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横刀立马写真情
——《彭德怀自述》读后
闻一
《彭德怀自述》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长篇历史自传。
彭德怀同志在他生命的最后年月,先后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自述遗稿。这些遗稿回顾了他从出生到参加庐山会议(1898——1959)六十年间的主要经历,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并对有关历史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些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真实、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也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作者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的崇高品质尤为感人。
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军队的杰出领导者之一,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在十年内乱期间,他却横遭残酷的迫害,长期丧失人身自由,直至1974年含冤逝世。他的革命历史虽然被肆意歪曲、颠倒,但是,人民群众了解他的为人,由衷地尊敬他,渴望系统介绍他战斗不息的一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同志恢复了名誉,对他的光辉一生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此后,在清理十年内乱期间所谓“彭德怀专案组”的材料中,发现了他的许多自传手稿。谁能想到,这些记述革命斗争的珍贵手稿,竟被林彪、
“四人帮”视为“交代材料”,作为进行迫害的所谓“罪证”。这真是比“莫须有”还要荒唐可憎。三中全会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些手稿才得以重见天日。
《自述》所回顾的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可是,在彭德怀同志一生仅有的七十六个春秋中,却是够长的了。而且在他后头的十六年中,只有几个月的工作机会,更可见这六十年对他是多么重要和宝贵。他幼年经受贫苦生活的锻炼,形成坚毅不屈的性格,15岁就带头起来斗争。他勇敢顽强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终于在北伐途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始终站在时代和斗争的前列,为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风浪,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的传奇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可是,当年“专案组”规定他“交代”自传“只能认罪,不许表功”。他面对林彪、“四人帮”的淫威,顽强地忍受着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创痛。象打仗一样,以当年“横刀立马”的英勇气概,大义凛然地秉笔写真情。他满怀豪情追忆往日的革命斗争,记述革命先辈的战斗精神和出生入死的惊险场面,旗帜鲜明地批驳歪曲历史的谰言,痛斥种种诬蔑之词。他在失却人身自由、手头又毫无资料可查的恶劣条件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专案组”指名索要的“交代材料”。《自述》的大部分章节(前12章)就是这些当年的“交代材料”,后3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庐山会议前后》系他在1962年写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申诉信(即“八万言书”)的有关部分。这些自述材料充分反映了彭德怀同志光明磊落、勇敢坚毅的崇高品德和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自述》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物。(附图片)
1940年“百团大战”时,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前沿阵地。


第5版()
专栏:

各地作家纷纷深入生活
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各分会约有160名作家长期或较长期深入基层,约有2,070(人次)专业和业余作者分赴工厂、农村、油田、牧区、海岛、边防及四化建设其他战线参观访问。到生活中去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长期深入,兼职扎根
大多数分会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作家长期深入生活。他们或在基层兼职,一面做实际工作,一面坚持创作;或建立自己的生活基地,长期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周克芹,自1958年以来,长期住在四川简阳县红塔区,现任该区区委委员。宁夏作家张贤亮现任银川市郊区芦花公社副社长。北京分会作家刘绍棠和浩然都选择京郊通县作为生活基地,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农村度过。儿童文学女作家杲向真自去年4月起,选择外交部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生活基地。吉林作家丁仁堂、贵州作家叶辛等,也一直扎根在基层,深入生活,积极创作。
二、与生活基地保持联系
一些年龄较大和身体欠佳的作家,长期深入生活有困难,就经常到过去的生活据点接触群众。
作协陕西分会组织著名作家深入生活。杜鹏程曾到陕西雷北大队、甘肃农村、华北油田等地体验生活。王汶石去年到陕西韩城县农村作调查。李若冰曾兼任陕西礼泉县县委书记,至今和礼泉县及该县烽火大队保持经常的联系。魏钢焰曾到大庆油田生活了一段时间。天津分会自1979年以来,一方面组织作家出外参观访问,同时又帮助杨润身、柳溪、万国儒、鲁藜、袁静5位作家安排了保持经常联系的生活点。此外,如高晓声、鲁彦周、敖德斯尔、斯琴高娃、马加等,每年都抽出若干时间到自己的生活点联系群众。
三、编制在上面,生活在下面
粉碎“四人帮”后,作协广东分会建立了文学院,集中了一批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或已有所贡献的中青年作者,共58人。这些同志的编制、供给关系在广东分会,而本人仍然在自己原来的生活基地做实际工作,或边工作边写作。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分会把他们集中起来,学习重要文件或文学艺术业务,交流创作经验。
四、选定专题进行采访
云南分会组织李乔、彭荆风等13名作家,天津分会组织袁静、冯骥才等6名作家于1979年访问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英雄人物。在四川人民抗击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灾的斗争中,高缨、梁上泉、黄化石等8名作家冒着危险,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采访。去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马烽、西戎、孙谦等参加了山西省委组织的关于落实生产责任制的调查工作,深入社队进行典型调查。有的分会还注意组织在写作上有过某些失误的作者一起去参观访问。这些作者接触到火热的斗争生活和美好、光明的事物,收获很大。
五、走马观花,参观访问
走马观花、参观访问,是近年来各地分会经常采取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帮助作者接触生活的方式。一些没有更多的时间到生活中去的作家,能有机会参加短期参观访问,对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思想境界,也是很有益处的。
上海分会、山东分会、内蒙古分会都曾组织作家进行参观访问。去年秋天,湖北省组织120位作家参观襄樊工业区,今春在安排中青年作家到工矿长期生活的同时,将组织作家去老区农村参观。
各地分会都感到,组织作家参观访问,有一定成效。但是,要创作出反映我们时代的具有高度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的作品,单凭短时间走马观花是不够的,今后需要着重提倡和组织作家长期或较长期地深入生活。
(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办公室)


