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说“管”与“不管”
韩磊
我们在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争取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倡一个“管”字。“管”者,负责、监督、保证、约束、干预也。在我们国家里,这个“管”字有着特殊意义。它既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人人都有“管”的权力;又体现了敢于负责的精神,人人都要尽好“管”的义务。如果你对工作负责任,做出出色成绩,人们就赞美你“管得好”;如果你对损害国家利益、违背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敢说敢管,人们就称赞你是“管得宽”;如果哪个商店,对卖出的商品说“不好,管换”,人们就赞美他们讲信誉。
看来这个“管”字,很了不得。它包含着主人翁精神,包含着信誉、道德、情操和风格。它象一块试金石,能测出一个人的党性原则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在我们党员和群众中有不少人大公无私,敢说敢管。正因为有了这种“管”的精神,我们的党和国家才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由于十年内乱,一些人受了林彪、“四人帮”的毒害,缺少了这种“管”的精神。有的干部对违背党和国家利益、损公肥私等行为,对坏人坏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愿管,不敢管。有些人则“自扫门前雪”,但对自己有利的事,却抢着干。甚而,谁敢管他们就打击谁。反之,谁能走后门,谁能搞邪门歪道,谁吃得开。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不是共产党的哲学,不是社会主义的风气。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敢“管”才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它代表着我们人民的风貌。不愿管、不敢管,是不对的。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这种高尚的、大无畏的“管”字精神正在发扬。
北京有一位退休老干部叫高玉英,七十五岁了。她被誉为八十年代的“管得宽”。这位老大姐退休了,家里人让她享清福、度晚年,可她偏偏什么事都管。家里人埋怨她给全家带来了麻烦,怕流氓报复。可她却说:“我们过去推翻三座大山,不就凭一个信念吗?不就是凭党员带领大家豁出命来干,来管吗?”她在北京城里坐着公共汽车转,遇着事就管。她记车号,哪个售票员服务态度好不好,都记下来,反映给汽车公司。她看到售票员赵淑珍服务态度特别好,反受讽刺,就把她的事迹整理出来,寄给交通部,建议召开优秀售票员座谈会。“管得宽”碰上了“管得宽”,交通部领导同志立即复了信,让北京市交通局向高大姐汇报,并很快开了会。这个会提高了正气,压了歪风,一改“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旧习。类似这样的信,高玉英给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写了200多封。有同志深有感慨地说:“现在许多事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者,干也,管也。只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敢管”,群众就高兴,就敢管,就什么正气都能升起来,什么歪风都能压下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能建设起来。让我们全国上下都大兴“管”字精神吧!这个“管”字好得很!


第8版()
专栏:

卡拉奇海湾
朱子奇卡拉奇海湾那样滚翻巨浪,我知道,那是她的誓言声在激荡,——海盗来闯,把它埋葬!卡拉奇海湾如此阳光灿烂,我知道,那是她穿过重重云雾,——欢腾之火,闪耀希望。卡拉奇海湾舰队的汽笛声声呼唤,我知道,是她的儿女巡视海防后,向亲爱的祖国——母亲报平安!卡拉奇海湾的蓝天上铁鸟鸣唱,我知道,迎送朋友她一片诚意,对付心怀鬼胎者她有足够的力量!记得多次到你海湾的彩楼上赴宴,记得兄弟阿里的诗朗诵多昂扬。记得围着铜盘席地而坐,即兴而歌,记得手皮鼓的欢打,百音琴的伴唱。那重逢曲哟,激我泪花盈眶,那友情调哟,引我心醉忘返。人世间,风云多变。常使我把海湾思念。当罪恶的手肢解你时,当狂暴的风侵袭你时,我的心禁不住飞向你身旁,我的心在白沙瓦阵地上日夜跳荡……呵,年青古国,友好之邦!今天,我又踏在你热烘烘的土地上。卡拉奇海呀,照旧翻浪,卡拉奇湾呀,依然灿烂。巴基斯坦换上了新的春装,阵阵风雨吹得你更加壮丽、坚强!我坐在海岸上举头眺望,忙碌的海湾闪耀着晨光。货船出港了,满载用品驶向南中国,车队开发了,把军备运往边防。我深知,友谊之树是用心血浇灌,我深知,自由花环须以荆棘织编。
一九七八年春写于卡拉奇
一九八二年秋改于北京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品西瓜
山东潍坊 王耀东
人们习惯于说吃西瓜、啃西瓜,却很少听人说品西瓜。而我,确实品过一次。
今年夏末,一个偶然机会,我来到五莲山一个偏僻山村高家沟,人称山里的“山里”。带路的小赵对我说:“过去这儿是有名的‘人人愁’,村里的人好多都不愿在这里住了,上级驻点干部没有敢来的;现在不同了,成了远近出名的凤凰窝,大姑娘都愿往这里嫁了。”
我抬头一看,山势果然不凡,四周都是山,只有河底这片沙滩能够进来,也够闭塞的了。小赵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忙用手指指着远处修了半截的公路说:“快了,很快会有公路来山村;看,高压线也已经架到了村头。”
我们登上一片高坡一望,尽管这地方很偏僻,却别有一番风味。河滩以西,有一座碧绿的水库,浸透着村边果园的俏影,就象一个头上插满珍珠玛瑙的村姑在对镜梳妆。河滩的北面,一座大山拦腰劈开,托出一片平地,是正在建设的新村。小赵说:“这个村,六十多户,现在三分之二已经搬进新房,赶到明春,那些散落在山角下的小房,就会很快搬过来了。”小赵对这里很熟,话音里充满着自豪感。
迎接我们的是大队支部书记,叫高维浩,今年五十多岁,看上去却只四十岁出头的样子,腰板结实,脸面闪着被山风熏成的古铜色的光。听说我们是从城里赶来参观的,忙说,“欢迎,欢迎。”
说话之间从屋里搬出一个大西瓜,说:“别见怪,你们城里人吃西瓜不希罕,在我们深山沟里却是一件希罕物,来,品品这山沟里西瓜什么滋味!”话音未落,只听“咔嚓”一声,一个滚圆的西瓜劈成两半,淡绿色的西瓜皮衬着鲜红的瓜瓤,不要说吃,就是看上一眼嘴里就要流口水了。说真个的,河滩西瓜,平原西瓜,我是吃过不少,吃种在山上的西瓜,还是头一次。我们每人端着一块大口大口地吞着啃着,又甜又脆的瓜瓤,一到嘴里就溶化了,象奶汁一样不时地顺着嘴角流出来。
支书看着我们大口大嚼的样子,乐了:“我们是头一年种,没经验,下种晚,又遇上天旱,不管怎么说,山区也吃上西瓜了。”说着也拿起一块,却只吃了一口,看得出是用舌头舔,没有往下咽,象在舔它的味。支书停了一会,面带沉思地说:“我们这个村在过去,不要说吃西瓜,吃饭都非常困难。这里土层薄,土质差,除了薄板台就是大白沙。种麦子,只长一个独粒,连种子都打不够,种地瓜,只长地瓜根。建国快三十多年了,咱这村的群众还住着用树枝搭盖的棚子。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土拦河打坝,实行生产责任制,大白沙滩上改出了良田,山上果树实行科学剪枝、结果越来越多,社员由家家欠款,变成人均分配四百二十七元,这是破天荒的头一年。群众说,现在钱有了,粮有了,家里新衣新车也有了,就是没吃过自己种的西瓜。支部商量了一下,认为什么都是人干的,不信大山上就不长西瓜。这不,种出来了。刚分下西瓜,就甭提群众多高兴了。他们把西瓜放在祖坟前,说:‘列宗列祖,你们在山沟里住了多少年,吃尽了苦头,现在跟我们一起品品这甜西瓜吧。’”
绿树葱茏的高家沟,简直象一个刚刚获得新生的高家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会变得更甜。


