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青年的良师益友
——记北京师范学院讲师李燕杰
提起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李燕杰,许多青年并不生疏。这几年,他除了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外,在北京和全国许多地方作了190多场青年教育的报告,直接听众有20万之多。报告的内容在青年中相传,报告的录音在全国各地辗转录放。人们称誉他是“青年的良师益友”。
人民教师的责任感
1977年,李燕杰和许多教师一样,摆脱了精神枷锁,可以认认真真地教书了。他虽然已是近五十岁的人,心情却同年轻人一样。在校内他给大学生上课,校外他给青年职工补习文化。李燕杰看到许多大学生每天刻苦攻读,也看到许多青年职工,常常是满身油渍的工作服都来不及脱,就从工厂赶来上夜校。多么可爱的青年人啊!李燕杰恨不得一下子就使他们把十年动乱中所失去的知识补回来。他主动为同学们义务开设《工具书的使用》、《古诗歌鉴赏》等“课外课”;他常常刚走下校内的讲台,就骑上自行车到职工业余大学讲课。
一次上文学课,李燕杰讲乐府诗《上邪》、《孔雀东南飞》等爱情题材的诗篇,分析作品后,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懂得爱的民族,那一首首优美感人的爱情诗篇,歌颂了坚如磐石,韧如蒲苇的忠贞、专一的爱情。”“青年人正确处理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才能感到爱情的甜蜜,得到真正的幸福,成为事业的推动力。反之,……”李燕杰批评了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恋爱问题的现象。课后,同学们陆续散去,唯有一位女同学站在墙角不动。李燕杰疑惑地问她有什么事,女同学说:“我想跟您说一句话。”她低下头抽泣着说:“在生活中我是犯过错误的,如果早有人对我们进行爱情教育的话,我绝不会犯错误。”说完,转身走了。
这件事给李燕杰的触动很深,他联想到:有的青年把象征基督耶稣的十字架挂在胸前,以为美;有些青年戴着贴有外国商标的麦克镜,以为荣。这些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么需要有人指引,帮助他们明是非,辨美丑啊。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不能仅仅单纯地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他决心承担起这一责任。
时刻生活在青年学生中间
李燕杰努力熟悉和了解自己工作的对象。在学校里,他早晨常和同学们一起跑步;排球比赛时,他和学生一齐上场赛球,直到他去年被撞伤;诗歌朗诵会,他也和学生一样登台朗诵。在业余时间,他喜欢和学生们聊天。他随身总带着纸和笔,看到青年人喜欢的中外古今名人志士的格言、警句就随手抄录下来;听到青年学生发自内心的豪言壮语,就立即记下来。天长日久,他收录了近千张卡片。他还喜欢把每天同青年人接触的感受,写成哲理诗。
对青年人的熟悉和理解,使李燕杰在给青年作报告时,能抓住青年的思想脉搏,把中外古今的文学、美学知识贯串起来,从爱国、立志、爱情、献身等最能打动青年心灵的几个方面去启发、诱导他们。比如,他引用大量历史知识和民间传说,抒发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之情;赞颂司马迁身受腐刑,忍辱含垢发愤著述《史记》;介绍曹雪芹穷愁潦倒,呕心沥血写出了《红楼梦》的事迹,讲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使青年学生看到这些人都以自己的德、才、学、识,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光辉,受到道德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一个青年说:“李老师的讲述,能催人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有多少青年从李燕杰的报告中受到鼓舞?从全国各地寄到李老师身边的3,000多封信中可以看出!
一天,李燕杰收到一封信,信中说:“这星期日是我的生日,我要到您家里去过生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星期日到了,李燕杰等待这位写信人的到来。一会儿,敲门了,进来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她第一句话就说:“我是聋子,看了您的报告就想找您聊聊。”李老师热情地请她坐下。原来,这姑娘是后天失聪的,由于这种缺陷,加上十年动乱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的不幸,她时常感到孤独。李燕杰抄送给她一些格言,还把自己的书借给她读,鼓励她矢志向学,搞好工作。这姑娘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她在给李老师的信中写道:“不要说我需要生活,应该说生活需要我。在我前进的路上,也许会有100次的失败,但我仍会有101次的追求,而追求本身,就是生活给予我最好的报酬。”
