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伯利兹喜迎独立
郭伟成
9月21日,在中美洲的加勒比海之滨,将诞生一个新的独立国家——伯利兹。
伯利兹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殖民地之一,也是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一块殖民地。这块位于中美洲东北部的英国领地,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这里虽然并非举足轻重之地,却是是非纠结之处,以致于它的独立问题演成长达一个世纪的多边争端,牵涉到英国、危地马拉、墨西哥和美国等好些国家。
去年10月、11月,联大非殖民化委员会、以及联合国大会均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伯利兹应在一年内成为独立国家的决议。今年3月,伯利兹争端的主要当事国英国、危地马拉、伯利兹三方达成协议,同意伯利兹今年内独立。紧接着,英国议会于今年7月通过让伯利兹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的法案。英国并同伯利兹当局具体商定了9月21日为独立日期。
从这些事看,伯利兹的独立是确定无疑的了。不料,危地马拉政府9月7日宣布,危地马拉不承认伯利兹的独立,并断绝了同英国的领事和贸易关系,关闭了驻伯利兹的领事馆及危、伯边界。这真是节外生枝,好事多磨!
伯利兹的独立问题为什么耽搁得如此旷日持久?这是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的。
伯利兹早在十六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易主英国。1862年被正式宣布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73年以前,一直被称作英属洪都拉斯。但是,危地马拉以伯利兹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曾归危地马拉都督区管辖为由,一直坚持对伯利兹的主权要求。后来几经谈判,也曾达成过某些协议,但是,问题始终未获解决。这一争执,从1821年危地马拉独立以来,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使得伯利兹的独立一拖再拖。由于伯利兹人民要求独立的强烈意志,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今年3月,危地马拉才有条件地承认了伯利兹的独立,并撤销了对伯利兹的领土要求。危地马拉的要求是伯利兹为其提供两个通往加勒比海的出海口和使用自由港的方便以及其它便利条件。9月初,伯利兹独立在即了,危地马拉忽然指责英国没有履行三方协议,因而伯利兹的独立将是英国“单方面的行为”,并声称伯利兹的独立是“非法的”。
但是,无论危地马拉持怎样的态度都无法阻挠事物的前进,伯利兹还是将按期独立。国际社会将承认伯利兹是世界大家庭中独立的一员。伯利兹的独立,符合伯利兹人民的利益,顺应了世界潮流。伯利兹人民的磨难够深重了;它同拉美其它国家在差不多时期成为西方强国的殖民地。经过二、三百年的殖民统治,拉美大陆上各国多数在十九世纪初相继获得了独立。而它却由于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陷于复杂的国际争端,以至于比拉美各国整整晚了一百多年才朝着国家独立迈出决定性的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亚、非地区各国独立运动以及拉美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伯利兹人民也开展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今天的独立,就是伯利兹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的结果。
伯利兹总理乔治·普赖斯已经宣布,独立后的伯利兹将首先致力于促进中美洲的和平与稳定。他说:“我们重申同我们的邻国、包括危地马拉人民和政府的友好与合作的政策,以便使我们能在一个和平与稳定区中促进中美洲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普赖斯总理并表示愿意以友好的方式解决英国同危地马拉关于伯利兹的争论。但是,他强调,“我们成为自由的人和使我们全部完整领土保持自由和独立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这代表了伯利兹人民的意愿。(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团结是南亚稳定的关键
明芝 耕砚
