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冯纪新在甘肃省地、县委书记会议上指出
对不正之风要敢于批评敢于处理
本报讯 记者郭汾祥、邓全施报道:甘肃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冯纪新,7月29日在全省地、县委书记会议闭幕时讲话指出:党风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省委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狠抓党风,一定要抓出成效来。
冯纪新同志说,在这次会上,许多同志摆了党风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当前最脱离群众的,是我们有的同志利用职权,在招工、招生中徇私舞弊,开后门,走后门,搞关系学,为子女、为亲朋办事;有的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无偿地向群众摊派物资和劳力,为自己盖住房、修独院;有的纵子抢劫、行凶,为非作歹,严重破坏社会治安,触犯了刑律,不仅不送子归案,反而到处托人说情。经济领域内的违法乱纪案件尤为严重,触目惊心,为害甚烈。有的人浑水摸鱼,侵吞国家和集体财物,利用职权损公肥私;有的领导人官僚主义严重,发生各种生产事故,给国家造成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损失;有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截留利润,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有的单位对产品极不负责,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有的甚至利用职权,支持、参与投机倒把等非法活动,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大少爷作风严重,挥金如土,慷国家之慨,毫不在乎。
这些歪风邪气为什么刹不住?原因究竟在哪里?有的是一些领导头脑不清醒,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有的怕惹人,当和事佬,不敢管,不愿管;有的自己屁股不干净,怕处理了别人引火烧身,把自己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特别不能容忍的是,有些人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同罪犯同流合污。
冯纪新同志说,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得见、听得着,可就是解决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看,首先要从我们省委领导工作上找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有点“心慈手软”。该批评的没批评,该处理的没处理。有些人的问题查清楚了,处理时下不了决心。例如:省标准局的一个副局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就犯有错误。揭批“四人帮”运动中让他“说清楚”,解脱后担任了新的领导职务。可他一上任就旧病复发,拉帮结派,闹不团结,把这个单位闹得乌烟瘴气。他的问题查了14个月,至今还没有解决。省交通厅所属车辆办公室原副主任,利用职权为自己修建住房,耗费国家资金一万二千多元,群众反应十分强烈,多次向省委、省纪委、省交通厅反映,要求上级严肃处理。省纪委等部门反复调查,情况属实,省委几位主要领导多次过问过这个案件,但至今未处理,而且交通厅还给他提了级,发了奖,调动工作受重用。对这两件事,会后要调查、核实清楚,严肃处理。
对我们省的不正之风应从哪里抓起?
第一,省委要带头,首先从省委常委抓起。各地、县和省级机关,就从第一把手抓起。省委要敢于抓地委的问题,地委要敢于抓县委的问题。过去的问题,有错误就检讨,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今后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屁股干净才能抓别人。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第二,要健全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两年,我们省党的组织生活会比过去好了一些,但相当多的单位党的生活会流于形式。有的自己作两句自我批评还可以,但别人一批评,就火冒三丈,根本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活会开成吵架会,问题不仅没解决,还结成了新的疙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敢于批评,敢于“将军”。
第三,对好人好事,要大力表彰,把正气树立起来;对歪风邪气,违法乱纪,要敢抓敢处理。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对那些明知故犯的违法乱纪分子,要及时地严肃处理,不能久拖不决。现在,党内有一种庸俗的东西,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非不分,功过不分。还有的人不干工作,整天拨弄是非,讲不完的怪话,发不完的牢骚。这种歪风不刹下去,正气抬不起头,好同志就挺不起腰杆干工作。
冯纪新同志最后强调说,关键的问题,是要狠抓落实,不要空喊。坚韧不拔地抓下去,就一定能抓出成效。


第3版()
专栏:

他象老黄牛一样
——记阜城县医院外科副主任、共产党员王如海
河北省阜城县医院外科副主任、共产党员王如海,在工作中满腔热忱地为病人服务,作出了显著成绩。他连续五年被评为县模范医生;1979年入党后,年年被评为全县模范党员。
1963年11月,24岁的王如海从保定医专毕业,分配到阜城县医院。有一天,王如海经过诊断,准备为一个病人做血管结扎手术。后来,经主治医生检查,这种病禁忌手术。这事对王如海震动很大,深深感到:“没有真本领,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
不久,医院派他到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麻醉。在进修一年的时间里,节假日,别人休息,他不是替人顶班,就是自学。同志们劝他:“学习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来一趟太原不容易,抽空转转去吧。”王如海笑笑说:“我没心思去转悠。”进修回来后,王如海订了学习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每天最少挤出两个小时自学。
十年内乱期间,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实际上都废除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没人管。王如海却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说:“国家和人民送我上大学,学技术,是为了给人民看病。病人上门,不能让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他根据县医院人手少、分科不细等特点,除学习麻醉学外,又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普通外科学、创伤骨科学,基本上学完了颅脑损伤的内容。现在,他不仅是一个麻醉师,而且能独立进行普通外科和骨科手术,还会作其他科的手术。
王如海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有时连续工作时间太长,腿都肿了。1979年,他加班工作240小时。1980年又加班192小时。人们称赞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象老黄牛一样”。
1966年4月27日晚,王如海和潘月新正在举行婚礼。戴医生进来轻声对王如海说:
“来了个肠梗阻病号。”王如海说:“赶快准备做手术。”戴医生想到,医院只王如海一个人搞麻醉,他不去做不了。让他去,可人家这是洞房花烛夜啊!王如海理解了他的意思,爽快地说:“我这事算什么,救人要紧。”
那时,县医院还没有电,做手术要用大手电筒照明。王如海的爱人潘月新是做护理工作的,也来了,她负责打手电筒。手术一直进行到快天亮。就这样,他们在手术台前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婚礼。
1979年3月,女社员伊淑平颈部肿物感染,侵犯血管,发生几次大出血,血压下降,生命垂危,需要马上输血。医院没有血库,向地区求援也来不及了,病人亲属的血型又合不上。伊淑平的爱人发愁了。王如海果断地说:“我是A型血,采我的。”血抽到100 CC,护士张国才说:“够了”。王如海说:“太少,少了作用不大。”“你还要作手术呀。”王如海镇定地说:“没关系,我顶得住。”抽到250 CC,王如海还嫌少,张国才再也不听他的,把针头拔掉了。
过去,县医院没有骨科设备,一些骨科病号来了只好转院。王如海眼看着一个个骨科病号被转走,感到内疚。他向院领导建议:创造条件,开展骨科业务。资金困难,他和同志们自己设计,因陋就简,先后制造了牵引床、小腿架和小儿下肢悬吊牵引架等六件设备,不仅节约了开支,也方便了群众。几年来,县医院用这些自制设备治愈了六百多例骨科病号。
王如海1978年被提升为外科副主任,1979年入了党。他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从此,他除了更加满腔热忱地工作外,还自学英语,决心向医学的高峰攀登。
尚俊廷


第3版()
专栏:

给孤寡老残者送来温暖
——记共产党员、漳州市人民女澡塘服务员郑瑞英
在素称“花果名城”的闽南漳州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蹬着一辆三轮车,沿着街头巷尾,把一些双目失明的妇女送到澡塘洗澡。这位妇女,就是共产党员、漳州市人民女澡塘服务员郑瑞英。
郑瑞英现年58岁。她从1953年参加澡塘工作以来,便全心全意扑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漳州的温泉是天然硫磺水,能治各种皮肤病,人们都乐意经常到澡塘洗洗澡。她想,街上车水马龙,盲人学校的盲孩要洗澡,穿街过道,很不安全,便决定走出去,服务上门。她和澡塘服务员一起,每逢星期天,便到盲人学校,用车子把盲孩载到澡塘来洗澡。17个春秋过去了,当年的瞎女孩,如今大都做了妈妈了,可她们仍然坐着郑瑞英的车子去洗澡。
郑瑞英还深入街道,登门调查摸底,发现有二十多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和残废老大娘无法去澡塘洗澡,她便组织服务员定期把她们接到澡塘来洗澡。对8位年逾古稀的烈属、五保户老大娘,郑瑞英和她的年轻伙伴们长期送水上门,帮她们洗澡,为她们洗地板、洗衣服、洗被单。五保户病了,就为她们请医生,熬药……有位八旬老大娘,左脚生疮。郑瑞英从澡塘里带来硫磺温泉水,为她擦背、洗身,还自己掏钱为她求医买药。在大娘卧病不起的日子里,郑瑞英每天买豆浆、牛奶给她吃,直到大娘去世。
郑瑞英认识到,光一个人为大家服务好,不行。因此,她经常带领澡塘的女青年服务员到街道为烈属、五保户和盲残老大娘服务。
在郑瑞英的带动下,女澡塘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被评为先进单位,多次出席省、地、市先进代表会,1979年还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标兵单位的称号。郑瑞英也光荣地被评为福建省财贸战线劳动模范。
本报通讯员 林水土
本报记者 蔡清河


第3版()
专栏:

吴直秀热心为群众改炉灶
在湖北省监利县城关镇,当家庭主妇们提到既省煤又卫生的封火炉子时,就会夸赞女共产党员吴直秀。
吴直秀是县煤建公司的改炉工。谁家要改炉,只要向她说一声,她二话不说,背起工具包就服务上门。有时用户家里无人,她就自己动手和泥巴、搬砖头,一丝不苟地打好炉灶。每打一个炉灶,她都数次到用户家观察炉子试烧情况,一发现有问题,就马上拆掉重打。一次下班回来的路上,吴直秀见二居委会一个老婆婆正在扇炉子,搞得满屋浓烟弥漫,她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敞口炉,风槽和炉胆都坏了。她不由分说,放下工具包,找来砖头,挖来泥土,立即动手帮老婆婆打了一个漂亮实用的封火炉,直忙到满天星星才回去。她见双职工回家后巴不得炉火很快升旺,就刻苦钻研,制成了升火快、火头在上的二次进风炉,送到用户家中。
六年来,吴直秀走遍了全镇三个居委会、一百多个工厂、企业和附近生产队,为群众做炉胆近万个,改炉灶五千余口,先后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和县劳动模范,今年又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刘进 郑远志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广大党员、群众关心党爱护党
揭发一些单位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
北京市纪委筹备组指出,通报下达后继续明知故犯的要加重处分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8月30日报道:自8月15日《北京日报》刊登中共北京市委《坚决纠正要请客送礼才能办事的不正之风的通报》后,许多党员、群众向纪律检查部门写信、打电话,表示拥护市委的通报,同时检举、揭发了一些挥霍国家和集体资财,请客送礼,搞“关系户”的人和事。对此,市委纪委筹备组指出,党员、群众向上级领导机关、纪检部门揭发检举搞不正之风的人和事,是关心党、爱护党的表现。对于违纪案件,一定要认真查处,特别是在通报下达后,明知故犯,继续搞“关系户”不正之风的,要加重处分。
在群众所揭发的事件中,有些是发生在市委发出通报以前,没有处理的。如7月11日,大兴县红星公社亦庄分场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分场部分干部及一些所属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共68人,动用公款到北京烤鸭店大吃大喝,共挥霍699元9角4分。有些则是在8月15日市委通报登报之后。如8月17日至19日,北京特殊钢厂在召开用户座谈会期间,动用公款请客吃饭,并招待高级香烟十几条,茶叶近3斤,西瓜600斤。自8月份以来,这个厂招待“关系户”已花费1,700多元。群众气愤地说:党中央和市委三令五申,某些单位的领导干部为什么置若罔闻!
据此情况,市委纪委筹备组要求各级纪律检查部门要协助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严肃党纪,杜绝“关系户”不正之风的通告》和市委《坚决纠正要请客送礼才能办事的不正之风的通报》,要对这类不正之风进行一次检查和处理。市委纪委筹备组重申,每个党员、干部和群众都有权利,有责任,批评揭发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搞请客送礼,乱拉关系的人和事。被批评、被揭发者,不得打击报复;如有打击报复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阻挠检查不正之风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以至给予党的纪律处分。
《北京日报》还就此发表了短评《欢迎群众揭发》。短评说: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主要的办法是两条。一条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有问题就拿到党的会议上来,用党的原则来衡量,用党的纪律来衡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另一条就是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监督,群众的揭发检举,这是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最强大的力量。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总不能让不正之风自由自在地刮下去。出来一个斗一个,正气总是会压倒邪气的。


第3版()
专栏:

各地民政部门发展社会福利生产
积极安置盲聋哑残人员就业
本报讯 记者贾昭全报道:全国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安置城镇盲聋哑残人员。据统计,现在全国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工厂1,200多个,职工13万多人,其中盲聋哑残人员4.8万多名。
各地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工厂,是党和政府安置城镇盲聋哑残人员的渠道之一。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各地民政部门就组织社会福利性生产,帮助盲聋哑残人员和其他无业人员开展生产自救。“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大批所谓“福利主义”、“唯生产力论”,社会福利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许多工厂被强迫撤销、合并,大批盲聋哑残人员得不到安排。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政府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待业人员的工作中,对盲聋哑残人员除了通过劳动部门招工、兴办街道集体企业等渠道进行分散安置外,民政部门还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生产,集中安置盲聋哑残人员。1978年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在整顿、提高原有社会福利工厂,扩大福利生产的同时,又举办了300多个福利工厂,为广大盲聋哑残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各级党、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社会福利生产一直很关心,在安排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任务、供应原材料、改善经营管理、解决生产资金和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不少照顾和支持。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生产的领导,各地陆续成立了企业性的民政工业公司。对于许多社会福利工厂在经济调整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各地党、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很重视,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在,全国各地社会福利工厂能生产电子元件、胶木电器、橡胶制品、机械配件、五金电料、棉纺轻工、工艺美术和食品加工等1,000多个产品,去年总产值7亿多元,上交税金和利润1亿多元。随着生产的发展,盲聋哑残人员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得到改善。


