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检查贯彻《准则》情况
河南县以上党委普遍召开生活会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河南省的地、市、县(区)委和省直单位党组(党委)去年以来普遍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统计,全省十八个地、市委常委去年以来全都开了生活会,一百五十四个县、市
(区)委,已召开生活会的有一百五十二个。省直九十四个单位的党组(党委),已召开生活会的有四十四个,其余将在最近陆续召开。各单位召开的生活会与过去比有两个明显的进步:一是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参加生活会更加自觉;二是指导思想比过去明确,效果比过去明显。主要收效是:
第一,进一步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及其它错误思想,提高了执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第二,对照检查了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情况,对走后门、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些还研究了改进措施。
禹县县委常委的民主生活会上,对县委一些领导同志利用职权,把亲属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非法安排亲属的工作和乱建私房等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处理办法。
第三,消除了思想隔阂,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
第四,振作了革命精神,进一步克服了涣散软弱的状态。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生活会的组织指导,经常督促检查。对于那些不能按制度开会的单位,要求限期补上。并组织大家交流经验,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了各单位生活会质量。


第3版()
专栏:

破陋习,树新风,建设精神文明
崩龙族村寨制订寨规民约
本报讯 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处东瓜等崩龙族村寨,订立寨规民约,实行婚事新办,受到青年和社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三台山公社的崩龙、景颇、阿昌等民族,办婚事铺张浪费的风气越来越严重。
该寨子的大队、生产队干部和老人们认为,破除陋习,树立新风,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事。去年以来,他们走寨串村,宣传办婚事铺张浪费的坏处,节俭办婚事的好处。他们的宣传教育,受到社会、家庭和青年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同其他崩龙族寨子的队干部和老人充分协商,订立了切实可行的寨规民约:
一、婚姻自主,父母不包办。崩龙族青年过去就有自由恋爱的传统。他们认为,应该发扬这个好传统。青年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互相认识,双方建立感情后,男方送给姑娘各二两重的草烟和茶叶。姑娘拿给自己的父母,表示女儿已经同某家的男青年相爱,父母亲收下,就算是初步同意。
二、订婚不索要彩礼。父母表示同意后,男方就请寨里的老人带上一包茶叶、一包草烟往女家说媒。说妥后,举行订婚仪式,把女方家的亲属请来,征求意见,亲属们表示同意,就把媒人带去的草烟、茶叶包打开,大家喝茶、吸烟,表示订了婚。订婚过程中,除送给媒人一包草烟、一包茶叶外,不索要其他任何彩礼。
三、婚事新办,不铺张浪费。规定男方送女方一百五十元至二百元,做被盖、衣服用。结婚那天,请亲友吃一顿二至三个菜的便饭,不吃酒。来吃饭的男客送一包草烟,女客送一碗米。青年们跳舞唱歌。
王文成


第3版()
专栏:

化疑惑为热爱
——一个大学生汇报对党认识的转变文汇报编辑部:
今年寒假中,我接到本校经国平同学给我的信,信里除了问好的话以外,还跟我继续探讨有关资本主义的问题,这使我联想到去年12月他写过的一份《思想汇报》。一个大学生跟学校党委的宣传干部交朋友,互相交流思想,研究问题,我觉得是件得益非浅的事情。现在,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把这份《思想汇报》摘录几节寄给你们。
“最近,我发现自己对党的认识有个较大的转变,也就是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相信党的领导。我认为,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四化不可能实现;反之,有了党的领导,我们的四化,我们的一切都才有希望。
“我今天有这种认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的。
“1980年底和1981年初,个别人想在‘自由竞选’的名义下,搞点什么名堂,我虽然知道他们提出的一些错误口号是站不住脚的,但又讲不出多少道理来反驳。我暗问自己,没有党的领导我国真不能实现四化吗?党的领导和四化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我的思索一度转入弯路,想想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是共产党掌权,也早已现代化了,而在我们国家为什么就不行呢?
“对这个问题,一下子找不到明确答案,缠绕了我半年,我终于向党委宣传部一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跟我一起谈自己的认识,从党的历史、地位以及党在中国和世界人民中的威望等方面谈了不少,对我有些启发,但当时并没有完全解决我思想上的问题。”
他所说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在去年5月的一天晚上,我在他们班里,经国平同学直爽地谈了自己的想法,问“到底党的领导和实现四化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当时觉得,现在青年人经受的政治锻炼很少,又不注意政治学习,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正确的认识,倒是很真实的,也很有代表性。我根据自己的看法,同他在走廊里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希望他今后多看一点有关的理论书籍,过一段时间再互相交换学习心得。经国平同学很认真,他果然照我所说的去做了。在以后半年多时间里,他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和党的历史,特别是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步吸引着他,他的思想逐步发生变化: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馆遇见了他,他高兴地告诉我:“我现在越来越相信我们的党。”过几天,他就写出了《思想汇报》,作为他学习收获的小结。
“一,中央领导同志再三强调搞四化要切合中国国情。这‘国情’二字启发了我,促使我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并把我国的国情和外国作了一番比较,感到不论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差别都很大。我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些都是特殊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并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国家的核心,党在中国深入人心,共产主义成了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如果我们把国家比作房屋,那党就是栋梁,抽掉它,整个房子就会倒塌。当然,我也清楚地看到党在历史上犯有错误,有些还是很大的,但我们决不能为此就否认党的领导,怀疑党的领导。
“二,宋庆龄和茅盾都是国内外的知名人士,有地位。但是他们在临终前还申请要求入党,可见党的威望之高。宋庆龄和茅盾在不少人怀疑党的领导的情况下要求入党,和徐特立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入党一样,对我触动很大,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三,曾受打击迫害的老同志对党的感情教育了我。假期里我结识了一个老知识分子,他在五十年代被打成右派,遭遇十分悲惨。得到平反,重新工作后,他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他当右派的这二十几年一直对党坚信不移,他相信党是了解他的。他对现在的党中央非常信任,对国家的前途很乐观。他的言行深深地教育了我。”
经国平同学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探索,基本上端正了对党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对我们国家的前途也树立起信心。我认为,这份《思想汇报》,可能对广大青年学生以及党的干部,会有所启发和教育。
上海海运学院 顾继虎
(原载《文汇报》)


第3版()
专栏:

应山选派青年干部到农村工作
本报讯 湖北省应山县县直机关一批青年干部,响应县委号召,到农村工作,受到群众的赞扬。
应山县委1980年春向县直机关发出号召,抽调一批年轻体壮、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充实农村基层工作。许多青年干部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克服家庭困难,踊跃报名去农村锻炼。经县委组织部考察,选派了96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青年干部,充实到公社、管理区的领导班子中去。这些同志中,25岁以下的占90%,平均年龄24.1岁,大中专毕业生占60%,成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一支生气勃勃的领导骨干力量。
县人民法院政治办公室主任彭步法,主动要求到边远的山区去工作。去年春天,县委派他到鄂豫交界的广水公社孝子店管理区担任党总支书记。他认真抓好责任制的落实,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湛江渔业公司认真贯彻侨务政策
本报讯 广东省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政策,重视在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中发展党员和提拔干部,调动他们参加四化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来,这个公司100多名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中,有6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3人被分别提拔为科、股长等职务。申请入党已有26年的侨眷、工程师陈绍勋,去年入党后,工作更加积极肯干。最近,陈绍勋被提拔为该公司技术科副科长。


第3版()
专栏:

荣县文教局长樊昭华包庇走私犯罪的儿子受到处分
本报讯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文教局党组书记、局长樊昭华包庇投机倒把、走私犯罪的儿子,犯了严重错误,自贡市委和市政府于今年2月上旬批准,给予其撤销局党组书记和局长职务、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樊昭华之子何冰,因搞投机倒把、走私犯罪活动,牟取暴利14,000多元,于1981年10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80年春,何冰用所获暴利从广州非法购回日产收录两用机一部给其弟何刚使用。何冰被收容审查后,谎称收录机是他替何刚买的,钱是其母给的。专案组要樊昭华证明是否给了何刚买收录机的钱。樊为了包庇何冰,作伪证说是付了800元给何刚。同年3至5月,何冰用所得暴利为樊昭华弄回西德产14英寸电视机、国产洗衣机、毛毯、鸭绒被等物资一批,樊未付钱,也一直按照何冰交待的口径,说成是付了1,300元买的,作伪证时间长达10个月之久。
王典洪 余德华


第3版()
专栏:

客运站里“活雷锋”
辽宁省交通战线先进生产者、大连市劳动模范、庄河县长途客运公司值班站长张玉梅,处处为旅客着想,对残废人、老人、小孩更是关怀备至,被旅客称为客运站里的“活雷锋”。
一天,张玉梅剪完票后,发现候车室里有位残废人。经盘问得知,他家住在青堆公社德增大队于屯生产队,名叫孔庆阁,今年十八岁,是到庄河办事,要乘车回家。
“这样的残废青年,一步挪不上二指,该有多么苦恼。”张玉梅再也看不下去了,上前就要把小孔抱走。可是,年过四十的张玉梅哪能抱动十八岁的小孔,她先把他抱到凳子上,再把他背起来,提前送到站内。车进站后,她又把他背上车,安排好座位,向驾乘人员交代了到站地址,才放心地离开了。
社员孙瑞华领着孩子去走亲戚。正在候车时,孩子突然发高烧。张玉梅安慰她说:“你不要急,走不了,就到我家住吧。”孙瑞华说什么也不去,张玉梅只好把她送到旅社,给她吃饭的钱和粮票。又跑到医院给小孩拿了药。回到家里,孙瑞华逢人就讲,客运站里的张玉梅真是个好心肠的人呀。 赵元洪


第3版()
专栏:

一片亲情 无限相思
春节期间台湾报纸刊登思亲怀乡文章
本报讯 今年春节期间的台湾报纸,发表了许多回忆大陆过年的文章,思亲怀乡之情溢于言表。
台湾《中央日报》春节期间,该报副刊在《春的喜悦》一文中,作者琦君回忆自己童年在故乡浙江温州瞿溪乡过年的欢乐。她写道:“融融的炉火、红红的灯笼,热闹的庙戏锣鼓,永远给你一份温暖、欢乐的新年气氛”。在回忆吃春酒时,她写道:“有好多平常相见时,吹胡子瞪眼睛跟冤家似的,也一样被请来喝酒。……一声爆竹,双方就变成了朋友,什么都不提了。如今想起来,过年的意义实在重大,把一切不愉快的丢在年底,一到年初一,就以最欢乐宽大的心,互祝恭喜发财”。文章结束时,这位台湾著名的作家语重心长地写道:“如果人生能把心情调整得每天都象过年似的,人与人之间,还会有什么纷争呢?”
台湾《联合报》该报副刊组织了春节特辑《新禧篇》,编者写道:“愿《新禧篇》为您打开通向一个明亮春日的门”。所发表的文章中,梁实秋的《过年》,回忆了童时在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写到军阀混战时,他感慨地说:“从此,每个新年我心里就有一个驱不散的阴影,大家都说恭贺新喜,我不知喜从何来”。杨明显的《正月里来是新春》,介绍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怀念年三十晚上“锅里的水饺儿冒着热气”,“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围坐在桌子前面,吃这顿丰盛而富有家乡风味儿的年夜饭”的生动场面。亮轩在《不想除的旧》一文中,想到中国人过年时贴的“百无禁忌”的红纸,他认为,“百无禁忌是为人最宽阔的胸怀,百无禁忌正是有容德乃大,一年之始便能把这句话印上心田,凡能历久不忘者,一定是有福之人。我们从其中至少可以学到一点东西:接纳所有的人、事和物。我们与人为友,与天地为友,与一切看得顺眼、看不顺眼者为友”。
台湾《中国时报》 初四副刊登了夏元瑜的《看了八百年历书》,作者介绍了宋代以来的“中国历书”,说明了朝代的“变迁”。
这些文章,一般没有过去那种反共的“八股”调,而是相当诚挚地描绘了对祖国大陆、对故乡、对亲人的亲切回忆和深情怀念。而文中一些只可意会的话,正是台湾民众今天想表达的心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祖国大陆的“景象常新”,台湾的情况也在变。台湾报纸春节发表的思亲怀乡文章就是一个证明。两岸人民春节的无限相思更进一步说明大家都渴望着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日子早日到来。这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湍洁


第3版()
专栏:

家常调
唐太乙
不欲高歌上碧空,
只将低语寄微风;
何时一曲家常调,
散入千门万户中。
(原载《自立晚报》)


第3版()
专栏:

从台湾传来的祝愿
春节前夕,一位台湾老人前往泰国打电话到上海寻找亲人,但他要找的亲人因不在单位里,一时无法找到。当上海长途电话局国际台话务员回告这位老人时,他深情地说:“我身居在台湾,现在特地到国外打电话来向大陆亲人祝贺新春。”
这位老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使话务员极为感动。为接通这一电话,她们想方设法,几经周折,了解到受话人的居住地址,终于接通了电话。当这一对亲人都听到对方清晰的声音,互致恭贺新禧时,她们的心情激动万分。
话毕,这位台湾老人感激不已,一再表示:“谢谢上海话务员小姐。”并祝亲人们新春如意。这一祝愿,实际上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亲人的节日祝愿。
沈妙海 高文虎


第3版()
专栏:

海峡两岸邮学家分别发表文章
研究“大龙邮票”发行日期
本报讯 最近发行的《集邮》杂志,全文转载了台湾集邮家黄建斌的文章:《大龙邮票发行日期定论》。“大龙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我国第一套邮票。它的具体发行日期一直是邮政史上的悬案。国内外集邮家、邮学家进行了长期研究和讨论,都没有取得明显进展。近两年,《集邮》杂志先后发表了北京孙志平的《大龙邮票发行日期之我见》和上海刘广实的《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7月》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依据新发现的史料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引起了国内外集邮家和邮学家的重视,并使这个问题的讨论重新活跃起来。
去年10月,台湾集邮家黄建斌,在台湾出版的《今日邮政》上发表了《大龙邮票发行日期定论》一文,表示赞同刘广实的论点,认为大龙邮票发行日期可以定论。他说:“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业已获得定论,解决了百年以来的悬案,实在是我国邮政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集邮家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台湾和大陆集邮界的学者们,为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作了初步尝试。
王崎


第3版()
专栏:

台湾女作家陈若曦撰文呼吁
“三通”先通亲
美国《远东时报》发表台湾知名作家陈若曦女士谈和平统一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三通”先通亲》。
陈若曦女士在这篇文章中写道,中共九条建议的第二条“是海峡两岸人民的迫切希望。其中尤以亲人团聚一项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她认为,“这两年,中共高呼‘三通’,海外关系正常化了”;但是,台湾当局“在这方面反应比较缓慢被动,始终未能制定一套因时制宜的政策,以达到便民利民的一贯号召”。陈呼吁台当局顺应中国的伦理传统,体恤民情,提早达成探亲协议。
《远东时报》是台湾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台湾时报》董事长吴基福先生在美国创办的华文报纸。


第3版()
专栏: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台湾出版《中国全集》
台湾锦绣出版社出版一套新书《中国全集》。全套共六册:《地理中国》、《历史中国》、《美术中国》、《科技中国》、《海洋中国》、《考古中国》。每册约十三万字,八开本,有精印的彩色图片。五月份出齐。
台湾加工出口区外贸额增长
台湾“经济部”加工出口区管处统计,去年加工区进出口贸易共二十三亿八千八百六十万美元。使历年来累计达一百三十亿八千六百九十万美元。
台湾渔民来福建做生意
据《世界经济导报》报道,台湾渔民来福建省进行货物交换金额,自去年一月至十一月,共计达八万元之多。其间,航抵该省的台湾渔船、货船达二百多艘,渔民、商人达二千人以上。
济南国画家创作台湾诗意画
济南市国画家最近根据台湾爱国怀乡诗词内容,创作了诗意画七十八幅。其中有前国民党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的《国殇》,前考试院副院长罗家伦先生的《百感》,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的《扬子江》,台湾《东方杂志》主编阮毅成先生的《碧潭泛舟》等。这批诗意画已于二月五日在济南开始展出。


第3版()
专栏:

壬戌上元寄怀台湾同胞
匡扶
壬戌上元节,兰州诗词学会同人以“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为题,分韵赋诗,怀念台湾省同胞,拈得“高、归”二字,因成两绝句。
上元灯火映归潮,
游子乡心逐浪高。
尽有当年明月在,
夜光潋滟醉葡萄。
中山遗教雅堪追,
萁豆相煎事久非。
灯月交欢同此夕,
海天行见彩云归。


第3版()
专栏:

住在山东省威海市孙家疃公社幸福院的老人都在自己的房间里用餐,象在家里一样。这是服务员苗丰娟把热饭热菜端给夏日轩老两口。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