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美国报界流年不利六人中有五人不相信报纸宣传
本报讯 据外电报道,美国新闻界去年流年不利,许多人称之为“新闻界的倒霉年”,报纸信誉大受影响。民意测验表明,每6个美国人就有5个不相信报纸的新闻是真实的。59%的读者只“有点相信”,22%的读者表示“很难相信”。
美国报纸的信誉如此一落千丈,是因为去年发生了一连串使报纸名誉受到严重损害的事件。4月间,《华盛顿邮报》的女记者珍妮特·库克虚构了一个故事,叙述一个八岁的黑人孩子吸毒成瘾。她写的一篇报道被报馆推荐,获得普利策新闻奖金的“特稿奖”,由于被揭发是捏造的新闻而被迫退还奖金,库克也引咎辞职。后来《乡村之声》周刊一个女记者所写的一篇特写又被选中受奖,结果再度被揭发为杜撰之作。这些事件在美国新闻界中引起轩然大波,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新闻界“丑闻”,在群众中造成极恶劣的印象。
《华盛顿邮报》曾因揭露“水门事件”丑闻而声誉雀起,想不到却因一篇假报道而栽了跟斗。但是厄运并未结束,该报后来在“街谈巷议”栏里又发表了一条短讯说,里根当选总统尚未搬入白宫之前,他住的宾馆被卡特总统派人安装了窃听器。这一下惹恼了卡特,声明要控告这家报纸造谣诬蔑。结果《华盛顿邮报》只好专门发表一篇道歉的社论,事情才未扩大。
飞马石油公司竟开玩笑地在一些报纸上刊登广告,建议《华盛顿邮报》对所发新闻标明类别,即1、完全可信的;2、略含真情;3、可相信的谣言;4、基本是胡扯。
美国人民一向对律师事务所、华尔街、大石油公司和工会抱怀疑态度,现在报纸也被列入不受信任的名单上了。


第6版()
专栏:

美国向摩洛哥提供二亿美元贷款
新华社拉巴特1月6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美国政府决定向摩洛哥提供2亿美元贷款,用来购买美国农产品,帮助摩洛哥解决食品不足的困难。
去年摩洛哥遭受了三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粮食产量下降56%,今年需进口粮食350万吨。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假如这是真的……
莫斯科的一位专家曾宣称:八十年代“最重要的任务将是恢复缓和,丰富它的内容,并把它扩大到所有国家”。
假如这是真的,苏联部署的各式对准别人的导弹核武器,和遍布欧、亚、美、非的苏军和雇佣军,何以至今有增无减?
假如这是真的,苏联在阿富汗的十万大兵为何至今不肯撤走?
假如这是真的,波兰问题尽可以由波兰政府与人民协商解决,何需苏联插手干涉?……
假如这是真的,苏联政府何需信誓旦旦,不妨先实践一条,以取信于世界人民,那就是把它的超过美国一倍的军费开支减下来,用于弥补它只及美国百分之六十的经济的不足。君不见,苏联的军费开支已是世界之最了吗?
·军军·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悬崖勒马
据最近公开的英国内阁会议记录透露:一九五一年,英国内阁曾秘密策划对伊朗进行一次代号为“海盗行动”的军事入侵,打算用三个营的兵力占领伊朗的阿巴丹,以报复摩萨台政府对英资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后来,英国政府审时度势,放弃了这一图谋。
这是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中未揭开的一页。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大英帝国为了恢复它战前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曾经作了极大的挣扎。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在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英国已经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伊朗未敢铤而走险,总算避免了一场可能招致的悲惨失败。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冒险家们真该深自庆幸!
现在伊朗正值多事之秋,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冒险家大有人在。他们又是怎样策划于密室的,别人尚不得而知。然而时代更向前推进了,人民的力量决不可侮!今天的冒险家们应该从英国当年的悬崖勒马中学到一点东西。
·许久·


