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洪水的考验
——汉中地区军民抗洪救灾纪实
长江的洪峰刚刚通过,它的最长的支流——汉江,又掀洪峰。从8月14日到18日,连续几天的暴雨,把汉中盆地变成了一片汪洋。
洪水无情。在铁路、公路、电话中断,失去指挥的情况下,汉中地区的党组织没有涣散战斗力,驻汉中地区的解放军没有减弱人民军队的本色,勤劳朴实的汉中人民表现出高尚的风格。300多万汉中军民经受住了这严峻的考验。
魏红,是一个年轻、腼腆的女民兵。洪水袭来时,她正在转运自己家里的箱箱柜柜。这时,她所在的汉水公社接到汉中抗洪救灾指挥部的命令,要她这个训练有素的无线电通讯兵,迅速沟通抗洪第一线的通讯联络。命令传来,魏红立即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物品,奔向指定的地点。也许再有一二十分钟,她家明光闪闪的柜子就可以搬走;她亲手喂养的鸡、猪就不会被水冲走,她用汗水换来的金灿灿稻谷也不会付之东流……但是,这个思想高尚的新时代的青年,“召之即来”。虽然她的家受到了损失,可是她及时地向下游群众传达了水情和指挥部的一道道命令,减少了群众的损失。
洪水冲走了勉县茶店公社武装部副部长卢华国家三间漂亮的瓦房,冲走了他家所有家具、粮食和衣服;机关的宿舍倒塌,他所有的私产也被埋进泥里。但他首先没有考虑去从泥中刨自己的自行车、收音机,而是考虑如何赶快把被洪水冲断了的公路修通,早点解除被围困灾民的疾苦。公社的领导前去安慰他,他却早已冒着大雨,组织和带领300多名民兵抢修公路去了。
前进大队是大巴山区一个很不出名的村寨。这个大队的社员面对洪水的考验,先公后私,一心为集体。抢险突击队的40名强壮社员,本来可以先把自己的家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是他们的脚步没有在自己的家门前迟疑,而是全力以赴地把生产队的耕牛、猪羊先赶到土岗、山坡,保住了恢复生产的有生力量,然后才抢救自己的财产。
南郑县中所公社地处汉江流域,公社房屋、土地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但是公社领导的视野不是自己的小圈圈。当他们得知县物资局进了水,马上派出由20名民兵组成的抢险队,驾着羊皮伐子赶到现场,把被洪水围困的60名职工及其家属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基建工程兵某团是汉中受灾严重的单位之一。8月20日凌晨4时,汉江段家营堤坝决口,洪水涌进营房达1.7米深,团党委在组织部队搞好自救的同时,还派出八连奔赴上水大队帮助灾民转移。指战员们不顾加固河堤三昼夜没休息的疲劳,连续作战,把这个大队被洪水围困的200多名老人小孩,从齐腰深的水中背了出来。洪水退落后,这个团的二连、三连和机关的指战员,又深入到广坪大队的四个生产队,组织灾民重建家园。他们帮助军烈属和有困难的25户社员,清理了60多间房屋,挖掘出许多被泥土埋没了的衣被、粮食和一些贵重物品;还主动拨出40多卷油毡,帮助无家可归的灾民盖起了简易窝棚。
洋县谢村公社镇江大队社员李德山,祖祖辈辈是渔民。当洪水袭来时,他驾着盛鹰捕鱼的一叶“老鸦”小舟,在惊涛骇浪中击水前进,稍不注意,波浪和漂浮的巨木就会使船毁人亡,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从激流和树杈上救出了30名落水灾民。
洪水通过铁道的一个涵洞,涌进洋县谢村公社谢村大队,900多户社员和1,700多亩土地受到威胁。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肖保纪带头跳进水里,和3个民兵一起用装满沙土的草袋,堵上了4米高的涵洞。在水中,肖保纪的脚被利石划了条大口子,鲜血直流。他一上岸就晕倒了,但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问:水堵住了没有?
洪水是一场灾难,也是对汉中军民的一场严峻的考验。中共汉中地委书记周雅光对记者说:洪水对我们是一次艰苦的锻炼,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解放军的支援,又有300万不畏艰险的人民,我们一定能战胜水灾,尽快恢复生产,使古老富饶的汉中盆地,重新放出异彩!
本报记者 李敏杰
本报通讯员 李振辉