苏联占领阿富汗后,一年多来未能完全控制阿富汗局势,相反却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断谴责和阿富汗人民日益猛烈的抵抗。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觅取转圜余地,苏联一方面加紧镇压阿富汗人民武装力量,把驻印度洋舰队猛增一倍,另一方面通过卡尔迈勒政权抛出所谓地区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方案,散布苏联愿从阿富汗“撤军”的烟幕,以掩盖其南下扩张的罪恶目的。
里根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对南亚的战略部署。为了阻止苏联进一步南下,保卫印度洋石油通道,美国加强了驻印度洋舰队实力和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增加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最近又派内阁级代表出访南亚各国,改善美国同本地区的关系。今年上半年,英国、西德、沙特阿拉伯等国领导人接踵访问南亚主要国家,最近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赴印度访问。这些动态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南亚局势的重视。
苏联武力占领阿富汗,企图控制印度洋石油通道,使南亚各国不仅领土主权岌岌可危,而且石油来源直接面临威胁。南亚国家都是贫油国,绝大部分石油依靠进口,而主要来源是西亚和中东。去年,印度进口石油占外贸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耗费外贸出口所得外汇的三分之二;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进口石油占外贸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孟加拉国为五分之一;尼泊尔为六分之一。由于能源费用逐年增加,这些国家的外贸逆差也不断加大,外汇储备日告匮乏。一旦苏联控制印度洋石油通道成为现实,后果就不堪设想。在这个铁的事实面前,要不要消除分歧、团结抗霸,就成为迫切的问题。今年4月南亚七国首次召开外交国务秘书会议,就是本地区各国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反对外来威胁和干涉的明确标志。
直接同阿富汗接壤的巴基斯坦,地处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前线,自然成为南亚反霸的重要力量。一年多来,它在全世界人民的积极支持下,顶住了苏联的压力。最近,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亲自出马对它威逼利诱,未能得逞。哈克总统再次强调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关键是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重申不承认卡尔迈勒政权。巴基斯坦从大局出发,也争取缓和同印度的关系,为南亚团结反霸作出了努力。
南亚地区能否团结反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巴关系的掣肘。印度从印、苏密切的关系考虑出发,不主张谴责苏联出兵阿富汗,但从本身利益出发,它也规劝苏联撤军。一个超级大国跨越次大陆自然屏障兴都库什山脉,屯兵开伯尔山口和瓦汗走廊,同时增兵印度洋,对历史上屡遭来自开伯尔山口的外来侵略之害的印度来说,不能不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不久前,印度不少远见卓识之士,在《座谈》月刊接连撰文,对印度采取袒护苏联的政策提出异议。接近官方的《印度教徒报》记者雷迪最近报道说,印度对苏联编造中美巴联合反印的宣传不高兴,苏联这种行动的“结果也许适得其反”,印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等距离”的外交政策。印度虽然反对巴基斯坦接受外国军援,但也留有余地。最近印度总理甚至公开表示应让巴基斯坦拥有合法防御所需要的武器。印度同孟加拉国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有争议的南塔尔帕蒂岛(印度称为新穆雷岛)问题,也说明两国关系有一定缓和。此外,西方和印度的报纸对英迪拉·甘地总理和拉奥外长“彬彬有礼地”拒绝去莫斯科参加印苏条约庆祝活动,颇为注意,认为这是甘地夫人想表明,“新德里想同莫斯科保持多大距离,就可以保持多大距离。”
当前,面对苏联霸权主义南下的逼人形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本国独立、把地区安全放在双边问题之上,已是南亚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南亚的安全与稳定,关键在于南亚各国能否团结御侮,在这方面,人们对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的印度抱着很大的期望。