第3版()
专栏:党员来信

刹住一些人事干部“吃贿”的歪风
我听到一些人事干部“吃贿”的情况,实在出乎意料。一些党员干部不顾党纪国法胡作非为而不被惩处,甚至无人去管,真是令人气愤。
不久前,有一个被下放到外省某地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到我家作客,闲谈中,她说:“你们知道我们调回来送了多少钱的礼?已经花了200多元了,昨天又给区安办那个管人事的人送了两条带过滤嘴的中华烟、两瓶茅台酒,又是30多元,这还是好不容易托人从首都机场买来的。”她接着说:“我们这些小干部,省吃俭用,可是为了调回来,这个钱不花不成。”我知道她两口子每月才挣120多元,5口人,经济不富裕,可是还要花这种钱,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忍耐不住地问她:“你干什么要花钱送礼?!”她说:“有哪一个不送礼能调回来?没有几百元的礼你就别想进北京。”后来,我所一位青年技术员对我说:“我哥哥要从黑龙江对调来京要给区里安办部门管这个事的人送礼,唉!真花不起呀!”也巧,最近我在一同志家中,遇到一个要从青海西宁调回北京的干部,他也发牢骚说:“我送我们医院人事科长的东西已经有四百多元了,一套沙发就二百多元。”“他
(指受他礼的人事科长)反正收了我的礼,不为我办事也不成了。”他还说“现在调回北京送几条烟几瓶酒不行了,得送厚礼!什么大沙发呀!电视机呀!”我问他怎么送,他说:“都得送到家里去,不能在机关叫人看见。”
对有些人事干部“吃贿”问题我早有所闻,但是由于中央强调贯彻《准则》,报刊上不断揭露坏典型,我以为情况已大有好转了,谁知道从近日接触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这些胡作非为的人,中央三令五申,他们不听,报刊宣传报道,他们不看,背地里仍在干着败坏党风、损害党的信誉的勾当。这种政治瘟疫现在还在蔓延,时时刻刻都在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这种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这种邪风,非刹不可!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
陶绍曾


第3版()
专栏:

副市长关心残废人
7月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250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盲聋哑残青年全部安排了适当工作。群众称赞政府又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特别赞扬副市长崔世文同志。
崔世文分管民政工作。为了使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废青年都有工作,生活有保障,1979年以来他和同志们一起走访了3个区的9个街道办事处、29个居民委员会,同37名残疾青年及其家长见了面,征求意见。今年6月的一天,他们来到前进区八委六组女聋哑青年贺桂英的家里。崔世文拉住贺桂英父亲的手亲切地说:“你好呀,我们是来给你女儿安排工作的,有什么要求就说吧。”副市长亲自到老百姓家里给聋哑人安排工作,老人活了六十多岁还没听说过。他连忙打手势告诉还在愣神的聋哑闺女。贺桂英弄清了来的人是副市长,是来给自己安排工作的,便高兴地冲着崔世文同志把两只手摞在一起举着大拇指。在场的人都茫然了。贺桂英看大家不明白她的意思,急得冲着父亲哇哇直叫。老人家忙解释说,这是聋哑人称赞好人的最高表示。大家笑了,贺桂英也咯咯地笑起来。崔世文同志在纸上写道,“你想做什么工作?”贺桂英连忙写下:“要上班”。这三个字道出了聋哑人的心声。他们也要为“四化”做贡献啊!崔世文同志让老人转告他的女儿,一定给她安排合适的工作。现在,贺桂英已经成了佳木斯市米厂的工人。
就这样,崔世文同志亲自为35名残废青年安排了工作。东风区三十二委女青年李秀艳,双腿麻痹,自学一手刺绣手艺,完全可以自谋生计。崔世文同志看了李秀艳的刺绣,当时就决定由东风区福利厂招收为正式工人。厂里考虑李秀艳行走不便,就把作业点设在她的家里,定期派人送活收活,每周还由人带她去厂里开会学习。李秀艳非常感激,她穿针走线,在一块洁白的布上绣了一行醒目的红字:“母亲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佳木斯市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侯志华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虹口区江西北路居委会的十多户居民,亲切照料着一位双目失明的孤老妈妈陈阿成。这是邻居李慈婷(左)在给老人试新衣。
新华社记者 张耀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