第3版()
专栏:

副军长的妈妈
——记共产党员刘振华
凡是接触过战斗英雄、某军副军长李光善同志的妈妈——共产党员刘振华的人,无不被她无私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人们称赞说:“她把心捧给了党!”
战火中的母亲
1940年冬,一个不幸的消息传遍了漕河两岸:当地游击大队长李清如被敌人杀害了!
失去年轻丈夫的刘振华,强忍着悲愤的泪水。几年前,当新四军来到家乡时,她送丈夫参加了游击队。如今,丈夫牺牲了,敌人还在到处搜捕,扬言要“铲草除根,杀绝李清如全家”。为了保存烈士的后代,刘振华忍痛离乡背井,给地主帮工,养活着三个孩子。“杀了丈夫,还有儿子在!”大儿子刚满十六岁,刘振华就送他参加了新四军。
天终于亮了。地主反动派逃到了江南,刘振华又回到了家乡。一天清早,她正在地里锄地,邻居跑来说:“你大儿子回来了!”院子里早已围满了乡亲们,人群中站着一个身穿军装的年轻人。刘振华一眼看出,那正是自己想念了整整七个年头的孩子。
刘振华给儿子燉了只老母鸡。可是,想着第二天就要告别妈妈随大军南下,儿子怎么也吃不下,在妈妈床头坐了整整一夜,宽慰着母亲:“妈妈,我们就要过江了,一过江就会胜利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妈妈懂得儿子的心,望着他说:“去吧,孩子,妈不留你,江南的乡亲们还在盼着你们哪!”
抗美援朝胜利后,已经当了副团长的儿子回到家乡,想接母亲到部队里享几天清福。母亲摇了摇头:“还是让我在乡下多呆几年吧!我的身板子还很结实,还可以劳动……”。
儿子走了,妈妈仍留在农村。直到后来,儿子随部队到福建前线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家里无人照顾,她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故乡,来到部队。
军营里的“雷锋”
人民解放军某部管理科党支部,至今还珍存着一份党费登记表。上面记载着:1971年8月3日,刘振华交党费6元整;8月10日,刘振华交党费4元3角2分;8月28日,刘振华交党费11元零9分……。
党组织规定党员每月交党费一次,可是刘振华却交多次,一连多年都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一段感人肺腑的往事。
十年前的一天上午,刘振华大娘来到管理科。她从怀里掏出6元钱,放在科长面前,说:“这钱交公!”科长不禁一愣,刘大娘忙解释说:“这是我在营区里捡废品卖的钱,请组织收下。”科长连连摆着手:“大娘,这钱是你辛辛苦苦跑遍营房各个角落拾破烂换来的,我们不能收!”
晚上,刘大娘对儿子说:“你是当师长的,就帮妈说两句吧!”儿子很理解母亲对革命的一片深情。到部队这些年,她不愿享清福,成立家属服务队,她头一个报名,整天忙个不停;部队在外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她带领家属们喂猪挑粪,开荒种菜,做酱油,制粉条,支援前方。母亲是把为革命多做点贡献,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和光荣呵!