第6版()
专栏:图片新闻

维修艾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正在对举世闻名的艾菲尔铁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法国报刊称之为“青春疗法”。维修工程于1980年3月开始,预定1983年7月完工。这项工程耗资巨大,原估计需一亿九千万法郎,现在看来要超过二亿法郎。据称,铁塔的第一层的维修工作结束后,塔体重量将减轻十分之一,即减少1.000吨。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最愚蠢不过
美国专栏作家卡尔·罗恩在1月5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一篇题目为《我们正在疏远北京……》的文章,反对
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摘要如下:
里根政府正在顽固地采取行动,毁坏理查德·尼克松、亨利·基辛格、杰拉尔德·福特和吉米·卡特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关系所奠定的基础。
旧的院外援华集团的思想在本届政府中非常活跃,很有可能的是,即使我们同苏联的关系进入了一个紧张的新时期,我们也可能发现,北京撤回大使,只在华盛顿留下象征性的外交代表。而之所以有这些可能性,全是因为里根政府坚持以这样的方式行事,好象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有资格向美国购买战斗机和其他武器的主权国家。
尼克松、基辛格和其他官员签署的上海公报和其他一些文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里根的言论表明好象他从未听到过尼克松在1972年签署的上海公报,也未听到过1979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协议。所以,里根政府准备再次向台湾出售军用飞机、武器零件及其它武器。
里根政府看来决心向台湾出售武器,北京已开始作出了“强烈反应”。
不应向台湾出售武器,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等于是抛弃过去三届政府的对华政策,还因为这会使美国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愚蠢作法更加愚蠢。
我们应当了解具有这样的常识,里根同俄国的冲突正在日益加剧的时候,不是同10亿中国人民疏远的时候。


第6版()
专栏:专论

动乱不安 错综复杂
——一九八一年国际形势的几个特点
1981年,国际局势动乱不安,错综复杂。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性争夺明显加剧,老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与此同时,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也有一定发展。这两个基本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使1981年的国际形势出现了值得注意的一些特点。
苏联保持进攻战略态势,但是改变了方式和策略
过去一年,苏联仍旧保持着进攻的战略态势。它继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扩张和渗透。但是,它背的包袱越来越重。经济上开销太大;外交上日益孤立;军事上深陷在阿富汗;加上波兰事件的严重冲突和牵制,以及北约扩军趋势的挑战,处境更为不妙。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不得不改变进攻方式。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提出“八十年代的和平纲领”,其中包含一系列有关举行会晤、谈判的建议,形成一个猛烈而持续的“和平攻势”。这个“和平纲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善苏联的形象,转移人们对它侵略阿富汗的视线,而且主要是为了挑拨美国和西欧盟国之间的关系,煽动和平主义思潮,打掉美国在西欧部署新一代中程核武器,以便继续保持它已经取得的对北大西洋集团的部分军事优势。
同时,在它全球战略部署目前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苏联企图利用里根总统的把世界局势看成美苏两极的思想,引诱美国同它暂时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争取时间,完成它的全球战略部署。从苏共二十六大以来,苏联向美国频送秋波,表示期望与美国建立“相互尊重和照顾对方利益的正常关系”。最近,它围绕波兰问题,提出根据雅尔塔协定波兰属于苏联势力范围,要美国别到华约集团范围内去寻求北约的“安全区”。这些都是它向美国发出的信号,表明苏联虽然仍处于战略进攻的地位,但是由于力不从心,不得不改变它进攻的方式和策略。
美国加强同苏联抗争,但是未能摆脱被动和不利局面
美国面对苏联的步步挑战,在战略上仍居守势。里根上台后,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力图从苏联手中夺回失去的战略优势。他在大力增加军费和扩充军备的同时,增加了对“前线”国家的支援;增强了美国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改善了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争取它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自己的抗苏战略相配合;同时,竭力遏制苏古影响在拉丁美洲的蔓延;特别是,对苏联的侵略扩张行径进行了直接的揭露和抨击;最近又借波兰局势对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总的说来,里根的对苏态度,要比卡特政府强硬一些。
但是,一年来美国在同苏联争斗中并未能摆脱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原因是美国存在不少弱点。比如,国内经济情况不妙,拖了后腿;统治集团内部对制订外交、国防政策分歧不少,和盟国的关系处理得不太好,出现多方掣肘,而且容易给苏联留下可乘之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尚未下决心作较大的调整,引起它们的疑虑和不满;它自己的霸权主义政策遭到第三世界的反对,大大抵消了它的抗苏部署。
因此,里根政府虽想有所作为,然而困难重重,不得不从较强硬的立场后退,松动对苏关系,如表示愿同苏联进行包括最高级会晤在内的各级对话。里根在给勃列日涅夫信中竟然提到苏美双方应当“相互尊重合法利益”,正是反映了美国虽想扭转逆境,但困难重重,未能如愿,因此只好接过苏联递过去的这一味互相尊重对方势力范围的苦药。
两霸加剧争夺,但是它们左右形势的能力有所下降
苏美两霸争夺加剧,使世界上的几个热点继续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两个超级大国左右形势发展的能力有所下降。
阿富汗和柬埔寨这两个热点的形势没有重大变化,由于两国人民对大、小霸权主义的英勇抗击,苏联和它庇护下的越南已被拖住了,陷下去了。至于中东、波斯湾这个热点,存在着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斗争和对抗。其中最严重的是以色列在同美国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后,紧接着吞并戈兰高地。与此同时,苏联利用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冲突,尤其是利用美国中东政策的矛盾和弱点,加速对中东特别是红海地区进行渗透扩张。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由于萨尔瓦多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热点。苏联去年给古巴运去的武器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美国对此不能容忍,一直在纠集力量进行反击,局势也很紧张。此外,围绕波兰局势,美苏已经展开了一轮新的斗争。这些热点中如有一处发生爆炸,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国际局势。但是,美苏左右形势的能力现在显然不如从前。即使是在它们势力范围内的事情,它们也不敢轻易动武。热点中的许多国家,也不愿听任两个超级大国摆布。这都是值得注意的新的事态发展。
第三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反霸的斗争有显著发展
第三世界在过去一年中团结合作、共同反霸的斗争有显著的进展,一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比如:
在联合国大会上,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要求苏联和越南从阿富汗和柬埔寨国土撤出它们的侵略军,进一步挫败了大小霸权主义妄图使它们的侵略合法化的阴谋。
在坎昆会议上,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第二世界国家对此给予了一定的配合和支持,终于迫使美国有条件地同意在联合国内开始举行全球谈判。它们还一致对苏联拒绝出席这次会议表示遗憾。
在选举联合国秘书长问题上,第三世界国家也进行了密切磋商和合作,打破了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局面,选出了秘鲁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在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上,沙特阿拉伯提出了实现中东和平的八点方案,受到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的广泛赞赏和欢迎。
这表明第三世界国家为解决热点上的问题正在作出新的重大努力,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西欧和美国既一致又矛盾,不断协调步骤和加强合作
超级大国在欧洲对峙的激化,不能不严重地影响整个欧洲的局势和西欧国家的态度。西欧同美国的关系,是既一致、又矛盾,目前主要的方面仍然是“同舟共济”,不断协调步骤和加强合作。但是,在具体政策上,西欧的独立倾向有明显的发展。例如在如何解决中东问题上,西欧就正在探索自己的途径,同美国保持一定距离;对中美洲,西欧反对美国采取任何冒险干涉行动;在坎昆会议上,西欧更多地靠近第三世界,对美国施加压力,要它作必要的让步;在波兰问题上,西欧的估计和反应程度也同美国不一样。
此外,由于苏美军备竞赛加剧,以及美欧矛盾、西欧内部矛盾的发展,使得西欧兴起了和平主义浪潮。去年下半年西欧爆发的大规模和平主义运动就是这种思想倾向的突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有影响的政界人士提出一种“置身事外”论,认为只要西欧放弃结盟政策,不跟美国一起加强防务,由西方实现单方面裁军,苏联也就“放心”了,也会跟着裁军,欧洲也就可以太平了。这种伴有中立主义的和平主义运动正在对西欧政局和欧苏关系、美苏关系产生颇为重大的影响,至少在客观上有利于苏联“和平攻势”的开展,自然会对欧洲局势带来影响。