生活中到处都有真、善、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是李燕杰做青年工作的又一“秘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取之于青年,用之于青年”。去年,李燕杰因病住院,很快就和青年病友混熟了。一个北京郊区由残废青年组织起来的手工工厂的工人,给他讲了许多厂里病残青年互相照顾的故事。这个工人说:“到年终分配时,双目失明的工人为了感谢腿残废的青年工人对他们的照顾,一致决定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台电视机给腿残的工人们。”啊,这是多么美好的心啊!盲人自己看不见电视,却想到买电视机给别人看,李燕杰感动得涌出泪水。他激动地说:我要把青年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写成诗,不过这诗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青年人的心中。后来,李燕杰几次把这个来自青年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讲给青年们听,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次,李燕杰在学校团组织举办的征文活动中,发现金安平同学创作的一首小诗:“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含糊。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更强烈的爱在那感情的深处。”诗言志,李燕杰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代青年热爱祖国的心灵之美。以后他场场报告都含着激情朗诵这首诗,由于他的热情传播,这首诗已被谱成歌曲,在青年中传唱。
“青年工作更需要我”
李燕杰成为深受青年欢迎的教师。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连续不断,他已无法满足每个单位的邀请。他收到很多青年的来信,尽量亲笔回信。有多少次他下班回家,家里已有青年等待多时,他顾不得吃饭和休息,就和青年们促膝谈心。在校内,他坚持教课从未间断。人们清楚地看出,他眼角的皱纹深了,鬓角也增添了几丝银发。
李燕杰这样做究竟图个啥?有些人不理解,他自己也并非不思考这个问题。一天,他去看望父亲,父亲已经八十六岁,是中央民族学院的老教师。父亲见到儿子消瘦的脸庞,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让儿子拿去潜心攻读。从父亲那里回来,李燕杰思绪万千:亲戚朋友们都希望他把精力用在学术上。父亲一生走过的路,就是一条作学问的道路。父亲有许多藏书,可供他任意选读,这是多么好的条件啊。也曾有人劝他,去著书立说吧,凭你的能力可以在学术上做出成绩,提职、提级更便利。难道你就这样下去?
是啊,难道就这样下去?
一天,李燕杰正检查女儿的功课,准备帮她找几本参考书。“嘭!嘭!嘭……”一阵敲门声,来人手持介绍信请李燕杰到他们单位作一场报告。李燕杰看了看自己的日程表,已经安排得很满了,他准备婉言谢绝邀请。来人恳切地说:“李老师,您一定要去,我们这次是请您去救命的。”“请我救命?”来人告诉他,他们那里有极少数青年由于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很可能轻率地走上绝路,需要……“不要说了!”李燕杰打断了他的话,腾地站起身,紧紧握着那位同志的手说:“我一定,一定抽时间去讲这一课!”
更深夜静,为作好这次报告,李燕杰在打腹稿。他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他想:虽然钻研学问和做青年工作都是社会的需要,但青年工作更需要我,如果看到青年的需要,而不去做工作,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后来,李燕杰饱含着感情给这个单位的青年讲了三个小时的“爱情美学”。很多青年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提高了精神境界。他们给李燕杰写来了一封封信,诉说肺腑之言、感谢之情。
李燕杰收到一位教授寄来的信,信中说:“作为您的同龄者,我深感您选择的道路比教授这条路困难得多,但也光荣得多,希望您坚持到底、绝不动摇。”“多为青年做些事吧,这是时代所需。”李燕杰读罢信,泪水滴落了下来。他既感到欣慰,也为自己曾产生过犹豫而羞愧。然而,他更坚定了,更热爱做青年工作了。
人们敬爱他
1981年除夕之夜,四川外语学院的几个青年聚在一起给李老师写信:“我们相信您,就象相信我们最忠诚的朋友,我们敬爱您,就象敬爱我们慈祥的父母,我们年轻、幼稚、狂热,需要有父辈和老师的指点,您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去年李燕杰因公受伤,不少人到家中看望他。人们关心他,希望他早日返回讲坛。有位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制作了一副手杖,在上完夜校后,晚上10点钟送到李老师床前,说:“我算了算,今天是您受伤的第40天,您该下床活动活动了吧。”
看望李燕杰的人,许多是不相识的。一位待业青年知道他受伤的消息,对妈妈说:“录音机里讲话的那个老师受伤了,我要给他送点礼物。”于是要了一块钱,从早上转到中午,买什么礼物呢?最后花了6角钱买了一本《电影画报》。她对李老师说:“您是大学老师,平时绝不买这个,您在家躺着也该消遣消遣了。”有个青年知道李老师每天要复很多封信,于是找到李老师家,留下一封信就走了。李燕杰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叠邮票,纸条上写道:“为了祖国的未来,支持您的一切有益的活动。”
提起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李燕杰说:“我哪里坐得住呀?”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李燕杰仅仅休息了47天,就拄着拐杖登上了讲台。去年,他被评为北京市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他的事迹先后在国内多种报刊上登载。他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国界,美国纽约《华侨日报》称誉李燕杰是“民间美育教育家”,泰国的《新中原报》也登载了他的事迹。
李燕杰没有沉醉在赞扬声中,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说:“青年工作是一门科学,我愿意和更多的人们一起做这门学科的探索者”。
唐旬(附图片)
李燕杰作完报告,青年们请他签名留念。 成静平摄


