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在战斗中成长和进步
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 鲁挺
八一队从成立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回顾和总结八一队走过的道路,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作风出战斗力。八一队从建队开始,就把作风培养作为建队的一项根本任务来建设,并依据我军的传统,结合训练的具体实际,总结出“积极主动、勇猛顽强、机智灵活、快速准确、团结协同、吃苦耐劳”24个字,要求大家努力体现在运动场上。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正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它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男篮在与西班牙队比赛时,队员朱家志被撞击,舌头几乎咬断。他在没有使用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缝了五针,立即上场比赛,和同志们一起取得了最后胜利。女排曹慧英同志的顽强作风,更是闻名于国际体坛。多年来,我们有这么一个体会:一场比赛的结果,胜负、比分,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比较容易消失的,但运动员们表现出来的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对人们的影响则是十分深远的。
不畏艰难,敢于向强手挑战
比赛如同作战。在一般情况下,作战的双方总是强者胜,弱者败。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却常常会出现以弱胜强的战例。比赛也是如此。1955年八一女排对保加利亚国家队,1962年男篮对苏军队和1975年对西班牙国家队、以及1979年两战美国国家队的战果,就是比赛中以弱胜强的实例。从当时的实力对比看,我们都处在彼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观众的估计,行家的预测,都认为我们是要输的。我们解放了思想,认真地作了准备,振奋了精神,最后都取得了胜利。多年来,我们形成这样一个信念:凡要有一分胜利的可能,就需要用百分的努力去争取。我们体会到,只要发动群众,把情况弄准,把困难想够,把干劲鼓足,把包袱抛掉,既尊重客观,又能高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精神,就可望在比赛中做到以弱胜强,逐步锻炼出一支敢打强队、想打强队、愈战愈勇的队伍。
不断总结,勇于创新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的运动中前进的。没有新的东西去丰富它、提高它,就意味着落后、老朽、被淘汰。要前进,就要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去补充。我们经常记着这个道理,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
譬如:篮球中的快攻就是一例。五十年代初,国内篮球运动侧重于个人技巧的精熟,也很注意相互间的配合。八一男篮成立以后,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一个“快”字。兵贵神速,时间就是力量,这是兵家所熟知的道理。作战中奇袭、奔袭,力争打立足未稳之敌,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等战术原则,在球类竞赛中也是通用的。八一篮球队的教练员、运动员把这些原则运用到了球场上。由快而引起了技术上一系列的改革:在进攻上提高推进速度,在防守上强调积极防御,寓准于快,快中求准。这样就使八一篮球队在战术的发展上,精神状态上,不断以较新的面貌出现。
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
八一队的队员来自四面八方,战斗在祖国各地,三十年来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八一队初建时期,就得到全国体育战线的支持,许多国内知名的老专家担任了我们的教练和技术指导。八一队集中了全军的许多优秀运动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如曹慧英、陈招娣、杨希、马燕红、童玲、李振恃、穆铁柱等,最初都是人民群众送到部队来的。人民送子参军,也送来了体育人才。我们八一队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象关心自己的子弟兵在战场上夺取胜利一样,关心着八一队的成长。打胜了,群众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打得不好的时候,群众也及时地批评。即使我们打赢了,作风不好,也十分中肯地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我们每个同志都亲切地感到人民群众和我们息息相关、忧喜与共。来自群众的鼓励和批评,都是教育、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附图片)
三十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关怀下,八一队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是一九五二年中央军委几位领导同志观看解放军运动员比赛的情景。
八一体工大队供稿


第8版()
专栏:

门外谈球
司马玉常
向来不大关心体育运动的我,这回确也为中国女排争得世界冠军,以及中国足球队的苦战取胜着实高兴了好几天。犹如衣之于体,感到了这胜利对于一个中国人的切肤的关系。
记不清楚最早打破世界纪录,给解放了的祖国带来荣誉的是举重、跳高,还是射箭?总而言之,捷报不时地传来,人材不断地涌现,直到容国团捧回了世界乒坛的最高荣誉圣·勃莱德杯;而这回,连“大球”也开始夺魁的进程了,确是望外之喜。
然而,我却十分欣赏足球教练冷静的估量:“现在还不是祝捷的时候,硬仗还在后头。”也很欣赏一位女排队员的眼光:胜利并不是征战的结束,而是新的征战的开始。尤其赞赏《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当好二传手》、《风格不能输》、《可钦佩的亚军》,以及呼吁使女排无法休息的欢迎会、报告会应当刹车之《该“暂停”了》等等。
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外球赛,有时会兴起一些奇怪的想法,觉得既是比赛,自应力争其赢;而赢了一个球,自然也会欢喜,却无须狂,正如输了一场球之不必垂头丧气一样,对我们的球员来说,中华也不会因之而不能振兴。
我们不宜把“振兴”的担子过重地加在运动员身上,以至变成一种精神负担,那是反而会束缚他们手脚的,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至于燃鞭炮、游行之类,我认为也可免了,不如把胜利的喜悦,化为自己也“振兴”一下的实际行动,分担一点运动员的担子。
我们看球赛,还应该看到比输赢几个球更多一些的东西,看到比记分牌稍远一点的地方。在“合理冲撞”中,有人扶起被自己撞倒的对手,或是拍拍对方肩膀,表示歉意;有的却置痛得在地上翻滚的对手于不顾,而在自己被撞倒时,又向对方哼鼻瞪眼,就差一拳打了过去。有的队输了球,处在劣势,仍然沉着努力地一分一分地争取,不慌乱,不泄气,不搞过火行为,就象中国足球队之对沙特阿拉伯队,终于转败为胜。又如和中国女排决赛时的日本队,虽败犹荣,令人敬佩;而有的队要就垂头丧气,未到最后分晓,精神先就垮掉;要就心粗气浮,动作粗野,求胜不择手段,甚至暗算对方主力,这就虽胜犹耻,理应受到谴责了。
我想,我们固然要以适当的方式,给为国争光、在国际比赛中取得胜利的运动队庆贺祝捷,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要用适当的方式,鼓励那些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未能取胜,但风格高尚、胜不骄败不馁的运动队。
我们自然要努力拚搏,争取胜利;我们更为喜欢的是,载着高风格以归的胜利,这将给祖国带来真正的荣誉。可喜的是,我们的体坛健儿已经开始了这个进程,我这门外汉虽然说了些也许不甚中听的话,却从心底为我们在比赛中胜利了以及失败了的健儿祝贺。
(原载1981年12月26日《羊城晚报》,本报有删节)


