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振奋精神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偏关县试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初见成效
本报讯 山西省偏关县在县社党政机关干部中普遍试行了联系工作计算奖励的岗位责任制,对改善机关工作,振奋干部精神,调动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偏关县在农业、工业、财贸等战线上普遍建立和推行了各种经济责任制,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有些机关干部小病大养,不负责任,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的现象还存在;特别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机关干部家里承包了土地,回家种地缺勤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与全县的经济形势和工作需要很不相称。
偏关县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去年初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在县直机关和公社干部中普遍实行联系工作计算奖励的岗位责任制。县委和县政府的各个部、委、室、局和局以下的直属单位以及全县的公社机关,讨论制定了各自的联系工作计算奖励的岗位责任制。试行一年多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干部出勤率高了。据最近统计,县里直接考察的67个单位的567名干部,去年的平均出勤日达到334天,比1980年平均增加10天左右。
二、提高了干部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各部门、各单位再不象过去那样在一些工作上互相推诿,来回“踢皮球”了。去年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人数和时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而且还自己动手写了46篇调查报告,这是建国三十多年来所没有过的可喜现象。
三、干部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的劲头高了。县农业局大多数是技术干部,过去有些人不钻研业务,瞎指挥,现在大家一有空就看书翻资料,听广播,积极学习技术。
四、干部回家种地的人少了。去年这个县家在农村的干部,一般回家的时间全年累计没有超过30天。财政局干部张钧,爱人在农村居住,承包了土地,爱人几次催他回去种地,他回答说:“现在是你有你的责任制,我有我的责任制,不能顾了你的,误了我的,咱们还是各负其责吧。”他说服了爱人,始终没有因为种地和家务事耽误工作。
张怀京 丁伟跃


第3版()
专栏:

冯纪新访问“刘巧儿”
新华社兰州电 新华社记者葛象贤报道: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冯纪新,最近在农村调查期间,访问了现实生活中的“刘巧儿”——甘肃省华池县悦乐公社社员封芝琴。冯纪新赞扬她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又作出了好的榜样。
评剧《刘巧儿》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封芝琴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编写的。解放后,封芝琴一直在大队、生产队做妇女工作,很注意教育子女、亲戚和社员在婚姻问题上破除旧习,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社员们告诉冯纪新,封芝琴的两个女儿都是自由恋爱,新事新办,不要彩礼。她不仅教育女儿做到计划生育,还说服其他社员也这样做。冯纪新称赞封芝琴做得好。他对社员们说,党中央决定把3月份作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农村社员也要积极响应,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件事:一,学科学,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二,爱国家,爱集体。积极完成农副产品统购、派购任务。爱护公物。三,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四,遵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不搞赌博、偷盗、买卖婚姻等违法活动;五,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还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社员”、“文明村”、“卫生村”等活动。


第3版()
专栏:

退居二线 意志不衰
鸡西矿务局二道河子煤矿顾问党荣发被评为劳动模范
新华社哈尔滨3月10日电 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二道河子煤矿顾问党荣发,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矿区解决了大量问题,去年底,被评选为鸡西市优秀共产党员和鸡西矿务局劳动模范。
党荣发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原任二道河子煤矿政治处主任。1976年末,他因身体有病,经上级党委批准退居二线,当了顾问。从此,他一边休养,一边深入全矿各个生产井区、职工宿舍、机关和学校,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归纳整理成有关党的建设、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文教卫生、生活福利等72条建议,其中55条已被矿里采纳。
党荣发虽然身体不好,但他依然带领安全检查团深入井下检查工作。他发现五井没有人车设备,工人上下井常常违章上运煤车,容易发生事故,他就建议矿务局及时设置了人车设备,工人上下井方便多了,事故也减少了。
党荣发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协助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矿区各学校纪律松弛、教学质量低。他到五所中、小学,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谈心、查阅教师教学笔记、检查学生作业等活动,摸清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整改措施。这些学校经过努力,校风有了好转,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第3版()
专栏:

南京部队某团举办战士业余学校
本报讯 南京部队某团举办战士业余学校,积极为国家培养有知识、有专长的人才。
这个业余学校根据战士的愿望和志趣,开设了高考复习班,以及农机、无线电、文学、音乐、美术等专业班。业余学校邀请地方上的教员和有特长的干部战士任课。每到上课的时候,战士们就夹着书本从四面八方涌来。由于参加学习的战士都是自愿的,学习也就格外认真刻苦,学识增长得快。去年,业余学校的学员考上各类院校和专业教导队的就有25人。
葛逊 张树文


第3版()
专栏:

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正式成立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中国民主同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于2月27日在乌鲁木齐正式成立。
民盟过去在乌鲁木齐只有一个直属支部。为了把在新疆的全体盟员更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民盟中央去年决定成立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由新疆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马梅荪当选为主任委员,张梵、徐百区、徐思益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费孝通专程到会祝贺。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到会讲了话。


第3版()
专栏:

人生的道路要由自己选择
——上海市监獄访问记
最近,记者访问了上海市监狱。监狱长李仁堂同志陪我进入监房区。这里秩序井然,洁净无尘。几幢五层楼的监房中,每个小房住二、三个犯人。我们沿着第二监房底层往里走,见到犯人的脸上从容自在,几乎没有愁容或病态,他们见到来访者都面带笑容。监区内到处有表扬好人好事的墙报、黑板报,挂着风景画。监狱长说,这些都出自犯人自己的手笔。
犯人并不老蹲在牢内。早晨五时半,管理牢房的民警,用熟练的动作打开每个监房锁。犯人一天的生活开始了。洗盥毕,伙房送来了早饭。六时半开始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到下午二时半停工,每天劳动八小时。二时半后开始学习报纸、文件、开会或上文化课,参加文体活动,到五时半吃晚饭,饭后是休息或学习,到八时“收封”,进牢房,一天的生活结束了。
这里有一座医院,拥有130名医务人员,120张病床。许多犯人在进监前没有治好的病,进监后都治好了。一个姓陈的犯人,后脑长了一个鸡蛋大的血管瘤,进监后,由狱医对他全身作了细致的检查,由主治医师亲自做了切除手术,还输血800毫升。现在,这个犯人已恢复了健康。
监狱还为犯人安排了多样的文体活动。犯人成立了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最近上演了多幕剧《迷途知返》。犯人还开展球类比赛。监狱中还办起了文化学习班,分高小、初中两班,每星期上课两次,设专职教师,学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犯人学习文化热情很高。
把犯人当作人,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国一贯的政策。监狱长对我说,人是可以转化的,要使他们由坏人变好人,关键的一环是,要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可以变好的,不仅要强调服从管理,而且要强调教育、感化、改造。
访问中,我同一个姓王的犯人谈了一次话。他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因行凶被判处十五年徒刑。他的父母都是革命干部,“文革”期间,父母受审,株连孩子,他生活困难,又遭到“造反派”凌辱。他为了报复,就同流氓为伴,走上了犯罪道路。
“为什么你会犯罪?”我问他。
“我感到人生就是如此,吃喝玩乐,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虚荣,这就是一切。人为什么活着?我进狱后才第一次冷静地考虑这个问题。”他流下了忏悔的眼泪。
之后,他开始转变,在狱中积极劳动,做好事,刻苦学习,受到表扬后,改造的信心更足了。他现在是劳役组组长、篮球队队长,改造积极分子。他说:“我还年青,我原来的奋斗目标是减刑,看来这还不够,应该是彻底改造思想,学技术文化,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出力。”
监狱还组织犯人学生产技能,开展劳动竞赛。许多犯人学会了裁剪、缝合、车工、刨工、水电工等技能。他们在学习、劳动中看到了前途,找到了人生的正确道路。
在参观时,这所监狱正在开展年终评比活动,评选“五好小组”和改造积极分子。对改造有成绩的给予各种奖励:减刑、假释、短期探亲、外出参观。去年7月召开了加减刑大会,减刑一批,假释一批,对个别表现恶劣的则加了刑。犯人家属也参加了大会,讲了话。去年有140多名犯人被允许短期回家探亲,对犯人,对犯人家属,对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体现了党的政策的威力。犯人回狱后作报告,谈家乡几年来的变化,谈家人、邻居、派出所对自己热情接待的情景,无不声泪俱下,感慨万千。
的确,人生的道路要由自己去选择,这些已经陷入犯罪泥坑的人,正在清洗自己身上的污毒,重新奔向新岸,难道社会上那些正在走邪路,将要跌入泥坑的人还不猛醒,不应该重新为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的道路吗? 本报记者 章世鸿