第3版()
专栏:为了下一代

重视玩具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子牛
婴、幼儿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从伏、爬到学步,从无所知到初步辨认事物,都离不开玩具。玩具实际上是儿童早期的启蒙教师。它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和肌体的发育,可以训练感觉器官的功能,可以培养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想象能力,可以培养优良的品德,陶冶愉快乐观的情操。
幼儿园、托儿所,都是以游戏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的。儿童的早期实践就是从游戏开始的,而且一般是通过玩具进行。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儿童的思维是形象的,他们的活动越多,感官越发达,思维也就越发展。好的玩具,实际上是儿童的无字教科书。因此,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适合各个年龄特征,促进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玩具。例如:促进肌体发育、训练感官功能的体育玩具,培养生活能力的玩具,认识环境的形象玩具,音响、音乐玩具,模仿简单劳动的玩具,启发创造力的教育玩具(可计算、训练,建筑结构等),科学启蒙教育的玩具等等。
近年来,玩具生产已有较大的进展,但和三亿儿童的需求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尚在调整中,国家要兴办的事业很多,在玩具生产方面,一方面国家要给以应有的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调动地方、企事业单位、集体、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技术力量都利用起来。教育单位也要和产销单位建立联系,并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传统的民间玩具,发掘、整理、发展民间传统玩具,是发展我国玩具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民间传统玩具,往往集中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有的还具有科学启蒙教育作用。目前,我国玩具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建设了一支玩具生产队伍,总结我国的经验,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逐步形成我国科学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玩具系列,是大有可为的。希望从事玩具工作的同志,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基础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3版()
专栏:父母之友

她怎样教育孩子?
最近,我们到北京西城一个幽静的院子里,访问了教子有方的姜永芬老妈妈。她已经六十多岁,曾在小学当老师、校长近50年,现在退休在家,担任着街道党支部书记。和她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看着她的子女一个个长大成人,交口称赞她的孩子个个都好,也从未见她打过孩子。姜妈妈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
姜妈妈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再好的孩子也不会生下来就那么好,当发现孩子第一次犯错误时,一定要抓紧教育,决不能放松。”
大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姜妈妈就告诉他: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做完作业才能玩。有一次,孩子一放学就找同学玩去了,回家后妈妈严厉批评了他,并耐心开导他,让他自己去想想,这样做为什么不对,想通了再找妈妈承认错误。奶奶心疼孩子,说孩子小,又是第一次,何必那么认真?姜妈妈耐心地对奶奶说明道理:放松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无组织无纪律的坏毛病。如果让他玩够了再做功课,就会失去对学习的责任心,将来长大了,对工作、对国家也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由于对“第一次”抓得严,打这以后,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出过类似的问题。
一次,上中学的女儿回家对妈妈诉苦:
“妈妈,同学们都穿得很好,我的裤子上老带补丁……”妈妈告诉他:穿得好,打扮得漂亮,是暂时的、外在的美,衣服会破,容颜会老,一个人品德好才是真正的美,内在的美。以后,女儿再也不怕穿带补丁的衣服了。过不多久,老师出了个作文题《我的妈妈》,孩子回家对妈说:“同学的妈妈有的是高级干部,有的是专家、学者,都有可写的。您只是个小学教师,让我写什么呢?”妈妈毫不含糊地回答她:“你就写我的妈妈只是一个平凡的妈妈,把我平时教育你们的话写上就行了。”孩子照妈妈说的写,强调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平时,怎样教自己懂得心灵美。老师看了很欣赏,把它登在黑板报上。孩子受到鼓舞,由此开始懂得: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是由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勤奋工作集合而成的。
教育子女最有说服力的是家长的身教。姜妈妈在现住址整整住了30年,没和街坊四邻拌过一次嘴。因此,孩子们也都很懂礼貌,从不与人打架吵嘴。
孩子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以后,姜妈妈并没有放松教育子女的责任,对于他们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以及计划生育和教育子女问题等等,都一一放在心上,加以引导。现在,她的几个孩子都体会到妈妈从小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必要性,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他们的子女。 许维民 陈兴兰


