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沟帮子农民喜赶科学集
在公社农技交易大会上,学科学知识,买到农业书籍,签订技术合同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2月16日,辽宁省北镇县沟帮子公社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农业科技交易大会。1,00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农业技术人员,象赶集一样赶到这里来学习他们迫切需要的农业科学技术,购买农业技术资料,同有关部门签订农业技术合同。
今年,沟帮子公社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广大农民千方百计地询问技术,到处托人购买书籍。为了满足社员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迫切要求,公社经过充分准备,组织了这个丰富多采的农业科技交易大会。大会设有5个处:一是咨询处,分设水稻、旱田、养鸡、养猪、养鱼等16个室,专门答复社员的疑问。二是农业科技材料销售处,出卖各种技术书籍和资料。三是科技成果展销处。四是科教影片放映处。五是合同签订处,参加会议的干部社员可随时与有关部门签订合同。
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了交易会,到处可以看到学科学的热劲。电影放映处的6个室内,座无虚席,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巧用化肥》、《稻飞虱》、《半机械化养鸡》等农业科教片。在旱田询问室里,30多人围着技术员,倾听着“丹育六”玉米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几个年轻小伙子不住地往本子上记。养鸡询问室更是别有特色,铁笼里装着锦州白鸡、美国白洛克鸡和加拿大星布罗鸡,听讲的大多是养鸡专业户、重点户,他们不住地提出问题,有时还争论起来。合同签订处是在10点以后才忙起来的,公社农科站、兽医站与生产队、作业组、专业户签订了一份份合同。河下头子大队养鸡专业户张宝芹,老两口养了52只鸡,本打算到会上来跟兽医站签订防疫合同,但头天晚上老两口都病了。公社兽医站的王德山听说后,特意来到他们家,双方坐在炕头上签订了合同,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交易会吸引了社员群众,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探问。据统计,会上销售各种书籍和资料3,000多份,放映科教片12部48次,咨询处解答提出的问题700多个,签订各种技术合同127份。


第4版()
专栏:

也谈宋太祖怕史官
若水
《南方日报》报道了深圳市和平路联合企业公司副经理林敬谊贩私牟利的错误以后,林敬谊寻衅闹事,拆走了记者站的牌子。现在林敬谊已被撤销职务,开除出党。这件事可以说是过去了。我却由此联想起不久前一些报刊纷纷谈论的“宋太祖怕史官”的故事。(参看本报1981年12月19日四版)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史官。《礼记·玉藻篇》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也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朝开始设置了“起居注”的官职,每天记录皇帝的言行。《后汉书·蔡邕传》:“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谤书流于后世。”章怀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迁所著史记,但是汉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非独指武帝之身也。”宋太祖知道史官会记下他的举动,不敢行为不检,有了过失也赶快改正。有的文章作者对此深有所感地说:我们的高级干部从历史上某些封建帝王的经验还可以学习一些东西,无论如何不能使我们的制度和作风连他们也不如。这的确是值得注意的。
宋太祖有错就改,固然值得称道,然而我们也不要忘了史官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先有秉笔直书的史官,然后才有知过能改的宋太祖。如果史官文过饰非,皇帝又何惧之有。幸而我国的史学有直书的好传统。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个史官杀了。继任的太史又这样写,也被杀了。第三个太史也这样被杀了。到第四个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现在留传下来的《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而且记着崔杼杀史官的事。谁是胜利者呢?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书的褒贬,威力是很大的,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当然,古人的评价标准,和我们现在的不尽相同,但只要记明了事实,如何评说就有了客观根据。评价可以变化,事实却是不变的。所以,这里第一重要的是
“直书其事”。这是不容易的。皇帝怕史官,史官就不怕皇帝?齐国的那几个史官是不怕的;但也有怕的,那就要歪曲历史了。这不能完全责备史官,还要看到史官缺乏“直书”的条件。唐朝的刘知几在《史通》里感慨系之地说:“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皇朝长治久安,也曾想过一些办法来保护史官的直书权利,其中之一就是规定皇帝不能看史官的记载。《唐会要》载:
“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碰了一个软钉子。可是他还不罢休,后来又向房玄龄提同样的问题,并声明说他想看国史的目的是以恶事为鉴诫,别无他意。这回终于看成了:“房玄龄遂删略国史表上”。帝王要看一看也不容易,随意修改就更难了。
我们今天没有“左右史”或“起居注”,但是有一大批写历史的人,还有报纸。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也是现代的史官,它每天都在记载新闻,这些新闻将来就变成历史。全国的报纸每天发行几千万份,加上广播和电视,影响就更大了。大人物也罢,小人物也罢,好事也罢,坏事也罢,报纸一登,电台一广播,一日之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大一点的新闻还要传到外国去。这哪里是古代史官比得上的呢?
一个地方报纸的同志对我讲过一件事:他们那里某单位的党委书记多占了房子,群众提意见,上级批评,他就是不退出来;后来一听说要登报,软下来了,马上写检讨,退房子,只要求一件事:不登报。这还算是好的,怕而能改,近乎宋太祖。林敬谊就不同,由怕而恨,进行报复。不过他究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副经理,除了拆牌子似乎也别无他法。权势大一些的就不这么简单了,就要给报纸施加更大的压力了。
最厉害的还是“四人帮”,他们掌握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一切宣传工具,大造反革命舆论,向革命老干部身上抹黑,为自己树碑立传,其规模之广,声势之大,可谓空前。但是有什么用呢?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还不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了?
最近报纸上连续报道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揭露了一些干部的丑闻。估计将来还会发表一些更大的案子,牵涉到更高地位的干部。这场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兴衰盛亡,在这个时期报纸适当多作一些报道是必要的,是很有好处的。法律制裁加上舆论制裁,贪官是最害怕的。当然,怕报纸的不仅是贪官,搞不正之风的干部也不能无所顾忌。这正说明报纸威力之大,说明我们应当很好地运用这个武器。
当然,记者不是“无冕之王”。报纸要接受党的领导,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古代史官的记载要保密,这固然有好处,可是谁知道他公正不公正呢?今天的报纸,读者千千万万,他们同时也在监督报纸。不符事实的报道,不公正的评论,读者有权批评,报纸有责任更正,有的还要作检讨。林敬谊要求报纸“澄清事实”,他有这个权利,对不对是另一回事;但是他无权拆牌子。广州市委为报纸撑腰,是做得对的。从报纸这方面说,它就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这同时也就是对事实负责,对历史负责。


第4版()
专栏:

报纸公布厅局干部出勤情况引起震动
山西各厅局纷纷整顿机关作风
据新华社太原2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尚代江报道:山西省经委2月初对工交系统9个厅、局干部的出勤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没有上班,其中无故不到的占13%;上班的人中,迟到的占近十分之四。2月10日,《山西日报》刊登了这一检查结果,在全省工交系统引起了很大震动,各厅、局纷纷整顿机关作风。
山西省工交系统一些厅、局机关过去劳动纪律松弛,上班迟到早退,办事久拖不决,基层企业很有意见。以往虽也曾多次提出要整顿机关的工作秩序,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为改变这种状况,省委领导责成省经委会同省直属机关党委等,于2月初对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二轻、煤炭、交通等9个厅、局干部的出勤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这9个厅、局中,煤炭工业局、交通厅等单位干部的出勤情况比较好,没有无故不到的。而机械厅的出勤率只有72%,其中正点上班的只占37%。这个厅10个正、副厅长中,迟到的就有5人。
这次检查后,各厅、局纷纷采取措施,整顿机关作风。有的单位召开了党组会和工作人员大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健全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制。第二轻工业厅党组提出机关工作要做到为基层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去年初,这个厅决定开办一家美术服务公司,但由于互相扯皮,直到今年初公司还是个空架子。2月8日,厅长办公会集体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当场做出了决定,一个下午就把拖了一年多的问题解决了。纺织厅党组改进工作,实行厅领导干部分工联系直属厂责任制,并通知下级监督检查。