第5版()
专栏:

春风拂面暖人心
上海《解放日报》2月16日刊载了《作家柯灵不再为居住环境犯愁》的报道,当天便在上海市广大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与作家柯灵毗邻的一户居民通过种种关系要将原来的平房翻建为楼房。他们不仅把柯家阳台上面的西班牙式的屋顶拆掉了,同时还准备把房子建到柯家的窗口,这不仅将影响柯家室内的光线和通风,而且屋顶与柯家阳台接近,安全也可能发生问题。柯灵为此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结果却招来这户人家上门恐吓、谩骂。柯家电表的保险丝也被屡次拔掉造成停电,从年初一开始,水管又被故意堵塞,以致造成室内污水满溢。
上海市委2月4日得知这一情况,6日一早,市委领导同志亲自前去看望柯灵,并召集了徐汇区委会议,要求区委认真处理好这件事,认真检查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肃清党内和社会上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端正党风,打击歪风邪气。当天下午,区领导干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了柯灵同志,实地察看现场,当即作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步骤。房管部门也很快行动,8、9两日接通落水管,修复了火表的安全装置。
这件事情不仅使柯灵感到党的温暖,而且许多同志都为此深为感动,纷纷给柯灵打电话或登门拜访。《解放日报》社也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人们说:“舆论出来伸张正义,不正之风可以压住了。”有类似住房问题或还没有得到落实政策的知识分子也从中受到鼓舞。他们表示,过去觉得落实政策一拖几年,感到无望了,今天又看到了希望。
(边切)


第5版()
专栏:

秦俑坑——历史的见证
余焕春
西安好比一部史书。中华民族古文化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生动翔实的记载。秦俑坑不过是这部“史书”中的一页,当这一页翻开时,惊动了世界,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西安,亲眼看一看秦俑坑威武的军阵,感到无比兴奋。
出西安,入临潼,朝骊山进发。深冬季节,远远望去,天地间一片苍莽,暮霭沉沉,秦始皇墓冢在骊山脚下隐隐约约。这朦胧的景色,颇能发人幽思。我国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建都的11个王朝,包括特别兴盛的周、秦、汉、唐,俱往矣,而人民创造的文明,却依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到了秦始皇墓,再东行3里,有一座白色透明盖顶的拱型建筑物,那就是兵马俑1号坑,现已正式成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穿过博物馆前厅,登上检阅台,居高临下,猛一见,不禁为之一惊。眼前是一个威武雄壮的军阵,仿佛正在烟尘滚滚中迎面而来。前锋3路横队,每队70人,手持弓弩,肩负箭囊,身穿战袍,已经到了我们的脚下。后面紧跟着的是身披铠甲的步兵和驷马战车组成的38路纵队,源源不断地从过洞里涌出。莫道这都是些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泥人泥马,但其军威凛凛,声势浩荡,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秦代兵强马壮,统一全国的煊赫声势。这个面积1.3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兵马俑坑,现在只有300多件兵马俑站立起来,就有如此气势和场面,如果6,000多件兵马俑全部站立起来,那将是何等壮观的阵容啊!
从检阅台下来,沿回廊步入坑道,觉得自己又置身于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之中。周围这些真人一样大的陶俑,不仅外形逼真,而且有着内在的精神力量。你看,这一个个体格魁伟、匀称的虎贲锐士,有的凝视前方,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笑容可掬,它们身上服装质感非常强,铠甲坚硬,战袍柔软,衣服褶皱清晰。某些细部如发须、铠钉、鞋带乃至鞋底上的针脚,都刻画入微、细腻。人们可以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判别将军和武士、骑兵和驭手。考古学家甚至于可以从它们的形态和性格辨别出那是关东人,那是巴蜀人,那是陇东人。可见秦代工匠们雕塑技艺之高超。秦俑坑共有陶俑上万件。这样庞大的群塑,有共性,有个性,浑然一体,成功地再现了秦军军威,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
秦俑坑中人马是假的,兵器是真的,兵器中有剑、刀、矛、殳、箭等,大都是青铜制造,十分锐利。有的青铜剑出土时锃亮无锈,寒光闪闪。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冶炼、锻造、防锈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回到西安,朋友告诉我:“秦始皇兵马俑共有四个坑,组成一个完整军阵。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三号坑为统帅部,四号坑为中军。但这四号坑是空的,并无兵马俑。”“为什么?”“据说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周章率领起义军进逼咸阳,秦二世被迫赦免穿凿骊山之民工,用他们去抵抗起义军,终于迫使工程停止下来。”
秦始皇在位十二年,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国家的事业。但是,他过度使用民力,做了许多民不堪命的坏事,终于导致秦的灭亡。秦俑坑是历史的见证。它既反映了秦代强盛进步的一面,又揭露了它残酷压迫人民的一面。秦俑坑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它记载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文明的丰功伟绩。


第5版()
专栏:首都舞台

话剧《松赞干布》在京公演
最近,西藏一些年轻的藏族演员在首都演出六场历史话剧《松赞干布》,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这出戏把1,300多年前的西藏历史人物搬上舞台,热情歌颂了藏、汉民族的团结。扮演藏王松赞干布的演员群佩洛桑、扮演大臣吞弥桑布扎的边巴次仁和扮演一心向往光明的古代少女蒙娜的女演员央金卓嘎,演技朴实自然,汉语清晰流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万里、习仲勋等同志观看了演出。
(据新华社)


第5版()
专栏:大家谈

多为农村儿童写作
王慧敏
电视剧《宁宁》是一个反映城市少年儿童生活的好剧目。看了此剧,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国三亿少年儿童,生活在农村中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主要后备军。但遗憾的是,无论在银幕上、电视屏幕上或文学作品中,反映他们生活的好作品都比较少。据说在有些偏僻的山村还不知道有个《中国少年报》。最近我有机会到四川、湖北农村了解文化站的活动,在租借小人书门市部张贴的样本中,很少看到反映农村少儿生活的作品,近来虽然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电影、电视剧,如《啊!摇篮》、《苗苗》、《铁蛋》等,但愿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心里想着农村的少年儿童,为他们而创作,给他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一代。


第5版()
专栏:

“星期天青年爱乐乐团”
最近,北京一批专业音乐工作者,组成了一个业余乐团“星期天青年爱乐乐团”,他们中间有解放军,也有地方团体的;最大的不过30多岁,最小的还不到20,平均年龄22岁。这批年轻人,每到星期天,各自抱着各种小型乐器,有的坐车,有的骑车,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临时排练场。这个“混合”乐队的成员,相互之间开始并不认识,更不要说在一起演奏作品了。然而为了繁荣我国的交响音乐,为向群众普及交响乐,这批年轻人走到一起来了。
这个团从去年4月26日成立到现在,已活动了40多次。他们曾为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演出两场普及交响乐音乐会。为纪念奥地利伟大作曲家莫扎特逝世一百九十周年,还和中央乐团合唱队联合演出了他创作的《安魂曲》。
“爱乐”的演奏员不要报酬。他们乐于牺牲个人时间,不辞辛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交响音乐事业贡献一点力量。他们说,年轻人热情高,但有些年轻的创作人员创作出交响乐新作品,往往很长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给予安排试奏;还有一些有能力搞独奏的年轻的演奏员,在自己的音乐团体平时难以得到独奏的机会;还有的人不满足自己现有的演奏水平,希望接触更多的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所以他们就自动发起组织了这个业余乐团,以便多实践,多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星期天青年爱乐乐团”从成立到演出,得到了音乐界和一些艺术团体的关心和扶持。一些老音乐工作者热心关怀这批年轻人的成长。他们希望今后继续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张世英)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访朱光潜教授
程代熙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翻译的黑格尔《美学》陆续问世了,它使我国首次有了这部美学巨著的全译本,这对我国美学界的莘莘学子无疑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不久前,我到燕南园看望朱老,他虽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但精神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何况还是在他刚刚参加了全国政协的会议之后。
刚一落座,朱老就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的《悲剧心理学》已经由他的一位朋友译成了汉文,将付梓出版。这部书稿的全称是:《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喜感理论述评》。这是朱老青年时代求学英国时,也就是在1933年3月在斯特拉斯堡提出的一篇博士论文,原作是用英文写的,并在英国出版了单行本,所以国外学人知道这部著作的不少;国内由于从未出版过它的译本,所以知者寥寥。
国外研究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不乏其人,而且有些论文还有相当见地,如美国邦尼·麦克杜哥(现在我外文出版社工作)的《从倾斜的塔上了望:朱光潜论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美学和社会背景》(见《新文学史料》,总第12期)就是其中之一。举一个例子来说,麦克杜哥认为对朱光潜思想影响最深的不是克罗齐,而是尼采,后者的《悲剧的起源》是他自己对待文学和生活态度的源泉。她的这个看法与朱老的自我剖析倒是一致的。
记得前年我去看望朱老时,请教他翻译维科《新科学》一书事。维科是意大利哲学上历史学派的奠基人。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一封信里说,在维科的《新科学》里有“不少天才的闪光”。还在五十年代我们搞翻译世界文艺及美学理论名著的十二年规划时,就把它列入了长期选题计划。可就是长期物色不到合适的译者。这次,朱老告诉我《新科学》他已脱稿,只消再作些文字上的润色就可以请人誊清,交给我们出版了。最近两年,朱老除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外,他谢绝了其他方面的许多活动。我多次请他写稿,都被婉言谢辞。我问他下一步还有什么具体打算,朱老说,克罗齐对维科的《新科学》有一本专门的评论著作,很有价值,他准备在《新科学》交稿后就动手翻译。我对他的这个愿望当即表示热烈的支持。
在交谈中,朱老一再强调翻译国外学术著作的重要性。他说,不掌握资料,特别是那些第一手的重要资料,是谈不上什么学术研究的。朱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举一个最近的例子,他为了更好地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就根据马克思的德文原著把其中有关的重要段落翻译了出来。我们知道,马克思的这部《手稿》是很不好翻译的。他如此重视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确实令人敬佩。(附图片)
朱光潜近照


第5版()
专栏:

“文明礼貌月”专场义务演出
本报讯 由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十四个单位主办,于3月12、13两日在京举办了“文明礼貌月”专场文艺义务演出,免费招待本市青少年。
为了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月”的活动,让文艺在建设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专业演员、业余演员以及市少年宫的儿童演员同台演出。公安局交通管理处为了宣传新交通法规,自编自演了相声《如此约会》;全总文工团、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演唱了宣传五讲四美的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四美春风遍地吹》、推荐歌曲《五讲四美》等;会上还朗诵了宣传保持环境卫生以及歌颂优秀共青团员钟铧的诗歌。这台节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演员精神面貌很好。参与这次义务演出的《中国财贸报》、《健康报》、《辅导员》、《中学生》、《儿童》、《我们爱科学》、《中国儿童》等杂志社及北京朗诵艺术团都热情地作了大量的组织筹备工作。
演出后,他们将挑选精彩节目组成小型文艺演出队,深入基层为青少年义务演出。
(赵雨嘉)


第5版()
专栏:

日本举办费新我书法展览
北京荣宝斋和日本著名西武百货店一月下旬在日本东京、大阪两地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家费新我的书法展览,共展出了他用左笔书写的二百三十件作品。在展出期间,费新我访问了日本。他同日本的书法艺术家青山杉雨、饭岛太久和村上三岛等进行了艺术交流,并应邀举行了书法艺术讲座。日本书法爱好者对费新我的书法给予高度的评价,踊跃选购了他的作品。 (卢)(附图片)
上图左三为费新我


第5版()
专栏:

赶集 刘宝平


第5版()
专栏:

放鸭 吕厚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