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乘风破浪
——喜看人民海军向现代化进军的新姿
去年秋天,西方国家的一位海军将军前来我国访问,在上海吴淞码头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停靠在那里的各种类型的舰艇。最后,这位将军指着导弹驱逐舰驾驶台上的各种精密仪表,问道:“这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点点头,回答说:“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他来到机舱,指着动力系统的机器,问道:
“这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依然点点头,回答说:“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他停步在导弹发射架下,又问道:“这也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微微一笑,同样肯定地答道:“是的。这艘军舰上的一切,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这位将军赞许地点了点头。在宴会上,他举起盛满美酒的高脚杯,兴致勃勃地说:“我在海军服役了三十多年,访问过五十多个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海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海军之一。祝贺你们有这样一批漂亮的军舰!”
在人民海军建设的道路上,有过迅速发展时期,也受过严重挫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海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揭开了新的一页。今天,当我们乘坐舰艇,越渤海、穿黄海、跨东海、赴南海,在万里海疆访问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人民海军向着现代化宏伟目标乘风破浪前进的壮丽画卷。
初夏的黄海海面,霞光万道,在这里,我们目睹了当代海军的一项高难度新技术——横向补给。掌握了这项技术,战舰就象接上了“长腿”,可以远离基地,到辽阔的大洋驰骋。
那天,我们乘坐的导弹驱逐舰,劈开层层波涛,飞速地向正在行驶的远洋补给船靠近。当舰船相隔只有几十米的距离时,只听“嘭”地一声,从撇缆炮里射出的缆绳,如同海空飞舞的彩虹,转眼间就把驱逐舰和补给船连接起来了。随即,高高的钢索飞架而起,粗长的软管迅速接通,方形的上货柜来往运行——燃油、淡水和主、副食品源源不断地从补给船输送到驱逐舰上。
这项新技术的迅速突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海军部队贯彻落实的一个成果。去年初,部队开始进行横向补给训练时,补给船刚出厂,驱逐舰上的横向补给设备刚安装,一大批水兵、职工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谁都没有搞过这一行。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战士,大家团结一致,开动机器想问题,同心同德攻难关,顺利地解决了上百个难题。按照设计规定,驱逐舰在航行补给时只能向中间几个油柜补油,补油数量又有一定限制。这样做不符合实战要求。一位普通的技术干部——机电业务长邢浩礼,经过细致调查分析,提出了新的补给方案。加油站的水兵说:“大胆试验吧,我们保证按照你的吩咐干!”舰长说:“就在我们舰上试验吧,航行上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上级领导机关的同志说:“放开手脚扎扎实实地干吧,出了问题我们负责!”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下,邢浩礼的新方案试验成功了,不仅补油量大大增加,而且使补给速度提高一倍多。
党的正确路线,使海军广大指战员和科研人员摆脱了禁锢思想的精神枷锁,蕴藏多年的聪明才智喷涌出来了。他们解放思想,敢闯“禁区”,勇攀高峰,短短的几年时间,新的事物象后浪推着前浪一样滚滚而来——
第一艘在大海深处远航几十个昼夜的潜艇胜利返航了。它为海军舰艇部队远航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一个舰艇部队训练中心建成了。它大大加快了海军舰艇部队训练的步伐。
第一代舰(船)载机飞行员成长起来了,它为建设人民海军舰载机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问世了,它将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供新的技术和装备。每一个“第一”,都标志着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项新的突破。
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为了配合我国的运载火箭飞向太平洋,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支海上特混编队,第一次在遥远的南太平洋留下了航迹。这次远航,是对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次集中检阅,标志着新中国海军战斗力的新水平,世界舆论赞叹“中国的海上力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这支特混编队舰船之多,航程之远,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在我国海军史上是空前的。庞大的远洋补给船、远洋打捞船、远洋拖轮、精良的远洋测量船、远洋调查船,犹如一座座海上活动的科学堡垒。一艘艘威武的战舰,时而布开扇面队形,为测量船队开辟航程,时而列成一道钢铁屏障,护卫测量船队破浪前进。舰上,导弹发射架傲然挺立,雷达、声纳严密监视着天空和水下。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在迎风飘扬。指挥这支远航编队的,是海军两位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从航线的选定,到编队指挥,无不凝聚着这两位老将军的心血。
在漫长的万里海疆,我们访问了各种舰艇部队。从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海军,在三十多年的战斗航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海军舰艇部队的广大指战员,正在逐步地掌握不断更新的装备和技术,同时又使老传统放出了新的光辉。水兵们自豪地说: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加上发扬革命的老传统,这就如同猛虎添翼。
东海前线的某快艇部队,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二十年前,这支快艇部队的前辈曾喊出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给鱼雷插上‘刺刀’!”意思是说,要用陆军传统的“拚刺刀”精神,近战接敌,把威力很大的鱼雷射中敌舰。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海战中大显神威,先后击沉敌舰四艘,击伤三艘。如今,随着装备的更新,快艇上的鱼雷已由威力更大的新式导弹代替,新一代的水兵都有了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但是,前辈们的海上“拚刺刀”精神依然保留着。适应新情况,他们又响亮地提出:“给导弹插上‘刺刀’!”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娴熟的活雷达、活海图、机电小专家、导弹发射能手。近年来,他们进行过几枚导弹实弹射击,都弹无虚发,稳、准、狠地全部命中目标。
本报记者 于逢源 王金中 陆其明