第4版()
专栏:

密切军民关系 增进民族团结
疏勒县驻军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4日电 本社记者兰学毅报道:新疆疏勒县驻军积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增进民族团结,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新局面。
疏勒自汉、唐以来就是我国西陲屯兵重镇,东汉名将班超等都曾在此同各族人民建立过密切关系。现在这里是南疆军区所在地,附近还驻有其他部队。去年以来,驻军各部队把搞好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当作贯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干部战士在和各族群众交往中,说话和气,热情礼让,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给人们留下亲切的印象。各部队经常派人到驻地附近听取各族群众的意见,热情为群众做好事。县城北门外有段马路坑坑洼洼,经常积水。社员赶巴扎(集市),孩子上学,很不方便。驻在近旁的部队干部战士主动承担起修路任务。他们出动汽车,用了5,000多个工日,将这段1公里长的马路垫高加宽,翻修一新。县城通往郊区医院有座大桥,年久失修。驻军出资出工,将危桥拆除,建成一座20米长的水泥平桥。驻军各部队各尽其能,有的为维吾尔族社员补路清渠,有的帮群众兴办教育,有的在戈壁荒滩绿化造林,有的替社队培训科技人材,有的还拿出一部分生产和生活物资扶贫济困,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各部队还同驻地的70个社队建立联系点,经常派人给五保户担水、理发、打扫畜圈、修整果园。
驻军医院热情为各族群众救死扶伤。去年收治的危重病员中,附近的各族群众占63.3%。医护人员对待地方上的病员,不管是哪个民族的都精心治疗,热情护理。
疏勒县各驻军部队以“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热爱。一次,一位军人家属失足掉进克孜河中,维吾尔族干部乌拉音·柯齐克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跳进水中救起这位妇女,并用自己的皮大衣盖在她身上,送回家去。当地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驻军解决训练场地和军需仓库的用地、随军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困难。


第4版()
专栏:

贾桂林、董福、安秉琪发展北路梆子有功 山西文化局为他们举行舞台生活纪念会
新华社太原2月23日电 北路梆子著名演员贾桂林、董福、安秉琪舞台生活55、60、50周年纪念会日前在山西忻县举行。
著名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界的专家张君秋、侯宝林、郭兰英、吴晓玲等,以及山西省的著名演员共400多人参加了纪念会。会上宣读了文化部向贾桂林颁发的纪念状,山西省文化局向三位老艺人颁发了纪念状。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唱腔高亢激越,表演古朴粗犷,流行于晋北、冀西北和内蒙古一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三十年代,这一剧种濒于灭亡。解放后贾桂林、董福、安秉琪等老艺人组成剧团,才使北路梆子获得新生。
贾桂林,艺名“小电灯”,因双目炯炯有神、明亮如灯而得名。她的唱腔除保持北路梆子激越慷慨的风格外,还发展了这个剧种特有的“弯弯调”,行腔婉转曲折,刚劲有力,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贾桂林善采众长,她不仅把“水袖”工夫带入北路梆子,还从当地妇女哭丧中得到启迪,创造出一种哭的表演艺术。董福和安秉琪,都是山西戏剧界出色的花脸表演艺术家。


第4版()
专栏:

在京藏胞欢度藏历新年
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杨静仁等前往祝贺
本报讯 2月24日,是藏历水狗新年,在京学习和工作的600多名藏族同胞,喜聚中央民族学院,欢度传统佳节。
会场内外洋溢着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喜庆气氛。红灯披上洁白的哈达,藏胞们穿上了节日盛装。参加庆祝活动的人们,按照传统习惯互敬“切玛”,互祝“扎喜德勒”(吉祥如意)、“罗萨桑”(新年好)。中央民院艺术系的藏族姑娘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向来宾献上哈达。来自各地的藏族同胞即兴献艺,为大家表演了精采的文艺节目。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以及中央统战部、人大民委、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的负责同志,在京的西藏自治区党政负责人前来向大家祝贺新年。一些已调离高原的“老西藏”也特地前来向藏胞拜年,参加联欢。 卢小飞 吴 酩


