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与孙中山先生在一起的时候
新华社记者 高健
在悼念宋庆龄名誉主席的日子里,一位满鬓白霜的老人,在挂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大厅的遗像前凝眸沉思,老泪横流,久久不愿离去。
这位祖籍广东、旅居加拿大的94岁的老人卢宝贤,是一位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的见证人。早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时,曾有幸目睹宋庆龄青年时代的风采。辛亥革命前后,他在香港、底特律和上海多次接触过孙中山先生。
在今年夏秋之交,记者专程到温哥华访问了卢老先生。
卢老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孙中山,那是八十一年前的事。当时,他父亲在香港一家商行当经理。每逢周末,都有一些立志救国的朋友来到商行楼上聚会。卢老说:“1900年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一位三十多岁、中等身材、蓄有短髭的陌生人走进了我们聚会的房间。这位面带笑容的陌生人看见我这个黄毛小子也在座,就问我:‘你对我们的革命事业有兴趣吗?’我回答说:‘是的,我很有兴趣。因为我相信革命,为了中国的前途,我们必须革命。’他和蔼地点了点头,连声说:‘很好,很好!’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我久已仰慕的革命伟人孙中山。”
“十年以后,1911年初,当时我正在美国安阿伯市密执安大学搞学生活动,突然接到一封来信,约我在一周后到底特律的一家中国餐馆去面见孙先生。我一走进餐馆,就看到了孙先生和另外一个人。十年的革命风霜使他略显苍老,但仍很健壮。他高兴地招呼我坐在他的身旁,并向我询问了当地中国学生的政治意识。然后他说:‘你能否通过进步学生来为革命筹款?’我当即表示同意,并商定把我所筹集的款项寄给洪门致公堂在纽约的代表。”
在这次会见中,孙先生还一再对卢宝贤说:“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现在,行动的时刻已到,你必须尽力帮助我们。”他还说:“现在正是出力的时候,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会使我们的未来比想象的更好。”在后来的一年中,卢宝贤从中国餐馆和洗衣店等处共筹得款项8,000美元。
在这之后不久,武昌起义获得了成功,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很快就蔓延到全国各地。可是,辛亥革命以后,国事历经曲折。待卢宝贤再次见到孙先生时,已是1920年了。
当时卢宝贤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工作。一天,孙先生约他到法租界的中国航空公司见面。当时,由于军阀割据,使革命受挫,因而孙先生的面孔显得有些忧闷。他一见到卢宝贤就说:“阿卢,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这里有价值10万港币的现金和支票,准备用来购买4架军用飞机。我们需要这些飞机,去消灭广东那帮军阀。”接着他又说:“你能够担任我的财务吗?我希望你能在银行给我开个户头并且经管它。”两天以后,孙先生就把那笔钱送到银行,卢宝贤便为中国航空公司正式开了户头。后几个月中,又有为数约5万元存入,这表明孙先生又获得了新的支持者。
4个月后,有两架飞机装箱运抵上海,而运到香港和菲律宾去的两架飞机则分别被英、美当局无理没收了。
后来,运到上海的那两架军用飞机在突击盘据在广州的军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卢宝贤说:“在广东的行动取得成功后,孙先生在离开上海南下前召见了我。当时他神采飞扬,非常兴奋。他说:‘好了,我们成功了!我们一定要组织一个完善的政府。当时,孙先生还送给我一些有关哲学和经济学的书籍,以及他日常使用的那部打字机。这是我和孙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卢老最后说:“最令人难忘的,不只是孙先生的卓越的领导才能,还有他那热爱人类的伟大人格,以及他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附图片)
孙中山先生1896至1897年流亡英国时在伦敦住过的地方——格雷旅店街8号。为了纪念他在英国的活动,墙上挂了一块有孙中山头像的铜牌。 新华社记者 应谦 摄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的新兴城市——哥打基纳巴卢
雨海
哥打基纳巴卢是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首府,位于沙巴州西北部的南海之滨。它的前身叫杰塞尔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占领期间已被夷为平地。后来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新城市,取名为哥打基纳巴卢。
自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以来,哥打基纳巴卢获得了迅速发展。现在,市内林木苍翠,绿草如茵,宽阔平坦的林荫道纵横交错,呈现一派美丽的热带风光。
