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大开始辩论南非问题
各国代表谴责南非推行种族隔离政策
呼吁国际社会全面制裁南非当局
新华社联合国11月9日电 本届联合国大会今天开始辩论南非问题。一些国家的代表和非洲民族主义组织的领导人发言,要求国际社会给南非当局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它取消种族隔离政策。
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主席尤素夫·迈塔马—苏勒在会上重申,特别委员会完全支持南非人民摧毁种族专制、建立一个民主国家的斗争。他呼吁全面实施对南非的强制性武器禁运和经济制裁,并要求停止向南非提供任何贷款和进行任何投资。
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主席尼亚蒂·波克拉在会上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推行种族隔离政策。他指出,今天,仅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南非少数白人,实际占据了这个国家87.3%的土地。而当地的多数人,也就是这块土地的合法所有者,却被种族主义的法律宣布为“外国人”。他认为,和平地解决阿扎尼亚(南非)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对南非政权实行全面的、强制性制裁。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奥利弗·坦博在讲话中谴责南非当局虐待本国黑人,镇压纳米比亚人民,入侵安哥拉和在南部非洲各国制造恐怖。他还指责了美国支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立场。
印度、瑞典等国代表也在会上谴责了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政策。
许多发言者还谴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南非当局提供10亿多美元贷款,并指出这是西方纵容南非当局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又一证据。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发生隧道撞车事故大批苏军窒息死亡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今天援引伊斯兰堡西方外交人士提供的消息报道,上星期在喀布尔以北的萨兰山口隧道发生一起严重撞车事故,大批苏联士兵和阿富汗平民窒息死亡。
据报道:一辆满载汽油的油罐车同苏联军车队在隧道里相撞,油罐车被撞起火,造成隧道里的人大批窒息死亡。
消息说,死亡的苏联士兵和阿富汗平民达700人。
萨兰山口隧道全长2.6公里,是苏联通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条交通要道。(附图片)
图为阿富汗喀布尔以北萨兰山口隧道的北端。上星期,一辆满载汽油的油罐车同苏联军用车队在隧道里相撞,造成隧道里的人大批窒息死亡。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炳总理接见我国记者时表示
希望这次访华将加强泰中友好关系
新华社曼谷11月10日电 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今天上午对中国记者说,他希望他即将对中国的访问以及同中国领导人进行的会谈将有助于加强泰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炳总理在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前于今天上午在总理府接见中国《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炳在谈到泰中两国关系时说,自从泰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7年中,两国政府间和民间的关系一直顺利地发展。两国在贸易、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
炳两年前曾以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中国。他说,他对过去两年泰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并且希望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以及与中国领导人对许多问题交换看法,将有助于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
关于柬埔寨问题,炳说,关于今年联大以压倒多数保持民主柬埔寨席位和通过关于“柬埔寨局势”的决议一事,是所有要求尽快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联合国会员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看到,今年,有49个国家与东盟一起共同提出了关于“柬埔寨局势”的提案。与去年相比,支持这个提案的国家由100个增加到了105个。我们并不认为今年支持票的大量增加就是问题的解决,因为我们真正的目的并没有实现,即寻求迅速解决柬埔寨问题;让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让柬埔寨人民自己决定他们的未来和让柬埔寨成为和平和中立的柬埔寨。泰国和东盟新的努力就是将按照联合国通过的决议和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的决议所规定的路线继续与联合国的大多数成员国一起,寻求各种途径,迫使越南尽快同意谈判解决柬埔寨问题。在谈到关于东南亚地区的和平时,炳总理说,要想让东南亚地区出现和平、稳定和安全,就要首先解决本地区没有和平和不稳定的根源,也就是首先解决柬埔寨问题,而解决柬埔寨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联大的决议和关于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的决议,通过政治途径,迫使越南军队全部撤出柬埔寨和使柬埔寨人民拥有自决权,以便解决柬埔寨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使东南亚成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目标。
