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让农村市场渠道通畅
本报评论员
近年来,经过落实一系列农村政策,农村生产门路大开,农副产品增长很快,商品交换领域扩大,迫切需要货畅其流。这是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很值得有关部门注意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商业工作有了改进,打破了流通领域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农村流通渠道起了一些变化。目前,组成农村市场的渠道有以下几条:一条是商业、供销、外贸等国营经济渠道,一条是集市贸易,一条是农工商联合经营。另外还有贸易货栈、长短途贩运等等。在这些流通渠道中,国营经济是主要渠道,集市贸易是就近的零星产品交换,是国营商业的补充,至于农工商、货栈、贩运等,还只是少数地方试行的办法。整个农村市场,商品交换还不够活跃,流通渠道还不够畅通;特别是交通不便的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商品流通更处于呆滞状态,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一个障碍。
为什么农村市场没有相应的发展呢?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左”的思想干扰,有些领导干部满足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轻视商品经济,甚至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造成农商脱节、生产与流通脱节的畸形现象。因此,目前商品流通领域的某些改革还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地方的商业渠道单一,环节太多,不适应农村“鲜活”土特产品及时收购与销售的需要;不少地方商业管理统得太死,收购农副产品仍然是“快了鞭子赶,慢了用刀砍”,很少考虑农民的利益;商业网点少,尤其是山区农民买卖东西都很难;地区之间的商业经营处于割裂状态,商品流通不顺畅;交通运输条件差,商品储存、保管设施不足;计划管理差,生产有盲目性;再加上商业流通系统缺少商业管理人才,调拨不当,经营不善,往往使国家和农民双方都受到损失。来自河南农村和河北乐亭县的两封信,所反映的农民卖粮难、卖棉难、卖猪难的情况,就是上述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我国农村有八亿人口,尽管每个农民的商品交换量不算大,但其交换总量却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去年,据有关部门对206个集市的统计,出售农副产品总额就达五亿多元,比上年增加37.4%。如果就全国范围来统计,那就更为可观了。马克思说过:“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如果农村市场渠道不畅,生产和消费脱节,就会严重影响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当然,要广开农村市场的流通渠道,面临的困难还不少,需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但是,形势逼人,重担在肩,只要有关部门思想一致,目标一致,千方百计地为发展农村市场出力,就可以逐步改变不合理的现状。除了要努力疏通现有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外,还有多方面的工作可做:其一,国营经济要充分发挥对农村市场的计划指导作用,主动向农民宣传市场需求情况,同社队和农民签订各种类型的合同;其二,扩大加工的项目和数量,把农副产品加工成生产生活急需的最终产品;同时增加贮存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增设购销网点,尽可能地为市场交换创造条件;其三,在全国五六百万个小城镇建设农村商店、商品加工企业、服务企业、商业信息点,形成商业中心,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作用;其四,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合理的商业信贷和税收制度,开办商业学校,培养管理人才。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活跃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商品流通问题,为农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扫清障碍,扩展道路。希望农商合作,各部门合作,整个经济战线都来合作,共同促进农村日益活跃起来的经济形势顺利地向前发展。


第2版()
专栏:

乐亭县有五万头肥猪卖不出去
乐亭县位于冀东沿海地区,随着政策的落实,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养猪业发展很快。
当前,有一个社员卖猪难的问题。据统计,这个县今年9月以前有6.6万头250斤以上的肥猪,除本县自销一万头,上调五千头外,有五万头大肥猪卖不出去。社员心里发慌,商业部门和各级领导发愁。我们到青坨公社严坨大队看了几户社员,他们都迫切地期待卖出大猪。在苑庄公社东高店大队,社员肖贺元对我们说:“去年我交了五头大肥猪,盖了三间房,又娶了媳妇。现在养了三头大肥猪卖不出去了,真急死人。”
我们走访了严坨食品公司的生猪购销站,该站的业务范围是三个公社,站上库存收购的活猪378头,7月底前收购3,729头,为解决销售问题,站里雇了18个代销员串乡卖肉,一天最多也只能销售七头猪,到7月底还有三千多头卖不出去。库存猪吃料、掉膘,造成亏损。
县商业局和食品公司的同志为解决社员卖猪难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签订合同,实行计划收购。增加存猪设施,由原来库存量1,000头增加到七千四百多头。寻找门路,扩大肉猪销售量。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卖猪难问题,几次动员全县人民吃肉;县领导还四出奔波,先后多次到北京、天津、秦皇岛市等地卖猪。但是,卖猪难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农民卖猪难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我们建议:一、请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分析卖猪难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二、按实际需求发展生猪,加速培养瘦肉型良种猪,疏通流通渠道,增加运输和冷冻设备,开辟轻工市场,增加猪皮收购,发展皮革业,扩大猪油用途,以增加生猪的销售量。三、卖猪难实际上是流通问题。据河北省农委领导反映,目前,河北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核桃、花椒、蜂蜜、酸枣仁、红麻、药材大量积压或收购时压级、压价的现象。农民说:看了中央关于发展多种经营的文件,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发展生产更有奔头,担心的是东西多了卖不出去。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研究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以后产品的储运、销售等紧迫问题,提出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有效办法。 周平 孙翔


第2版()
专栏:

收购出口苇帘
素称“五匠之乡”的河北省青县,社队工副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60%。他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苇蒲草柳编织,全县有5,000个劳力从事这一副业生产,增加了社员收入,为外贸提供了大批出口商品。这是县外贸局技术员在曾官屯收购出口苇帘。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第2版()
专栏:来信

莫让农民扫兴而归
河南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亟待疏通
记者在河南农村采访,听到这样的反映:卖猪难,卖粮难,卖棉难……在一些地方就出现过这样的情景:社员们背着粮、棉去出售,看到粮管所、供销社门口“停止收购”的牌子,只得扫兴而归。
这两年,河南农村各种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加上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向国家出售农副产品的数量成倍增加。去年全省农副产品收购金额达21亿元,比上年增加八亿元。即使这样,农民手里仍有许多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在收购高潮阶段,不少社员露宿收购站门口,排上两三天队才能把产品卖出。有的社员急于出售,竟先把粮食、棉花越墙扔进粮管所、供销社大院内,然后再去办手续。
粮食、供销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增产幅度大,存放、运输跟不上,露天存放难,往外调运难。多年来,粮食、供销部门收购工作的对象是生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除了生产队,还要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增加了,而机构、体制、经营方式和人员都没有作相应的改革。不论运输、包装设备,还是仓库,都明显地不够使用。还有些农副产品,议价收购上来后,因价格偏高,销路不畅,造成积压。
农村的商品流通领域,涉及到粮食、供销、外贸、商业、银行、信用社、财政、税收、农机等部门。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迫切要求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适应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但是,有些部门,习惯于多年形成的“官办”作风,不是积极去作相应的改革,有的人反而认为农村收购工作乱套了,自己说话不灵了,并把这些问题归罪于联产责任制。
其实,只要积极想办法,有些难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有些地方已经创造了一些经验。河南省有的县采取了国家与集体之间签订“五定”农商合同制的办法(即定产、定购、定供、定支农资金、定销,并用多种合同形式规定下来),各方面的具体指标,均与国家计划和农商双方互相衔接,尽量做到按计划订合同,以合同保计划。在一些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地方,农副产品的收购、生产资料的出售、农用资金的发放等采取了多设网点、简便手续,可以批发,可以零售,择优信贷的措施,方便了群众。只要各部门开动脑筋,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就可以找到改进农副产品收购的办法。
本报记者 刘葵华 王德华


第2版()
专栏:

洪湖县大公大队改变责任田年年变的做法
联产联三年 种田又养田
本报讯 湖北省洪湖县峰口公社大公大队根据以往推行联产计酬中出现的问题,把社员承包的责任田稳定三年不变,克服了部分社员因责任田年年变、种田不惜田的倾向,进一步调动了社员种好责任田的积极性。
大公大队早在1975年就顶着压力,冒着风险,推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全大队粮食总产量由104万斤提高到208万斤,五年翻了一番,多种经营也越办越好,每人平均分配由五十多元提高到136元。但是,由于责任田年年变动,个别社员只图一季一年的产量,土地浅耕浅整,不愿下足底肥,不愿施长效肥,只施速效肥,甚至施盐提苗,致使地力严重减退。这种只要田养人,人却不养田的做法,引起了干部和广大社员的忧虑。今年,大队党支部根据群众的要求,改变了责任田年年变的做法,督促各队与社员签定了责任田一定三年不变的合同。具体做法是:生产队按近三年各项作物的平均产量、开支和投工,确定每亩责任田一年的产量、开支、投工,实行全奖全赔,开支节约归己。每年年终结一年的帐,三年后结清全部奖赔帐。
责任田一定三年不变,使社员吃了“定心丸”,消除了怕今年产量高了,明年会“加码”的顾虑,可以放手放脚地发展生产,真正做到多产多得。
责任田一定三年不变,社员种田既想当年增产,又考虑长远的增产措施,种田更加惜田。今年春天,责任田一定,社员们都争先恐后地请农技员普查土壤,以便有的放矢地增施氮、磷、钾肥。各家各户除备足商品肥以外,还利用节假日到附近集镇购买人粪尿,甚至驾船到几十里以外去拣粪。今年全大队除水稻全部施用农家肥以外,全部棉田也施用了灰渣,一半棉田还施上了人粪尿。
责任田一定三年不变,社员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根据种田养田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作物茬口。7月上旬,各家各户就开始规划秋后作物的种植面积,社员们打算,土质条件好的,秋后种植麦子、油菜,为明年丰收添产量;土壤肥力差的,种绿肥、蚕豆,培养地力,为明年丰收打基础。
黄锦新 朱大伟 龚达发


第2版()
专栏:

使农民劳动之余有文体活动场所
陵川县附城公社建立文化中心站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陵川县附城公社办起文化中心站以后,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附城公社文化中心站配备了十个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中心站设有影剧院、排练室、图书阅览室、电视室、科学知识讲座室、象棋游艺活动室、乒乓球、篮球场等场所。农民每天在劳动之余,根据各自的爱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附城集镇的社员们过去看戏、看电影很少,文化站建立以后,成立了半林半艺剧团,全团46人,以附城大队林业队为生产基地,经营着13,200余棵果木树,间作粮食五十余亩,实行亦林亦艺。一年来,他们排练了11个文艺节目,既有现代剧,又有传统剧,演出二百三十余场;过去公社有两个电影队,由于管理不善,常常是时映时停,现在两个电影队统归文化中心站管理,又添置了放映机。这样,附城周围的群众差不多每两天就可以看一场电影。从去年5月以来,文化中心站还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22次。讲座内容力求与当地农村生产需要紧密结合。他们举办的珠算讲座,吸收固定学员72名,为生产队、供销社和信用社培养了一批财会人材。


第2版()
专栏:农村一角

农村一角
浙江拨专款帮助农村改善饮水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不少农村社队办起了简易自来水站。省人民政府决定从今年省财政经费中拨出200万元专款,帮助沿海和水网地区社队加快改善饮水卫生条件。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省财政厅已联合发文给有关县、市,要求把这项资金作为农村改善饮水条件的周转资金使用,重点资助那些积极打算改善饮水条件而又经济困难的社队。
江苏农村半数农户新建和翻修住房
江苏省去年全省农民每人平均收入达106元,农村储蓄达到十二亿多元,不少社员存款千元、甚至更多。农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盖新房成了他们心上的一件大事。全省五年来已有五、六百万户农民新建和翻修了住房,占全省总农户近一半。
三江侗族自治县近万户农民住进新房
地处桂北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居住着侗、苗、瑶、壮、汉五个民族,全县有五万多农户。近几年,这个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社员手上有粮有钱,盖新房的人也就多了。为了帮助群众盖房,县里拨出一部分木材,有计划地支援急需建房的农户,对一些资金不足的困难户,还通过银行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目前已有近万户农民住进新房。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民学科学

