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张洪友告状
编者按:侵占耕地盖房,在有些地方仍然未能制止。所以未能制止,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干部本身带头违法占地。特别是有的干部,倚仗权势,欺压农民,这已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各地应继续认真落实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通知,既要对社员进行宣传教育,也要对各级干部进行教育。对少数情节严重者,必须依法严肃处理。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同志支持受欺侮的农民,严肃批评和处理了大队干部损害农民利益盖房的事件,他做得完全对。
这已是今年夏天的事了。一位干部戴着草帽,背着小包,正冒着烈日走村串户。当他路过半塔公社的胡郢大队时,一个社员紧跨了几步,赶到他前面,小心谨慎地问道:“同志,你们是哪里来的,我想给你们反映问题行吗?”一听说要反映问题,这位同志马上停下脚步,笑咪咪地说:“欢迎,欢迎!有什么问题请坐下来谈。”他们就这样在路旁的草地上坐下来。
这位拦路“告状”的农民是半塔公社胡郢大队毛郢生产队社员张洪友。他委屈地说,他那个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利用职权,侵占社员包产土地给二女婿盖房屋。他似乎有些紧张,说话结结巴巴。
事情是这样的:那位大队副书记的大女婿是大队党支部书记,二女婿家住胡郢大队的毛桥生产队,与毛郢队毗邻。这位有权的老丈人为了让二女婿靠自己家更近些,来往方便,就利用职权,亲自出面动员毛郢队社员顾南青将承包的1亩2分地让出来给他女婿做房宅地。在盖房过程中,他的二女婿嫌原来的小路不好走,仗着岳父、姐夫的权势,强行通过张洪友包产地运送砂石、石灰和建筑工具,给张家在经济上造成损失。张洪友为此找到公社,公社一位负责同志叫他先去找大队,一级一级解决。可是,大队对此不当一回事,一拖再拖。张洪友憋了一肚子气,无处讲理,得不到公断。
张洪友自己万万没想到,拦住的这位干部碰巧是中共安徽省来安县委书记王业美同志,他正到一些社队了解包干到户的情况。王业美听完张洪友反映的问题以后,马上来到毛郢生产队,在村里找到干部和社员顾南青,经过一番认真查对,证明张洪友反映的问题属实。他立即赶到公社,找到公社负责同志询问情况。他严肃地对公社同志说:县委关于包干到户若干问题的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社员承包的土地,属集体所有,社员不准买卖、出租、转让。大队副书记利用职权占用他人承包的土地给女婿做房基地是错误的,要批评教育,让出土地;正在盖的房屋要立即停止施工,拆走材料,归还别人承包的土地。王业美同志离开半塔后,区委、公社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都找那位副书记谈话,严肃地指出了他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认识问题。结果,停止了施工,顾南青承包的土地也归还了。
这件事在山沟里引起强烈反应,干部、群众都夸这样认真办事,给农村基层干部做出了样子,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传统和作风。
刘汉章


第3版()
专栏:

张副主任的“本事”和“花园别墅”
“张副主任把城里的公园也搬到乡下来了。”
人们站在河边,指指点点地议论河对面那座堂皇的住宅。它是新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张永枢的别墅。记者带着一封揭发他为了建造这座别墅而胡作非为的群众来信,来到了他的家乡——新会县双水公社东凌大队第七生产队。
“诬告!诬告!”张永枢同志知道我的来意后,顿时脸红脖子粗,叫起来,“我知道写诬告信的是谁,他们都是反革命。你这个记者要表态:他们是诬告!”
我仔细地察看了这座被群众称为“花园别墅”的高级住宅。它占地长约30米,宽约15米,一面临河,三面有高墙围护,墙上还盖着琉璃瓦,显得古雅别致。西式两层楼房建于园内东北角,檐壁饰以雕花瓷砖,远望象凌空飞舞的彩练。室内装饰讲究,钢窗里面还有铜纱窗。厨房、餐厅则建于园内西北角,与楼房有一长廊相接。在园内三分之二的空地上,主人正在搬弄花草木石:伸出河面的石堤早已砌好,鱼池、假山也已造就,各种花木则正在移栽。
“花园别墅!”真是名不虚传。张永枢对记者说过建这座房子的原意:“我在城里家中,整天有人来谈工作,难于应付,所以回乡起屋,便于休息。”由此看来,群众称它为
“花园别墅”,不论从建筑形式还是从用途来说,都是名符其实的。
东凌大队有个干部曾悄悄地对人说:“假如操正步建这园子,少说也得花三四万元,可是,据说张副主任只花了一万几千元。只有他才有这个本事。”群众来信揭发:他为了建造这座别墅,不惜违犯党纪,欺压群众,侵占国家和集体大量的土地和物资。根据这些线索,我走访了20多个有关人员,其中好些还是张永枢的好友。从他们提供的材料,看不到所谓“诬告”的根据,而桩桩都是张永枢以权谋私的事实。请看:
——他从县城跑回乡下大肆占用集体土地。张永枢原任县财办主任,一家六口早就全部迁居县城,现在居住着三房一厅共71平方米的房子,乡下属他的两间50平方米的旧屋,却在空着,可他竟强要集体土地另建别墅。东凌大队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不足5分耕地,社员建屋用地非常紧。往常一户人家建屋,最多只能给10米见方,外出干部和华侨、港澳同胞回乡建屋,最多也只能给十二三米见方的地。可他看到哪块地好,就指定要哪块地;自己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少一寸也不行。负责审批屋地的大队贫协奈何他不得。他这座别墅占地多达450多平方米,比当地任何一座民房用地要多出好几倍。
——他建造别墅时,调动许多社员为他干活,却只付很少的报酬。其中,五队和六队有70多人为他干了3天,他只按当时队里很低的劳动日值付给95元钱,队里则只给这些社员记3天工分。至于社员用集体的车、船等生产工具为他干活这一点,他就不管了。
——他的许多建筑材料,都是只花很少的钱或不花钱弄来的。5.1万块青砖,是从县财办拆下的一座旧祠堂的青砖中挑选的,说是“将来用红砖归还”(8月中旬,记者去调查时尚未归还)。1万块一级红砖的售价为620元,而1万块新的青砖(旧的比新的还好)的售价是750元。单此一项,他就少花了600多元。他的30几箱瓷砖,是县财办行政科某科长通过特殊关系,从石湾陶瓷厂为他购买的,都是所谓
“次品”,而且不用他付包装费和运费。这一项,他也少花了数百元。他还从县财办的一个建筑工地拿走几十块花岗岩石板(每块长丈许,宽尺许)和一些琉璃瓦,没有付钱。
——他调动县日杂公司、食品公司、废品公司和双水公社一些大队的汽车为他搞运输,也只付汽油费,比商业用车少付一半以上的运费。
更严重的是,据承建这座别墅的双水公社建筑队负责人透露:他们为张永枢建屋的工程费和购买大部分建筑材料而预垫的款项,合计约万元。现在工程基本完工,可他一分钱未付。
人们说,所有这些,都是张永枢自恃有权,才干得出来的。
张永枢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群众进行过坚决的抵制和斗争,还向本报写信揭发此事。有的读者来信说:在新会告不了,就去地区、省、中央告他!
但是,自恃有权的张永枢竟敢极其粗暴的对待群众。比如,他建别墅的那块地,原是七队的荒地,给社员林有好老大娘种果树。林老大娘知道张永枢要在此建屋后,曾向他提出不要占那么多地时,他只当耳边风。今年4月,他把她的20多棵果树全部砍光(按大队规定赔偿一定损失),唯独留下一棵鸡蛋花树,准备用于装点自己的花园。林老大娘一看就生气,半夜里把它砍了。这可触犯张永枢的官威了。他气势汹汹地冲进林老大娘家里,把她硬拖到河边,声言要用水喂饱她,并动手把她往河里一推,使林老大娘踉跄一倒。幸好当时河边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见状转身把她抱住,才免遭难。林老大娘骂了他几句,他竟说:“你再骂,我就用屎喂饱你!”林老大娘被气得立时跌倒在河滩上。
我去访问这位七十多岁的林老大娘时,她悲愤地说:“我解放前受了半辈苦难,是共产党使我翻了身!张永枢却这样欺负我!”第七生产队一些社员也说:张永枢把林老大娘硬往河里推,这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哪里还有半点共产党员的气味呢?
《南方日报》记者 朱葆春
(原载《南方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农村漫谈

从“卡”到“扶”
孙南生
湖南平江县西江公社为扶植社员养猪,除了分给适当的饲料地外,还代社员加工青饲料,降低收费标准,并从资金、种源、防疫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去年,全公社两千农户,每户平均养猪达5.3头,成为岳阳地区社员养猪收入最高的公社之一。
岳阳县广兴公社有一个3,000亩水面的团湖,盛产湖藕,过去大部分烂在污泥之中。近两年,在集体下湖取“宝”的同时,鼓励社员利用业余时间挖藕,供销社及时介绍制作藕粉的技术,各生产队定制了30多台藕粉机供社员加工藕粉。全社挖藕收入8万多元,劳力好的,一户社员收入700多元。
这是岳阳地区的社队集体支持社员致富的两个事例。社员们感动地说:“过去我们搞点副业,队上想方设法卡;现在我们治穷致富,队上千方百计扶!”
这一“卡”一“扶”,反映了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深刻变化,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要使农村尽快地富裕起来,应该是集体、个人一齐努力。集体是由一户户社员组成的,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集体经济就能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了,社员收入就会相应增加;社员手头“活泛”了,整个农村经济也就更活了。
其实,西江公社社员养猪并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如群众所说的:“饲料是‘省’出来的,工夫是‘挤’出来的,难得的是集体肯给方便。” 如果各地都象上述两个公社那样“肯给方便”,积极“扶”社员一把,农村致富的门路还广阔得很,速度将快得多。就说自然资源的利用吧,山区的野生动植物,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中游的,只要人有积极性,伸手便是财。
一切致力于农村尽快富裕起来的社队干部,伸开你们热情的双手,对于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的正当活动多“扶”上几把吧!


