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通讯

海南岛上的“科学村”
五十年代末,美丽的海南岛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宝岛新村”。当时,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的几百名大学毕业生、科学工作者和干部到这里安家落户。他们住着简陋的茅屋,吃着粗食淡饭,开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橡胶研究事业。如今,这个“宝岛新村”变得如同花园一样可爱,座落在这里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和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简称“两院”),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热带作物教育和科研的基地,常常被人们称为海南岛上的“科学村”。
“科学村”里最引人的去处是面积100多亩的植物园。园中花木奇异,绿树成荫。高大的非洲桃花心木、美洲红木,枝叶繁茂,生长很快。珍贵的铁力木,材质硬如钢铁,一吨价值1,600美金。酸甜苦辣兼有的神秘果吃到嘴里先苦后甜。叶片象刀剑一样的剑血封喉树,汁白有毒,据说古战场上的毒剑就是用这种树的汁液沾过的。还有被称为“香中之王”的伊兰香,果实可作药用的拉肠树,名字十分好听的“断肠树”、“不知春”树……。植物园中5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瑰宝”,使参观者眼界顿开,流连忘返。
然而,来访者首先看到的往往是“两院”门前的“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八个醒目的大字。这是敬爱的周总理1960年2月10日来视察时题的。二十多年来,这八个大字鼓舞着“两院”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前进。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苦心经营,用自己的汗水开辟一条我国自力更生发展橡胶事业的路。
在一块近百亩的高产胶园里,助理研究员黎仕聪向我们介绍情况。这片胶园,是他和第五试验队的工人引种国外高产橡胶新品种的试验基地。胶园里,地面绿茵覆盖,胶树高大茁壮,一群牛在悠闲地低头吃草。胶园里还能养牛吗?真新鲜!原来,黎仕聪和工人们一起,在胶林里复种了可以增加土壤含氮量和有机肥的“弓果黍”草和“奥图草”,不仅提高了地力,保持了水土,又为养牛提供了饲料。这片胶园的割胶办法也与其它地方不同。一般胶园一年要割120次,这里只割65次。胶树割一次后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48小时,割胶次数少,对于保护胶树的旺盛生长期,减少病虫害大有益处。现在,这块胶林割胶次数减少了一半,但是亩产已经达到200公斤,比全国的平均产量水平高出二三倍。
黎仕聪引种高产新品种的试验成功了。有谁知道他曾付出了多少心血?他的家离试验队很近,可是,有七、八个年头,他一直是住在试验队里的。台风来了,他顶着风雨到胶园里观测、记录;虫害发生的季节,他精心检查每一棵胶树是否受到侵袭。刺激剂的使用,产胶动态的分析,常常需要他整天整夜地在胶园里“摸爬滚打”。这位六十年代初期由大学毕业分配到“科学村”工作的年青人,从来到的那一天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宝岛,立志在这里创业生根。今天,他的这个宿愿终于实现了。他没有虚度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副研究员郑学勤,已经五十多岁了。他长期负责橡胶多倍体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前年7月,他同外国的科学家一起到巴西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森林里,参加世界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组织的采集橡胶新基因的活动。亚马逊河上游是世界橡胶林的发源地,1876年英国人维卡汉就是从这里“偷盗”了7万粒种子,拿到斯里兰卡培育出2,000株树苗,此后橡胶就在世界上繁衍起来。这次考察采集活动,是在原始热带雨林里进行,交通不便,食宿困难,又大又厉害的黑蚊子常常把人咬得疼痛难忍,如果碰上瘟疫和传染病更是可怕。这些艰苦、危险,郑学勤出发前就有思想准备,在亚马逊河顺利地经受考验。为了事业,为了科学,必须有勇于忘我、敢于探索的精神。这是郑学勤和他的同志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科学村”老一代学者、专家的共同经历和体会。
海南岛虽然是宝岛,但条件毕竟不如城市好。长久在这里生活、工作,不想回大陆吗?不想到更舒适的科研和教育机关里去吗?“科学村”里的许多人曾经想过,很多单位也向他们表示过“热情的关照”。然而,他们想得更多的还是祖国需要大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宝岛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现在,“科学村”里无论是老一代的“长者”,还是中年的科学、教育工作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事业留在这里。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他们更加精神焕发地努力工作。
“橡胶,按照过去法国人的说法,北纬17°以北是不能种的。解放前,海南岛上有华侨从马来西亚引种的橡胶树,很少。解放后,我们逐步解决了风害、低温两大致命的灾害,在海南岛上大力发展橡胶,目前种植已达300万亩。”同我们侃侃而谈的“两院”院长黄宗道同志,已是“科学村”的“元老”了,可是仍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他现在是中国热作学会的理事长,我国橡胶专家。“如果说‘两院’有什么贡献的话,二十多年来,我们经过反复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华南四省区为国家提出了发展橡胶事业的适宜的生长类型区,培育了适合我国特点的抗风害、抗低温的橡胶树品种。在橡胶花药植株、多倍体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迈入世界的前列。近几年,我们有5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一等奖,有6项科研成果已经用于生产实践中,并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生活的旋律是由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拨动的,科学的坦途是在无畏者的攻坚之后才开辟的。当我们离开“科学村”的时候,校园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刚刚入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开始了他们生活中新的一页。年青的一代正踏着老一代的步伐,向科学的彼岸奔去。
本报记者 欧庆林(附图片)
1960年2月,周总理视察海南岛橡胶林,边走边同干部、工人交谈。
农垦部宣传处供稿