科学飞进庄户院
江苏省金坛县河头公社红星大队小新西生产队社员茅金龙,养了93只活泼可爱的长毛兔。每当社员们问起他养兔的奥妙时,他神秘地眨着眼睛说:“靠科学!”
今年春天,茅金龙听说国家需要长毛兔,就想养。金龙的父亲福生老汉首先表示赞成,他说:“鸡鸭鹅,猪羊兔,我养这些东西几十年了。”听说老汉有经验,全家人都同意。只有金龙母亲点了一句:
“可没养过长毛兔哟!”福生老汉满有把握地说:“一样,一样,兔子能吃百样草!”于是,金龙一下子捉回来七十多只长毛兔。福生老汉每天兴致勃勃地割草、拌料、清粪,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还没到一个星期,兔子伏在笼里,神情呆滞。什么原因呢?老汉急得团团转,“老经验”没了谱。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大队党支部书记老吴不知怎么知道了,他把公社养兔技术员周锁柱领上了门。小周进行诊断以后,认为是吃了带泥水的草,引起了腹泻。“不是说兔子能吃百样草吗?”老汉红着脸问,小周一边治疗一边说:“但也不是什么草都能吃。有气味的、有毛的和有露水、有泥水的草一般都不能吃”。从此老汉特别注意兔子的饮食卫生。他用零星木料钉了许多小木盒,一只兔子一个小食盆,每天还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为了保持兔笼空气流通,他又特地在后墙开了一个窗户。
一天傍晚,小周又来到茅家,告诉他们再过四五天有些兔子就可以取毛了。在取毛前三、四天,要给兔子吃一些盐,这样取毛就既快又好。他们照做了,果然既快又好。
金龙的爱人素兰在娘家当过卫生员,懂得一些卫生知识。她想:夏天到了,应预防兔子腹泻和中暑。于是,她割回来满满一篮子地锦草、铁苋菜、马齿苋、墨苋莲等药草。草刚刚放在堂屋前,金龙习惯地检查后,把墨苋莲捡了出来,统统丢到了屋外。素兰见了大声说:“你干什么!”金龙说:“这草是毛的,不能吃,公社技术员不是说过吗?”素兰说:“你只会死搬教条,这种草防腹泻,人都能吃,兔子不能吃吗?”金龙不信,又找小周请教,小周说:“墨苋莲能消炎止泻,防肠道病,它虽然是有毛的,但兔子可以吃,不是有毛的草都不能吃。”此后,他们养兔更注意科学,仅两个月,平均每只兔增重二斤七两。
崔龙生 郑党育


第2版()
专栏:

“灯不亮”的故事
安徽省灵璧县邱庙公社南杨一队队长杨殿俊,过去有句口头禅:“费了油,还怕灯不亮?”意思是只要舍得下本,生产不愁上不去。有一年,棉花遭虫害,他说:“病重用重药”,结果多费了钱,棉花还“烧死”不少。社员们没好气地说:“光看费油,灯不亮。”
费了“油”为啥“灯”还不亮?于是,杨殿俊买了不少农业科技书籍。什么《水稻栽培技术》、《怎样使用农药》、《肥料手册》等,他都“啃”;还天天端着饭碗听喇叭里的《农技讲座》。年老记性差,他口袋里就老装着小本本。本上记录着防病治虫的办法,各种肥料的效力比较,还有队里各块地的土质特点等。去年七月,人家都夸他们队水稻长势喜人。他查了查本子,哟,上一年这时节正发生螟虫害。他马上组织社员检查,果真发现已有卵块了。他们连忙施药,很快消灭了虫害。
杨殿俊尝到用科学的甜头。他不但讲究科学用肥,科学用药,还琢磨起科学用地。南湖有块低洼地,常年水不干,又有树遮阳。早先种旱粮,种一葫芦收半瓢。他们改种了爱水的菠菜、水萝卜,一年为集体多收入一千零六十元。
实行分组作业的责任制后,杨殿俊科学安排劳力,会编织的搞编织,知鱼性的管鱼塘,懂棉花的种棉花……结果,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去年南杨一队超额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人均口粮六百九十斤,户均收入超过千元。社员们说:“灯不亮”现在变亮了。
王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