儿子沉思一阵,对母亲说:“妈妈,你是党员,把这钱交党费,组织上不会不收吧!”妈妈点头笑了。
就这样,儿子当了十多年师团干部,她捡了十多年破烂,先后上交了800多元党费。
刘大娘的无私品格,赢得广大干部战士的敬佩。春节,机关干部每家分一只鸡,看她家人多,给她家分的大了一点,她不依,硬给换个小的;看电影,给她留个好位子,可她带着儿媳、孙女和家属们坐在一起;她还经常带着孙女们到机关食堂和连队帮厨。常听她对管理科的同志说:“你们不要老把我看成是师长的妈妈,你们要多想着干部、战士。”
大娘疼爱干部、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为了便于干部、战士政治学习,她用捡破烂的钱,一次就买了200多元的马恩选集,向司政后机关和直属连队每个支部送一套;冬天部队野营回来,她帮战士洗衣服、拆被褥,手冻得裂出一道道血口;夏天怕战士中暑,她一次就买了205斤白糖,分送到施工连队。干部、战士不收,她趁大家不注意,把糖往开水桶里一倒,让大伙喝。
刘振华对驻地群众也十分关心。七十二岁的五保户冯奶奶,身体有病,刘大娘帮她洗衣拆被,用自己的钱给她买盐打醋。春节快到了,大娘为了让她干干净净过个年,烧了一锅热水,帮老奶奶洗澡擦背、剪脚趾甲,并拿出自己舍不得穿的新毛袜,给冯奶奶穿上。
田野上的“不老松”
1976年夏天,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刘振华大娘离别了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离开当副军长的儿子,回到她阔别了十八年的故乡。在这块洒有她丈夫鲜血的土地上,曾有着她同乡亲们一起洒下的汗水。可是,解放都快三十年了,乡亲们劳动一天,还称不起一斤盐。夜里,她对女儿说:“乡亲们还很穷,妈不忍心在镇里闲着。”“妈的心,闺女懂,可你都七十岁的人了,身体又有病……”
“不要紧”,刘大妈望着从小在自己讨饭担里长大的女儿说:“妈干不了重活,帮乡亲们拾拾粪,看看庄稼,心里也舒坦。”
第二天,刘振华带着新买的粪筐和粪笆,搬到了离镇八里远的黄墩。不久,女儿退休后也住到了那里。
这消息立刻轰动了四乡,许多人赶来看稀奇。可是进门一看,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床上铺的单子,数一数有几十个补丁,蓝布面被子已经发白,被里是包装布拼起的。衣物包在包袱里,既当“箱子”,又当枕头。
看到这些,人们都十分感动。有的说:
“儿子是高级干部,可她偏偏来乡下拾粪,真是傻疯了!”但刘振华却说:“儿子当干部,母亲就荣华富贵,高人一等,那不是共产党的作风!我是种田人出身,不能忘了乡亲们!”
在农村,刘大娘每天披着晨曦离家,踩着晚霞归来。五年里,把2万多斤肥料一担担挑给生产队,从不要一个工分。
她时时关心集体,关心社员群众。队里买化肥缺资金,她把自己省吃俭用余下的50元钱拿了出来;村里的王奶奶不小心烧了蚊帐,她立刻把自己的蚊帐送去。小姑娘翠子刚二岁,就失去了亲妈。她心疼孩子,把姑娘抱到身边来抚养。
去年7月,连续下了一个多月大雨,河水暴涨,七十三岁的刘振华不顾自己正在生病,也挑着筐子,跟社员们一起上堤抗洪。干部社员们劝她休息,她说:“我是个党员,只要还能动弹,就得为人民服务!”
白青山 纪小平