第4版()
专栏:

教育部召开高校教师提职工作座谈会决定
今年起高校教师提职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教育部最近在京召开的高等学校教师提职工作座谈会结束。会议决定从今年起把教师提职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会议回顾三年来高等学校教师提职工作,总结了五条经验: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教师提职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提升的工作方针,做好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二、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的要求,全面掌握政治条件和业务条件,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防止片面性;三、必须建立和健全对政治、教学、科研、外语等方面严格的全面的考核制度和教师的考核档案;四、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评审组织,充分发挥学术(评审)委员会的作用,依靠同行专家进行业务评审;五、必须加强师资培养和管理工作,把教师提职工作与师资培养、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教育部副部长高沂在会上讲了话。他说,国家建立教师职称制度是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确定与提升教师职称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离开这个出发点和目的,为提职而提职,在提职工作中搞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互相攀比,降格以求,就失去了定职和提职的意义。


第4版()
专栏:

两艘太阳能龙船在宁波试航
本报讯 通讯员马国兴报道:1月7日上午,两艘太阳能龙船在宁波制成并进行试航。
这两艘太阳能龙船是继我国第一艘太阳能游艇之后于去年7月开始建造的。两艘船都是玻璃钢结构,每艘长5米,宽1.3米,加上承载的8位游客,重1吨左右,船速每小时6公里。它造型新颖,将我国古老而典雅的雕龙艺术与现代太阳能动力揉合一起。船头上有一条金光闪闪的樟木雕大金龙跃然而起。船帮和沙发座椅两旁以及椭圆形茶桌上还有10条金龙,引颈高吟,栩栩如生。
这天上午,深冬的阳光破云而出,披红挂彩的太阳能龙船迎着习习寒风在宁波市郊区河面上破浪前进。船顶1.4平方米的太阳能陈列板上750块硅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源源不断地向主机和蓄电池输送电能。
这两艘太阳能龙船是在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的直接关切下,根据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的指示,由宁波市太阳能电源厂、宁波渔轮修造厂、鄞县福明造船厂、东阳电机厂、宁波工艺美术一厂、宁波沙发厂联合制造的。本月上旬,这两艘太阳能龙船将运往北京,去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新能源博览会。


第4版()
专栏:

北京地区首次进行大气野外综合试验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最近,我国在北京地区首次进行了大气野外综合试验。这次试验是由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组织的,由大气物理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行的。
试验在北京——廊坊3,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从市中心的故宫到连接天津的廊坊,共有13个采样和观测点。测试项目有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飘尘、气溶胶、二氧化硫、硫酸盐、多环芳烃、苯溶性有机物等,取得各种样品2,500多个,并在国内第一次使用六氟化硫进行野外扩散试验获得成功。
我国组织这么大规模,进行多点、多参数同时同步采样和观测的野外综合试验还是首次。试验的目的是摸清这一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燃煤释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布、迁移、扩散和转化规律,以便为制定区域大气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与调配能源,以及城镇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第4版()
专栏:

越南武装人员入侵广西云南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新的流血事件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越南武装人员最近不断入侵中国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4人。
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12月中、下旬,越南武装人员对我方的武装挑衅事件共有280起,其中广西方向255起,云南方向25起。主要事件有:12月21日,越军用狙击步枪打伤我在法卡山阵地值勤的战士一人;12月30日15时,我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滩散公社一女社员在我境内放牛,被越军开枪打死;12月31日18时10分,广西大新县硕龙公社隘江大队女社员马俊兰在隘口电站种玉米,被越南特工人员开枪打死;12月29日,越南米格21飞机两架于15时53分和15时57分50秒两次侵入我广西宁明县爱店、板烂地区上空。
今年1月3日12时45分,防城各族自治县滩散公社那冷生产队24岁的女社员郑冬玲,在我方边境公路上行走时,被越军开枪打死。


第4版()
专栏:

突尼斯现代绘画展览在北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根据中国和突尼斯两国文化交流计划举办的突尼斯现代绘画展览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这个展览展出了突尼斯著名画家朱拜尔·土耳基等20位画家的37幅作品。对外文委副主任王阑西今天参观了展览,并赞扬了突尼斯画家的作品。
突尼斯文化代表团团长阿罕迈德·卡艾德、突尼斯驻华大使里达·巴什巴瓦卜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将在北京展出10天。


第4版()
专栏:

谷牧会见意大利考克斯公司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今天下午会见了由董事长迪诺·金铁利率领的意大利考克斯公司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新闻研究资料》今年将出版六辑
本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研究资料》,今年将陆续出版6辑(总第11辑至第16辑),前3辑正在编辑出版中。为配合新闻改革和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将增加有关新闻业务研究的资料和文章,以及出版、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总第11辑有关于社会新闻的资料和研究,范长江论人民的报纸等。总第12辑有一组关于报纸标题的史料和研究文章;夏衍、张友渔关于《华商报》的回忆录等。总第13辑有关于《新华日报》在新闻业务方面的史料和研究文章;有石西民、徐迈进回忆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及夏衍回忆《新华日报》的文章。另有关于湖南《湘报》、《湘学报》的评介文章。以上3辑将连载方汉奇等的《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史事编年》。
1981年的5辑,年初将出齐。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别拾绳索当项链
韦君宜同志在《青年一代》第五期上写了篇《婚礼谈往》的文章。她谈了“有趣的老黄历”后,感慨地说,习俗风气竟好象在转圆圈,转了几十年仍回到原地!
的确,今天有些婚礼正在越来越深地染上旧礼教、旧习俗的印记:几十桌酒席,几十条腿的家具,几百元上千元的彩礼,招摇过市的“亮嫁妆”,西装披纱结婚照,迎亲轿车队,等等。这些“时髦”,其实是老一辈当年鄙弃的旧规陋俗,今天有些青年却心甘情愿地拾起这条束缚过前人的绳索,当作项链套在自己颈上。
包括婚礼在内的种种吃人的旧礼教、旧习俗,从“五四”时期起,就是先进青年坚决反对的。不要说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就是多少有些民主思想的青年男女,也不甘受这绳索的束缚。八十年代青年的觉悟应当比“五四”时期青年高一些。造成婚礼铺张,原因比较复杂。作为“过来人”的老同志,和青年人一起“温故”,教育他们切莫把“四旧”当作“时新”,看来,很有必要。 德民


第4版()
专栏:今日谈

先进单位不是“百宝箱”
一位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向我诉苦:这两年,他们大队因为抓了多种经营,实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成了全县出名的“冒尖户”,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地区和县上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妇联、共青团,都派人前来总结他们各自需要的“经验”。你不谈,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挖掘”。大队干部只好挖空心思,应付一番。这位支部书记苦笑着说:“我们哪儿来的那么多经验呢?先进单位不是百宝箱,哪能要啥有啥!”
这话说得很中肯。当年有些全国著名的典型,不是曾经被当作“百宝箱”吗?可是结果如何呢?这个付出过巨大代价的痛苦教训,还是认真地吸取一下为好。
罗祖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