炳总理还回答了有关泰国的对外贸易关系的问题。他说,泰国在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联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近三四年中,泰国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达到20%。但这并不意味着泰国可以在没有任何困难的情况下与外国进行贸易。我国不断增加的能源进口额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使得每年出口商品得来的收益被大大抵消了。同时,泰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却又降到三十年来最低的水平。除此之外,不少发达国家对自己国内的经济实行保护主义,或者叫作排挤别国产品,特别是排挤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泰国的产品。因此,泰国政府努力寻求一切办法包括外交途径,以抵制增加贸易排挤措施的这一令人不满的趋势。泰国提倡自由贸易形式并强烈地希望与其它国家特别是同与泰国有同一立场的东盟国家一起,为使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而努力。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加速吞并约旦河西岸
本报讯 11月7日,负责政府部门间协调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建立事宜的以色列农业部副部长悍然在以色列电台宣布,以色列决定于一年内在约旦河西岸新建、扩建20个定居点,并在五年内把现有的103个居民点扩充为160个,把犹太移民数目增为10万名。这是以色列不顾巴勒斯坦人民的反对和全世界舆论的谴责加速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又一严重步骤。
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十五年来,通过建立犹太人定居点、设置军营、购买和没收巴勒斯坦人土地等手段,已经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土地的55%—60%。
以色列还计划到2000年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移民增加到100万名。这样就使约旦河西岸现有的85万名巴勒斯坦人处于少数地位。
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手段之毒辣、用心之险恶,连一些以色列人也深表不满。最近,前耶路撒冷副市长麦龙·本维里斯蒂和一些以色列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表了关于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列举的事实,读来令人发指。
为了夺取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以色列政府竟援用古老的奥斯曼帝国的一项法令,有权对巴勒斯坦村民的土地进行“征用”。当以色列占领当局决定“征用”某块土地时,就限令该地居民在21天内拿出地契,如无契约,就按“未被占用的”土地予以“征用”。1967年,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时,曾按奥斯曼帝国时期繁琐的方式进行土地登记。由于手续繁杂、不合理,只有三分之一的巴勒斯坦村民办了登记手续。1968年,登记“暂停”,以后迄未恢复。这样,大多数巴勒斯坦村民手中就没有地契,无法证明土地的所有权。
以色列占领军十五年来还颁布了1,000多种法令。其中臭名昭著的第五十九号法令,规定被占领区原约旦政府的财产一律移交以色列。这也为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大开方便之门。
最阴险毒辣的是,以色列占领当局选择在巴勒斯坦人的主要城镇四周建立定居点,把这些主要城镇包围起来。有些巴勒斯坦人说,照这样发展下去,“巴勒斯坦人的自治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将要留居在一个集中营里”。(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九十五国向联合国提供二亿多美元捐款
新华社联合国11月9日电 1982年联合国保证开发活动大会在举行了两天会议后今天在这里结束。95个国家政府宣布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总额为二亿七千二百五十万美元的捐款。
在会上,各国政府还作出了向联合国的其他机构提供资金的保证。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昨天会议开幕时呼吁各国政府为多边的经济合作基金作出更多的贡献。
他说,支持开发活动的财源的减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利”。“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局面要求国际社会作出慷慨的回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布雷德福·莫尔斯要求各国提供更多的资金。他说,1981年保证提供的资金额减少了6%,1982年资金的提供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他说,由于援助资金的全面减少,受害最深的是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中国在会上宣布将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8个组织捐款237.3万美元和77万元人民币。
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等国表示,它们目前不能向联合国有关组织作出提供资金的保证。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议会给予瓦赞内阁特别权力
新华社贝鲁特11月9日电 据此间电台广播,黎巴嫩议会今天中午以58票的多数通过了对瓦赞新内阁的信任票,同时批准给予新内阁6个月多方面的特别权力。
59名议员参加了今天的议会投票。
以瓦赞为首的10人内阁是10月7日组成的。
根据黎巴嫩宪法规定,新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在这之前,瓦赞内阁已经开始工作。
11月2日,瓦赞在议会宣读了内阁的政策声明,并要求议会给予政府8个月的特别权力来处理当前非常时期的各项紧急事务。议会就此进行了4次辩论,对是否给予内阁范围广泛的特别权力一事意见不一,最后达成折中方案,将给予特别权力的期限减少两个月,并取消了内阁修改选举法、国籍法和划分行政区域法的权力。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最后消息
据新华社贝鲁特11月10日电 据此间电台广播,经过美国国务卿帮办德雷珀在贝鲁特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多次穿梭访问,黎巴嫩同意直接和以色列谈判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的问题,谈判可能在明天(11日)开始。这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第一次直接谈判,也是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约以来,同以色列直接谈判的另一个阿拉伯国家。


