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读《彭德怀自述》
杨尚昆
刚出版的《彭德怀自述》摆在面前,勾起我的万千思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不会磨灭彭德怀同志的功绩。
彭德怀同志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深受人民爱戴的、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1959年以后,虽然他的公开消息不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民却越来越怀念他。《自述》是德怀同志蒙冤中的严正申辩,他不顾加于他的骇人罪名,从容写下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历史,这种凛然正气,正是德怀同志的一贯精神。他为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和他的传奇似的革命生涯,为我们的历史增添了光辉。他对敌人的雷霆之威,对党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我们永远敬重他、怀念他。他的伟大风范将长留于天地间。当然,他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他严格、耿直又难免失之于躁急,但他勇于自责,“过则勿惮改”。我想无论是和他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还是我们的青年一代,以至于我们的后人,都可以从德怀同志的历史足迹中吸取教益和力量。
我和德怀同志共事,前后有数十年之久。从1932年到解放战争,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一起走过来的。建国以后直至“文革”开始,我们工作上也有密切关系,对他可谓亲知、深知。去年春天,编辑同志将《自述》稿本带到广州让我帮助校订,我自然责无旁贷。《自述》中的许多事情我都曾亲历。读着德怀同志习惯于战争年代草拟文电的半文半白的简炼文体,觉得十分亲切,我禁不住回忆起那数十个戎马春秋。他那铜像般的脸庞,乌黑闪亮的眼睛,特别是他那刚毅顽强的精神,好象就在眼前。
德怀同志参加革命前,是湖南军阀部队里的一个团长。1928年,由于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投机、动摇、贪生怕死者纷纷离开革命,德怀同志恰在这时甘冒万死奋起组织著名的平江起义,表现出投身革命的勇敢性和坚定性。1932年我同他初识时就听他谈过这段动人的经历。“四人帮”和康生之流妄图抹煞彭德怀同志这段光辉历史,只说明他们的无耻和渺小。
德怀同志是在旧中国饱尝苦难、勇敢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志士,是在党的教育下经过千锤百炼成熟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间隙他常常用心阅读列宁的书,他对毛泽东同志也是十分景仰的。平时他喜欢和同志们讲笑话,打起仗来却表现出钢铁般的气质,火线上有他在,战士们就不害怕。他的果断和严厉有时会使人害怕,但战士们说:“我们是怕他的,我们更爱他!”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德怀同志反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当面批评李德的打法葬送了艰苦缔造的苏区,是“崽卖爷田心不疼”。他那种痛切抨击、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气概,给人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他刚直不阿,具有远见卓识,敢于犯颜直言,显示出他光明磊落的胸怀。
《自述》中说到的有些事情,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实际上并无矛盾。例如,德怀同志提到,1934年10月长征突围时他不是中央委员,但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确曾补选他为中央委员。因为当时战况紧急,补选的事没有通知他,所以他自己不知道。《自述》是德怀同志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单凭记忆写的,具体问题上可能有不确切之处,加上复杂的历史情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说法,也可能与其他同志的回忆有出入。由于当时的条件,在有的问题上,他的话没有说完,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尽管如此,《自述》仍是一部珍贵的革命史料,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研究历史的同志可以从中比较详尽地了解德怀同志的重要贡献、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
我最后一次见到德怀同志,是在1965年10月。党中央决定他去三线工作,毛泽东同志要我去通知他;行前他又来我家中告辞。我们共叙往事,展望未来,依依而别。回想起来,心情非常沉重。
学习彭德怀同志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我相信《彭德怀自述》的出版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彭德怀同志的革命精神定会感染和激励在各条战线上为四化英勇献身的人们!