第3版()
专栏:

一代新风
本报记者 阎吾 彭子强
今年春天,我们到晋南访问,一路上,听到许许多多关于精神文明的佳话。山西省军区宣传处副处长樊秋怀曾告诉记者一个感人肺腑、催人落泪的故事。
原来,他20岁的大儿子樊永茂,从11岁起就患了一种罕见的“腹痛性癫痫”的顽症,久治无效,后来又患了精神分裂、运动性癔症等病。病魔使他脾气异常,性格古怪,神志常处于朦胧状态,有时不食不眠,一跑出去就是几天不归。从1971年他家定居太原,先后搬了三次家。所居之处,邻居们都向他的孩子倾注了父母般的心血和温暖。有多少次,孩子在院子里抽疯,邻居们闻讯赶来,把他抬回家里;有多少次,他撞在墙上,摔在地上,邻居们把他扶起来,掸去尘土,包扎好伤口;有多少次,他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做了错事、损坏了别人的东西,邻居们都能克制和宽容。隆冬的一天上午,老樊刚上班,邻居就打来电话,说永茂光着身子躺在院子里。可是,当他赶回家时,孩子却衣冠整齐,坐在床上。后来,大家才告诉他,这是邻居陈印鑫的爱人用好言相劝,把孩子弄回了家里,然后给他穿上了衣服……
还有一次,孩子上厕所,突然抽起疯来,掉进了粪坑,离职休息的老邻居杨贵和发现后,不顾脏臭,立即将他从粪坑里救出来,背回家里,给他换掉满身粪便的衣服,帮他洗了手脚。当樊秋怀夫妻下班回来后,孩子安然地躺在床上。
运动性癔症,常常使患者不得安宁。平时,这孩子偶尔想起一件事,便不辞而别;晚上半夜梦醒,一骨碌爬起来,披衣就跑。后来,请了一位老人来看管,也不顶用。他不管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常到处乱跑,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天;近则十几里,远则上百里。那么,这个“癫跑”者在外怎样生活,每次是怎样回来的呢?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孩子跑了。樊秋怀夫妇整整找了四天,杳无音信。第五天中午,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叔叔阿姨,我给您送孩子来了!”这真是喜从天降:这个平时篷头垢面的“野人”,今日却衣着整齐,脸洗得干干净净,一只手拿着几本小人书,另一只手拿着一束鲜花,与前相比,判若两人。在他旁边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将抢救、收留孩子的经过作了简短的介绍。
原来,她是姚村公社的插队青年,头天黄昏,她从地里收工回来,发现小山包上趴着个孩子,她跑过去一看,孩子昏迷不醒。于是,她和另外一个青年把他抬到了她们的宿舍,给他洗干净手脸,喂他姜汤水,烙葱花饼给他吃。晚上他癫痫发作,姑娘又给他请来医生,扎针灸,熬草药,服侍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孩子醒来后,姑娘问清了家庭住址,买了两张汽车票,把他送了回来。姑娘说到这里,孩子举起两手说:“这些好东西,都是这位姐姐买的。”这时,老樊的妻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姑娘安慰他们一会,告别时樊秋怀追上去问她的姓名,她却说:“叔叔,你们解放军为人民做好事,从不留名,这一次就算我向你们学习。”说着转身招了招手,便上了公共汽车。
又何止这一个好心救助者不留姓名?有一次,孩子跑到榆次,一位老大爷把他收留了三天,然后拍来电报,才把他接回来;他深夜跑到太原钢厂,是下夜班的工人用自行车把他驮了回来;他跑到向阳店,是值班民警,冒着风雪严寒,用过路的拖拉机,把他送了回来;他跑了七天七夜,昏倒在一所中学门前,是下班的工人、放学的学生把他搀了回来。十年来,他到底跑过多少次,又有多少人把他送回来,有谁记得清、算得出?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楚:晋阳大地、汾河两岸,到处都有亲人,到处都有老樊孩子的恩人。
不论是谁,凡是收留过这患病孩子的陌生人,都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而且还千方百计地献药献方或为他行医。
那是1979年冬天,樊永茂在风天雪地里跑了五天,后来跑到太原重机厂的家属院。该厂的农场主任蔡德君看到他精神不正常,就把他领到家里,一面给他煮鸡蛋、下挂面,一面问他的住址。然后打电话让家里人去接。樊秋怀急忙骑上自行车找到老蔡的家。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主任一见如故,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说:“老樊同志,你的孩子到我这里已经六个多钟头了,中间还抽过一次疯,我给他扎了针,很快就醒过来了。”通过交谈,老樊知道老蔡在老伴的身上摸索了治疗神经病的经验。临回来时,老蔡还给樊秋怀开了好几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子,并把给老伴治病剩下的贵缺药献出来,给这孩子试用。老樊照他的办法给孩子做了一段治疗,果然有明显效果。
平遥县老中医刘风甄,来太原探亲,了解到老樊的孩子有病,便主动登门行医。刘风甄为了查清孩子犯病的症状和规律,就住在樊秋怀家里,白天注意观察他的病情和举动,晚上与他同床相寝,一发病,就连忙起来给他扎针、按摩、服药,整整辛劳了半个多月。
十年来,老樊收到各地寄来的偏方达三十多个。有时为了配药,他四处发信求援。虽不相识,但都有求必应:从四川给寄来天麻;从云南给邮来云蒙石;从河北给捎来全蝎和蜈蚣……现在孩子的病已经好多了。
亲爱的读者,当你听到这一桩桩动人的事例,你的心难道不为我们有着文明风尚的祖国而自豪吗?与此同时,当你从报纸上读到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许多无辜孩童遭残害的消息时,你的脑海里难道不毅然打一个感叹号:幸而这孩子生长在我们这个国家里!