新建设的西苏朗区,两年以前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现今建起了多层的办公大楼。这里有市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农村发展局等机关,同时又是重要的商业区。北部是这个城市现代化计划中的核心部分,有沙巴州行政中心和其它建筑。站在这块高地上,可以纵览海湾、群山和城市全景。
哥打基纳巴卢的复兴和发展,同沙巴地区丰富的矿藏资源的迅速开发紧密相关。沙巴被称为是马来西亚的宝地,不仅盛产世界上质地最好的硬木,以及棕榈油和橡胶等,而且矿藏资源也极其丰富。自五十年代埃索石油公司在沙巴近海发现石油后,石油开采业不断发展。目前有三个油田在开采,拉布安岛油田日产石油约7万桶。哥打基纳巴卢附近有金矿、银矿和年产值达650万美元的铜矿。这些矿藏的开发,对哥打基纳巴卢和整个沙巴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矿业的发展,哥打基纳巴卢已成为沙巴地区的交通中心。今天,哥打基纳巴卢成为进出入沙巴的门户。
哥打基纳巴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重要的游览胜地,在灿烂的阳光下市中心清真寺的金色圆顶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里开湾蔚蓝的海水,碧波滔滔,拍打着金色的海滩,海滨公园内,热带的奇花异草,争妍斗艳,……这一切,都吸引着游客。
在万里无云的晴朗日子,可以远眺基纳巴卢山。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是马来西亚的最高峰。当地的卡达山族居民称它为圣山,认为人死之后,他的灵魂就到这个地方。他们认为,人们如果不能居住在这个神圣的山区,那他就应该居住在看得见它的地方。
哥打基纳巴卢现有15万居民,主要是卡达山族、华族、巴瑶族、马鲁族等。其中卡达山族人口最多。各民族大多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为了加速哥打基纳巴卢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在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中,决定提供一笔巨款,扩大哥打基纳巴卢市政建设。预计在今后10年内,这座城市将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附图片)
图为哥打基纳巴卢市中心的清真寺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别具一格的暑期外语学校
集群
与加拿大毗邻的佛蒙特州是美国的避暑胜地之一,这里有一所我们早有所闻的明德大学暑期外语学校。8月中旬,我们应中文学校陈校长的盛情邀请,访问了这所学校。
学校座落在伯林顿。一位年青的美国人到机场来迎接我们,他是中文学校的秘书,一路上用中文和我们攀谈不停。他一口流利的汉语就是在明德大学暑期中文学校学习的。
当晚,陈校长热情地陪我们参观教学楼。迎面一个大厅,命名为“东林馆”,大厅的中央墙壁上挂着两幅精制的中文条幅,写的是昔日东林书院的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走廊过道贴着“汉语反义词”一类的中文图表。两侧的房间里,有的老师正在个别辅导,细心帮助学生发音;有的老师埋头伏案,精心批阅考卷、作业;有的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朗读中文……
明德大学是一所有100多年历史的私立正规大学。它利用暑假举办外语学校也有大半个世纪。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就已办起了德文学校,以后相继增设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等学校。中文学校创办于1966年。目前正在筹备阿拉伯文学校。
暑期学校的特点之一,是利用暑期开课。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空闲的教室、教学设备、宿舍、食堂等;师资易于聘请;无论在校学生或已经从事工作和闲散的社会青年,均可申请入学。以中文学校为例,华人教授陈大端平时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暑期则来这里任校长。多少个暑假,他都是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度过的。该校近20名教师,均来自不同的大学。今年首次有中国大陆的学者在此任教。该校学生多数来自附近各州,也有一些是远道从美国西部和加拿大来的。
暑期学校的另一特点是,为时9周的暑期全部用于外语教学,不设其他课程。一天之内,一般上午上4节课,下午和晚上自学、听录音、相互对话、个别辅导。学生用短短的几个星期学完正规大学一年的外语课程。拿中文学校来说,一个暑期算一个年级,如果连续学习5个暑期,学生们可以获得听、说、写、看中文的基本能力。
中文学校的一位女秘书还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了教学设备。这位年青的姑娘,也能讲一口漂亮的中国话。在听力室里,她边操作边介绍说,这些成套的录音设备,学生白天晚上都可使用。还有电视录像,随时可播放中文电影和师生们的中文对白、表演活动。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暑期学校规定了一条严格的纪律。要求所有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用所学的语言,不准讲英文和其它语言,不准用英文向外打电话,也不准看英语电视,听英语广播。如有违犯,轻则警告,重则开除学籍。
