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四川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本报讯 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农村生产责任制落实后的新情况,研究制定了适应各种生产责任制形式的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推动了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四川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相继建立,不少社队实行联产到劳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一)划分包产地后,劳力的多少、强弱与每户收入联系更为密切,有些群众认为“要得富,就得多生衩衩裤”(即男娃),要求多生,特别是想生男孩子;(二)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些收入较好,又想多生子女的人,无视经济制裁,他们说:“罚款出得起,娃娃养得起,生多生少随自己”;(三)过去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奖惩规定和节育措施,失去约束力,部分队干部和计划生育骨干的误工补贴得不到落实,影响工作积极性。
今年5、6月份,省人大常委、省政府和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亲自带领省农办、省文办、省计划生育办公室等部门干部,到南充、乐山、自贡、宜宾、永川、内江等地区的十多个县、市和一些区社调查,着重研究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在自下而上座谈的基础上,省计划生育部门提出初步意见交有关领导和群众讨论,征求意见,再报省委、省政府讨论修改,制定了“关于在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试行意见”。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在实行联产到劳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队,把奖惩措施与落实包产地挂钩或与承包任务挂钩。对独生子女,可多划给半份或一份包产地;对无计划生育的子女,不划给包产地;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怀孕又不落实补救措施的,暂时不划包产地,待落实节育措施后再划;对未多划包产地的独生子女保健工分和按规定征收的多子女费,可折成粮食或现金,与承包任务联系起来,保证兑现。
第二,县、区、社、队普遍建立“三挂钩”干部岗位责任制。即“粮、钱、人”三项指标一起包,按比分计奖或扣奖,把权、责、利三者结合起来。
第三,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合同,做到该生有计划,不该生有措施,促进干部、群众响应“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
第四,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兑现。对非法取环等破坏计划生育造成严重恶果的,要依法惩处。
各地反映,这个试行意见很及时,切合实际,行得通,做得到。因为对无计划生育子女不划包产地,谁生孩子谁负担,孩子多、拖累大,影响现实利益,不利于多子女的人;独生子女受优待,多划包产地,现实收入增加。这个办法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生产管理形式,使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联系起来,有利于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在实行由队统一作业、“五定小包工”和分组作业、联产到组等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仍然执行1980年省政府的规定,即:在包生产计划时,应同时包人口计划,两种计划都要落实到生产队,要把计划生育的思想工作、规定、计划、节育措施等认真落实到群众。生第三个或三个以上子女者,从其子女出生之日起直到十四岁止,征收多子女费。农村社员分别征收夫妇双方10%以内的劳动工分,由所在生产队年终分配时扣除。农村社员的独生子女,由生产队每月奖给儿童保健工分三至五个劳动日、口粮按成人的基本口粮标准分配,划给一个半或两个人份额的自留地。再加上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合同,普遍建立“三挂钩”的干部岗位责任制。据各地反映,这些规定一经贯彻,收效显著,不仅迅速改变了一些计划生育工作后进地方的面貌,而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内江县今年以来,结合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签订晚婚公约的人越来越多,响应党的号召只生一个孩子的比去年上升32%;蓬安县新隆区只有5万多人口,实行新办法后,不少群众主动上门要求采取节育措施。


第3版()
专栏:

振奋精神 做好医院管理工作
本报记者述评
最近,在全国医院工作座谈会上,各地代表反映:管理不善,是当前医院工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脏、闹、乱;有的虽然有了责任制度,但没有很好落实,有章不循和有职不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劳动纪律松弛,服务态度生硬,医疗质量不高;有的医院甚至还没有为患者和职工提供一个基本的疗养和工作环境,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
有的同志把这种管理不善,归咎于客观条件,说“只要有钱就能把医院管好”。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黑龙江省医院的洗衣房过去工作长期上不去,有时病人的脏被褥也无法及时更换。有人说该给洗衣房添设备,有人说要给洗衣房增加人。医院领导调查研究后决定,一不添设备,二不加人,派去两位得力的护士长加强领导,提高了管理水平,洗衣房的面貌就改变了。现在它不仅按质按时地完成了任务,有时还能扩大服务项目,为职工洗衣服。
应当承认,目前医院确实存在许多困难,诸如经费短缺,房屋紧张等等。这些都需要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而逐步加以解决。困难是客观存在,问题是我们尽到责任了吗?在这次座谈会上交流经验的90多所医院,有许多条件并不算好,但由于领导干部精神振作,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就办得比较好。这说明,事在人为。精神上萎靡不振,条件再好,也改变不了医院的混乱状况。管理,是要花气力的。管理医院的领导同志有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没有把医院管好、办好的事业心,这是医院管理中第一位的问题,是医院工作能不能搞上去的关键。
云南省蒙自县人民医院面貌的改变就是一个例证。这个医院在十年动乱中受害严重,两年多以前,这里工作秩序混乱,病房破烂不堪,人员思想涣散,医疗事故屡有发生。三中全会以后,尽管客观条件没变,但由于换上了一个敢抓、敢治、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医院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80年与1979年相比,门诊人次增长23.9%,住院人次增长31.5%,治愈好转率达96.1%。过去从未开展过的手术如肝破裂修补术、脾切除术等等,也都陆续开展了,还设立家庭病床 30多张。医院工作上去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他们用自筹资金17万余元,新建、改建病房、宿舍3,000多平方米,为病人创造了休养环境,为职工改善了住宿条件。座谈会上记者听到类似的例子不少。如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等,都是人们赞扬的管理较好的单位。
管理,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合理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在这方面,当前是大有可为的。以黑龙江省为例,据统计,近几年,黑龙江省从国外购进的大型尖端医疗器械有三分之一左右没有发挥作用,使用率还不到一些先进国家的一半。1980年全省医院的床位使用率是81%,而国家要求是93%。仅这一项差距,就等于在全省10万张床位中闲置了1.2万张,而许多病人却苦于没有床位而住不上医院。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只要认真地在加强医院管理上下功夫,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少花钱多办事,在同样的条件下,取得较好的效果。
许多代表对记者说,党和人民把医疗事业交给我们来办,我们就应该把医院办好,要有办不好医院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劲头。


第3版()
专栏:

马振瀛建议重视防霉研究
国家科委调查后提出解决办法
本报讯 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科技人员马振瀛写信给国家科委,建议重视工业防霉的研究。这一建议引起国家科委的重视,有关部门很快写出关于如何加强防霉研究工作的调查报告。
马振瀛在给国家科委的信中说,工业防霉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国都有专门的微生物灾害或生物变质的研究机构。而在我国尚未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一次霉变损失几万元、几十万元,有关领导可以签字,同意报损,但要拿出很少一点经费搞防霉试验却批不准。在一些企业里,要抽出一两个人搞防霉试验也被视为浪费人力。
国家科委有关部门就这一问题的专题调查报告说,微生物在工业、商业、外贸、国防等领域造成损失确实严重。据商业部的初步统计,每年因商品霉烂变质损失至少达7亿元。如1978年上海某化妆品厂的雪花膏“发胀”(因污染了产气杆菌),一次涉及40万瓶,价值48万元。1979年保定中药站的中药材一次霉烂损失达130万元。调查报告说:由于微生物具有分布广、繁殖快、代谢旺、易变异等特点,其危害涉及各行各业,破坏性甚大,而不少部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即便采取了一些措施的,也多是使用剧毒或高毒防霉剂。有的使用低效防霉剂,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的滥用防霉剂,没有“对症下药”。因此,在防霉剂的合成、筛选和应用试验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产品的防霉防腐问题急待解决。国家科委有关部门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两点建议:
一、考虑国家在经济调整时期,暂不具备建所条件,可先利用各地现有防霉研究力量,组织跨行业的协作攻关。
二、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时候成立专门性的防霉研究机构,以便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打破行业界限,为全国服务。


第3版()
专栏:

湖南一批科技成果和推广项目获奖
本报讯 湖南省213项科技成果和26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最近获得1980年度本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这次获奖的科技项目,大部分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成果,其中153项已在生产上初步得到应用和推广。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辛勤劳动并做出成绩的部门,也获得了奖励,这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


第3版()
专栏:

本溪举办高级科技干部自修班
今年年初以来,本溪市举办了两期高级科技干部自修班。这是市委为了解决高级科技干部兼职过多,行政事务缠绕等困难而特意安排的。到目前为止,已有43名高级科技干部在自修班学习过。这些同志利用宝贵的自修时间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整理论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建议。本溪钢铁厂钢铁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胡高强,市机械局副总工程师邱洪基,平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数据,有了一些新的见解,但苦于没有时间整理,这次利用自修的机会,写出了专题论文。


第3版()
专栏:

利川谋道公社图书馆为书找读者
本报讯 湖北利川县谋道公社图书馆采取摆书摊的办法,把书送到人口集中的地方。集镇理发店人多,他们把书送到理发店,由理发员负责借阅,既方便了读者,又增加了租金收入。他们还在几个大队办了图书流通站,社员不上街就能看到书刊。


第3版()
专栏:

湖北中医学院恢复函授教育
本报讯 湖北中医学院恢复和扩大中医函授教育,今年在全省招收中医函授学员2,400人。
这个学院认为中医函授教育符合国民经济调整的精神和少花钱、多办事,勤俭办学的原则,一个学员每年只需国家负担近百元,而本科班学员则要近千元。因而,决定今年招收四年制中医函授学员2,400名。这个数字超过了这个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本科毕业生的总和。 周金林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召开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报道:最近广东省召开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全省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都是奋发自学取得成绩,并在四化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代表。
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就青年自学问题讲了三点意见:一、要坚定自学可以成才的信念。二、要努力做到又红又专。三、各有关方面都要支持广大青年自学成才。首先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件事。
副省长杨康华说,广东省准备成立“自学考试委员会”,对自学有成绩、经过考试合格的青年,可以发给证书,享受同等学历待遇。


第3版()
专栏:

重视智力投资 培养有用人才
重庆采取多种形式办职工教育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黄文福报道:目前,重庆市经过中央主管部和省批准的正规职工大学已有23所,入学职工7,301人。全市在各种职工学校和训练班学习的还有近2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2.3%,其中脱产和半脱产学习的有6.2万多人。
重庆市职工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有:
一、由公司、厂、车间三级办学。公司、厂主要抓大、中专和高中程度教育,车间抓扫盲和初中教育。
二、办职工联合学校,为办学条件不足的小企业、事业单位服务。一种是区、县办,一种是按产业系统办,目前主要抓大专教育。
三、办各种科技、文化短训班,组织干部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
四、办职工夜校、函授学校和短训班。
五、举办企业干部短训班。


第3版()
专栏:

王铁崖教授当选为国际法学会会员
本报讯 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王铁崖,在今年8月举行的国际法学会年会上,当选为该学会会员。这是新中国的国际法学者第一次成为国际法学会的会员。


第3版()
专栏:

一家讲究医德的小医院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地段医院是一家仅有100多名职工的小医院。走进医院,到处可以看到病人或家属写来的感谢信、表扬信,这是跟这家医院讲究医德、提倡医德分不开的。
有位七十三岁的老太太患下肢脉管炎,左脚已溃烂出3个鸡蛋大小的洞,从洞中可以看到变黑的骨头。她在家属陪伴下跑了两家大医院,都认为要截肢,否则发展下去有生命危险。听说天平路地段医院外科曾多次成功地治愈疑难杂症,她就抱着一线希望求医来了。经过仔细诊断,天平地段医院外科认为她的脚还是有可能治愈的,只是必须做到每天换药。但由于病人年纪大,脚又溃烂,步履维艰,因而这一条难以做到。五十八岁的老护士沈路见状,主动提出为病人上门换药。从此,她不管刮风下雨,坚持上门服务。每次换药,沈路不仅要蹲着工作近2小时,累得气喘吁吁;而且病人的脚布一解开就奇臭难闻,沈路仍耐心细致地剪去腐烂的组织、刮去骨头上坏死的骨质、上好药、包上新纱布……。经过连续上门换药330多天,奇迹出现了:三处创口全都愈合,病人本来要截的脚保住了!
诊断准确,是医疗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没有某些医院病历卡上老是出现的诊断“同上”,病因“待查”等简单草率现象,而是特别重视提高确诊率。
前不久,医院放射科接待了一位被一家大医院诊断为晚期胃癌,并认为已经无法做手术的病人。放射科的一位医生在仔细查看了他的X光胃片后,认为不象癌肿,而更象是溃疡引起的肿块。为了准确诊断,他在出席全市胃癌协作组例会时,把这个病人的三张X光胃片带去请与会的医生会诊,大家看后一致认为不是癌,他还不放心,又陪着病人到设备齐全的另一家大医院作了光学胃镜检查,终于否定了原先的“晚期胃癌”结论。病人一听到这消息,就感激万状,精神陡增,连声说:“多亏共产党培养出的好医生!”
从前年开始,这家医院设立了肿瘤病房。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党支部特别提出:要“生有所治,死有所安”,尽一切努力治愈或缓和病人的病患;实在医穷药尽,无法治疗了,也要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病痛,在服务方面使他们得到安慰、感到称心。为此,从治疗到休息、到伙食、到体育活动,他们都尽量照顾肿瘤患者的特点和需要。这样做的结果,病人及其亲属很满意。以至有些病人在临死前特地嘱咐家人:“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到医院去,谢谢人家呀。”这样来道谢的死者亲属,今年就有5批。
司徒伟智


第3版()
专栏:

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
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这是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卫星准确入轨,各系统工作正常,正不断地向地面发送各种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 本栏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 摄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前,科学工作者对将发射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十号进行测试。
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入轨后,地面测控站跟踪卫星。
光学电影经纬仪密切注视着火箭运行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