第4版()
专栏:

拉萨二百多户藏民搬进新居
新华社拉萨2月22日电 拉萨市两百多户藏族居民,在藏历水狗新年前夕欢欢喜喜地搬进了藏式新楼。楼内楼外,洋溢着“扎喜德勒”(吉祥如意)的节日气氛。
今年2月24日,是藏历水狗年新年。新楼房的主人把雪白的哈达挂在门前,表示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藏族人民的关怀,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人民政府去年拨出专款300万元,新建了12幢藏式楼房,以改善拉萨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这些新建的居民楼,外墙都用花岗石砌成,美观坚固。拉萨素称“日光城”,有极丰富的太阳能,新楼一律采用向阳大玻璃,室内采光充足。这种藏式新楼既保留了藏族建筑的风格,又弥补了过去藏式房屋门窗低矮、光线的不足。每套房都是独门进出,有卧室、客房、储藏室、厨房等,布局合理,深受群众欢迎。
这次搬进新楼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在过去封建农奴制度下受苦受难的群众;其中有5户是新近回归定居的藏族同胞。他们已经离开家乡20多年,今年回来同家人团聚,并且搬进新楼过藏历新年,感到格外高兴。


第4版()
专栏:

藏历年前夕,拉萨市城关区的藏族干部(右)推着小车,满载新鲜牛羊肉、酥油和藏族群众节日摆设的成套食品,送往全市的每个五保户家中。 新华社记者 马竞秋摄


第4版()
专栏:

赵紫阳同布阿比德继续举行会谈
布阿比德首相出席文艺晚会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摩洛哥首相马蒂·布阿比德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继续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认为,会谈是富有成果的。他们希望中摩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摩洛哥王国政府首相马蒂·布阿比德一行今晚出席了文化部举办的文艺晚会。
晚会上,中央歌舞团和中国京剧院三团演出了音乐、舞蹈和京剧《闹天宫》。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陪同摩洛哥贵宾观看演出。
今天上午,布阿比德首相游览了长城、定陵。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摩洛哥王国政府首相马蒂·布阿比德由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陪同,今天下午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了花圈。布阿比德首相及其随行人员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


第4版()
专栏:

为布尔蒂卡副总理访华
杜米特列斯库大使举行晚餐会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为科尔内尔·布尔蒂卡副总理访华,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列斯库和夫人今天晚上在大使馆举行友好晚餐会。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外贸部部长郑拓彬、副部长陈洁,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出席了晚餐会。


第4版()
专栏:

仲曦东宴请朝鲜外交部报道局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今天晚上宴请了由朴勇世局长率领的朝鲜外交部报道局代表团。我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和朝鲜驻华大使全明洙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离京去非洲三国访问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刘凯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今天晚上离开北京,前往塞内加尔、马里和多哥三国访问。


第4版()
专栏:

首钢成立绿化公司承包绿化工程
本报讯 据《工人日报》报道:首都钢铁公司为把本单位建设成为园林化的企业,并为绿化、美化首都服务,正式成立了首钢绿化公司,在搞好本厂区绿化的同时,承包了北京市14个单位的绿化美化项目。
早在1978年,首钢就成立了厂容管理办公室,在抓治理废水废气污染的同时,搞好厂容绿化美化。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主厂区的绿化面积已达54公顷,共培育各种苗木、花卉40多万棵,铺栽草皮16.9万多平方米,新建大型花坛19处(5.2万多平方米),小型花坛、花池2,800多个,使厂容有了很大改观。1980年被评为北京市城市绿化和市容卫生先进单位。
为了加快建设企业园林化的步伐,同时挖掘潜力,为绿化、美化首都作出贡献,去年11月又正式成立了首钢绿化公司。这个公司为绿化、美化首都服务,方向明确,承包项目不论大小,收益不论多少,都乐于接受。
目前,这个绿化公司已有老职工和知识青年等800多人,建成了两个苗圃和3,200多平方米的温室花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