第3版()
专栏:

为孩子研制玩具的人们
——记儿童游艺机的诞生
大庆市儿童公园里,石油工人的孩子们乘上了现代游艺机“登月火箭”、“空中转椅”等,遨游“太空”。
1980年11月,大庆市园林局向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提出了要求:
“大庆市委决定建造一座儿童公园,请你们为公园设计和制造十个品种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游艺机。”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是搞企业设计的,虽然曾为北京园林局研究设计过一种“雪橇”游艺机,但总是有点儿隔行。他们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迎着困难,承担了任务。在党委领导下,抽调了机械、电力、美工等一百二十多名工程师投入了紧张的设计工作。他们调查了解儿童的特点,为了将现代科技知识寓于玩具之中,他们设计了模拟飞越太空的“登月火箭”和在空中飞行的“空中转椅”、“单轨空中列车”以及行空的“飞象”,又设计了富于民族特色的“游龙戏水”和“天鹅船”。苦战了四个多月,十个品种多达六百张的设计图终于绘制成功了。
承担游艺机制造任务的是江苏武进县第一机械厂。这个在调整中正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工厂,一听说要为儿童制造游艺机,便一口承诺下来。设计图纸上关于龙头的设计,只有外形尺寸和造型效果图,他们请来了民间老艺人,用泥塑造出龙头来,经大家“会审”修改后,再制出模具,造出玻璃钢的龙头。在赶制游艺机的过程中,河南鹤壁市矿山机械厂也主动将制造“跑马”的任务承担了下来。就这样,工人同志们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用了九个多月的时间,就为大庆儿童装起了现代游艺机。
现代游艺机成了儿童们最欢迎的玩具,不到一年的工夫,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游艺机。
本报记者 陈祖声


第3版()
专栏:

阿婆嘎底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卓克基公社西索大队有一位名叫嘎底的藏族妇女,孩子们都管她叫“阿婆嘎底”。从她屋子里满墙的奖状,就知道这是位先进人物。
她今年六十岁,只身一人,没有结婚。她把精力全部放在为大家办事上。1958年,大队创办托儿组,社员们推选嘎底当保育员。嘎底认为这是件责任重大的事,鼓起勇气承担下来。没找到房子,她就腾出自己的住房,打扫干净,接娃儿们到家里来。嘎底把自己的东西都当成了公用的。孩子们喊饿,她就拿出热腾腾的馍馍来;孩子们叫冷,她就往“锅庄”里加柴。为了给孩子们洗手、洗脸、洗衣服,她每天都要烧好几锅热水。柴用光了,她便利用早晚时间到河边去拣。她对孩子们的观察照料,比一些做父母的还细致周到,孩子的手脚凉了,她就把孩子揣进怀里。她对孩子真心实意的爱护,博得了家长们的信赖。
1979年,嘎底出席了自治州妇代会,回来后就协助大队办起了幼儿班。大队选派了一名高中毕业的回乡知识青年担任幼儿教师,还特意为幼儿班修建了带院墙的寨房。
前不久,嘎底到成都参加四川省托幼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她把会上发给她的生活补助费,为孩子们买回来一大包图书和糖果。嘎底说:“我这一辈子虽然没有生儿育女,可是我有许许多多的儿女,我要为孩子们工作到最后一口气。”
本报记者 王溪元(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玩具厂长祝镜澄
南京代代红幼儿园的孩子们,围着一件件新颖别致的儿童玩具,自己选中哪一件,就投一张红票。这是南京鼓楼玩具厂厂长祝镜澄对本厂生产的玩具进行“民意测验”。
祝镜澄听到幼儿园阿姨反映缺少形象的教具,就查阅资料,设计出一套具有故事情节的木偶布袋娃娃。最近,她又和设计人员一起设计出二十多个新产品。余荣


第3版()
专栏:

玩具设计师袁文蔚
多年来,“母鸡推车”一直是深受儿童们喜爱的玩具,那肥胖的芦花母鸡,推着装载两只小鸡的童车徐徐前进,它那逼真的叫声,和步履蹒跚不断下蛋的形态,引起儿童们一阵阵欢笑。这玩具的设计者就是上海玩具八厂的袁文蔚。
自一九五二年以来,袁文蔚已经为儿童们设计了玩具近三百种,生产了一千多万件。他为了设计出新品种,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最近他又设计出一种能教儿童记钟点、看图识字、加减法计数等多用的幼教玩具“智力宫”,受到好评。 小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