第6版()
专栏:新闻人物

土耳其总统凯南·埃夫伦
凯南·埃夫伦将军1918年1月出生在马尼萨省的阿尔谢希尔县。曾在炮兵学校学习,1949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埃夫伦二十岁时从一个炮兵准尉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49—1959年担任过炮兵连长、营长,陆军作战部副部长,参谋学院教官,并一度在南朝鲜任土耳其旅的作战训练处处长等职。1959—1970年任参谋学校校长、陆军作战部长、师长、军参谋长等职。1970—1973年任陆军监督委员会主席。1974年晋升为上将。1975—1978年先后担任过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爱琴海集团军司令、陆军司令等职。1978年3月起任武装部队总参谋长。1980年9月12日领导武装部队接管了全国政权,担任行使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并任国家元首。今年11月,他领导制定了土耳其新宪法。埃夫伦接管政权以来,对内坚持恢复和平秩序,坚决打击恐怖活动。对外忠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张在尊重独立、不干涉内政、平等的条件下发展同所有国家、首先是同邻国的关系。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展出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的图片
新华社联合国11月9日电 反映巴勒斯坦难民在贝鲁特惨遭屠杀的图片展览,今天下午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这次展览是由联合国公共新闻部根据联大9月24日通过的决议举办的。
展出的15幅图片记录了凶手们在以色列当局的支持下对巴勒斯坦难民所犯下的血腥罪行。
9月16日至18日,在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难民大批被屠杀。屠杀事件发生后,救济组织掩埋了数百具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尸体,估计还有数百具尸体仍然被埋在夏蒂拉难民营的废墟堆中。(附图片)
在贝鲁特西区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内,大批巴勒斯坦人遭到血腥屠杀。这两张照片以雄辩的事实揭露和控诉了以色列军队的残暴罪行。
左图: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被枪杀。尸体弹痕累累,血肉模糊,其状惨不忍睹。
上图:倒在刽子手枪弹下的巴勒斯坦难民。


第6版()
专栏:

捷外长谈对外政策
新华社布拉格11月9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赫努佩克今天在联邦两院联席会议上作关于对外政策的报告时,指责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同时表示愿意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平等互利合作。他在报告中谴责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干涉波兰内政。
在谈到捷中关系时,赫努佩克说:“根据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我们准备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关系正常化。”
赫努佩克在报告中还重申,同苏联的同盟和合作是捷克斯洛伐克对外政策的“最高的、持久的原则”。


第6版()
专栏:

聋子对话式的欧安会续会复会
东西方国家围绕波兰和人权问题争论不休
新华社马德里11月9日电 欧安会续会在休会8个月后,今天在这里复会。在今天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东、西方国家围绕波兰问题和人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相持不下,会场气氛紧张。
会议一开始,丹麦大使托马斯·雷什纳格尔代表欧洲共同体国家提出了要求波兰结束战时状态、恢复团结工会和改善东欧国家人权等几项建议,得到美国和加拿大代表的支持。波兰副外长约瑟夫·维亚奇在会上发言,指责美国对波兰事务的“粗暴干涉”。他说,某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试图利用波兰的内部问题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他指出,波兰的事务将由波兰人自己解决。
欧安会马德里续会自1980年11月正式开幕以来,至今已持续两年。这次续会是在马德里举行的第七轮会议。两年来,东、西双方在阿富汗、波兰、人权等问题上相互指责,争吵不休,欧安会已经成为“聋子对话式”的马拉松会议。
观察家认为,这次续会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西方国家的建议肯定会遭到拒绝,会议将面临新的紧张局面,可能不得不再次休会。