第3版()
专栏:

杏仁茶
小民
去年到美国看孩子,返台时朋友送我一包杏仁,说可以炒着吃,象吃瓜子仁一样。杏仁原是中国北方最受大众欢迎的食物,无论作点心用,配药用,都很合宜。我带回家拿给老伴,他尝了一粒说是洋杏仁,洋杏仁那有咱北平的大杏仁香!他问我喝过北平杏仁茶吗?我说那有口福喝您那“北平杏仁茶”?那不是我这种穷丫头喝得起的。
老伴总是北平月亮圆,不管何物,全是北平的好。我知道他在北平的时候,也不过是个穷学生,穷学生当然吃什么都好吃了。若说杏仁茶,凡是住过北平的人,谁没喝过?我觉得和刚来台湾的时候,台湾卖早点的摊子上,和担挑在车站附近买的“喋——”差不多。只是台湾糖便宜,杏仁茶甜得发腻,也没有北平卖杏仁茶的小贩会吆喝而已。
北平一年四季都有杏仁茶卖,清早北平人喜欢吃芝麻酱烧饼夹油炸鬼(油条),喝杏仁茶。晚间胡同里住宅人家,也喜欢买碗杏仁茶消夜。
杏仁茶的担子,和卖豆浆的差不多。都是柳条木板围成的圆笼子,刷得白白净净的。
杏仁茶的原料是干杏仁和白米,磨成细粉,熬成粥。北平出产的大杏颇受北平人欢迎,从青杏上市,又酸又脆,小孩和年轻人牙口好的,象吃铁蚕豆一样肐硼,肐硼的嚼得好响。过不久杏子熟透了,黄中带红,轻轻剥掉皮,果肉蜜甜多汁。杏有一种特别的芬芳,杏仁更是馥郁。据说杏仁尚有解毒之功,又可润肺,养颜。是小孩老人最适宜的补品。
初到台湾的时候,有次坐夜车北上,午夜两点,我们北上的火车在“民雄”小站等候错车,一停就是半个多小时。望着车窗外沉沉的黑夜,觉得又累又渴。这时小镇月台传来一声:“喋——”。
同车有人下去买,只见他喝了一口说:“杏仁茶喔。”
“杏仁茶来——”勾起了我多少乡愁。我的第二故乡台湾,那叫“喋——”的杏仁茶,如今也愈来愈少了。偶尔遇见一家卖的,甜得过火以外,还带着一股子冲鼻子的化学味儿,想起那撩人的家乡味,不禁怅然!
(原载1981年9月9日《中央日报》)


第3版()
专栏:

正月里来是新春
杨明显
北京城贺岁之钟是爆竹。初一清晨大门一开,这顿排山倒海的鞭爆声响彻云霄,俗称为劈山臊恶、崩邪轰瘟炸厄运、迎来新晖的吉祥顺利。老年间还兴把芝麻秸从房门一直撒到大门口谓之“踩岁”。大年初一家人叩拜长辈,走访亲友拜年贺岁。
正月初一为元日: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所以称为“元旦”。北平人在这天有很多的风习:妇人在这天傍晚,成群结伴的绕着胡同走一遭,前面走的第一人手拿一炷香,名为“走百病”,凡是有桥的地方都要去走走,谓之“渡厄”,小媳妇们这一天去正阳门门洞内摸摸门钉,来年保证生个胖小子。正月不迁居,不糊窗棂,称正月为“善正月”。初二祭财神,初五称为“破五”,破五后才可以用生米煮饭,妇女们方可走娘家拜亲戚,初七为人日,初八相传是诸星下界的日子,燃灯焚香拜祀谓之“顺星”,初九为天诞日,禁屠宰,各大寺庙都要祭拜。
正月里的北京城,除了爆竹声就是一片锣鼓和唢呐声、沿街贺岁的秧歌、高跷、花鼓、旱船、老汉背妻和耍大头人儿的,一拨跟着一拨,走进胡同到院子里来的最多的是耍大头人儿的。
正月里与北平人分不开的娱乐活动是逛庙会。白云观在阜成门外西南五、六里,它的历史最为悠久,远在金、元时代就建有,观内那块“万古长春”四字匾,传说是邱长春所题。每年正月初一开始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不绝。最热闹的是十九日那天,盛传这日是“神仙会”,十八日必有真仙下凡,变幻成乞丐或是变幻成游人,有佛缘的人能遇上,遇见的能却病延年,所以善男信女们这两天来庙求香者不计其数。花儿市在崇文门外,凡初四、十四、二十四开庙。所谓花儿市并不是卖的鲜花儿,而是妇女们插戴的各种绫绢、通草、珠花之类的装饰品。北京城的制花手工艺堪称一流,工的精巧细致,色彩的柔润,式样的新颖,花卉种类的繁多,可说是巧夺。
厂甸在正阳门外海王村,今称琉璃厂,它并不是庙,而是约有二里长的街市,每年元旦开始到十六日,这里百货积聚,灯屏琉璃,珠宝牙雕,玉器古玩,字画纸张,古碑画帖,是文人学者、雅士墨客的雅游胜地。
厂甸也是正月里孩子们的游乐中心。最有名的是厂甸的独一无二的大糖葫芦——有五尺长,一串穿着三十到五十粒的大红山楂,上端插着小红旗儿,逛厂甸的大小孩子都不忘扛回来一串,好叫街坊们知道:正月里咱哥们儿也逛厂甸去了。
(原载1982年1月27日《联合报》)