第3版()
专栏:

成都造纸四厂在7月份的洪灾中大部分生产设备被淹没。广大职工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当月就达到灾前水平。8月份又创造了建厂23年来的最高月产纪录。
新华社记者 熊汝清摄


第3版()
专栏:

贺新房
7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在西双版纳景洪县曼海寨子里,一幢宽敞的新竹楼迎风屹立。喜气洋洋的人群忙着按傣族传统方式庆祝新居的落成——“贺新房”。
这幢新房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拨款为英雄战士岩龙的家建造的。1979年,年仅19岁的岩龙,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孤身狙敌,壮烈献身,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的称号。两年多来,党和人民政府关怀着他的家。今年5月,当地政府了解到他家里的竹楼破旧漏雨,便决定为他家修建一座新竹楼。消息传来,寨子里数百名男女老少争着帮忙,当地驻军和民兵还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参加施工。两个月后,新房建成了。庆贺新居的盛典就要开始了。州、县、党政军负责干部带着礼品来了。乡亲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岩龙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直流。
客人们被请进竹楼的客厅,香醇的米酒敬上来了。州革委会主任、傣族干部刀光亮举起酒杯,对岩龙妈妈说:“岩龙为国献身,不但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州的光荣,我们傣家的光荣!全州人民感谢您教育出一个好儿子!”岩龙的妈妈激动地说:“是党的培养,是解放军教育的结果!”县委书记、基诺族干部何贵问岩龙妈妈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妈妈爽朗地笑着说:“房是新盖的,家具是新添的,仓里有米,手里有钱,连烧柴都有解放军时时送来,还有什么难事!”岩龙的哥哥接着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寨子变化可大哩,去年年终分配,人人钱过百元粮过千斤,军烈属更是受照顾。
“贺新房”越来越热烈了,干群、军民之间知心话说得没个够,人们频频举杯,连连祝福。
新华社记者 王志耘


第3版()
专栏:

从台湾回归有感
燕归
我们全家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已近一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去台人员杨德金想要回大陆探亲,国民党无端不准,最后气死异乡。当时这则新闻使我们万分难过。象这种悲惨之事在台湾何止一件?据我在台湾居住三十余年之所见所闻,多少人由于怀念故土,思念亲人,而翘首云天,寄语鸿雁?我的一个同事曾说,假如能马上回去,我什么都不要了;另一个朋友也说,如果能让我回去,只要足登故土,看一看亲人,就是马上死去,也心甘情愿。他们在说话的时候都泪闪闪,情戚戚。
在台人员很多是国民党拉夫胁迫去的,不少人连同妻儿子女和父母兄弟话别留言、挥手分袂的机会都没有。这些人如今有的怅然若失,有的疯癫失常,有的抑郁自绝。多少人遗尸陋室,无人顾及,直到臭气四溢,蛆虫外爬的时候才被人发现。
台湾当局顽固阻止与大陆通商、通邮,更不准通航,对有可疑者,轻则特务机关暗中侦伺列管,重则立予逮捕。能够回归祖国大陆的幸运者,实在为数难多,因为首先要通过国民党的种种管制,此外尚需从外国迂回转折,真是千山重重,万水迢迢,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费用非常昂贵,对一个流落异乡,孑然一身的人而言,回归之途真有上天无路之感。隔海相望近在咫尺的家乡故土,不能直接自由来往,国民党当局何其残忍无情啊!
我们回来后,受到政府无微不至的照顾,畅游了很多名胜,凭吊了很多古迹。壮丽的河山实在多娇。面对祖国的新姿,我心里充满无限的民族自豪感,衷心感到这才是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国,真正意属炎黄子孙的祖国。
台湾仍旧是殖民地形态的经济,很少民族工业,完全靠着广大廉价劳苦人民的血汗换一点钱,拾一点外国人的牙慧,所以它的经济是脆弱的,人民的生活无保障。
我回来后看到祖国大陆人人安居乐业,虽然不富,但也不穷,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者。想当年,国民党竭泽而渔,刮尽民脂民膏,祖国大陆能在百业萧条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实在是难能可贵。如与旧中国相比,今天人民的生活,不但不能叫穷,而且应该称富。试看台湾同胞,多少人卖血卖肾为亲人送医救命。台湾当局自诩富足,那么为什么不救救这些可怜的同胞呢?今天,祖国大陆没有贫富的对立,没有政治上的不平等,没有法律上的特权,我看到很多高级领导人都衣著朴素,官民一体,实在使我感动不已。想起国民党当局中的达官显贵,那份骄气与仗势凌人的淫威,压得台湾同胞不能喘气,明明是独裁专制,还说人民享有民主与自由。
社会主义祖国处处爱护人民,尊重民格。大者不言,举一件小事说吧。我看到很多地方正在兴建高楼大厦,假如在台湾,苦工们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需在高处挑砖担料,所以常有坠地身亡的惨事发生,而这里的建筑工人却在张罗设网与重重护架下从事工作。
回来后,参观了几所大学,我认为祖国大陆的学生最幸福。不但读书不需家庭负担,而且毕业就是就业,所以学生们都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用功读书。而台湾的大学生却受着各种的煎熬。其一,学费太高;其二,需为国民党当兵服役;其三,毕业就是失业。多少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失业在家,仍需父母抚养,多少大学生悲愤失望地走上人生绝途,其情其景令人可怜与同情。
想起台湾国民党的苛政,我们还心有余悸。在那里,一言不慎,或一字之误,就可能戴上红色大帽而被送进特务机关受刑。国民党所做惨绝人寰的事太多了,不过,往者已矣,我希望国民党当局现在能够改弦易辙,顺应人民的意愿,让海峡两岸千家万户的亲人团聚吧。缗绵黄乌尚知止于坵堣,蒋经国先生也应该落叶归根了。