第3版()
专栏:

岳阳县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采
全县已办起12个区文化中心,50个公社文化站,200多个大队图书室和“青少年之家”
本报讯 通讯员万明记者曹光晖、李业英报道:一批由图书室、游艺室、电视室、摄影室、广播室、电影院、剧院等“五室两院”组成的区文化中心和公社文化站,正在湖南省岳阳县广大农村涌现出来,丰富了社员的文化生活。
9月中旬,记者来到拥有24,000多人口的筻口公社,参观他们的图书室。书架上,整齐地摆列着中外古今图书和报刊,有5,000多册。离图书室不远的地方,建起了分别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剧院和电影院。今年头8个月,他们采取固定和巡回相结合的办法,平均每月放映电影90场。
据统计,全县已办起12个区文化中心,50个公社文化站,还有200多个大队办起了图书室或“青少年之家”。
岳阳县的农村文化建设经费除了从公益金中抽取一部分外,主要靠这些文化事业的收入来解决,做到“以站养站”。干部社员说,这样做好处很多。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人工繁殖蟹苗好
佘大奴
人工繁殖河蟹成功的科研成果,最近由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审查批准,给予发明二等奖。
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历年受到人们的称赞。“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来苏州。”古代诗人这样赞美产于苏州附近阳澄湖中的清水螃蟹。这种螃蟹,就是通常所说的河蟹。
河蟹是我国特产,所以又叫中华绒螯蟹。它们在水中游泳或在陆上爬行,不是前进或后退,而是左右横行,正如唐诗所写:“莫道无心畏雷雨,海龙王处也横行”。由于河蟹的壳中含有黄、绿、红等各种色素细胞,在不同光线、不同温度条件下,色素细胞不断扩张或收缩,所以能使河蟹变色。
河蟹平时生活在江河湖泊之中,长大交配后便到河口、浅海中去产卵。幼蟹长到一定大小以后,再成群结队地从沿海经河口,溯江而上,回到它们双亲生活过的江河湖泊中。河蟹这种有规律的活动,在科学上被称为生殖洄游。
多年以来,由于兴修水利、建闸筑坝,隔断了河蟹的洄游通道,破坏了它们繁衍后代的环境条件,使河蟹资源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地方几乎绝迹。为了挽救河蟹资源,人们只好到河口去捕捞蟹苗。尽管我国北至辽河口、南至珠江口,都有蟹苗分布,但数量比较大而集中的地方,只有长江口一处。所以,每年春末夏初,以崇明岛为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蟹苗的人员数以千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天气、水文条件不断变化,蟹苗产量很不稳定,遇上歉产,许多人空手而归,损失更大。
为了改变“靠天吃蟹”的被动局面,从七十年代初期起,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经过反复观察、研究、试验,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河蟹人工繁殖的方法,使蟹苗生产能够由人工控制。
现在虽然有了天然生长和人工繁殖的蟹苗,可以较稳定地满足放养的需要,但由于河蟹只能在淡水中交配、怀卵,在海水中产卵、孵化,所以,无论是天然苗还是人工苗,都要在靠海的地方才能获得。广大内陆地区要放养河蟹,还得到沿海去采购、运输,仍然费时费力,如果运输途中死亡率较高,也很不经济。因此,人们又提出:能不能按照天然海水的成分,配制出人工海水来,使河蟹能在内地的“人工海”中繁殖,做到就地育苗、就地放养呢?这一课题,有的地方已经试验了好几年,并有所进展。人们相信,“中华绒螯蟹遍中华”,已经为期不远了。


第3版()
专栏:

社员李星玉向小学赠送电视机
最近,山西万荣县薛吉大队靠勤劳致富的社员李星玉买了一台电视机,送给本村小学校。
四十八岁的李星玉,自幼家境贫寒,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近两年,他家经济收入逐年增多,去年农副业的现金收入就达2,800多元。前些时候,他把全家人叫到一起商议说:“我想拿出些钱来,给咱村学校买台电视机,一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加点知识,二来也让老师们劳累后看看。”他的想法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于是,他便从存款中拿出390多元人民币,给学校买了一台“海燕”牌黑白电视机。
9月1日,是薛吉学校秋季开学的第二天。李星玉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抱着电视机送到学校。老师们很感激,表示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精心培育好下一代。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我国建成第一座獭兔良种场
北京獭兔良种场已为北京、山西、辽宁、贵州等省市提供了550只种兔。
獭兔,也叫力克斯兔,是一个皮肉兼用的珍贵兔种,因毛绒和水獭相似而得名。它是1919年从法国普通兔中出现的一个变种逐步培育而成的,现已有黑、白、橙、黄、天蓝、银灰等不同毛色的兔种。我国在五十年代曾少量饲养过獭兔。(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农村一角