第8版()
专栏:

夜思小札
戴砚田
夜思秋虫唧唧,多么静谧。雪白的墙壁映照明亮的台灯。关灯睡吧,该是休息时刻,啊!为什么我不能安然入梦!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巨轮,隆隆地驶入我的心海之中。历史赋予她神圣的使命,我正该整装跃起随党出征。作一名起锚的战士,当一名机舱的新兵,跳进航海日记落一个标点,化为音符,汇入全球的笛声!明月朗朗,多么兴奋,正当壮年的我暗自庆幸。我的浅绿格的稿纸飒飒作响,我的深蓝的钢笔轻轻转动。
今日我曾把狂风暴雨拨过肩后,是对今日的期待给的力量,泥泞路上踏出深深的足印,奔向今日,又是那样坚强!终于来了啊,希望的今天,带着震动世界的轰响。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我听见一个中国在呐喊!我把和风丽日捧在胸前,和着我的心血,燃烧、放光。干什么?怎样干?主意已定,甩开两膀!比金子更珍贵的是理想,比宝石更值钱的是时间。是我歌唱的好时刻,是我征程的新起点。
明天在我的心灵的幼稚时光,明天曾嘲弄着将我欺骗。我曾把明天想象得美丽无瑕,没有黑影,没有悲伤……后来,我宁可回想昨日,行军、学习、友谊、温暖……不再轻信捉摸不定的明天,却总觉双腿缺乏坚定的力量。一步一停,探索着草丛中的路,一游一歇,浮沉着大海的深浅。盼望放下那颗提吊着的心,能把明天的行程清楚的看见。明天的面目从雾霭中出来了,他是这样的朴素而又辉煌,他是这样的诚实而又善良,我以青春的姿态扑进明天……
与期望谈心不用担心你往那里去,栋梁之材,岂能不用。也许是调动之中短暂的等待,也可能负重任再充实加工。不要以为你被遗忘,自寻忧烦,要知道为你成材,多年培养。时刻该以大厦栋梁的标准,不断地检验,反复地衡量。可不能把妒忌的眼光,射向挑起重担的伙伴。帮助他吧,与困难对打,你能取得肩挑重担的经验。不能无所作为,将心松散,违背你入党的神圣誓言。早立志,今日正好施展,一口气干他二十年!


第8版()
专栏:

谢国桢的两首遗诗
 雷梦水
在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同志逝世前几个月,我接到他寄给我的两首诗。重读遗诗,仿佛看到谢老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顽强精神。
今年4月23日,谢老来琉璃厂购书,那天我适外出。谢老就在店中买了自己著的《明清笔记谈丛》赠送给我,并在扉页上题了句。当晚他为我写了诗。第二天我就收到了:
“今晨至海王邨访书未遇,赠君拙著《明清笔记谈丛》一书,归后爰成绝句一首,请附在书内,以作文字之好。拙句如下:
感君别具骊黄手,选入不登大雅堂;
将化腐朽为神奇,彰幽发潜在公方。”
谢老的诗无疑是赞扬我从事古旧书籍的鉴别与工作方面的微小成绩,使我汗颜。我在书店服务几十年,很多学者专家都是我的良师,丰富了我在版本目录学方面的知识,谢老就是其中之一。5月份,谢老又遣人赠我一扇面,上面是他亲自题写的一首诗,笔迹遒劲有力:
先生辞家当还家,双韭山房岁月赊;
岂为鸿博轻去浙,端为搜讨到京华。
绝学遥继蕺山业,修史长存汐社葩;
今日登临见真迹,补俎无计愧交加。
七九年游四明,登天一阁,见全谢山辞家诗真迹,钦其发潜彰幽,阐述爱国主义精神,愧无以继承其业,愿与梦水吾兄同志共勉之。
壬戌初夏谢国桢
全谢山即全祖望,是清乾隆时有名的史学家,以注意史料的准确性著称。


第8版()
专栏:

欢乐的小鸟〔木刻〕 傅真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