第4版()
专栏:通讯

“让革命事业永远年轻”
——记甘肃省委顾问杨植霖
杨植霖同志辞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职务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他以一个老战士、老党员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教育鼓舞着周围的干部和群众,更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1980年7月,杨植霖在河西走廊出差期间病倒了,只好住院治疗。他躺在病榻上辗转反侧、眼下有多少工作要去干,一天当两天使还嫌不够用,可身体太不争气了!年轻时上山打游击,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事,现在却顶不下来……。杨植霖既被疾病的折磨所痛苦,更为自己力不从心而难过。
出院以后,杨植霖向党中央写了一份请求辞去省委书记职务的报告。他的行动,得到了老伴刘秀梅的支持。他们老夫妇都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他俩认为,老同志退下来,让年富力强的同志上第一线工作,是四化建设的需要。可是,他们的子女中有的却想不通,认为刚刚恢复工作不久又退下来,会被人瞧不起,再说,“人一走,茶就凉”,要父亲再想想。
杨植霖早想好了。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是要共产党好,还是要共产党倒霉?现在国家搞四化建设,需要的是一部开得动的
‘领导机器’,都象爸爸这么大岁数的人占着领导岗位,效率能高吗?四化要到哪一年才能实现?我看占着领导岗位而又干不动的人,才会被人瞧不起呢!至于茶凉不凉,这要看爸爸的实际行动。如果爸爸不坚持原则,搞不正之风,茶自然是要凉的……”孩子们被他说服了。
1981年2月,党中央批准了杨植霖的请求,他担任了省委顾问。
杨植霖从繁忙的省委领导工作中解脱出来后,精力得到了恢复。去年,他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到兰州市附近的皋兰、榆中、永登3县进行调查。每到一处,他都和干部、社员一起唠家常,大家都觉得杨老汉平易近人,什么话都愿跟他讲。当他了解到这3个县每县都有100多个年终分不到现金的生产队时,心里十分着急。他便根据当地的条件给社员们出主意,让他们在房前屋后种树、栽玫瑰,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回到兰州后,杨植霖还认真地向省委写了调查报告,提出在这些干旱贫困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的具体建议。他的意见受到了省委的重视。
在兰州地区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杨植霖。他受各个群众团体的邀请,有时为小朋友讲革命故事,有时同艺术家们一起探索艺术的创新之路,有时又同青年们一块畅谈革命理想……。通过同群众的广泛接触,使他进一步了解到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关心四化建设关心党风好转的迫切心情。他曾多次在党的会议上谈感想,反映群众的呼声,对搞好党的建设,纠正不正之风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六十年代,他撰写了革命回忆录《王若飞在狱中》,给当年的青年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去年他担任省委顾问后,又为青年写出了8万余字的回忆录《天兵来到大青山》,并出版了5,000余行的叙事诗《青山儿女》。他说:“教育青年是我们老战士的责任,他们是革命的未来。”青年人都很喜欢他,亲切地称他为知心朋友。
许多干部告诉记者,事实证明,杨植霖辞去省委书记职务之后,“茶”不仅没有凉,反而更热了。原因是,“杨老汉一不要官,二不要利,三不经营自己的小家庭,老是想着人民,这样的老革命谁不敬!”
事实正如一些干部所赞扬的。1978年,杨植霖重新工作后,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料。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身边只留下一个上学的孩子。他还经常教育孩子说:“你们不要靠我,要靠自己,生活上要向工人、农民的孩子看齐。”1980年春,杨植霖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探望乡亲们。他看到当地群众的生活依然很艰苦,心情很沉痛。决定把补发给他的两万元工资捐给家乡。他的一个女儿说:“这钱我们不要。前些年你受了不少窝囊气,身体也垮了,留着补养身体也应该。”杨植霖对女儿说:“需要补养的是人民,他们要休养生息啊!当年人民支援了革命,可至今依然贫穷,我们对不起人民。”他说服了女儿把两万元寄给了家乡。
最近记者拜访了这位七十一岁的老战士。他对记者说:“人总是要老的,我们这些人老了,但不能让革命事业也衰老下去。要让革命事业永远年轻,就应该让年轻同志担负起领导工作。他们中间有的水平很高,就是不会干的也可以学,可以教嘛。我二十多岁就当了地委书记,本事是从干中学到的。”
记者第二次去看他时,他正要去甘肃省最贫困的定西地区调查研究。他说:“十年九旱的定西地区如何摆脱贫困,近些年主意出了不少。我这次想到社队跑跑,同社员和基层干部一起,商量点具体的措施。一年之计在于春。甘肃农民还没有真正富起来,这是我们的一块心病……”杨植霖心里想的还是人民。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第4版()
专栏:

刘澜涛(前右一)、康克清(前右二)、程子华(前左一)等,到龙潭湖公园参加植树活动。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到龙潭湖公园参加植树活动。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八十九岁高龄的包尔汉在龙潭湖公园植树。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全国政协文化组成员举行座谈
就严禁传播黄色录音录像制品提建议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组的成员今天在政协礼堂举行的座谈会上,一致表示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颁发的《关于严禁进口、复制、销售、播放反动黄色下流录音录像制品的规定》,认为这个《规定》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对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0多位人士参加了座谈。在谈到如何采取严禁的措施时,同志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有些同志说,最重要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现在流传的这些反动黄色下流录音录像制品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国内复制、转录的。有的地方公开摆摊复制,有的企事业单位公然把这当作生财之道。对这些违法行为,必须从严处罚,特别是对在规定下达后仍然从事这种犯罪活动的,一定要依法从严惩处。有些同志提出,要抵制反动文化的侵蚀,还需要有好的作品占领文化阵地。希望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4版()
专栏:

民进举行全国工作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电 历时10天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全国工作座谈会于3月11日结束。会议提出,今年民进要积极贯彻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民进成员大多数是教育和文化出版工作者。近几年来,他们在教育、出版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发展了2,500名新会员,建立了不少新的地方组织。这次座谈会总结了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并对今后怎样开展各种专业性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具体意见。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到会讲了话。民进中央副主席徐伯昕、雷洁琼参加了座谈会。