第6版()
专栏:短评

增兵难挽败局
据报道,苏联最近又向阿富汗增兵二万,在今后三四个月内,在阿富汗的苏联侵略军将达15万人。这表明,苏联根本无视全世界要它从阿富汗撤军的正义要求,决心在那里进行更大的战争冒险。
苏联向阿富汗大规模增兵,是它深陷泥淖难以自拔的表现。想当初,莫斯科原以为苏联的大军一到,阿富汗就象熟透了的苹果一样落进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不料两年后的今天,阿富汗的局势更加不可收拾,阿富汗成了梗在莫斯科喉咙里的一根鸡肋。但是为夺取暖洋出海口的欲望所驱使,又舍不得把它吐掉,莫斯科无计可施之余,只好寄希望于增兵这一条路。
一切侵略者都总是把不断增兵作为挽回侵略战争败局的手段。然而,增兵越多,失败越惨,这已成为任何侵略者都逃脱不了的规律。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开始时只有“军事顾问团”,继而投入少量部队,最后兵力增加到50多万,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如今苏联在阿富汗又面临同样的命运。在偌大一个阿富汗,苏联不用说增兵到15万,就是投入50万人,与2,000万阿富汗人民相比,也不过象大海中的枯枝败叶,难逃灭顶之灾。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已反复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的优劣和侵略军队的人数,而是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战的人民的斗争。阿富汗是属于阿富汗人民的。不管苏联侵略者在阿富汗怎样疯狂挣扎,其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为历史增加一个重蹈覆辙的例证而已。