第3版()
专栏:

梦里江山寂然无声
编者按 海峡两岸三十余载来往断绝,音讯不通。祖国还未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故园山水,只能梦里隐现。不久以前,台湾《联合报》刊登的“诗与画联展”——《梦里江山,寂然无声》,充分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深情怀念。这里选登其中的部分诗画。
寒江
势必制造一些云
为我铺一条叆叆叇叇的
归乡的小路
如果这三只白鹭
骤然飞起
而我
只从它们微启的眼中
隐隐听到江南的水声
洛夫
梦里江山 寂然无声
我们已经睽违得太久了噢!
故园,伟大的母亲
您的朦胧的景象
亦如淡淡的墨色
不时在游子的心版上
驰骋
张默
楚戈 画(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楚戈 画


第3版()
专栏:

台湾电视播放大陆风光片
今年初以来,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继续播放祖国大陆风光纪录片,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中国电视公司”先后播放了《无锡名园天下闻》、《昆仑山下沃野开》等;“台湾电视公司”播放了《民族的动脉》——《黄河之水》和《西域之旅》。


第3版()
专栏:

广州销售了不少台湾商品
本报讯 据广州市百货、五金交电、信托贸易等六家公司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经销台湾商品价值达人民币7,360万元,主要是轻工业品。其中台风扇、自行车、电视机、收录两用机、缝纫机头、尼龙伞、尼龙布等,销售较为大宗。


第3版()
专栏:台湾简讯

台湾简讯
外销业日益衰退
香港《大公报》报道说,根据“经济部”的外销订单统计,台湾今年上半年外销金额逐月递减。一月份外销金额为二十五亿五千六百万美元,二月份骤减为十五亿五千三百万美元,三月份稍微上升,达十七亿二千九百万美元,四月份又减少了,为十七亿零三百万美元,五月份十七亿零一百万美元,六月份十六亿九千三百万美元。”
新竹外海发现油气
台湾《中国时报》刊登一则消息说,
“中油公司为积极探勘开发我国海域自产油气资源,顷于新竹外海CBS海域二号井钻获油气,每日可产天然气约二十八万三千立方米,凝结油(按:即液化石油气)三十公秉。”
北部发现放射性异常带十一处
台湾《中国时报》消息说,工业技术研究院矿业研究所迄今已完成北宜、北横公路地区、观音山、双溪、乌来、坪林等北部地区车载放射性普查六百余公里。并发现大溪等十一处有放射性异常出现,除进行复测外,并取样十余件,正处理分析其所得资料中。


第3版()
专栏:

梦里江山寂然无声
编者按 海峡两岸三十余载来往断绝,音讯不通。祖国还未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故园山水,只能梦里隐现。不久以前,台湾《联合报》刊登的“诗与画联展”——《梦里江山,寂然无声》,充分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深情怀念。这里选登其中的部分诗画。
寒江
势必制造一些云
为我铺一条叆叆叇叇的
归乡的小路
如果这三只白鹭
骤然飞起
而我
只从它们微启的眼中
隐隐听到江南的水声
洛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