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三千?头八百斧 巧手建设新农村
——访上杭县才溪公社“泥水世家”
福建西部龙岩山区才溪河两岸的农户中,泥水匠人特别多。当年全乡人口不过八千,就摆开“三千榔头八百斧”的阵势,福建省内州府,邻近的广东、江西的通都大邑,都有才溪匠人的杰作。
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工大众手艺再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养不活自己,顾不了家。正象一首才溪民歌唱的:作田人家空米仓,做衫师傅烂衣裳,泥水师傅没屋住,木匠师傅篾缚床。当年泥水技艺最好的王仲玉也不例外。1927年井冈山上插红旗,才溪乡急起响应,王仲玉被推选为才溪区苏维埃主席。1932年秋天,毛委员到才溪乡,发现乡里的泥水匠人很多,在召开工人调查会时,特地请泥水师傅坐了“上席”。才溪的泥水工人,在革命的号召下,纷纷参加赤卫队,参加红军。王仲玉光荣牺牲之后,他14岁的侄儿参加了红军。不少“泥水世家”,同王仲玉家一样,成了革命之家。他们对苏维埃的徽记——镰刀和斧头——格外感到亲切。
解放后的第三年,一位老红军从南京回到阔别多年的才溪,挨家挨户地看望乡亲,把130个泥水工匠介绍去南京做活、开眼界。这一回,王仲玉的另一个侄子王瑞焕也提起泥瓦刀去了。一向在乡间土打土闹的才溪人,进得城来,见了大世面,学会了搞钢筋水泥、现代化建筑。这些新技术传回才溪,亲帮亲,邻教邻,才溪匠人如虎添翼,本事更大了。
但是,在前些年操刀建房却遭到非难:
“建房赚现钱,人心难归田。要把劳力卡死,不许泥水匠外出”!
“千把泥刀出门,几万现金入屋,这是资本主义倾向!”
农民,似乎只有种粮才算正路;要想干点别的活么,小心割你的“尾巴”!
才溪农工都想不通:祖祖辈辈种田兼做泥水,为什么今天要让大家扔下泥瓦刀?
上杭县才溪公社社队领导有主见,把泥水业当作“骨干副业”,当做致富的一个正经门路。他们作出决定,就地聚才成立了建筑队,后来扩大为建筑社,是才溪人民公社的社办企业。公社专门挑选两个“泥水世家”出身的党员干部,加强建筑社的领导。在十年动乱期间,许多乡村的泥水匠人、泥水队,横遭砍伐,纷纷散架,才溪的建筑队伍却抱成一团,坚持下来。
粉碎“四人帮”以来,发展更快。数以百计的泥水匠成了一专多能的行家,泥、木、钢筋等活都会。建筑社陆续添置一些机械设备,掌握一些新的技术,不仅能盖简朴实用的民房,能修葺古香古色的建筑,还能建造坚实宽大的仓库和六层高楼了。
才溪泥水匠人走的这条路子对不对,还应该不应该继续朝前走?请看下面三笔账:
一是壮大了集体经济。这个建筑社现有固定资产二十一万多元,流动资金十二万多元。1980年建筑社收入一百二十四万一千多元,占才溪人民公社社办企业收入的89%,占全公社三级农副收入的38.5%,建筑队扣除生产管理费用、税款、折旧费和工匠的工资之外,还向公社上交利润十三万五千一百多元。
二是应了国家和群众之急。社、县、地区各级要搞基本建设,群众要盖民房,哪能光靠国家建筑公司!特别是偏僻山区,三请四求也难得把“国”字号的专业建筑队伍请进山来。而才溪就地组成的小建筑社,固定技工只二百来人,农闲时加点临时工,队伍有增有减,干活随叫随到,能土能洋,几多方便、灵活!本社的中学校舍和县城上杭、专署所在地龙岩的一些大建筑物,都是出自才溪匠人之手。
三是改善了农工生活。近年来,建筑社拿出几万元,作为工人的福利费,社内职工实行公费医疗,退休工人可以领退休金。
象这样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集体、有利于人民的好事,为什么不多办一些呢!才溪既有专业的建筑社,又允许青、老匠人自愿组合或农闲单户经营,采取多种形式来发挥能工巧匠的专长,这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路子已走出来了,虽有一些坑坑洼洼,是可以踏平的。今后,再也不要随便竖起“止步”的牌子,挡住他们的去路了。
本报记者 黄际昌
龙岩地区通联站 李来鉴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名贵的海参
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余种,其中可供食用的有20余种。胶东半岛沿海所产的刺参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这种海参含有70%的高蛋白,胆固醇几乎为零,营养极为丰富。
六月,是山东沿海渔民捕捉海参的旺季。威海市孙家疃公社水产大队捕参小组五个人,由于实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四到六月共捕捉海参(干参)700余斤,超过定产200余斤。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附图片)
海参经过煮熟、盐腌,还要拌灰、晒干,才能长久保存。这是渔民在晒干海参,准备交售。
海参在细沙泥底和岩礁底生活,潜水员捕满一网兜海参,交到船上。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让能工巧匠各显神通
东方舟
“泥水世家”的报道说明一个道理:农村中确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我们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各显神通。
农村有几亿人,广大农民在辛勤的劳动中增长才干,存在着巨大的智能。问题在于一些地方,往往是“萝卜白菜一锅煮”,把有绝技高招的能工巧匠,一概当做普通劳动力用,致使这些能工巧匠“扬”短避长,术业荒疏。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于国于民都无益。
现在,农村陆续破除一些框框,放宽政策,除种粮之外,还提倡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开财路。为什么有些社队,仍然搞不出名堂,收不到好的经济效果?原因之一是不善于发挥群众的智慧,“行家不当家,流汗也白搭”。一切事情都是要靠人去办的。如果不鼓励、不支持各种有专长的人站出来,不给他们以扬长献技的天地,那么你就是把“发展多种经营”的口号喊多少遍,到头来也大半会落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起用能工巧匠是发展多种经营、搞好农村百业的重要条件,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着。
深入农村看看,就一目了然。在一些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的村庄里,成百上千的农户亟需修复或添置各式各样的小农具、小工具,可是,往往买不到现成的东西,又请不着专门的工匠。这不正是为起用各种能工巧匠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吗?可惜,现在有些地方的同志对于这样的新情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拿出相应的对策来。
才溪公社的经验,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广开渠道用人才。他们办了建筑社,还允许自由组合或单户做泥水活,从各方面加以支持,日久天长,功效自见。
如何挖掘农村的人才,有待于逐步积累经验。首先是要让能工巧匠们放开手脚干起来,在实践中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这样,经验也就从无到有,逐步系统起来了。可以预期,广大农村的能工巧匠各显神通之时,就是百业兴盛之日。