第4版()
专栏:

全国围棋比赛结束
上海队蝉联男女团体冠军,马晓春杨晖分获男女个人冠军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1982年全国围棋比赛在北京结束。实力雄厚的上海队分别以六胜二平和七胜一平的成绩蝉联男女团体冠军;浙江队十八岁的年轻选手马晓春和上海队的杨晖分别夺得男女个人冠军。
这次全国围棋比赛从2月28日开始,于3月16日晚结束。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90多名男、女选手参加了比赛。


第4版()
专栏:

意大利摄影展览在京开幕
本报讯 意大利摄影作品展览3月1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意大利摄影展览,共展出100多位摄影家的150幅作品,内容包括风光、人物、文化生活和体育等方面,反映了意大利丰富的社会风貌。在拍摄技术和技巧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科隆博和洛蒂等参加了开幕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和科隆博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参加开幕式的还有首都的著名摄影家、摄影工作者300余人。


第4版()
专栏:

茅以升当选为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我国著名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最近被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选为国外院士。
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每年选举一次院士和国外院士,现在已有国内外院士1,000多人。
和茅以升同时当选为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的还有其他国家的5名工程科学家。


第4版()
专栏:资料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三)
北岳庙——在河北曲阳县,是元代木建筑中最大的建筑物。殿内东西两壁壁画异常精美,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庙内所存北魏以来碑刻百余通,亦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
紫宵宫——在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山峦中,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是历史上有名的道教胜地。紫宵宫是“八大宫”之一,建成于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宫内保存有很多碑碣、铸造和雕塑艺术品,均为珍贵文物。
显通寺——为山西五台山著名的大寺院,始建于汉明帝时期,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现存建筑大部为明代所建。寺院规模宏伟,总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寺内的无量殿,全部用砖仿木构形式砌筑,非常精美。
哲蚌寺——在拉萨市郊,为黄教始祖宗喀巴弟子嘉央曲结于明永乐年间所建。这个寺建筑雄伟壮丽,殿宇毗连,楼阁重叠,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远望似一城镇,寺内喇嘛(僧侣)最多时曾达万人,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
色拉寺——位于拉萨市郊色拉乌孜山麓,是著名的黄教六大寺之一。明永乐年间为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降青曲结所创建。寺内建筑宏伟,雕刻精巧。各殿佛像、壁画、经典、唐卡(卷轴画)及内地织绣的经幡、挂幛等蕴藏丰富,并藏有明朝中央政府赐给西藏地方的经典、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对研究西藏的宗教历史、宗教艺术以及汉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皇史宬——在北京市城内南池子,建于明嘉靖十三年。皇史宬又名表章库,是明、清两代保存皇室史册的档案库。
悬空寺——在山西浑源县恒山之麓。金代创建,明代重修。寺建于半山绝壁之上,凿洞插梁,开石立柱,而且层楼连接,相互依傍,远望犹如仙山琼阁,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和工匠们高度的创造智慧。
天一阁——在浙江宁波市。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阁内原藏书1.3万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刻本和抄本,是研究明史的珍贵资料。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南侧。明称观星台,清改名古观象台,现存紫微殿、漏房、晷影堂、司天台等建筑和清代制造的8种天文仪器,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天文台之一。
经略台真武阁——在广西容县东门外。经略台因唐代诗人元结曾在这个地方任经略史而得名。现在的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阁高三层,矗立经略台之上,结构巧妙,稳固美观,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设计大胆而又有高度创造性的遗物。
瞿昙寺——在青海乐都县,创建于明洪武年间。瞿昙寺以古朴的建筑、精美的石雕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壁画而著称。
北京城东南角楼——落成于明正统四年。原来北京内城四角均有角楼,现仅存东南角一处,是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和我国古代军事工程史的重要实例。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山东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内,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抵御倭寇侵扰。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水城是明清两代的海防要塞,在我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蓬莱阁在丹崖山上,初建于宋,明扩建,清重修。阁上存有历代碑刻200多块。


第4版()
专栏:

国际石油设备和技术展览会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国际石油设备和技术展览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王耀庭为展览会开幕剪彩。
这次展览会是由石油工程师学会主办的。加拿大、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英国、美国等九个国家的200多家厂商参加了展览会。


第4版()
专栏:

中国工会代表团离京赴利比亚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代表钱大东为团长的中国工会代表团一行三人应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会国际联合会、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工人工会总联合会的邀请,前往利比亚出席声援巴勒斯坦、南非和纳米比亚工人和人民的国际工会会议,于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第4版()
专栏:

坎贝尔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爱尔兰国庆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爱尔兰驻中国大使约翰·坎贝尔和夫人今天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爱尔兰国庆日。我国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