第3版()
专栏:编后

相聚北京总有期
今天刊登的几篇文章和一篇风土人情画,都是对北京的回忆。有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作,有的是日常对故土风物的思念。文章的作者,有的原在大陆时已是文化界的名人,有的是去台后成名的作家。他们这些思亲怀旧的文章,很值得我们读一读。
北京(因为作者身处台湾,有人还不得不把它称为“北平”),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它不但有值得人们怀念的过去,更有值得称颂的现在和未来。读了这几篇思念北京的文章,使人更加坚信,不管前进道路上还有多少障碍,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总有一天会相聚在首都北京。


第3版()
专栏:

太庙浓荫好啜茶
林藜
北京太庙的建筑,气象极为雄伟,正殿的大抱柱,和十三陵的抱柱,均来自云贵深山所产的巨材;太庙又遍植古柏,多由陕西黄陵所移植,树龄有在数千年以上的。树上栖鹤成群,春来秋去,为北京数百年来不易之候鸟。
每年到了夏日,北京的人儿给热得团团转,但太庙公园里的茶座,却浓荫处处,可以畅谈、午睡,可以品茗、吟诗,……呵!太庙啜茶,真是人生最好的享受。(原载《自立晚报》)


第3版()
专栏:

过年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灯光辉煌,地上铺满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积菜。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受欢迎。除夕夜,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初一起得特别早,梳小辫儿,换新衣裳,大棉袄加上一件新蓝布罩袍、黑马褂、灰鼠绒绿脸儿的鞋子。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日上三竿,骡子轿车已经套好,跟班的捧着拜匣、奉命到几家最亲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运气好,人家“挡驾”,最好不过,递进一张帖子,掉头就走。否则一声“请”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个头,才算礼成。这个差事我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
民国前一年,我的祖父母相继去世,由我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过年不再作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装四个圆笼,除日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购备一些新鲜蔬菜以作辅佐。一连若干天顿顿吃煮饽饽的怪事也不再在我家出现。逛厂甸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不是为了喝豆汁儿,吃煮豌豆,或是那大糖葫芦,是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庙去买旧书。白云观我们也去过一次,一路上吃尘土,庙里面人挤人,哪里有神仙可会,我再也不作第二次想。过年时我最难忘的娱乐之一是放风筝。风和日丽的时候独自在院子里挑起一根长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持线桄子,看着风筝冉冉上升,御风而起,一霎时遇到罡风,稳稳的停在半天空,这时候虽然冻得涕泗横流,而我心滋乐。
(原载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联合报》)


第3版()
专栏:

昆明部队高炮某团党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图为团长谢鹤鸣星期天带队上街值勤,检查军容风纪。
孙仁贵摄


第3版()
专栏:

兒汁豆的胃開馋解
樂喜:圗(原载1981年8月31日《中央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