第2版()
专栏:

牵来万头牲畜上山赶会
五台山骡马大会交易兴旺
一年一度的山西五台山骡马大会,今年景象十分兴旺。自7月2日开幕至18日止,已有山西、河南、山东等七个省市的79个县的两万多人前来赶会。在五台山的中心地带台怀镇的山坳里,熙熙攘攘地聚集着一万多头牲畜。牲畜的嘶叫声,人们的欢笑声,宛似一个沸腾的山庄。
今年的骡马大会有了新的变化。一、由于许多地区推行了责任制,农民对牲畜的需求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卖大牲畜(骡、马)的多,买小牲畜(牛、驴)的多,使大牲畜价格下跌,小牲畜价格上涨。去年每头骡的平均价格为1,027元,今年只有530元;去年每头马的平均价格为396元,今年只有335元;而驴的平均价格从200元上涨到248元。二、今年牲畜成交头数虽多,但成交额不高。7月9日至18日的10天中,牲畜成交达1,948头,合51万2千元;而去年同期牲畜成交1,009头,合52万元。三、成交速度快。过去吃大锅饭,生产队带上几个人来赶会,不怕开支大、时间长。不仅花费能报销,队里还记工分。现在,农民上山赶会,掐着指头算开支,心里还惦着家里的庄稼,有的当天上山,做成了买卖,当晚就往回赶。
《市场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湛江地区饲养耕牛超过百万头
本报讯 广东省湛江地区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全区耕牛获得大幅度增长。至6月底止,存栏量达一百零五万八千多头,比去年底增长7.2%,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全区12个县市耕牛都有发展,增加的头数相当于16年累计实际的增加数,扭转了过去十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地处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地势平坦,荒地宽广,水草丰盛,群众向有养牛的习惯。但过去由于政策不落实,群众养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近两年来,这个县认真落实养牛政策,鼓励私人养牛,全县耕牛发展较快,今年上半年又增加六千多头,其中私人养牛占一半以上。
陈章勋


第2版()
专栏:

澧县县委成员克己奉公的故事
老婆、孩子——
惜骨肉之情不能乱原则
湖南澧县县委副书记杜慎茂,常委、副县长尹宏烈,担任领导工作多年,家属的户口、粮油关系一直在农村,有人想把他们的家属迁到县城来,他们谢绝了这种特殊照顾。
去年6月,县委书记吕定元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一位县委常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同时招收为干部。老吕委托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核实情况后,便将这封来信批转给那位常委。批语中说:“××同志,这里有一封群众来信,是反映你的问题的,我打算将此信印发各常委,你看怎样?”在征得那位常委的同意后,随即全文印发给各位常委。接着,又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对产生这件事的思想根源及其造成的恶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那位常委也弄通了思想,作了自我批评。在这个基础上,县委进而作出决定,将那位常委一个不符合招干条件的女儿退了回去。
宾朋、好友——
摆酒请客不能违反制度
一次,邻县的一位负责人前来澧县参观油菜生产,县委决定由吕定元同志出面接待。老吕见贵客临门,分外高兴。吃饭时,例外地请客人喝了一瓶“德山大曲”。饭后,他对招待所的负责人说:“客人喝的酒,不能动用公款。钱,由我私人拿。”说完,便如数交了酒钱。时间过了一个月,县长陈彰嘉又接待另一批来客,饭桌上摆了酒。经办人说:“今天招待的是远方客人。”老陈说:“中央有规定,我们无权违反,今天喝酒,我请客。”他到服务台付了酒钱才回来就餐。又有一次,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离职休养,县委几位负责同志去送别,武装部备了一桌饭菜款待。大家认为,用公款吃喝不对。于是,就餐的同志每人都分摊了一元钱的伙食费。
戏票、自行车票——
区区小事不能半点含糊
一次,石门县剧团前来澧县演出。剧团的负责人认为吕定元同志是家乡人,又曾在石门工作过多年,便带着20张戏票、两瓶好酒和两条好烟送到老吕家里。当天下午,老吕从乡下回来,马上请办公室的同志将戏票卖掉,然后带上烟、酒和票款退还剧团。剧团的个别同志有些不高兴,说:“是不是当了官,就瞧不起家乡人啦!”老吕闻讯后,第二天上午专门到剧团的住地看望他们。事后,他责成县委宣传部行文,禁止以任何名义给机关、团体、个人送票看白戏。
前些时候,吕定元的老伴从县五交公司要了两张自行车票,准备给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买自行车。老吕知道后,教育老伴说:“我是县委书记,你随便向人家要东西,影响多不好!”他当即退回了自行车票。
本报记者 曹光晖 李业英


第2版()
专栏:

甘南县实现一人一只羊
本报讯 黑龙江省甘南县认真落实养羊生产责任制,绵羊大发展。到今年五月底,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养羊超过一只。
去年以来,甘南县普遍建立了“四专一联”养羊生产责任制,并且都用合同形式固定下来。社员饲养精心了,管理加强了,产仔率和成活率普遍提高。
这个县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羊的同时,鼓励和大力扶持社员个人养羊。他们把集体老弱羊和部分杂毛母羊给社员饲养,还先后到外地为社员买羊一万五千多只,并帮助社员解决养羊资金、饲料、放牧和防疫等困难,使全县社员个人养羊成倍增长。1978年末全县个人养羊户仅占农业总户数的5.6%,到今年五月末已发展到占41 .9%,养羊由4,500只增加到八万七千多只。
为进一步发展绵羊生产,甘南县很重视科学养羊和加强草原建设,他们已从三个省市和两个农场引进六千多只细毛羊,今年又投放40万元资金为社队购买新品种,使全县基本上实现了种公羊良种化。全县人工授精站、点已达179处,现在全县细毛、半细毛羊占养羊总数的95.8%。他们还采取逐年退耕还牧,进行人工种草的办法,发展多年生或当年生的牧草。 南石


