术改造,是一项长期的技术经济政策。现有煤炭企业,只要储量丰富,技术经济条件允许,都应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煤炭产量,改善矿井的面貌。
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改进开拓部署,改进开采工艺,更新采煤装备,改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完善安全设施,增加洗选能力,重视综合利用。通过这些技术改造,使生产能力得到提高,采掘关系进一步协调,安全状况好转,取得综合的技术经济效果。
搞好煤炭建设布局
煤炭建设的布局,既要考虑资源情况、地质条件、交通条件,讲求经济效果;又要考虑地区能源的平衡,特别是要与火电站密切配合,尽量减少长距离运输。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六五”、“七五”期间,能源建设的布局要重点加快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建成面向全国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品种齐全(炼焦煤、动力煤、无烟煤都占全国二分之一);埋藏浅(一般200米到500米);煤层稳定。在山西建设煤矿投资省、见效快,用同样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比江南几省取得高两三倍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果。据测算,由于山西煤炭生产成本低、发热量高,运往全国各主要消费地总费用低于全国其他各矿区。
与此同时,要加快建设两淮、鲁西南煤矿,大力开发东北地区煤田,继续开发河南中部西部煤田,开发贵州煤田。在建设以上重点煤炭基地的同时,相应地建设一批火电基地,并与交通运输统筹规划,较好地解决煤炭的消化和出路问题。
确定合理的建设方针
在煤炭工业建设上,要根据资源、资金、设备等条件,实行大中小相结合。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和长远来看,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煤炭基地是完全必要的。在目前国家急需能源而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近期要多建一批中小型矿井。这是因为建设中小型矿井同建设大矿井比较,有很多优点。一是投资少,二是工期短,三是能较快发挥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煤炭建设规模已经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建井的70%又是大型井,大部在五年以后才能出力,近几年不可能担负更多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快大型矿井的建设外,抓紧建设一批中小型矿井,十分必要。
大力扶持和发展地方煤矿
在发展统配煤矿的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地方煤矿。地方煤矿是煤炭工业战线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现在它的产量已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5%左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地方煤矿可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我国2,000多个县市中,已有1,200多个县市办起了煤矿,这对改善煤炭工业的布局,促进地方工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满足大工业和缺煤省区的需要,起了很大作用。
事实证明,地方煤矿同统配煤矿一样,是加快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统配矿一时不能大发展的情况下,更需要地方煤矿多作贡献。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办煤矿的积极性,采取多种联营方式,集中较多资金,建设比较正规的矿井,防止乱挖乱采;要在建设过程中,用自己积累的资金,以矿养矿,不断发展;要狠抓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骨干矿井,改善生产技术条件,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做到继续发展。
发展煤炭的洗选加工
在当前我国能源短缺、运输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发展煤炭的洗选加工,增加原煤的入洗比重,并开展煤炭气化、液化的研究试验工作,搞好煤炭的综合利用,这是节约能源、节省运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远的技术政策。
目前,我国工业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煤炭热能利用率只有25%左右。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炭加工程度低,矸石多,灰分高,品种供应不对路,有80%以上的原煤未经加工就直接使用。
由于煤炭含矸多,运力的浪费也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统配矿销售的60%以上商品煤都是未经洗选加工的原煤,给铁路造成的无效运输量高达3,000余万吨。
现在,我国煤炭洗选加工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设计制造能力。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发展洗选加工的规划,逐步付诸实施。要与机械制造部门一起,积极研制新型、高效的洗选设备和洗选工艺。今后新建矿井都要相应地建设洗煤厂。老矿井没有洗选手段的要根据情况有计划地补建洗选厂。对现有洗选厂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入洗能力,增加对路产品。
除了发展洗选加工以外,还要搞好综合利用。煤炭不但是重要的能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要搞好煤的气化液化的研究试验工作,使煤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使煤的有益元素尽可能回收起来。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家庭副业经济讨论会
四川省在江津县召开了社员家庭副业经济学术讨论会。
社员家庭副业的地位
许多同志认为,根据社员家庭副业对国家、集体和个人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位置来分析,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说社员家庭副业是集体经济的“补充”和“辅助”是不够的,应该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同志认为,对家庭副业的作用不能估计过大,对其地位不能看得过高,要恰当分析集体经济和社员家庭副业的关系。他们认为,社员家庭副业是一个区别于主体经济——集体经济的概念。家庭副业是在集体经济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的。集体经济是主干,家庭副业是分枝,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发展集体经济,应当把这个界限划分清楚,不应在强调家庭副业的重要性时,把它提到不适当的位置。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员
家庭副业的建议和意见
大家认为,随着农村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巩固和完善,社员有了更多机动时间。近年来各地又按政策给社员增划了自留地、自留山,这些都为家庭副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使广大社员日益富裕起来,必须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抓好社员家庭副业,使农村家庭副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有的地方和部门在鼓励和扶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也有不少地区和部门对社员家庭副业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一般号召多,具体帮助少。各级领导应该加强社员家庭副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注意总结、推广当地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的典型经验和支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的成功经验,鼓励社员勤劳致富。
第二,因地制宜,作好规划。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发展家庭副业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
第三,搞活流通渠道,做到货畅其流。对社员家庭副业生产,要加强计划指导,克服盲目性。有关经济部门要为社员家庭副业生产提供经济信息。商业供销部门对某些重要商品,要推行经济合同制,鼓励和帮助社员同外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为产品广辟销路。
(达凤全、钱树德)


第5版()
专栏:

《美的哲学》即将出版
李翔德同志所著《美的哲学》一书,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书论述了哲学、美学与科学方法论等许多问题。对于读者加强哲学和美学修养,把哲学用于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有所启示。  (晓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