第6版()
专栏:

苏联不甘失败又向阿富汗增兵两万
本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在最近几周内,苏联向阿富汗增兵2万多,预计今春苏联在阿富汗的总兵力将增加到15万。
报道引用喀布尔军事当局透露的消息说,在过去一个月里,苏联米格喷气式飞机和武装直升飞机从苏联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多次袭击阿富汗北部的几个省份。
消息说,苏联向阿富汗增兵是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的,当时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约8.5万人。据估计,苏联现在阿富汗的兵力有11—12万人,“在三四个月之内”,兵力将增加到15万人。在此同时,苏联还增加了在阿富汗的飞机和直升飞机。
据美国有关方面分析,卡尔迈勒的军队士兵由于向游击队投诚和丧失战斗力,已减少到3万人,相当两年前军队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苏联当局才不得不作出此项向阿富汗增兵的决定。
巴基斯坦外交界流传的消息说,莫斯科最近还向喀布尔北面的巴格兰空军基地增派了一中队的米格—23战斗轰炸机,向阿富汗空军提供了16架苏—7型飞机。


第6版()
专栏:

苏军飞机狂炸阿富汗塔哈尔省
苏联被迫撤出部分侵阿人员的家属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1月5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苏联武装直升飞机和米格飞机最近两周从苏联境内乌兹别克的机场起飞,对与苏联接壤的阿富汗塔哈尔省内的游击队阵地和平民居住区进行空袭。
据报道,塔哈尔省大部分地区是在游击队控制之下。苏军飞机在进行狂轰滥炸时,还投了凝固汽油弹,使这个省5个地区的居民点完全被摧毁,200多人被炸死。
苏军还疯狂地向位于阿姆河与科克查河之间的查阿布地区进攻。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最近,由于阿富汗游击队出击日趋频繁,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走部分侵阿人员家属和某些非战斗人员。
报道说,这些被撤出的人员,大都住在首都喀布尔和北部天然气产地马扎里沙里夫。上述两个地方都有苏联占领军重兵把守。北部气田近来产量锐减,某些气田只能达到生产能力的40%到50%,苏联只得被迫从这里撤走了部分顾问和全部顾问家属。据西方外交人士说,喀布尔夜间的枪声或爆炸声经常把人惊醒。据不完全统计,从12月20日到1月5日,喀布尔先后发生了10起爆炸事件,苏联占领人员在这里没有安全感。一名苏联顾问说,为了安全,他不得不讲英语和持联合国护照,在家里,他也带着枪。他已把家属送回莫斯科。(附图片)
阿富汗游击队击落的一架苏联直升飞机。


第6版()
专栏:

里根同施密特就波兰局势举行会谈指出如对波军事干涉将使国际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华社华盛顿1月5日电 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与美国总统里根进行了九十分钟的会谈。会谈结束后,在今天下午发表的联合声明表明,两国在对待波兰事件的态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联合声明指出,两国首脑就波兰局势全面地交换了意见。他们对在波兰实行军事管制表示严重的关切,再次要求波兰当局取消军事管制,释放被捕人员,恢复与教会和团结工会的对话,并警告说:“对波兰进行任何军事干涉都会给国际关系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使整个国际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联合声明中,里根总统“解释”了美国对苏联采取的经济制裁措施;施密特则表示,在这方面,他的政府“将同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进行密切的和积极的磋商,以便作出最符合它们共同目标的决定,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损害他们各自行动的步骤。”
据报道,美国曾经呼吁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对波兰和苏联采取强硬的立场,以实际行动支持美国对苏联的制裁措施。据《华盛顿邮报》今天报道:“此间人士认为,仅就口头上的谴责来说,在西方联盟的几个主要大国里,西德对波兰危机所作的反应也是最软弱无力的。”
施密特于昨天晚上到达华盛顿。这是他在里根上台以后第三次访美。由于两国对波兰局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人们认为,这次两国领导人所进行的会谈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棘手的”。据报道,他们的会谈还涉及到中美洲、中东和南部非洲的局势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双方再次强调“对苏联继续占领阿富汗表示关注”。(附图片)
1月5日,施密特同里根举行会谈后,一同走出白宫。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