第8版()
专栏:

写在中新决战之前
凌志伟 曹焕荣
根据国际足联安排,中新两队将于明天在新加坡加赛一场,胜者进军西班牙。此事轰动了亚大足坛,也引起了国内外足球爱好者的关注。
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明天的比赛,胜券属谁?行家们认为双方实力相当,第三次交锋,胜利之道重在精神因素。
赛期未到,心理战已紧张展开。新队前往西亚进行最后两场比赛之前,只积四分,形势险恶。一旦绝路逢生,获得与中国队平起平坐地位后,该队教练不仅“确信能再赢中国队”,而且表示“要到西班牙去大出风头”。其用意显然是想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精神上占据上风。不能否认,新队有其自信的地方:中国队在前六场比赛中,唯一没有攻破的是他们的大门。然而,国际足联否决了他们把赛场远设在西班牙的提议后,队员心中的阴影很难完全消失。近来他们如此重视观众的因素,多少暴露出内心不安的一面。
遇到动作粗野的对手,先怵三分,这是中国队败于新队的心理因素。近来通过学习中国女排的拚搏精神,队员们情绪激昂,表示为了祖国的荣誉“伤胳膊断腿也在所不惜”。中国队目前心理上的危险不在怯战,倒是可能出现的急躁情绪,值得提醒。就技术而言,中国队并不处下风,防止选手心理状态的异常变化,使技术水平得到正常发挥,这是中国队赛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战术运用大有讲究
经过两度对阵,双方兵力、踢球风格的底牌均已亮出,再次交锋,战术运用大有讲究。
估计新队依仗身材高大的体力优势、在头两场比赛尝到甜头后,不会放弃进攻长传冲吊、防守紧逼凶铲的欧洲打法。不过新队对此战术掌握尚不够熟练,踢进中国队一球并非靠此配合。这场比赛,新队可能在老战术中有新变化,由中路冲吊改为45度角侧面高吊,此法威胁更大。不过,再好的战术也并非不可战胜。
中国队应从前两场比赛的被动局面中醒悟过来,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对方空中占优势,我则在下三路与其周旋;对方防守紧逼凶狠,我则掌握好进攻节奏。要抓住对方后场空档,发挥我两翼快速灵活的特点,出其不意地发动闪电反击。这就要求队员做到传球快,接应快,摆脱快,无球队员前插、交叉换位快,以快争得进攻的兵力优势。以攻为主,以快制高,以巧制凶,应该成为中国队的战术指导思想。
要多设想几个难题
中新双方都是背水一战。新队毕竟不是弱旅,中国队有必要多设想几个可能出现的难题。
——开局不利。我队前六场比赛共失四球,其中三球是在头十几分钟丢的,日前与广东队练兵,又是开赛不久连失两球,这不能不引起中国队重视。开局后就要稳住阵脚,保持清醒头脑,失球后要有反败为胜的信心。
——主力队员受伤。中新首战容志行遭对方踢伤被迫离场的情景会不会重演?要有思想准备。对手动作粗野,我们当然不必以牙还牙,但不能因此影响士气,而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发扬勇猛顽强的对抗精神。
——延长赛时,罚点球决胜负。要争取九十分钟结束比赛,但也要准备打满一百二十分钟。进入延长期比赛,我队体力可能明显不如对方,不能进球也要力争不丢球。踢点球,我队在前年的广州国际邀请赛上吃过亏,一年来加强了针对性训练,有所进步。当然,在排罚球队员顺序上,也很有文章可做。
——裁判误判、漏判。裁判是赛场法官,哨声是最终判决,即使最公正的裁判执哨,也难免误漏。要尊重裁判,任何情况下情绪不要受干扰,以免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第8版()
专栏:

中国足球队新增补队员简介刘成德:
山东队队员,二十三岁,身高一米八三,体重七十一公斤。他身体灵活,比赛作风泼辣勇猛。能踢中锋、盯人中卫、边卫等多种位置,是山东队的主要得分手。一九八○年曾随国家队去欧洲训练,一九八一年选入国家希望队去意大利比赛。刘成德入选国家队,在防守时,可以阻截对方的主要攻击手;进攻时,可以增强空中拚抢和禁区突破的威力。吴育华:
广东队队员,二十二岁,身高一米六七,体重五十六公斤。一九八○年进入广东省队。他善于个人突破,打法机动,插入禁区射门果断。虽然身材矮小,但踢球积极,速度快,不畏强手,是个有威力的锋线人物。一九八一年被评选为国家希望队队员。吴育华入选国家队,可增强锋线的突破能力。
(马克坚)(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