第7版()
专栏:

斯里兰卡的茶叶生产
毅久
斯里兰卡以产红茶驰名世界,出口量大,质量又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在,它大约年产20万吨茶叶,占世界第三位。
斯里兰卡的茶叶和中国茶叶本是一家,1824年从中国引种后,经过改良,创立了自己的特点。它的茶纯度高,茶味芳醇,茶色也可爱。由于产地海拔高度不一样,它的品种可分3种:海拔1,200米以上产的为高地茶,因为地势高,雨量、温度得天独厚,是最优质的茶,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0%。海拔600米到1,200米产的为中地茶,海拔600米以下的为低地茶。
斯里兰卡的茶围绕着山坡种植,四季常青,每个山头象铺着很厚的绿色地毯,十分壮观。山上气候凉爽,吸引了不少旅游者来茶园观光。
一般大茶园都有自己的加工厂,茶园按照加工设备能力,组织劳工分期分批采茶,既保证机械设备的充分利用,又不造成鲜叶的积压,同时就地加工,避免了在运输途中变质。
茶厂的机械设备大体上是标准化的,各茶厂都大同小异。从烘干、磨碎、直到装箱,全套过程都齐全。制成后直接运到科伦坡茶叶市场拍卖,这样中间没有复杂的流通环节,基本上实现了产销结合。
斯里兰卡很重视对茶叶生产的科研工作。现设有高地茶研究所、中地茶研究所、低地茶研究所。每个研究所对所在地茶园的茶树栽培、品种选育和繁殖、病虫害防治、施肥方法等定期提出报告,对各茶园进行技术指导。茶叶研究所在茶叶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科研人员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研究出了速溶茶的制作方法。
斯里兰卡茶目前面临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也遇到一些困难。1975年,政府将外资经营的茶园全部收归国有,规定私人茶园不得超过50英亩。由于经营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加上近年气候干旱,茶叶产量出现下降趋势。现在,政府对存在的问题已予以重视,正着手整顿,一方面要保证产量的提高,另方面要设法保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附图片)
斯里兰卡康提郊区的茶农喜采茶叶。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加纳发展木炭生产
龚廷荣
地处西非南濒大西洋的热带国家加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由于缺乏其它能源资源,木炭已成为加纳广泛应用的再生性能源。由于木炭具有易于运输,储藏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以及火力足、无烟和污染少的特点。所以,加纳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家庭都在使用木炭。
为进一步发展木炭生产,加纳政府从1971年开始实行了一个森林管理计划,从而对森林资源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加纳政府还注重培训烧炭技术人员,应用先进的烧炭技术,改变原始的木炭窑,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与此同时,加纳政府还积极开辟国内外木炭市场,以增加收入。
早在1971年,加纳制订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植树造林计划。该计划提倡种植生长较快的树木,以便迅速增加森林储存。目前,加纳每年的植树造林面积为9,200公顷。为了种植新树苗,每年要砍伐、清除46万捆的木材,这些木材可作为木炭的原料而被利用。由于木炭生产有着足够的原料,木炭生产量不断增加。据统计,1979年1月份木炭的产量是849包(每包重33公斤),而1980年1月份产量则为1,793包,仅一年时间增加了一倍以上。另外,发展木炭生产,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但是,由于全国对木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纳的经济和森林资源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由于普遍应用效力较低的原始烧炭方法,成本高,木材消耗量大,因为用老方法烧1吨木炭需要大约8.6吨的干木材,而用新式的工业加工方法烧炭,每吨炭只需3.3吨木材。木炭的零售价从1974年到1977年三年间猛涨了150%。这样一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将更加沉重,通货膨胀将更趋严重。


第7版()
专栏:小资料

伯利兹
伯利兹位于中美洲地峡的东北部。独立后,将成为中美洲的第七个国家。它北靠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西接危地马拉,东濒加勒比海。总面积22,965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首都贝尔莫潘只有5,000人。
伯利兹主要是黑白混血种人,约占总人口的70%;印第安人占24%,其余是黑人和少数白人。居民主要信天主教。
伯利兹十六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786年英国取得使用权。1821年危地马拉独立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伯利兹的主权。1859年,英、危签订条约,承认英对伯的“主权”。1862年,英正式宣布伯为殖民地。直到1973年前,伯被称作英属洪都拉斯。1964年1月,伯利兹取得“内部自治”,成为英的“联系邦”。1975年,英国表示允许伯利兹独立,并获联大支持。伯独立后将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轶)


第7版()
专栏:

哥伦比亚足球队踢平乌拉圭队
哥伦比亚足球队同乌拉圭足球队,十三日在世界杯足球赛南美区预赛第二组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以一比一踢成平局。
至此,世界杯足球赛南美区预赛第二组的比赛已经赛完,秘鲁队获小组第一名,取得前往西班牙参加决赛的资格。


第7版()
专栏:

蒙特利尔举行国际马拉松赛
一年一度的第三届蒙特利尔国际马拉松赛十三日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蒙特利尔举行。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西德、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瑞士、哥伦比亚等国的七十八名运动员参加了优秀运动员级的比赛。
埃塞俄比亚选手巴尔恰以两小时十一分十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哥伦比亚的蒂巴杜伊扎获得亚军,成绩是两小时十二分二十二秒。即将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美国选手丹尼斯·林德获得这次比赛的第三名,成绩是两小时十三分三十七秒。


第7版()
专栏:

肯尼亚和英国运动员刷新男女五千米赛跑世界纪录
肯尼亚著名男子长跑运动员享利·罗诺和英国女选手波拉·富奇,十三日在挪威西部城市卑尔根北面的克纳尔维克举行的一次国际田径赛中,分别打破和创造了男子和女子五千米赛跑世界纪录。
罗诺以十三分六秒二○的时间跑完五千米全程。这个成绩比他三年前创造的十三分八秒四○的世界纪录快了二点二秒。罗诺目前是三千米、一万米和三千米障碍赛跑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波拉·富奇创造的五千米新世界纪录是十五分十四秒五一。(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