农村一角
都江堰试养虹鳟鱼
名贵的冷水虹鳟鱼在四川都江堰灌渠渠首试养成功。去年底今年初分两批放养鱼苗8,800多尾,第一批成活率75%;第二批成活率达83%。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溪流中,性喜低温冷水,味美,刺少,无腥味。
山丹马培育成功
一种新型骏马山丹马,由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培育成功。山丹马以驮为主,驮、乘、挽兼用,形体匀称健壮,耐粗饲,适应性、抗病力和繁殖力都比较强。山丹军马场人员为培育这种马辛勤工作了二十七年。
移植胚胎产下小牛
用西德母牛胚胎移植在中国母牛子宫内培育的一头小公牛,已在北京北郊农场出生,生长情况良好。
去年9月29日,西德夏萨克森州种牛公司提供母牛胚胎,空运到北京,移植在与西德供体同期发情的母牛体内。胚胎从采集、运输到植入受体共经历30多小时。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农民请教授 共商增产事
辽宁省鞍山市劳动模范、郊区沙河公社太平大队党支部书记杨国良和农民技术员赵德富,最近特地把沈阳农学院副教授葛晓光邀请到队里,向他请教蔬菜生产的增产措施。
这个大队去年春菜、秋菜的增产幅度比较大,产值比较高,而夏菜增产幅度却不大,有的品种如青椒的亩产量还达不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杨国良和社员们都捉摸不透。他们决心向专家们请教一下。说也巧,沈阳农学院副教授葛晓光到了鞍山参加省越冬菠菜协作会议。8月19日,杨国良便把葛教授请到队里进行指导。葛教授详细了解情况后指出,这主要是地力减退造成的。地力减退,一是由于环境污染,二是由于倒茬不合理,还有一个原因是郊区菜地大量施用炉炭粪,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须扎不下去,产量就提不高。他建议,进行合理倒茬,尽量多用农家肥,以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听了葛教授的讲解,杨国良和社员们很受启发。他们欢迎葛教授经常到大队来指导,教授表示每年都要下来几次。
章晋良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四个“旁听生”
浙江省桐庐县高翔公社举办的杂交优良品种栽培技术训练班刚开始,便发现学员多了4个人,大家正感到奇怪,却有人先开了口:“我们是来旁听的。”
原来,这次公社举办培训班,童家坞大队没有名额。而童家坞今年由于建立了联产到劳、联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社员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要求更迫切了,从广播里听到公社要举办这样一次技术培训,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连老社员和小青年也嚷着要去听。最后大家推举王文华等四人做代表去旁听。那天一大早,他们就赶了8里山路来到会场。
四个“旁听生”回到生产队后,社员们纷纷向他们打听,要他们指导,忙得应接不暇。 王国斌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老支书月下传经验
盛夏的夜晚,天空群星闪耀,月光洒满大地,村头凉风飒飒。江苏省盱眙县桂五公社林山大队的一个村子里,正在乘凉的社员们聚集在一起,时而寂然无声,时而谈笑风生,时而又有人在热烈地议论。原来,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吴良成利用乘凉机会在给社员们讲科学种田的知识哩。
吴良成自己字还认不出几个,但他在二十多年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自从队里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老吴看到许多社员种田只有“三脚毛”,对科学知识不大懂,便利用社员夜间乘凉这个机会,到各村去给社员上农业知识课。
吴良成讲课总是实打实,从当前生产中最迫切需要注意的课题讲起。比如杂交稻烤田,他从苗情谈到时令,从蘖数谈到烤田时间、标准和要求,讲得具体、生动,社员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大家高兴地说:“老支书把农技课上到了家门口,真是我们的好当家人啊!” 杨士林


第3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福建省农民水稻专家潘无毛,三十多年刻苦钻研水稻栽培技术。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被提拔担任县农业局副局长以后,仍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工作,蹲点搞试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全县推广了他的栽培经验,水稻连年高产。这是他在稻田里仔细观察水稻抽穗。 俞德芬摄


第3版()
专栏:

黄山脚下,太平湖畔,深受农民欢迎的太平县龙门公社电影队的同志们,长年累月地爬山越岭,跑遍七十二条山垄,使当地社员经常都能看到电影。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