主人告诉我们,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要求学习中文的青年越来越多。今年申请入学的超过300人,学校凭入学推荐信和成绩单,从中挑选了100名。学费是相当贵的。每个学生除伙食、住房费外,需交1,000余美元。对个别学习成绩优异而经济上有困难的,学校发给部分奖学金。
在和中文学校师生相处的短暂时间里,主人特地组织了一次座谈会,让我们介绍中国的情况。会上会下,学生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要我们解答。许多学生渴望去中国学习、工作或旅游参观,对中国有浓厚兴趣和友好感情。


第7版()
专栏: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集锦
新闻研究生 本报记者
前天中午,在首都举办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2个国家的7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他们生气勃勃,你追我赶,给沿途数十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准备拿冠军的冠军
“来了,来了”,随着开路车辆的出现,人们一齐把目光投向正阳门东侧的跑道上。瞬间,瑞典选手谢尔·埃里克斯塔尔第一个快步跑入天安门广场。“加油!加油”,广场周围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观众热情地一边鼓掌一边高喊着。欢呼声、喝彩声,回响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谢尔在观众极其热情的鼓励下,越来越加快步伐,迅猛地向终线冲去,以2小时15分20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在他冲过终线后,人们向他献上了一束鲜花,在场的记者随之将他团团围住。他虽然刚刚跑完了全程,但还是热情地回答记者的提问。他高兴地说:他从小喜欢长跑,因为长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他练习马拉松跑仅仅两年多时间。他是一位工程师,从事电气工程的科研工作,经常不断地坚持长跑。他今年35岁,但精力非常旺盛。当有人问他:来前是否准备拿冠军时,他幽默地连忙摆手否定,说他来前只希望进入前10名。然而,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次一定要尽最大的力气,跑出自己的好成绩。他说他拿了个没有准备拿的冠军。
后来居上
“17号呢?”20公里过去了,前10人的行列中还是没有17号的身影。
17号是来自兄弟邻邦朝鲜的选手高春善。这位第一流的马拉松运动员参加过十几次重大的国际比赛,曾于1979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法国“埃松”马拉松赛的冠军。今年夏天,他病了两月,前不久练习了20天,就来到中国参加这次比赛。赛前,他说:“虽然我的身体状况不大好,但一定要为取得好成绩而奋斗。”
观众的目光注视着这名优秀选手,他们看不到高春善,当然要感到奇怪。
高春善上来了!原来,比赛一开始,他就压住步子往前跑,保存实力。在古城路口一回转,他就顶着劲风,加快速度,跻身进入了前10人的行列。不久,又跃到第三。
在40公里处附近,他的同伴李宗铉从他身边擦了过去。李宗铉也采取了先稳后冲的战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死死咬住前面的两名选手,以2小时15分52秒的时间跑完全程,荣获第三名,高春善列第四。一群佩戴校徽的大学生围住李宗铉,要他签名留念,对他的好成绩表示祝贺。
我一定要跑到终点
“瞧,16号真棒,一直跑在前边,有冠军的希望”,观看的人们不断地称赞挪威运动员16号西蒙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他在跑了不到15公里的时候,肚子就开始疼痛起来。为此,他一边咬紧牙关,一边用手挤着肚子,减轻疼痛。他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他一边用手挤着肚子减轻疼痛,一边仍迈着大步,一步不落地紧紧地跟着美国运动员平西和瑞典选手谢尔。在跑到第28公里以后他还超过了平西跑到最前面。然而,到30多公里时,他腹部疼痛加重。这时他一再叮嘱自己:这是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国际马拉松赛,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跑到终点。就这样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快速地向前奔跑,当跑到天安门广场南侧正阳门时,观众的欢呼声、“加油”声震天动地,他竟忘记了腹部疼痛,还加快速度冲刺。最后以2小时15分51秒的优秀成绩取得了亚军。当人们知道西蒙松忍住腹部疼痛,跑完42公里195米全程的事迹时无不为之感动。
中国运动员是有希望的
共有52名中国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云南选手彭家政以2小时26分3秒的成绩名列第15,我国的其他运动员大都要在2小时30分以后跑完全程。