第2版()
专栏:农村一角

农村一角
治疗剧毒蛇咬伤有了新药
治疗五步蛇、银环蛇等剧毒蛇咬伤的新药——武夷山蛇药,由福建建宁县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共同研制成功。经过五年临床应用,共治疗毒蛇咬伤病人357例,治愈率为96%。
湖南评出八大名茶
湖南是我国茶叶重要产区之一,现有茶园总面积250万亩,名列全国第一位。
最近湖南省召开名茶评比会,君山银针、安化松针、桂东玲珑茶、保靖毛尖、大庸毛尖、北海毛尖、临湘毛尖、华容毛尖被评为今年湖南省八大名茶。
徐劭发现昆虫异种交配
河北农业大学讲师徐劭在易县阳谷庄公社先后四次看到了不同种昆虫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种间交配,并且采集到了白条赛蛾与桃六点天蛾异种交配的标本。
据称,这个发现为昆虫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爱长瘦肉的长白猪
张运华 张国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吃含高蛋白的瘦猪肉。因此,急需大力培育多长瘦肉的猪。
目前,著名的瘦肉型品种猪有兰德雷斯、汉普夏、杜洛克、约克夏、波特兰,尤以兰德雷斯最名贵,已遍布世界各国。
兰德雷斯,我国叫长白,是丹麦于1887年用本国土种猪和英国约克夏猪进行杂交,经过长期严格的科学育种,逐渐培育出来的。丹麦为了垄断英国的猪肉市场,对长白猪曾经实行严密的封锁,直到1972年才宣布解除禁令。从此,长白猪如决堤之水,迅速向世界各国传播。目前出现的瑞典长白、日本长白、美国长白、加拿大长白……其父本都是“丹麦兰德雷斯”。
追本溯源,长白猪的祖先在中国。早在汉、唐时期,罗马帝国认为中国猪早熟、多产、肉质好、耐粗饲,曾千方百计地引进我国华南猪,从而培育出著名的罗马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也相继引入我国华南猪与英国本地猪杂交,育成了著名的“约克夏”(英国白)。尔后,约克夏又繁衍出长白猪。
长白猪体态轻盈活跃,嘴长脸窄,体躯修长成筒状,腰背平直,四肢较高,步履结实平稳,适应性强,性格温文驯顺。其肋骨比其它猪种多出两根,屠肉率达75.8—76.1%,瘦肉率可达63%,瘦肉和肥肉的比例超过2∶1。肉质细嫩,肉味醇香,成熟早,生长快,省饲料,繁殖率高。
目前我国向群众提供的瘦猪肉微乎其微。为了迅速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进行杂交育种、定向培育出中国的“兰德雷斯”的同时,还应积极改造脂、肉兼用型猪。另外,古老的后期催肥的传统饲喂方法也需改变,宜在前期加强营养,使之发育躯体,多长肌肉,后期降低营养水平,以减少其沉积脂肪的能力。
对猪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定向培育的,而且还能叫它干事。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养了一头猪,经过适当训练,会跳舞、跳水、拉车。有人还利用猪的灵敏嗅觉,寻找丢失的东西,甚至嗅出埋伏巧妙的地雷。(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最佳沼气池型设计者——全世忠
目前在全国推广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块装配式沼气池,是全国沼气池型结构鉴定会评定的最佳池型。这种池有省工、省料、适应性强、密封强度大、能拆能搬、能工厂规格化生产等优点。池子的设计者是一个普通做土炊壶的匠人——湖北宜昌县鸦鹊岭公社双堰大队三队社员全世忠。
那还是1974年7月的事。一天清晨,全世忠忽然听到广播里介绍四川省办沼气的经验,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他所在的鸦鹊岭公社是远近闻名的缺柴社,每户每年要花一、两百元钱到外地去买柴,有时还买不到。全世忠觉得办沼气是件大好事,便主动去找有关领导同志,要求去学办沼气的技术。县里有位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县里不久就要办沼气技术员培训班,请四川的师傅来讲课,你就算提前报到啦!”
从这以后,全世忠虽然人还在大队窑场做炊壶坯,但心早已飞到沼气技术员培训班上去了。当他接到学习通知时,立即前往报到。学习回来后,他就在本大队学校办试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日夜夜迷在建沼气池上。
正当全世忠办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几瓢冷水接连向他泼来。他在大队学校建了口大卵石结构的池子,投资二百多元,用工六百多个,耗去九十多天的心血。可前来观看的社员都直摆头说:好是好,就是办不起。田畈大队三队采用稀三合泥结构建池,一下子建起了18口,但不久垮了13口。全世忠想,不能生搬硬套四川师傅传授的经验,要闯一条自己的路子。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建池工艺先后进行了八次改革。
全世忠并没有在成绩面前止步,他思索着要找到一种最佳池型。这时,他想到了祖传的烧土炊壶的工艺,认为沼气池建成炊壶式的池型,符合球型的表面积最小而容积最大的原理,可以最大限度省料,承受压力也最大。但是,全世忠文化水平低,年龄已近四十岁,记忆力也差了。为了给社员们解除缺烧柴的忧愁,他先后买了十多本建筑学的书和21本沼气技术书。从冬到春,从春到冬,全世忠逢人就问,有时间就钻。经过两年多摸索,终于成功地创造出了混凝土预制块装配式建池新工艺,不久就被推荐到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据统计,这种池子的使用率达99%以上。
消息传开,不仅本县各公社派代表来学习,外县、外省也有不少人前来参观,连推广沼气较早的四川、河南等省的技术员也来了。现在,全世忠一面亲手建池,一面热情传艺,先后主持培训了五百多名新工艺建池技术员。
王朝志 黄世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