第6版()
专栏:世界灾情

世界灾情
暴风雨袭击西南欧
十一月七日,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沿地中海西北方向猛烈袭击了英、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造成许多人伤亡。
意大利一艘载有十六名船员的货轮当天夜间在法国地中海沿岸沉没。在布列塔尼海外约四十艘游艇发出求救讯号,一艘载有六个人的游艇失踪。
在法国,大风吹遍中部、南部,引起洪水泛滥,风暴中至少有十人死亡,二十多人受重伤。狂风暴雨经过的地方,屋顶被揭,树木被刮倒,公路被淤上一层厚厚的泥流。
在西班牙,数天暴雨,造成部分地区人员伤亡。疾风吹断了电话和高压线,使通讯联络中断。
在英国,暴雨袭击了英格兰西南部,使河流决堤,许多家庭被迫撤离。
印度遭飓风袭击
本月初,印度孟买市遭到强烈飓风袭击,沿海一带有五十万人被迫疏散。目前,风速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的飓风正向着阿拉伯海印度东岸移动。预料,孟买从北到南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狂风暴雨及河水泛滥。
突尼斯洪水泛滥
突尼斯官方十月三十日晚宣布,突尼斯中部和萨赫勒沙漠地带最近暴雨成灾,首都以南三百公里的斯法克斯城有十八人死亡。突尼斯有些地区这次降雨超过年降雨量的一半,造成洪水泛滥。往常干旱的斯法克斯地区一下子降了二百毫米雨,斯法克斯市内及城郊的电线和电话线脱落。首都以西七十公里的扎格胡安有许多民房被毁。突尼斯气象部门说,今年农业收成将受到严重影响。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超级大国与欧安会
张启华
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的欧安会马德里续会已于11月9日复会。马德里续会能否打破僵局,这是人们注视的一个问题。鉴于目前美苏仍然处于严重对峙的状态,不少西方观察家认为会议的前景十分暗淡。出席会议的美国代表上周已经放出空气,说东西方能否达成协议“值得怀疑”。
马德里续会是1980年11月开始的,参加的有33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会议原定的主要议程是审查赫尔辛基最后文件执行情况,以及讨论召开欧洲裁军会议问题。然而在两年来的前5轮会议中,几乎在所有问题上,美苏两家都针锋相对,争吵激烈,致使会议一再陷入僵局。
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以及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波兰局势的动乱,成了美苏两家斗争的焦点。美国代表引用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某些条款,指控苏联在阿富汗和波兰问题上违背了欧安会的精神;而苏联则反过来指责美国“奉行捣乱立场”,粗暴干涉波兰的内政。两个超级大国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对待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条文,又一次表明这个文件对它们来说,是无法兑现的一纸空文。
自1975年赫尔辛基欧安会以来,苏联打着“缓和”的旗号,在欧洲大力扩军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分化离间美欧关系,并在非洲之角、地中海、中东和南亚等地扩张渗透,从侧翼威胁西欧。因此华盛顿从马德里续会一开始就猛烈地抨击苏联。苏联在马德里续会上除了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外,着重指责美国敌视缓和,有意恢复“冷战”,破坏苏联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合作。它的意图是想排挤美国在欧洲的势力,以便增强它自己影响欧洲事务的能力。
从苏美在马德里续会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欧安会从一开始就孕育着苏美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两个超级大国参加欧安会,根本谈不上是为了欧洲的安全与合作。当年莫斯科热衷于召开欧安会,首先是想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肯定它在欧洲的既得利益,同时通过缓和的“物质化”,从西欧国家捞取经济实惠,并逐步把它们与美国隔离开,以便扩大它在欧洲的势力。美国之所以参加欧安会,则是想通过开展所谓“文化、人员思想交流”等等方式,向东方进行渗透,挖苏联的墙脚。正如当年西方舆论指出的那样,“苏联挖西方的墙脚,西方也要挖苏联的墙脚”。因此苏美在这次马德里续会上的斗争并不是偶然的。
两个超级大国在马德里会议的对垒,给欧洲人民开阔了眼界。当时,苏联曾把欧安会的召开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它“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等等。对此,当时相信的人就不多,现在两个超级大国都拿着它们签了字的文件来作为它们攻击对方的工具,这真是对欧安会的莫大嘲弄。
参加马德里续会的不结盟国家和中立国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为尽快地结束这次马拉松式的会议,对有关裁军问题、续会的最后文件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作了不少努力,但仍然未能改变马德里续会由于苏美对峙而出现的僵局。
马德里续会之所以在休会达8个月之久而又重新复会,主要是因为苏美两家都不敢轻易让会议告吹。这不光是双方慑于舆论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出于它们自身利益的考虑。苏联一直自诩为欧安会的创始者,把“缓和”作为它的重大“成就”,这块牌子当然不能随意丢掉。美国认为会议的讲坛对它有用,也想继续用它压苏联,同时为了照顾它同西欧盟国的关系,不得不考虑西欧要求维护东西方对话的愿望。有人说,欧安会对美苏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看来,马德里续会还会象以前一样时断时续地长期拖下去,很难看到会取得什么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