比赛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的长跑教练员苏文仁。他说,从今天的比赛来看,我国选手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虽说还很大,但我国的长跑人才很多,决心通过这次比赛,学习外国运动员的长处,我国的马拉松运动搞上去是有希望的。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新石器时代村落
意大利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附近的山丘顶上发现了一座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
这座村落有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一道高2米半、厚4米的城墙,墙周用双层巨石垒筑,中间填以石灰石和泥土,这道墙不仅把整个村子围了起来,而且还有横贯全村的分支系统,使村民一旦在敌人突破围墙的情况下便于筑寨防守。在这座村落遗址已挖掘出不少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器皿;加工后的燧石,饰有爪形的各种陶器。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该村的住房是圆形的,具有简陋的赤陶土地板。根据围墙向内部伸展的情况判断,该村显然有一定的建筑规划。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秘鲁发现乳齿象残骸化石
据秘鲁《商报》报道,秘鲁最近在库斯科省发现了一百万年前的乳齿象残骸的化石。
这些乳齿象骨头和臼齿碎片是8月22日被秘鲁古生物学家何塞·拉米雷斯教授和法国古生物学家罗贝尔·布歇教授发现的。
通过使用最新的“电子顺磁共振法”进行测定,确认这些残骸距今一百万年左右。“电子顺磁共振法”是1978年开始在法国使用的。1980年以来,这种方法已得到进一步完善。使用这种方法在拉美还是首次。
据认为,在秘鲁发现上述化石将可能为证明美洲和非洲在历史上曾是一块大陆提供新的事实根据。
(本栏除署名外均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旧石器时代的壁画
不久前,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索梅希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壁画,画的是一些人和动物,壁画的面积为16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在东南欧发现的唯一的洞穴画。(树)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印度发现一至三世纪大商业文化中心
印度考古学家前不久进行的发掘工作表明,印度北方邦的胡拉斯凯拉古堡在公元一到三世纪是历史学家前所不知的一个封建国家的巨大商业和文化中心。
他们是根据古堡建筑及其周围大量住宅遗迹得出这种看法的。他们在发掘这个遗址时还发现了一个金质古印度神像、一些公元二世纪的银币和各种各样的宝石饰物。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日本出土绳文时代人骨
据日本报纸报道,最近在日本茨城县胜田市三反田的蛽?贝?出土一具完整的人骨,据推断这具人骨大约是三千五百年前(属绳文时代后期)的。
经鉴定,此人为男性,死时近三十岁,身长1.60米以上,是当时的高个子。
胜田市教育委员会指出,多数人认为绳文时代粮食不足,营养失调的人多,但从这具人骨看来,当时的食物还是充分的。从这具人骨的牙齿看,当时已能进行拔牙手术。这具人骨对了解当时的生活情况有一定价值。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九万年前的石斧
不久前澳大利亚偶然发现了一把石斧。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表明,这把石斧大约是九万年前制造的。专家们认为,它是旧石器时代生活在今天澳大利亚境内的古代人的工具。这把石斧使考古学家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梁)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埃及发现新的金字塔
近几年来,一些捷克斯洛伐克的考古专家一直在离埃及首都开罗二十公里的萨卡拉地区,进行文物发掘工作。不久前,他们在这一地区发现了一座新的、掩埋在沙中的金字塔。目前,才刚刚把金字塔的顶部从埋沙中清理出来。专家们认为,这座金字塔是在四千五百年前建造的。(梅)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泰国发掘出古人类遗骨
据《泰叻报》报道:泰国艺术厅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春武里府发现了古人类和海生动物的遗骨。
这些遗骨是在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境内的一个坡地上挖掘出来的。从今年三月开始到最近为止,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古人类遗骨三具,石斧一把。
另外,还发现一些陶器碎片以及贝壳、大型鱼骨和蟹壳等。目前,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图为从科威特湾口法拉卡岛出土的文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