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东问题必须全面公正解决
本报评论员
阿拉伯联盟七方委员会代表团受阿盟的委托,远道前来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我国访问,向我国领导人阐述阿拉伯国家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和原则立场。这是阿拉伯国家为全面、公正解决中东问题共同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表明阿拉伯国家解决中东问题的诚意和现实态度。中国人民向他们表示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
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中东局势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解决中东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几个不同的方案,其中人们谈论较多的是美国总统里根的新建议。这个建议本身虽包含有一定积极因素,但并未根本改变美国无视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偏袒以色列的错误立场,因而不可能真正解决中东问题。
阿拉伯国家总结几十年斗争经验,从现实出发,在今年9月第十二届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强调以色列必须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重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人民有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民族权利,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保证这一地区各国(包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和平。这是自阿、以争端发生以来,阿拉伯国家共同提出的第一个现实可行、建设性的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它充分体现了广大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呼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的一贯立场出发,对这一方案一开始就表示赞赏和支持。
目前,阿拉伯国家提出的方案,和它们为使方案得以实现所作的积极努力,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好评。中国人民深信,不管贝京之流如何破坏和阻挠,只要阿拉伯各国人民加强团结,步调一致,英雄的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下,英勇奋斗,百折不挠,中东问题是可以、而且一定能够得到全面、公正、合理的解决。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主持重要会议后前往沙特
会见西岸两位前市长 英报认为美国和巴解已开始间接对话
新华社亚丁12月5日电 据亚丁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今天离开亚丁前在机场对民主也门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巴勒斯坦领导人在亚丁举行的会议是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召开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他说,这次会议研究了巴勒斯坦事业面临的一切重要和敏感的问题以及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挑战。
阿拉法特是11月30日到达亚丁的。他在主持了巴勒斯坦领导人会议和结束对民主也门的六天访问后,今天前往沙特阿拉伯访问。
据报道,由巴解执委会成员和各阵线总书记参加的这次会议,就将要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时间和地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及其他国家关系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巴勒斯坦斗争前景。
在民主也门期间,阿拉法特还参加了民主也门独立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并同民主也门党和政府负责人举行了会谈。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利雅得消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5日到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后不久,就在当天晚上会见了约旦河西岸的两位巴勒斯坦人前市长——哈勒胡勒市前市长和哈利勒市前市长。
这两位巴勒斯坦人前市长上星期会晤了美国国务卿舒尔茨。
伦敦《泰晤士报》4日报道说,美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间已经开始了间接对话。这家报纸说,阿拉法特曾经要求米勒翰转告舒尔茨,巴勒斯坦人把美国总统里根的中东和平计划看成是对美国信誉的一个关键性考验。
在这同时,以色列外长沙米尔5日晚上在耶路撒冷透露,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曾经对他表示,有必要在巴解组织、以色列、美国、埃及和约旦之间举行谈判。沙米尔对哈比卜的倡议表示不满。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霸道相通
四十三年前,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希特勒曾宣称该地区是“德国人民生存空间的一部分”,“德国按照自卫的法则现在决定断然加以干涉”。无独有偶。今年以色列侵占黎巴嫩,以军参谋长埃坦于12月2日声称,为了国家北部的安全,以军在黎巴嫩“需要留多久就留多久”。两相比较,一脉相承。
看来,古往今来的侵略者想为自己的行为正名,也难于花样翻新,只有这么一条破布幡可摇。他们那一副其奈我何的蛮横嘴脸,也都象来自同一个模子。
以色列当局学希特勒德国,霸道相通,霸行相近,倘若怙恶不悛,只怕归宿也要相同。黄 晴


第6版()
专栏:

西岸前市长揭露以色列吞并西岸和加沙阴谋
以色列已在两地建立150个定居点,并且仍在驱逐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大马士革12月6日电 几天以前,新华社记者在约旦首都安曼会见了几位约旦河西岸的前市长和大学校长(他们因为反对以色列的吞并政策,先后被迫离开了西岸)。他们以亲身经历揭露以色列当局加紧控制和吞并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阴谋。
原哈勒胡勒市长穆罕默德·米利希姆对记者说:以色列对西岸和加沙地区实行的是殖民主义占领。自从1967年以来,以色列在西岸已经建立犹太人定居点138个,在加沙建立了12个,其中有40个定居点是武装性质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曾公开宣称,那些武装定居点是“以色列军队的组成部分”。
这位市长进一步揭露说,从这些定居点的布局可以看出以色列的野心。最初是沿约旦河西岸一线建立了一系列的定居点,紧接着在中部山区一线,然后又建立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定居点群。象是棋盘一样,犹太人定居点群把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分割包围起来。
他说,我在1980年被驱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在担任市长期间抵制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在那以后,以色列一直想安插他们的人来当市长,但都遭到巴勒斯坦人的拒绝,到现在那里还没有市长。仅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人民的力量和决心。
哈利勒市长法赫德说,在哈利勒,犹太人定居点原来建立在市区周围,现在开始建立到市中心来了。他们用推土机把巴勒斯坦人的房屋推倒,建立犹太人的定居点。定居的犹太人,携有自动步枪,他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随便打人,制造恐怖气氛,以迫使巴勒斯坦人离开。自从1967年以色列占领这个城市以来,已经有四五千人被迫离开。以色列当局近来又在加紧驱赶活动,企图把哈利勒变成非巴勒斯坦城市。
在安曼,记者还会见了因为拒绝在以色列的“宣誓书”上签字,不久前被解职的纳布卢斯纳贾大学校长蒙泽雷·萨拉赫。他揭露了以色列当局摧毁占领区教育事业的罪行。他说,今年9月以来,以色列当局分别找纳贾大学的教师谈话,强迫他们在“宣誓书”上签字。要他们保证不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参加与巴解组织有联系的活动,否则就不准留住西岸。他们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已有21名教师被迫离校。多数外国教师也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也拒绝签字,也有人被赶出了学校。
他说,以色列当局原来想用强迫签署“宣誓书”的办法向世界宣传约旦河西岸的知识分子不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但结果适得其反。大学的师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布:他们都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代表的巴勒斯坦事业的参加者和捍卫者。
1973年离开西岸的原比雷市长阿卜杜勒·贾瓦德·萨拉赫说:以色列企图通过入侵黎巴嫩来消灭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并想压迫被占领区内的巴勒斯坦人屈服,但是我们仍在不同的战线上和它斗争,坚决要求恢复民族自决权,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
他说,现在,我们有困难,敌人也有困难。以色列有美国的支持,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它内部党派对立,经济困难,通货膨胀率达135%,工厂倒闭,失业增加,日子并不好过。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坚持斗争,未来肯定属于我们。


第6版()
专栏:

埃及放映揭露以大屠杀罪行电视片
据新华社开罗12月3日电 据埃及《消息报》报道,埃及将放映一部揭露以色列侵略军在贝鲁特进行大屠杀的电视纪录片。这部电视片是埃及电影女明星娜迪阿·卢特菲今年8月在贝鲁特实地拍摄的。它真实地揭露了以色列侵略军在贝鲁特屠杀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平民的罪行。


第6版()
专栏:

多哥总统接见我党的友好代表团
据新华社洛美电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2日在总统府接见了以甘肃省委副书记肖剑光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
接见时,埃亚德马同肖剑光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希望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关系。肖剑光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邀请多哥人民联盟在明年适当的时候派代表团访问中国。埃亚德马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友好代表团在结束了对多哥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之后,离开这里回国。


第6版()
专栏:

约旦生产总值十年内翻了两番多
据新华社安曼12月6日电 本社记者芮英杰报道,近十年来,约旦王国在经济上取得较快地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翻了两番多。
从1971年到1981年,约旦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从五亿六千万美元增加到三十六亿三千二百万美元。同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已从377美元增加到1,914美元。
约旦地处亚洲西端,有两百多万人口,面临以色列侵略和扩张的威胁,自然条件也比较差。它虽然毗邻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但约旦至今没有发现石油,除了磷酸盐矿和从死海海水中提取钾盐外,其他矿藏很少。
约旦十年内能使自己的经济取得较快地发展,主要是约旦政府重视经济建设,根据约旦的情况,充分利用仅有的资源。侯赛因国王执政以来,接连制定和实施了几个经济发展计划,贯彻执行的情况较好。
约旦磷酸盐矿资源丰富,储藏量约有20亿吨。约旦根据这一特点大力发展磷酸盐生产及其加工业。现在全国已经建起了三个磷酸盐厂,1981年产量已达420万吨,比五年前增加了2.5倍。
约旦河谷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约旦就在那里大力兴办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把河谷区建成全国的农业基地。
为弥补资金的不足,约旦实行自由化经济,鼓励私人投资,并注意利用外资、外援和外来技术。
但约旦由于工农业不发达,缺乏劳力、资源和资金,在建设中有不少困难。而且它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有待调整。


第6版()
专栏:

一批美商控告政府单方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
本报讯 据美国《妇女服饰日报》报道,由一些最大的零售商和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进出口商协会最近向国际贸易法院提出诉讼,指控美国政府单方面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要求立即取消这种限制。
报道说,这个协会在11月29日向国际贸易法院提出的控诉声称:在过去两年里,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不少于73个进口限制行动“在几个关键性方面是非法的”。他们对于政府限制中国的出口商品“特别感到不安”,因为这给他们的商业活动“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使他们“被迫打算用一些价格较贵的和不那么可靠的替代性供应来源来替代这些产品”。美国进出口商协会要求国际贸易法院“发布公开判决”,迫使政府彻底修改对进口商品采取限制措施时所遵循的程序,并宣布取消政府对12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实行的单方面限制。
中美之间在1980年9月签订了第一个纺织品贸易协议。但是美国政府在协议签署后曾先后4次扩大对中国纺织品向美国出口的限制范围,限制品类已由原协议规定的8种增加到15种,另有4种正在谈判中,而美方未等谈判达成协议就多次宣布单方面限制,不仅给中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造成损失,也危害了美国进口商的利益。现在,第一个纺织品贸易协议将于今年年底期满,为了签订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从今年8月开始,中美双方贸易代表曾举行过三轮会谈,由于美方在谈判中提出了极不公正的建议,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采取歧视性的严厉限制,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第6版()
专栏:

他们思念着祖国的土地
——访大马士革雅穆克难民营
新华社记者 芮英杰
雅穆克难民营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5个巴勒斯坦难民营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分几个街区。这里居住着从1948年以来先后被以色列逐出家园的12万多名巴勒斯坦人。
这些被逐出的巴勒斯坦人,起初就住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里,或露宿在屋檐、树荫下。1952年,叙利亚政府划出这块地方,作为难民的营地。巴勒斯坦人领受阿拉伯兄弟的盛情,在这里砍掉树丛,搬走乱石,填平沟壑,搭起帐篷或建起房屋,逐年改善,现在这里的房屋大部分已是用水泥和空心砖建成的二层或三层楼房。沿街的楼房底层,开设着各种商店、手工业作坊和服务门市部。
1948年就被以色列赶出家园的法乌兹老人,在雅穆克有一幢两层的简易小楼,楼下开一个小小的日用杂品商店,算是生计的来源。大儿子瓦立德在1967年“6·5”战争后的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以色列俘去关押了十四年,1981年9月回到父亲这里。他一进屋就惊讶地问父亲:“为什么盖这楼房,不想回老家了?”老人回答说:“我作梦都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争到了返回家园的权利,这房子,这房子里的一切,我都可以不要,带上全家马上走。”
老人说,他的家在加利利地区的阿卡山脚下,那里有他的橄榄树、苹果树,真是美极了。他说:“祖国、土地比什么都珍贵。不回祖国,不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我死也不会瞑目。”
一位名叫扎赫拉的巴勒斯坦妇女带着孩子住在雅穆克的一条小巷里。大儿子在游击队,二儿子在一次敌后游击活动中被俘。现在她租用着别人的两间房子,自己不想盖。她说:“小鸟都知道树是它的家,知道在树上搭窝,何况人呢!有一天我们回到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搭个小草房,也算了却平生之愿了。”
扎赫拉的小儿子在上中学,他没有回过家乡,却从母亲那里知道家乡的确切地点。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画了一张图,在巴勒斯坦北部他家乡的位置上标上一个红点,指着对我们说:“我的老家就在这儿!”
在雅穆克难民营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前线,或者有人牺牲、坐牢。难民营妇女协会负责人伊曼,大哥在“6·5”战争中牺牲了,弟弟在一次战斗中失踪。她说:“尽管这样,我们并不想消灭别人,也不想威胁别人的生存。我们只想争取生存的权利,争取返回家园的权利”;“我们主张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都一起和平生活。”
伊曼是在1968年随父亲来到雅穆克的,从那时起她就负责起了整个难民营的妇女、儿童工作。她说她的任务就是不让人们忘记巴勒斯坦事业。她领导妇女学习形势,然后再让妇女向自己的孩子们讲。她组织妇女军训班、抢救伤员班,照顾军属、烈属,动员献血。在最近的黎巴嫩事件中,雅穆克难民营向前线医院输送了一大批女护士,其中不少在抢救伤员中立下了功劳。
出生在异乡的年轻一代,凡是没有去前线的,便都在拚命学习。他们说:“我们没有祖国,为了生存,争取返回祖国,我们必须学习本领。”
穆罕默德是大马士革大学机械系三年级学生。这天他同我们谈了很久。他怀着必胜的信念说:“现在我们的事业遇到了困难。可是阿拉法特主席早就说过,如果你想走过一片森林,路不可能是笔直的。巴勒斯坦革命好比是通过一片森林,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终将闯过去。”
雅穆克难民营里有12所小学和中学,近3万名巴勒斯坦孩子们在那里学习。那些严肃认真而又生气勃勃的巴勒斯坦孩子,使人深深感到巴勒斯坦事业充满着希望。


第6版()
专栏:

约旦和巴解同意成立委员会制定联合政治战略
本报讯 据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最近访问约旦期间,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就成立约旦—巴解组织委员会取得一致意见。
宣布成立约旦—巴解组织委员会的正式声明说,这一委员会将“讨论今后的双边关系和现阶段的政治行动的要求”。
约旦政界人士认为,这个委员会将促使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建立邦联。
巴解组织人士说,由阿拉法特和约旦首相穆达尔·巴德兰担任主席的这个委员会将研究建立邦联具体事宜并为今后中东和谈制订联合政治战略。


第6版()
专栏:

美国一军事记者认为
伊朗进攻巴格达是不可能的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纽约消息: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刊登它的军事记者米德尔顿发自巴格达的报道说,根据对伊拉克两个前线进行的有限度的采访来判断,伊拉克的阵地目前似乎是牢固的。伊朗人要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军巴格达是不可能的。
报道说,伊拉克的防御依靠三个因素:空中优势、机动性和军队的通力合作。
报道说,伊朗进攻伊拉克的三条主要战线,一条在南部的巴士拉,一条在中部迈桑省的边界沿线,另一条在北部的曼达利。
伊朗军队主要是由革命卫队和青年志愿军组成的,他们只是削弱了但是并没有突破伊拉克的阵地。这场战争仍将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苏联团中央第一书记易人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全会于12月6日召开,原中央第一书记鲍里斯·帕斯图霍夫被解除职务,另有任用。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维克托·米申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
日美举行联合指挥所演习
代号为“山樱三号”的日美陆上部队联合指挥所演习,从5日开始在北海道千岁市举行。这是去年秋天以来日美陆上部队举行的第三次联合指挥所演习,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演习的目的是要提高日美联合对付敌人的能力和调整指挥联络的水平。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苏驻英国海军武官被驱逐出境
本报讯 伦敦消息,苏联驻英国大使馆海军武官阿纳托利·佐托夫上尉被英国政府驱逐出境,于12月5日离开伦敦回莫斯科。
据报道,英国外交部于12月3日召见了苏联驻英使馆代办,通知他“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佐托夫从事了与他的身份不相称的活动”,因而限佐托夫于7天之内离开英国。
佐托夫是18个月来因间谍嫌疑被英国政府驱逐出境的第三个苏联人。一名苏联驻英使馆二秘和一名苏联贸易官员曾分别于去年8月和今年4月被英国驱逐出境。(附图片)
苏联驻英国大使馆海军武官被英国当局驱逐出境,这是他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情景。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述评

