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开发农村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访广西横县、浦北、灵山、合浦等县的农业中学
在今天追求升学率的风气下,提起农业中学,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过去的事物、“历史的陈迹”了。然而我们采访广西南部横县、浦北、灵山、合浦等县的农业中学之后,却觉得耳目一新,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中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办农中是开发农村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广西的农中是1964年刘少奇同志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办起来的。17年来几经周折,有一批一直坚持到现在。1981年,全广西还有181所,在校学生17,000多人。目前,这些农中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有两年有三年。除学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多数不学外语)和政治、体育课外,还进行农业职业教育。杂交水稻制种和栽培技术、农业机械这两门一般是必修课,此外,根据各地的需要开设水果、茶叶、林业、甘蔗等种、管技术课和养猪、养鸡、养鱼、养兔、木工、瓦工、水电、竹器编织、医疗、裁缝等职业技术课,由学生选学。技术课与文化课学时是1∶3。每周还有两个半天的劳动实习,经营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试验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学生毕业后回生产队,成为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农民。这里的农中,既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又是良种场、技术推广站,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这几县临近北部湾,全年平均气温20—21℃,年降雨量1,600—2,300毫米,四季都可种植,适宜水稻和亚热带植物生长,自然资源丰富。以前由于政策的偏差,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很好开发利用。在解放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的水稻都是本地老品种,耕种技术也是祖传的老一套,产量不高,一季亩产只有300多斤。相当多的社队要吃返销粮。七十年代起,这些地方的粮食生产打了个翻身仗。看一看各县的粮食“翻身史”,人们都可以发现农中在其中所建立的突出功绩。
以横县云表公社为例。1977年以前,这个公社的水稻生产就处于上述落后状态,由于机械化程度低,还经常赶不上季节,亩产(两季)才600多斤。1975年,云表农中恢复后,派了一名教师到农学院学杂交水稻技术。1977年,云表农中开始给学生传授水稻杂交的全套技术,为各大队培训技术人员,学生们带着杂交稻种回到生产队。1978年,杂交水稻发展到1.6万亩,比1977年增产365万斤,增长幅度是7.9%,1979年又比1978年增产612万斤,增长幅度是12%。因水稻增长幅度大,这一年自治区政府奖给这个公社一辆汽车、一台中型拖拉机、68台手扶拖拉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又促进了1980年水稻的丰收,比1979年又增产418万斤,增长7.4%,全公社平均亩产超过了千斤。1981年水稻面积减少了,又受到严重的风寒、涝灾,平均亩产仍达到900多斤。多种经营也搞起来了。1980年,全公社农副业总收入比1976年增加了一倍。现在,全公社377个生产队,拥有汽车两辆,中型拖拉机68台,手扶拖拉机556台,机耕面积达到90%以上。拖拉机手除少数几个以外,全都是云表农中的毕业生。
云表公社是个缩影。灵山县全县水稻亩产连续6年超过千斤,浦北县连续9年超千斤。向县、社干部问增产的原因,他们的回答中都少不了这一条:“农中为我们培养了技术人才,提供了杂交种子,起了很大作用!”
人们对农中刮目相看了。
(二)
农村政策的调整,传统农业思想的打破,为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展宽了道路。但是,如果缺乏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多种经营还是难于发展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当然有科学技术,但他们到不了生产队。即使分去了,他们捧的是“铁饭碗”,农民供不起。各县也开过不少推广技术的现场会,如浦北县花在这种会上的钱每年就有二十几万元,但基本上是些干部参加,收效很小。于是,人们又把眼光转向了农中。而这里的农中也确实没有使人们失望。