第3版()
专栏:

认真做好违法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工作
南平市社会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本报讯 记者蔡珪村报道:福建省南平市各部门在市委领导下,通力协作认真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工作,全市社会治安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南平市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市区拥有13万人口。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社会治安情况比较混乱,重大案件不时发生。这个市的政法机关,从大量的调查材料中看到,作案肇事的大部分是青少年。这些青少年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为了做好这部分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南平市成立了包括共青团、工会、妇联、公安、科委、体委、财政等共13个部门参加的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对他们采取政治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并且在思想上清理了那种认为只有“多抓、多判”才能解决问题的看法,坚持对绝大多数失足青少年采取教育、挽救和改造的方针。
公安部门把工作的重点从机关转到基层,抽调大批干警到派出所协助工作。他们同学校、工厂和街道一起,在市区建立了251个帮教小组,对违法青少年进行教育。
为了使帮教工作顺利开展,市公检法机关首先认真执行了宽严相结合的政策。对全市清查出来的40个团伙、322名的违法犯罪青少年,本着孤立打击少数,争取教育多数的原则,依法逮捕并判处了21名罪行严重的首犯、惯犯和教唆犯。这一措施,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使那些罪行不重、愿意悔改的人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他们来到帮教小组,坦白自己的犯罪事实,揭露同伙的不法行为,愿意弃旧图新。有的帮教小组还把转变好的典型,在全市巡回宣传,这对教育大多数,起了积极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在322名的违法青少年中,有119人停止违法活动,许多人有了明显的进步。去年,全市安排待业青年一千多名,其中有139名是转变好的失足青年,他们埋头苦干,重新做人,有少部分人还成了积极分子或先进生产者。
现在,南平市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单位,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蔚然成风。两年来,全市为青少年开设宣传教育场所,花费达二百万元。原有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逐渐恢复,市区还建立了120个文化室、图书室、“青少年之家”和专供青少年活动的“知青大楼”。散布在全市的数以百计的学雷锋小组,团结了二万多名青少年,为人民做了三万多件好事。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首都文物古建的防火工作亟待加强
最近,记者到北京市消防部门采访时,很多同志反映说,目前,文物古建的防火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足够重视。因而,近年来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们呼吁要切实做好文物古建的安全防火工作。
我国古老建筑大都是几进院、高台阶的木质砖瓦结构,用的都是可燃材料,绝大多数没有消防通道。有的地处深山郊野,根本没有水源,一旦失火,扑救十分困难。今年4月10日晚,始建于明代的寿皇门发生火灾,整座建筑全部被烧毁,损失是无法计算的,仅修缮费用就需27万元。
寿皇门被毁后,有关部门曾对颐和园、劳动人民文化宫、首都博物馆、西黄寺、大钟寺、白塔寺、法海寺、北海琉璃阁、雍和宫、牛街清真寺、天主教南堂、东四清真寺、广华寺等三十几处古建筑进行了防火安全检查,发现普遍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有的古建筑使用不当,被当作工厂、商店、礼堂、仓库使用,在安全防火方面缺乏管理,无人负责。有的用电用火不符合安全要求,如首都博物馆、天主教南堂、牛街清真寺、东四清真寺、广华寺等处的内部采用明配线路、安临时塑料线。有的缺少避雷装置。还有的缺乏消防水源,消防器材不完备。
为了保护好文物古建,必须摆正“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有关部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火灾隐患,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如断电停火、拆除易燃建筑等。对因保护不当发生了火灾的,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消防水源不足的地方,可考虑设储水池或其它解决水源的办法。在修缮古建筑时可考虑增设消防通道,保证消防车能够进入或者安装自动灭火设施。
三、没有避雷装置的要安装好,以防不测。
四、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不能当作工厂、仓库使用。对目前已被占用的古建筑,有关部门应商定解决的办法。
本报记者 赵连宏