拉丁美洲的风向
本报记者 袁先禄
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同里根总统略作寒暄,便很快抛开了外交辞令,尖锐地对来访的美国贵宾说,“以往每个美国总统到哥伦比亚,总是来告诉这里的人民,你们要感谢什么。”据说里根当时强作笑容回答,“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这次是带着耳朵来听的。”
在欢迎宴会上贝坦库尔总统果然直率地把对美国的意见说给里根听了。他指出,美国应该修改其拉丁美洲政策,以适应这个大陆的现实。美国在处理同拉美国家的关系时应该遵重拉美国家的权力和需要。一个美国记者写道,当贝坦库尔总统讲话时,里根总统始终低着头看讲话稿,没有向主人抬头看一眼。事后,《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贝坦库尔总统的这个讲话是“一个外国领导人向里根所作的最尖锐的一次讲话”。
在里根拉美之行中发生在哥伦比亚的这些场面是意味深长的。它深刻地显示了,在昔日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丁美洲,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国家平等已经成为不可阻止的历史潮流。
马岛之战使广大拉美国家感到,在所谓“泛美主义体系”内,只能是屈从美国的意志,并不能保卫自己的利益。拉美有的政界人士已经提出要“以拉美主义替代泛美主义”,通过拉美国家的团结反对超级大国对这个地区的渗透和干涉。美国为了防止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力图修补同拉美国家的关系。不久前美国在英国反对下支持联大要求就马岛问题进行谈判的提案,就是为了改善自己在拉美的形象。这次里根总统不顾国内问题成堆,抽出5天时间做拉美之行,就是要表示美国对拉美的重视。
里根这次拉美之行,也是为了争取拉美国家支持美国的中美洲政策。一个时期以来,拉美国家中不同意美国的中美洲政策而要求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各方争端的主张有所抬头。这次里根访问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领导人也分别赶来同里根会谈。显然,这是美国对中美洲政策加强部署的一次努力。
里根这次出访,五天中有三天在巴西。巴西是拉美的大国,在这个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美洲问题上,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都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端,同美国有明显分歧。在目前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巴西经济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急需国际贷款来解决偿付外债问题。于是,美国就把巴西作为里根出访的重点,决定给巴西12亿美元的短期贷款,贸易上对巴西适当放松了一些限制,还同巴西建立几个联合工作小组研究加强两国合作的问题。美国官方大肆宣扬说,通过这次访问,美国和巴西将会建立“特殊关系”。
但是,巴西总统菲格雷多在国宴讲话中,特别强调巴西将继续独立的外交政策。在中美洲问题上,他指出这个地区动乱的根源在于“普遍贫困和社会不稳定”,重申只能通过“和平进程”寻求解决办法。在非洲问题上,他表示支持纳米比亚的独立。美国记者认为,这个讲话表明,巴西不会以改变外交政策来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至于所谓美巴“特殊关系”,巴西外交部一位官员说“这种说法,忘掉它吧!这是不会出现的。”
里根访问拉美的结果表明,美国可以左右拉丁美洲国家政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此间观察家认为,拉美的政治风向已经如此明显,今后的关键是美国的政策是顺应这个风向还是坚持逆风而行。
(本报华盛顿12月6日专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