拿浦北县来说,柑桔、甘蔗、香蕉、茶叶、竹子、烤烟是大宗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无一不跟农中有关。1964年以前,这个县不产茶。1964年福旺公社农中成立,就教学生种茶、管茶、采茶、制茶,为本县培养了第一代茶叶技术员。接着公社办了茶场和制茶车间。现在福旺公社茶场发展到8,000亩,其中5,000亩可以采。其他公社也跟着种茶,光社员自留地就种了2,000多亩茶树。茶叶就这样成了本县的一项大宗作物。而茶叶技术人员大多是农中毕业生。几年前只有个别公社有零星竹林。由于竹器出口很赚钱,各公社都想种竹。可是,一亩要60棵竹苗。老办法是挖竹鞭去种。哪里来那么多竹鞭呢?农中想出了办法。张黄农中和寨圩农中研究发明了利用竹节发芽育苗的新技术,并教会了学生。现在全县竹林不下20万亩,每年编织竹器出口就达200多万元。全县的水果技术人员大都是农中毕业生,管水果很有办法,这几年各县水果产量大幅度增长。浦北县前年产2,000多万斤,去年又增产52%,其中香蕉增产一倍。
人们对农中的希望和要求更大了。灵山县县长朱福业说:“这几年水稻抓上去了,但是多种经营还很缺乏技术人才。我们主要靠农中,县里把农中作为正规学校来办。”浦北县委副书记蒙肇坤说:“根据本县的条件,我们想种5万亩烤烟。现在只能种15,000亩,因为缺技术人才。再如大料和月桂,这里很适宜种植。但现在产量不多,也是没有技术力量。”他也是把希望寄托在农中上。目前农中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不正是农中大有前途的标志吗?
(三)
有一种议论说:农村实行责任制对教育有冲击,学生流动增加了。这种现象确实有。广西1981年初中生流动率为22.1%,高中生为11.8%,比例确实不小。可是,我们采访的11所农中,流动率不到2%。象灵山县的太平、新圩、武利等农中,因满足不了初中毕业生的上学要求,群众还很有意见。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农中热”?农民都知道,实行责任制后,富裕的农民往往不是力气最大的,科学技术成了最吃香的了。横县云表公社甲俭大队有个青年农民黄宝电,去年5月承包了生产队22头猪的饲养任务,承包合同规定:到年底22头猪毛重要达到4,030斤,完成了,给他记1,890分工,达不到,缺几斤就赔几斤。超产部分生产队跟他对半分成。生产队供给饲料粮,节约的全部归他。这个黄宝电是云表农中毕业的,力气不算大,但养猪、种稻、种甘蔗等技术学了好几套。他用科学方法养猪,用青草制发酵饲料,既省粮又不用煮,猪也爱吃爱长膘,还省时。自己又养了一只猪,种了三分地的甘蔗。到年底一算,超产了1,246斤,节约了400斤饲料粮。光工分、超产分成,加上种甘蔗收入350元三项,7个月就收入1,006元,平均每月收入143元。节约归己的饲料粮还不算在内。
怪不得很多农民愿意自己子女读农中了。
再如浦北的乐民公社,由于乐民农中教会学生种木耳、养兔,农民种木耳非常普遍,养毛兔的农户达到80%以上。前年全公社出售兔毛1万多斤,每斤收购价是28元。现在又要传授养殖经济价值高的塘角鱼和三黄鸡的技术,很多农民就打听农中什么时候讲课,什么时候有鱼苗、鸡种,并叫在农中上学的子女一定要仔细学。农中和责任制正在互相促进。
(四)
普通中学毕业生在农村的作用怎样呢?难道他们的知识没有用吗?对于这个问题,从县领导到社员,一致的答复是:农中毕业生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本事大、顶用;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他们不会用,没技术。高中物理课都讲发电原理,有几个高中毕业生会安装水电站?而浦北县六万山农中在讲物理课时,又教给了学生测量水速、流量、落差和安装、接线等技术,结果农中学生同教师一起,为很多生产队安装了小水电站,使六万山面貌一新。在浦北县的龙门农中,服装剪裁课教师张全,指着一幅服装剪裁图对我们说:“画剪裁图是服装技术的基本功。这个剪裁图就是平面几何图,平面几何的知识要用。做成衣服,又是个立体,立体几何的知识要用。要根据服装的不同式样和不同人的胸围,推算出衣服各部分的尺寸,函数、座标、方程都要用。高中数学知识当然有用。然而,光有数学知识不行,还得学运用这些知识的技术。”
这两个事例生动地向人们显示了农中的特点和“优势”,即抓住了职业技术训练、开发人的能力这一环节。而普通高中却缺乏这个环节,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广西的农中是不是一切都好,没有问题了呢?不是。且不说师资、教材、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与问题。1980年,全广西就垮掉了46所农中。现在还有一部分也处境不好。为什么?主要就因为那些农中也去追求升学率,结果学生既未升学,技术也没学到,鸡飞蛋打,就没人去上了。主要原因恰恰就在于它们丢掉了农中特点,失去了优势。好在有一批好的榜样在,而且人们已记取了教训。
毕全忠 朱明 王锦鹄(附图片)
六十岁的曾立悦同志是浦北县乐民农中的教师。他既搞总务工作,又教养鱼、养兔等专业课,是全县有名的多面手。这是他带领学生们作塘角鱼的人工孵化工作。
横县云表农中校长韦廷堪(壮族)和浦北县福旺农中校长邓立勋(左)在自治区普通教育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期间交流经验。
农业中学一般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或校办工场。学生们学了专业课程就到生产基地实践应用,知识掌握得快且牢。学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是农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因。这是灵山县武利农中的学生们在学校的生产基地为蚕豆打顶。本报记者 周家国摄