第3版()
专栏:

隐匿邮件 窃取汇款
孙良信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本报讯 最近,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法院举行公判大会,对利用工作之便,隐匿邮件、窃取汇款的孙良信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平昌县凤滩邮电所职工孙良信,现年42岁,原在响滩区邮电支局工作时,就曾犯过错误。调凤滩邮电所工作后,他利用经办汇兑业务的工作之便,隐匿邮件,窃取汇款。他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了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影响国家邮政信誉。经查证罪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5条和191条规定,应以严处,但因该犯认罪态度较好,积极退赔,平昌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判处孙良信有期徒行两年,并追回全部赃款。 冯绍德


第3版()
专栏:新风赞

当旅客被洪水围困的时候
一场暴雨刚过,潭江上游的山洪骤然倾泻而下,漫过围堤,淹没了稻田和公路。从6月30日至7月2日,广州至湛江、广州至恩平的六辆客车和上百辆货车,以及旅客和司机四百多人,被洪水围困在公路上。在这危难时刻,革命烈士周文雍的家乡——广东省开平县百合公社茅冈大队宝鼎村的干部、社员,帮助旅客和司机们解决了食宿困难。
宝鼎村离公路不远,当干部和社员听到旅客被洪水围困时,全村就自动筹集了四百多斤大米、三百多斤冬瓜、一百多斤花生、黄豆,还买了一些猪肉。全村男女老少有的担水,有的剥花生,有的切菜,为旅客准备了三菜一汤:油炸花生米,冬瓜炆黄豆,猪肉蒸头菜,虾米冬瓜汤。饭菜做好后,村里派人到公路上,把旅客、司机们请到村里,免费招待他们。又饿又渴的“灾民”,吃上了喷香可口的饭菜,感激不已。村里的两个生产队还打了一百多斤鱼,为旅客改善伙食。为了解决住宿,村里许多社员把房子打扫干净,腾出床铺让旅客休息。
7月2日洪水退了,旅客、司机们在离开宝鼎村时,纷纷掏钱和粮票交给生产队和群众,可谁也不肯收下。一位回恩平县探亲的香港同胞拿出一百元请宝鼎村的群众收下,也被婉言谢绝了。领受着宝鼎村社员的盛情厚意,旅客、司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临别之前,他们给宝鼎村送来了一大串鞭炮和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道:“你们见难相扶,发扬了革命的优良传统,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即而起的一阵阵鞭炮声,也是对革命烈士家乡人民崇高革命精神的礼赞!
张炎基 徐贵照 甄炳棠


第3版()
专栏:新风赞

世界屋脊上的雷达兵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人民空军雷达兵几乎都驻守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雪岭。他们就象一棵棵挺拔的青松傲风迎雪,不畏艰难困苦。
初夏的一天,我们登上四连驻守的山头。山顶上,雪花飞舞。连长刘国华告诉我们,这里的气候变幻无常,时而风和日丽,时而冰雹横飞。每当大雪封山季节,连队仿佛生活在茫茫雪海中的孤岛上。要是遇上特大风雪,营房就被大雪埋住了。这时候,他们就在雪窝子里挖胡同,通向雷达阵地。
一天夜晚,狂风怒号,雷达天线嗡嗡作响,天线随时都有被损坏的危险。正在值勤的徐荣成和曹国光急速奔向阵地。此时,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结冰的天线架上滑溜溜的。他俩拿起防风绳就向天线架攀登,好不容易把第一根防风绳固定在天线横梁上,又下来取第二根,再爬上去固定。就这样,连续固定了六根防风绳。战友们从四面八方把一根根防风绳紧紧拉住,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战斗,终于保住了雷达天线。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我们的雷达兵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有一位副连长叫周国璧,他在海拔4,900米的高山连队度过了青春年华。长期的高原生活,使他患了高血压,经常头昏、恶心、失眠。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愿意离开连队。领导考虑再三,安排他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工作。他跑到阵地上,庄严地向雷达敬了个军礼,才依依不舍地走下雪山。
本报通讯员 陈三义
本报记者 孙茂庆


第3版()
专栏:

“八一”建军节前夕,北京市各界青年代表团前往北京卫戍区慰问。这是某师坦克团的战士向代表团介绍国产坦克的情形。
贺延光摄


返回顶部