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中青年科技骨干成长搭桥铺路
本报记者 缪宜琴
在刚刚结束的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上,许多两鬓如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以急迫的心情,探讨了如何使中青年科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的问题。
把他们推到第一线去
代表们普遍认为,把中青年优秀科技干部推到第一线去,给他们压担子,是锻炼、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现在有一些同志怕中青年科技人员挑不起担子,不敢压。事实上,解放后,党一手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不仅业务基础比较扎实,而且政治上比较坚强,能够挑起重担。成都部队的代表、成都部队后勤部卫生部长马维周举了一个例子:这个部队37医院前几年领导班子老化情况比较严重,他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花了很大力气,重点培养了六十年代毕业的39名大学生,并在近二、三年中,把其中比较优秀的11名业务骨干选拔到院、科、处等各级领导班子中来。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占57%,有九名担任了本单位的第一把手。医院院长曹堂华就是1966年原第七军医大学毕业的,今年才三十九岁。原来的老同志有的退居第二线,有的离休。这些年轻同志在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的协助下,挑起了医疗、管理的重担。1980年以来,他们成功地进行了建院以来没有开展过的心脏二尖瓣分离、脾肾静脉分流等24项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研制成功猪血浆制作水解蛋白、复方安坦治疗慢性气管炎新药,获得成都部队的科技成果奖。主要医疗指标超过本院历史最高水平。代表们说,中青年科技骨干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大胆使用他们,我们就要犯大错误。
困难时最需要支持帮助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著名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帮助中青年业务骨干克服困难的经验。
一次,一位中年主治军医为一个病人做肝脏外科手术后,病人合并感染,病情恶化。主治军医压力很大,个别人幸灾乐祸,甚至认为主治军医“不行了”。吴教授分析了情况,认为这个手术难度大,术后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经验不足。当时,他没有批评主治军医,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主治军医研究抢救方案,使病人转危为安,逐步恢复了健康。事后,吴孟超又帮助主治军医总结经验教训,使这位主治军医业务上得到了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作出了成绩。
吴孟超教授说,人在顺利的时候,需要帮助;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尤其需要帮助。如果出一点问题,就一下子把人看扁了,甚至落井下石,以后谁还敢闯、敢干?人才怎么能培养得出来?
吴孟超教授认为,帮助中青年克服工作上的困难,还比较好办。难对付的是“枪打出头鸟”、“掐尖子”等不正之风。一些中青年科技骨干初露头角,往往因顶不住嫉妒冒尖的歪风而夭折。与会的许多老专家、老干部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感到深深的不安。他们认为,这股扼杀人才的不正之风不煞,谈不上培养人才,也谈不上实现四化。因此,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不仅要善于培养人才,还要敢于保护人才。第四军医大学代表、该校训练部部长刘晏明介绍了这样一件事情:他们学校一位中年讲师在学校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著名微生物学教授汪美先指导下,搞成了一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学科技成果,获得了省里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这位讲师因此荣立三等功。可是,这位讲师遭到冷嘲热讽,不想干了。汪美先教授在党组织支持下,坚决支持这位讲师,并协助党组织耐心细致地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使问题顺利解决。现在,汪教授正指导这位讲师和别的同志一起,开展另一项新的科研任务。有些领导干部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老专家、老教授在学术上有威信,只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冒风险,在保护先进人物的斗争中,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大家称赞汪美先教授,汪教授却说:保护先进人物的斗争,关系到四化建设的千秋大业,个人得失算什么!
老专家要有铺路精神
谈到个人得失问题,许多代表说,中国的老知识分子一般是不大计较“利”的,但对名誉、地位,有些人还是比较看重的。在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尖子中的尖子”时,就会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本来是常见的事,有些人口头上也这样讲,但在实践中,真的要让学生超过自己,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痛痛快快地做到的。当前,压制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扬学术民主的现象是存在的。有些代表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赞誉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姜泗长教授的“铺路精神”。这位以善于培养中青年人才闻名全军的老专家,早在五十年代就为培养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今,他的许多助手和学生已成为我国医疗战线的骨干力量。他对助手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对助手说:“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仅要让你们站起来,而且要让你们开步走;不仅能独当一面,还要带动学科前进。”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姜教授想了许多办法,让他手下的拔尖人才朝这条路上迈。北京市一年一次的耳鼻喉专业学术年会,每月一次的学术经验交流会议,总要请总院耳鼻喉科派人到会上介绍经验,宣读论文。早几年,这样的会议多半是姜教授自己去参加;近几年,他不去了,而是让他的助手、耳鼻喉科的几名副主任轮流去,借以提高助手的专业水平,扩大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一次,他亲自撰写好论文提纲,助手根据提纲,写出论文,最后,也经他亲自审阅修改。按说,这样的论文,应该算他的,或者至少算他和助手一起写的。助手要求在论文前署上他的名字,姜教授恳切地说:“让你们出头露面好!我嘛,用不着了。”
姜泗长手下的拔尖人才逐步成长起来了。近几年,他的几名得力助手,在他领导下,对于耳科病理学、听力学、听力重建手术等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年仅四十六岁的助手、耳鼻喉科副主任杨伟炎,已成为同年资中的佼佼者。这次,他作为耳鼻喉科先进集体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尽管他十分谦虚地说,离姜主任的要求还很远很远,但是,人们认为,他在我国耳鼻喉科专业方面,有希望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第3版()
专栏:

苏步青教授呼吁:
大学也要关心中小学教育
本报讯 记者刘军报道:上海复旦大学苏步青校长最近提出:“大学也要关心中小学教育。”
苏步青说:“人才的培养要经过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因此,大学也要关心中小学教育,不然大学要出高水平的学生是困难的。”苏老还以他在中学读书时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从高小直到进入中学,我的兴趣是文学,对数学,只是应付考试,没有下苦功。初中二年级,遇到一位教数学的杨老师。他讲数学课很有味道,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学习兴趣才从文学转向数学。回顾这一段历程,我亲身感受到中小学教育确实是基础,一定要认真抓好。”
对如何加强中小学教育,苏步青教授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他说,俗话讲“名师出高徒”,说明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中学里教初等数学的教师要懂得高等数学,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现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大专和中师毕业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不少教师是中学程度教中学,小学程度教小学,这样的师资队伍要培养出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是很困难的。关心中小学教育,不光是师范院校的事,任何一个大学都应该关心,应当积极承担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复旦大学从1979年暑假开始,先后为复兴、向明、格致、控江等18所中学的教师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培训班,参加学习进修的教师共有900多名。我自己给中学数学教师讲了《初等微积分》、《高等数学》等课程。平时,复旦文、理科还给这些中学教师举办各种讲座,介绍国内外学术动态,深受他们的欢迎。
其次,要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他说,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编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质量,影响到向高等、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理所当然地应该引起高等学校的关注和重视。
中小学教材讲的是基础知识,但基础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中小学教材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历史上各个时期教材内容的明显差异证明了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国外却在开展对中小学教材的改革研究,探索如何在中小学教材中充实先进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最近把美国、德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中学数学和理科课本翻阅了一遍,觉得有些地方值得借鉴。现在,我国中学数学和理科教材,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好的。但有些内容陈旧,需要更新;有些内容浓缩、跳跃(前后不衔接),如中学代数,把几何、三角混合编排,不少教师反映按这样顺序讲不习惯。因此,编写教材也要走群众路线,要广泛征求大中小学教师和科研部门专家的意见、建议,做到一年一次小改,五年一次大改。这样经过二、三次大改后,即可编写出一套比较理想的中小学教材。
苏步青教授说:“我今年已八十岁,从事教育工作五十一年,中学数学、历史、语文都教过,有一些实践经验。我打算在退居二线后,首先到中学去听听数学课,和数学教师开些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在我有生之年,要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多作一些贡献,这是我唯一的心愿!”


第3版()
专栏:

保持中药的疗效和信誉
河南中医学院 刘希里
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口皆碑的。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中医开始觉察出“病准方对药不灵”了,一些古验方也应用失灵,老中医因而发出了“今天的药材不是原来的药材”的感叹。一些病人对中医药治病效果不理想,也有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和信誉,威胁着中医药的生存。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药源上看,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进行竭源性的采挖。有的药材供应紧张,群众配方不得不用代用品。例如,广布于东北山区、半山区的刺五加,最近几年以各种剂型投放于国内外市场,但若按现在的年刨量继续刨挖下去,几年之内就有绝种的危险。
栽培中药材的问题就更为严重和复杂。由于中药材要“地产地销”、“自给自足”,各地出现了盲目的引种,致使变异很大的中药材普遍使用,迫使地道药材积压于产地。例如,四大怀药中的怀牛膝、怀地黄,都出现了滞销,积压于产地。而同时很多地方却使用自产的呈木质化了的牛膝,加工后即干瘪枯涸的地黄。
对多年生中药材单纯追求速生速长。例如,一般需要栽培2—4年的黄芪,有些地方播种后七、八个月就采收入药;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植物的强迫吸收,使根茎类药材粗大泡松,果实类药材汁淡乏味;滥用农药造成农药在药材上的高残留。再加上采收、产地加工的要求不严格;因保管不善而致的发霉变质;炮制过程中轻易地改变或废弃传统工艺;出于经济目的任意改变或减少辅料,如用猪皮胶代替阿胶,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等等作法,使中药徒有其名。用这样一些中药来配制方剂,显然不可能与医药典籍记载的方药保持同样的功效。这不仅影响了中医的疗效和信誉,威胁着中医药的生存,也失去了搞清方药机理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条件。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中药废了,中医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组织力量,进行野生中药材资源普查,摸清底数,加强自然保护,实行采育结合。对濒于灭绝的种类,要绝对禁止采挖。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以前,哪怕只作为种质保存下来交给后代也是有意义的。不然,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二、大力发展地道药材。对中药材生产要作政策上的调整,不能抛开中药材的特殊性,搬用粮、油、菜的生产原则指导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用量小,也便于贮运。在自己的国家里,南药北调,北药南运应该说是完全正常的,没有必要去纠正它。至于调动灵不灵,只能从组织安排方面去寻求解决办法,不能用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办法去补救。
三、对多年生药材的栽培,要综合情况确定合理的栽培年限。生长年限和药效肯定是有内在联系的。例如,对我国东北人参的研究表明:人参的生物活性随其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离体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强度,14年人参大于7年人参,7年人参大于4年人参。
四、使用农家肥料,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并规定出可以使用的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用量。
五、中药材的炮制加工,要符合规范。
现在,人们认为,中医后继乏人,如不采取措施,可能灭亡。我认为,如果说中医弄得不好有灭亡的危险,那么首当其冲的正是中药。
假如中医真的因后继乏人而亡了,这当然是莫大的损失,但其经典论著总有一天会被后人象发现宝藏那样挖掘出来,而中药材种质的灭绝,则意味着永远消失。因为人虽为万物之灵,却没有创造自然的本领,人们不能创造出曾经在这个地球上繁茂生长、而现在只能在化石中见到的那些植物种类。


第3版()
专栏:

二汽职工大学试行学生预分配制
第二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改革学生管理和毕业分配办法:学制为4年的大学本科生,由原来学完4年后毕业分配,改为学完两年基础课以后就预先明确工作去向,使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边继续在校学习,一边有计划、有目的地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习。
过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工厂和技术部门以后,往往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二汽职工大学认为,实行预分配制度的好处是: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同未来工作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先期初步熟悉自己的业务,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工作;二、可以使有关部门对预先分配到本单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积极参与培养人才的工作,充分利用工厂的技术力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严家庆


第3版()
专栏:

天津中药行业重视科研工作生产面貌改观
本报讯 1981年,天津药材公司所属各制药厂投产了21个中药新产品。这些药大多是治疗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如治疗妇女更年期疾病的“更年安”,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功能的“血脂宁”,以及外用治疗感冒的“银翘油”等,填补了中药产品的空白。新产品投产之多,经济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
中成药的生产过去一贯遵古炮制,新产品发展比较缓慢,更缺少一些能治疗疑难病症的特效药。为了加速新产品的研制工作,这个公司所属六个中药厂都成立了科研室,公司设立技术情报组,各厂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技术情报人员,同全国七十多个单位建立了技术情报交换关系。此外,还聘请了二十七位全市著名的中、西医大夫和大学教授、药品研究人员做技术顾问。


第3版()
专栏:

做生活的强者
——记芜湖一中江涛同学顽强学习的事迹
亲爱的朋友,你们可曾想到,一个失去双手的人学习、生活将会遇到多少困难啊!然而失去双手的芜湖一中高二(2)班学生、共青团员江涛却战胜了这些困难,在去年安徽省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芜湖考区第一名。今年2月,他参加了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
1979年5月,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江涛,在一次科技活动事故中,不幸被炸去了双手。十五岁的江涛,从昏迷中醒来,没有哭,没有叫,第一句话就是“我以后怎么上学啊?”妈妈心痛,劝他不要读书了,找个什么工作干干算了。可是,江涛不这么想,他决心战胜残疾,继续学习。
江涛迫切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课堂上去。医生告诉他,安装假手要等六个月以后。可是,江涛哪里等得了。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医生同意他提前三个月出院去安装假手。提前安上去的五、六斤重的不锈钢假手,很快就磨破了他尚未痊愈的伤口,滴滴鲜血渗在假手上,汗珠一滴一滴地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伤口发炎了,稍一活动,钻心般的疼。每天回家,总要从假手中倒出许多汗水。就这样,江涛不仅没有休学,没有留级,而且以优异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芜湖一中。
安上假手,只能靠肩头绳索的松紧带动假手指握笔,慢慢地画字,书写速度慢。有一次数学竞赛,江涛因速度慢没取得最好成绩。从此,他关起房门,丢掉假手,试着用嘴咬笔写字,用两只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小臂与大臂的关节夹着笔写字……。他请工人师傅做了个铝皮筒子,套在右残臂上,筒子上有几个眼儿,分别可以插钢笔、铅笔。从那以后,他每天完成作业外,还要写满一张八开纸的字;画图时,他用左残臂来回推着三角尺,反复地画。多少个日日夜夜,江涛共写了多少张纸?谁也无法统计,只看到他的书架上,摆满一摞又一摞被汗水浸模糊了字迹的八开纸。
江涛深知自己残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他每天按时休息,早上五点起床后,就跑步、打“拳”、击沙球。他还在断臂处垫上棉花,练习俯卧撑,并把英语单词本放在地上,读一个单词,撑一下。他不断给自己开设新“课目”:学洗脸,练习写毛笔字。现在,他已能自己刷牙、洗脸、吃饭、开门锁、整理房间、折衣服、叠被子。
按照芜湖市有关规定,象江涛这样的人可以安排适当工作,并可每月给予三十元生活补助费。可是,江涛不等待“照顾”。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志向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伟大的科学事业。”  丁以胜 陈莉
(附图片)
这是江涛同学在认真学习。 魏爱民摄


第3版()
专栏:

女教授的风格
《流体力学概论》是一本近代流体力学奠基性的权威著作。由郭永怀、陆士嘉翻译。陆士嘉是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全国妇联常委、北京航空学院的老教授;郭永怀已在六十年代末不幸逝世,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这本近几年翻译、去年出版的新书,怎么还写上一位早已去世的科学家的名字呢?
事情是这样的:《流体力学概论》原是德国著名科学家普朗特四十年代的作品,郭永怀在五十年代曾翻译出版。六十年代末普朗特的学生们根据流体力学的新成果、新发展,修订该书,改写了大部分章节,内容大为丰富。1975年科学出版社想把这本经典力学著作介绍给我国读者,请陆士嘉同志翻译这本新版书。
当时,陆士嘉同志大病刚愈,她克服种种困难,以极大的毅力把这本55万字的新版书译成中文。为了尊重原译者郭永怀,陆士嘉在公式符号等译法上尽量按原译书的译法,以保持译书的连续性。译本出版时她建议只署郭永怀的名字。
后来,经出版社的同志劝说,陆士嘉才同意加上她的名字,这种可贵的品质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她还把全部稿费交公。在教研室负责人再三劝说下,她才领取了找人誊写译书草稿花去的400元誊写费,其余全部捐赠给中国儿童基金福利会。
李福林


第3版()
专栏:

王礼泉利用假日为学生上美术课
今年开学后,江苏省东台县安丰小学“增加”了一位不算编制的美术教师,为该校三年级的三个班教美术课,他就是东台县安丰公社文化站的干事王礼泉同志。近三年多来,王礼泉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主动为学校美化环境、布置教室、绘制语文教学插图、辅导小学生绘画和书法。去年12月以来,他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利用假日到校为三年级三个班上美术课。这件事,受到了全校1,000多名师生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赞扬。
江苏省东台县安丰小学 李如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