第3版()
专栏:

给孩子们带来的好消息
最近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电影电视广播小组召开会议,决定:一、寒假在中央电视台以电视台和新影、北京科影名义,开辟纪录片和科教电影专场。由新影、北京科影直接提供优秀新片六小时(分三次)的播放节目。二、由中影公司向各地分公司发出通知,举办寒假儿童专场,放映新电影《苏小三》、《绿色钱包》、《妈妈的生日》。
会上同时决定,今年将创作、生产儿童故事片十二部(其中四部可在“六·一”前完成);拍摄美术片三十本;二、三月间召开少年儿童故事片创作座谈会;继续拍摄《智力启蒙》下集,系列片《昆虫世界》、《园丁与幼苗》等少年儿童科教影片;繁荣和生产更多的少年儿童电视剧;“六·一”期间举办全国少年儿童电视剧评奖等。
介华


第3版()
专栏:

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托幼组织如何办?
——简阳县赤水公社的调查
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办好农村托幼组织?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四川省简阳县赤水公社。这个公社十年来坚持办托幼组织,在新形势下越办越好,去年,被评为全省农村托幼先进单位。在这儿,我们看到一所所幼儿园,教室宽敞明亮,孩子们在上语言课、计算课,在画图画、讲故事、唱歌跳舞、做游戏。一个个爱清洁,懂礼貌,活泼可爱。同时,孩子们的家长放心地在各自的责任地里劳动。去年初,全公社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会不会影响托幼组织的巩固呢?党委为此征求了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答复是:划了责任地,又要大搞家庭副业,更没啥空闲照管娃儿了。孩子是革命的后代,还得靠集体的力量继续将托幼组织办好。公社党委便采取了三条措施,使社员满意,促进了生产。
(一)调整托幼组织
全公社11个大队,97个生产队,原来队队有托儿所,还有8个大队中心幼儿园。公社根据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的原则,和由于计划生育,出生率由十年前的33.82‰,下降为1980年的3.92‰,入托儿童相应减少的情况,将原来的88所生产队幼儿园调整为44个托儿所和3个托儿组,只收1至3岁的孩子入托;将原来8所大队中心幼儿园增加为12所大队中心幼儿园,吸收4至6岁儿童入所,以加强学前教育。经过调整,改变了过去所数多,负担重的状况。目前,全公社入托入园儿童占婴幼儿总数的72.6%。
(二)解决好幼师报酬
公社党委认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托幼组织能否继续办好,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幼儿教师的报酬。去年,他们仍采取记工分办法解决。今年,各生产队进一步实行生产大包干的责任制,工分值不好计算,因此从年初起就改为工资制。幼儿教师每月工资是20元至23元,另有奖金2元左右。生产队托儿所(组)的教师的工资,由大队统一评定,大队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由公社统一评定。工资由生产队的公共积累中开支。同时,也划给幼儿教师责任地和口粮田,因为幼儿教师多是女青年,她们分到的责任地和口粮田,一般都由家里的其他人代管,基本不影响她们集中精力教学。如果本人因家中无人代管,而不愿划责任地和口粮田的,也可不划。现在,教师们普遍安心带好孩子,各园办得更加生气勃勃了。
(三)提高幼教质量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们更加感到科学种田的重要,巴望后代子孙能有较多的文化知识,因此不仅乐意孩子入托,更重视入托入园后的教育质量。公社党委针对这个情况,从去年起调整了幼师队伍,使师资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社67个幼儿教师,平均年龄27.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又采取派出去参观学习,观摩教学,开展专科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定期辅导等办法,迅速地提高了师资水平。
本报通讯员 胡胜中 本报记者 林平兰


第3版()
专栏:

小伙子当了好“阿姨”
在前不久召开的四川省托幼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有一位衣着简朴、举止腼腆的小伙子,和妇女们一起进进出出,这就引起了那些爱说悄悄话的女同志的议论:难道这位也是“阿姨”(人们对幼儿教师的通称)?
一位了解底细的妇联干部说: “人家还是位出色的‘阿姨’呢!”
记者访问了小伙子的家乡——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夹碧公社纳山生产队。小伙子叫孙根,藏族,21岁。他怎么当起“阿姨”来了呢?生产队的干部说:“我们这个幼儿园是1979年5月办起来的。本来早想办,就因为找不到老师办不成。后来大家一致认为,高中毕业的回乡知识青年孙根比较合适。孙根忠厚老实,又喜欢孩子,大家都信得过。为什么不选个女的呢?一是没有他这么高的文化;二是女娃家务拖累多,抽不出来。”
当年8月,有5名较大的孩子被送进了小学。这5名孩子和那些没进过幼儿园的孩子相比,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显得突出的好。期末公社各小学统考,这5名孩子中有3名得了三好学生奖状,另两名的成绩也很好。这可成了山寨新闻,大家都说:“幼儿园办得好”、“孙根教得好”。本来孙根还有点试试看的想法,这下干上就下不来了。1980年10月,孙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幼师培训班,从培训班回来,孙根的工作更主动认真了,特别是在教法上,有了很大提高。这次他从省里开会回去,立即动手做了许多玩、教具,如识字卡片、数的分解卡片、猜数板、平面计算器、环形计算器等,还用木头削制了一辆小汽车和用铁丝做了一辆自行车。孙根特意解释说:“我们这个寨子,出门就得爬坡,不能用自行车,所以孩子们连自行车也没见过,这个模型和画片对照,让孩子们认识自行车。”
孙根的工作是繁忙而愉快的。他除了上课以外,每天早晨在孩子们到幼儿园之前,要翻过一道小山梁挑一担水来,打扫卫生、生火、给孩子们烧茶。晚上孩子们离园后,他就去砍柴、背柴或到生产队参加一点劳动。孙根还担任纳山生产队的记工员,他的记工员工作全是用幼儿园以外的时间完成的,可是从来不要报酬。队里要给他补助,他说:“队里已经给了我一等男劳力的报酬,此外什么也不能再要。”
现在这个幼儿园共有15个孩子,除本生产队的11个孩子外,还有慕名而来的公社牧场的3个孩子和国营牧场的一个孩子。这个幼儿园越办越兴旺。孙根说:“别看这地方又高又寒,我们可是很热爱自己的家乡。现在是家家有余粮。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我决心从我做起,从我园做起。” 本报记者 王溪元


第3版()
专栏:

认真办好儿童电影专场
湖北应城县城关电影院,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不仅在票价上优待,场次上保证,而且在组织安排上采取了几项具体措施:一是选择好影片。他们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组织一些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观看的影片,如儿童体裁的故事片《苗苗》、《四个小伙伴》、《小海》,革命传统教育故事片《南昌起义》、《雷锋》、儿童科教片《礼貌课》、《可爱的动物》等,使少年儿童通过看电影,受到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增长科学知识,丰富文化精神生活。二是安排好放映时间。尽量不占用上午和晚上时间。学生放假期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二点后,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在星期六下午,这样,既不耽误儿童学习,又不影响儿童睡眠休息。三是做好影评工作。在放映前,电影院主动与学校联系,发影片内容说明书,通过墙报、广播向儿童们介绍影片内容。放映后,组织学生座谈,结合写作文、日记和观感,开展影评活动。
去年6月,城关二小学生看了《雷锋》后,电影院及时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座谈,并用录音的形式在儿童专场播放座谈实况,扩大了放映效果。四是抓好剧场管理。
李松清 尹慰慈


第3版()
专栏:

德兴县重视农村幼师队伍建设
江西德兴县自1979年开展农村托幼工作以来,县政府和县妇联紧紧抓住了幼师队伍建设这个环节,使这个偏僻山区的托幼工作从无到有,越办越兴旺。
为了把好选拔关,县政府和县妇联制定了群众推荐、大队考核、公社批准的方法和选拔幼师的四项条件,从政治思想、文化、健康、年龄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严格把关,择优录取。
1979年以来,全县举办四期幼师培训班,向幼师传授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等基本课程。几年来,全县已轮训幼儿老师约150名。银城镇以及花桥、万村、新营等公社还设立了幼师辅导站,在本单位的幼师之间进行教学观摩。
由于重视幼师队伍建设,这个县的幼教水平提高很快,全县67所大队幼儿园已有40多所教学正规化。广大群众看到幼儿园办得好都愿意继续负担幼儿园开支。
石 生


第3版()
专栏:

江西上高县六口大队幼儿园老师陶金娥刻苦钻研业务,掌握了一套幼儿教育的方法。这是她在给孩子们上课。 刘忠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